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樂在其中作文九年級

樂在其中作文九年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國的傳統文化,深入地瞭解它之後才能真正地喜好它;只有發自心底地以探究文化爲樂,才能夠真正地接受它,理解它,將之踐行於實際,最終發揚光大。

樂在其中作文九年級

或許是小時候每週末都被送到孔廟裏讀書的緣故吧,我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是古板的或是晦澀難懂的,反而感覺就像那孔廟中散發着松香的千年古樹或是那辟雍殿旁的石橋一樣,那麼讓人親切,儘管那時我是個孩子,背誦也是要被檢查的。從那開蒙的《千字文》《弟子規》開始,我雖然完全不懂什麼“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或是“晉楚更霸,趙魏困橫”,但時不時從嘴裏冒出來的“泛愛衆而親人,有餘力則學文”,“讀書法,有三到”,“聖與賢,可馴致”等等聖人之言也深深地刻印在我幼小的心靈裏。

再大一些,我漸漸地開始理解經典中的內容,便讀《笠翁對韻》《詩經》。那時上課的是位端莊微胖的男老師,講起課來經常激動得不能自已,“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高皇滅項憑三傑,虞帝承堯殛四凶”等等的歷史故事讓我頗感興趣,我時常期待着老師能多講一些。“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的君臣之綱,或是“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樂土樂土,爰得我所”來自底層的質樸自然的呼喚,將一幅幅歷史卷軸在我面前展開;迴環往復,餘音不絕的詩句,讓一個個婉轉生動的故事浮現在我眼前。漸漸地,我體味着帶有韻腳的古代文明中所承載的魅力,真正地喜愛上了中國傳統文化。

再長大一點,四書在我學習經典的上成爲了主角。讀《論語》時,每次學習的感觸都不一樣。最開始我十分不理解“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的孔子,僅僅是沒有祭肉就離開魯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他也難怪會“在陳絕糧”。再次學習,反覆咀嚼,便不難發現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只有孔子還在堅守着禮樂,堅守着人的本心,爲黑暗繁雜的時代,爲世人帶來真正的光明。何爲君子?何爲小人?什麼是仁?什麼是德?或許真的是些“不可得而聞也”的東西吧。我讀《孟子》時,拜倒在孟子縱橫捭闔的論辯技巧,拜倒在孟子的大義凜然,慷慨陳詞。那個紛亂的時代,到底還有多少人在爲義吶喊?他痛斥着“不入於楊,則歸於墨”的天下之學;痛斥着“春秋五霸”,說他們是三王的罪人;痛斥着“今之諸侯”,說他們是五霸之罪人;痛斥着“逢君之惡”的天下大夫,說他們是諸侯之罪人。辯論本性,辯論“不能者”與“不爲者”,辯論“仁者無敵”,勸諫梁惠王“曰仁義”,警醒“上慢殘下”的鄒穆公,提建議給滕文公。他“緣木求魚”一類的比喻讓嚴肅的辯論平添幽默,別有風味。春秋時代,周遊列國禮樂天下的孔子雖不復夢見周公,仍堅守禮樂仁德,向百世後的我訴說着大同社會的仁義禮智信,講述着人性的光輝;戰國時期的孟子,面對禮崩樂壞的紛亂局面,憑藉着胸中浩然正氣,懷着救民於水火的激情,一次次從容陳詞,一次次指斥時弊,評說歷史,更是讓千年後的我懷着無比的尊敬,崇尚起那屬於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氣節。這時的我覺得,在經典中找到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天地,古代聖賢與我爲伴,千年歷史任我遨遊,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樂趣。

從懵懂無知走向知之者,在探索學習中成爲喜愛傳統文化的好之者,最終從傳統文化中我找到樂趣的真諦,唯有樂在其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dr3z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