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精選13篇)作文

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精選13篇)作文

篇一: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精選13篇)作文

分餐不分情,安全暖人心

戴婧

親愛的媽媽

您好!您一定還記得我們家上次的火鍋聚餐。我提出分餐的建議,而且關於您提到的“生分”,我也仔細考慮過了。現在我在給您寫信,分享我從中的所思所得,也許您讀完後會對分餐有所改觀。

對於分餐的異議,多集中於傳統概念上的家庭觀。每逢年節,一家人熱鬧地聚在一起,團圓飯吃的就是“團圓”二字,我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娃再明白不過了。因而轉念一想,僅僅把碗筷分開,似乎並不影響家人的歡聚。一家人仍齊坐桌旁,載笑載言,老人享天倫之樂,兒女有奉親之福。所以分餐可謂不分情,只要家人都在一起,“生分”之說自破。

您也一定聽到了爺爺告訴我們的,國家正在借疫情契機推廣分餐制,完全是出於對國民健康與安全的考量。想今年春節,多少抗疫勇士直赴一線;而僅半年之期,國家恢復安定,其中少不了一份公筷“夾”出的貢獻。古之商君有言“便國不法古”,在今天的中國,我們老百姓人人皆具商君之氣度:他們敢於接受變革與挑戰,從家庭餐桌做起,杜絕病毒的流竄,無數人一起擔起了驅散病魔的重任。我想,我們也是時候加入他們了。小“便國”造就光明未來,分餐大愛生。

人食五穀,難免小病小恙。倘若家庭聚餐時有成員稍有不適,大家卻要忍住疑慮同桌,豈不壞了“不生分”的初衷?分餐不僅不生分,還是家庭對每個成員的細微關懷。分餐後顧慮全消,藉此良機,何樂而不爲?分餐情更濃,其所營造的安全暖心之氛圍亦是家庭必須。

“時光不老,連接着充滿信心的未來;收藏過去,是爲了明天更好的出發。”我們會銘記一家人一口鍋的舊日子;但藉由這份家庭之暖,我們也要有信心踏向新的生活方式。我始終相信,分餐不分情,而它帶來的一切都將是溫暖人心的,港灣式的歸屬感。

您的孩子蔣文明

2020年10月5日

篇二: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大鍋煮親情,小鍋燉平安

陳嘯

親愛的爸爸:

您好!還記得大家一起吃火鍋的那個夜晚嗎?我提議使用小火鍋和公筷,而您認爲“一家人圍着一個大鍋吃才熱鬧”。但我還是要說,大鍋煮親情,小鍋燉平安,在疫情尚未根除的當下,我們應實行公筷制,分餐制。

實行分餐制度,是爲了保障家庭的幸福平安。新冠病毒看不見,摸不着,卻對人類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病毒的傳播依賴於人流,常常發生在人羣聚集的場所,而家庭傳播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雖然它在廣大人羣中發生率不算高,但是隻要有一位家庭成員感染,病毒就會迅速擴散至其他家庭成員身上,造成全體感染。當我們享用火鍋時,攜帶者往往出於善意爲親人夾菜,卻讓病毒也隨着粘在筷子上的唾液留在了菜盤和他人的碗裏。當我們享受着濃濃的親情時,殊不知散播了病毒的種子,成爲了病毒的“同夥”。因此,實行分餐制度,更是對家人安全的呵護,關愛家人,更是關愛自己。

實行分餐制度,更是對社會,乃至國家負責的體現。人民是國家的命脈,調動社會積極防控新冠,就要從人人做起,從你我做起。實行分餐制,就是爲了切斷人與人之間傳遞病毒的途徑,讓病毒無處可走。試想一下,中國千萬個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承擔起歸屬於自己這片方圓的責任,那麼病毒將無處肆虐,最終銷聲匿跡。但是倘若我們人人都把防治新冠當做兒戲,讓新冠猖狂傳播,那麼千萬人的生命之重,將由你我共同承擔!就像張文宏醫生說的:“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擔後果。”因此,每個人都應盡身爲公民之義務,實行分餐制,爲國家獻上微薄之力!

您說一家人圍着一個大鍋吃才熱鬧,而究其根本,是因爲在面前的這口氤氳着熱氣大鍋,承載着歡笑,祝福,團聚,承載着濃濃的親情。但是,若是將大鍋換成小鍋,雖然缺少了一份融聚感,卻保障了他人的健康,不是更能體現親人間的相互關愛與支持嗎?我認爲,大鍋將親情熬成一碗濃湯,而小鍋慢燉,讓親情細膩的流開,昇華,更是一種對親情的全新解讀。

在疫情的警報尚未完全解除的當下,不妨聽兒子幾個小建議:首先,在以後的共餐時間,實行分餐制,公筷制,平平安安纔是闔家幸福的源泉。其次,響應政府,國家的號召,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證。最重要的是,身爲公民,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雲集響應,用實際行動換取戰勝疫情的那份使命感和榮譽感,更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

誠然,我們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分餐制或許顯得有些過度自衛,但防疫之心不可無,就當滿足兒子難得的一個小小要求,讓我們以小鍋換大鍋,以平安寄真情,在疫情結束後再共享大鍋帶來的和睦熱鬧,如何?

大鍋滾煮溢濃情,小鍋慢燉顯平安!

安康!

你的兒子蔣文明

X年X月X日

篇三: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分開的是餐具,不散的是親情

呂嘉星

親愛的媽媽:

您好!我是您的兒子,那天當我在餐桌上提倡公筷與分餐時,您表現出了出乎我意料的反對,認爲分餐會讓一家人變得更生分,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分餐與公筷,無疑是當前新冠疫情餘波仍在時保障家人安全的不二法門。分開的是餐具,不散的是親情。

公筷與分餐,有效阻斷了家庭內部病毒的傳播。雖然目前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們依舊不能有絲毫懈怠,更不能輕易放鬆警惕,應該時刻謹記“未綢繆,警鐘長鳴”的危機意識,加強家庭內部的防範,用公筷與分餐努力將家庭病毒傳播感染的機率降到最低。實踐已經證明,推行公筷與分餐制,足以用簡單可行的方式阻斷病毒的傳播。在病毒依舊肆虐橫行之際,推行公筷與分餐制度刻不容緩!媽媽,著名作家鄭淵潔曾有言:“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家人,那就真的要爲他們好,切不能以人情之名大行‘面子工程’”。我相信您在瞭解實情後,一定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公筷與分餐,絕對不代表家人之間的關係就此變得生分。推行公筷與分餐制,分隔的僅僅是我們用餐的器具而已,而遠遠談不到“生分”的程度。分餐之後,我們依然能夠圍桌而坐,其樂融融;用上公筷,我們照樣可以共享佳餚,談笑風生,而又何“生”乎!的確,分餐可能確實會給家人帶來一時的生分之感,然而,這都是表面上的假象,是“面子工程”,而家人之間的深層的深厚親情又怎麼會因爲分了餐而褪色呢!馮驥才先生說得好:“要是因爲碗不好就不吃飯,也未免太本末倒置了!”親情,是一家之根本,餐具只是工具,如果只憑借一件餐具就能削弱親情,豈不怪哉?

因此,儘快推行分餐制與公筷制,是時代要求,是大勢所趨。反觀當下,有多少家庭不肯推行公筷,一意孤行,執意合餐共筷,結果卻釀出不少全家感染的悲劇,何其悲也!究其根源,還是這些家庭只是一味注重表面的“熱鬧”,忽視了熱鬧之下潛伏的病毒傳播危機所致。媽媽,請您接受我的建議吧,在全家儘快推行分餐與公筷制,一人一碗,配備公筷,爲全家築牢抗疫的安全保障!

誠然,分餐與公筷看起來可能略顯生分,但這卻絲毫不會動搖我們可貴的親情。分開的是餐具,不散的是親情!

此致

敬禮!

您的兒子:蔣文明

×年×月×日

篇四: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食分餐、用公筷、享健康、育文明

李星儀

親愛的爸爸:

您好!

您還記得那天嗎?我同您、媽媽和爺爺奶奶,在餐桌上展開了對吃火鍋時用大鍋還是小鍋,私筷還是公筷展開了辯論。我清楚地記得您當時說:“一家人圍着大鍋吃才熱鬧。”可在公筷分餐逐漸推行的今天,我認爲:圍着大鍋吃飯固然熱鬧,更添健康,還能培育咱家的餐桌文明。

實行公筷分餐並不會失去我們同堂共餐的熱鬧。猶記古時人,流觴曲水分席而坐,不也能撫掌而笑,頌千古名篇嗎?分餐,分的是大鍋飯,我們依然在同一張餐桌上共享美味,暢談生活,分餐分不離我們間的祥和之氣;公筷,公用的是筷子,也能體現我們對家人健康的關心和照顧。爸爸,倘若我們家實行公筷分餐,我依然願意用公筷爲您夾起奶奶做的排骨,奶奶也一定會用公筷爲我夾起魚頭——公筷分餐,又怎會淡化我們家的熱鬧與快樂呢?

實行公筷分餐不減熱鬧,更使我們家的用餐多一份健康的保證。中央臺裏說應以這次疫情爲契機,推行公筷分餐,避免傳染病毒細菌——這樣的話不無道理。後疫情時代,我們家也應當從二月羣居性感染的嚴重事態中有所學習。實行公筷分餐,是我們家的健康保障,也更是我們親人間彼此關心愛護的見證。

實行公筷分餐的“餐桌革命”不僅發生在我們家,也已被專家提議,即將納入公共衛生管理視野,成爲我們國家跨入“文明餐桌”乃至“文明國家”的重要一步。冰心曾寫道:“奔流的江河,都是由細小的泥沙堆積起來的。”爸爸,我們家若只是在吃火鍋時用小鍋公筷,吃餃子時盛好分開,便已經在爲國家文明建設之路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了。

實行公筷分餐,不減熱鬧,更添健康,更育文明。爸爸,您願意支持我的提議,爲我們家的餐桌增添健康的保障,爲我們國家的文明餐桌貢獻一份力量嗎?

我相信您!

蔣文明

2020。10。5

篇五: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小鍋分筷不阻小家相愛

薛博文

媽媽:

您好!我給您寫信,是還想在“分餐”上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您說分開吃顯得生分,但我覺得家人圍成一桌,在歡聲笑語中吃自己的依舊是溫情滿滿。此所謂小鍋分筷不阻小家相愛。

誠哉斯言,小火鍋和公筷與我們傳統的習慣相悖,但剛剛過去的疫情不是才爲我們敲響警鐘嗎?不實行分餐與公筷,確確實實會加速傳染病的傳播,這充分說明了大鍋和不使用公筷的習慣是需要改變的。

並且您看,中央臺也在播這方面的節目,建議大家以這次疫情爲契機,循序漸進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甚至還有專家建議,將公筷制、分餐制納入公共衛生管理視野,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一場餐桌革命。由此觀之,國家要我們改變習慣,實行分餐的決心之固,固不可徹啊!若逆之而不分餐汝之不明甚矣!

除此之外,您說分開顯得生分,我覺得確實不對。即使爲了熱鬧的形式也是對不熟之人做的。而我們相親相愛的一家,心早已緊緊在一起,早已超出形式熱鬧的百倍,若是對外人,就更不必顧及這種表面了。並且,您又如何知道分餐制不熱鬧呢?您爲我取名爲“蔣文明”,就對我寄予了“文明”之意,而明知不分餐不分筷即爲不文明之舉還去做,豈不有悖曾經的期望了?

分餐是每一個小家的行爲,若每一個小家都能做到分餐,那就是我們中國這個大家的文明。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原意本爲積累,用在此處卻也合適:每一個小家就是一條小溪,彙集着成爲了國家的大河,奔涌着、翻騰着,流向文明的汪洋。分餐制與分筷制本爲一件小事,但卻能極大促進傳染病的預防,推動國家文明發展,我們又爲何不做呢?

職(值)是之故,媽媽,我希望我們家也能踏上餐桌革命的征程,不再顧慮家庭成員之間顯得生分,這樣我們家才更能保住健康,將維達斯腰帶常繫腰間。並且要記得:小鍋分筷,不阻小家大愛。

蔣文明

2020年10月5日

篇六: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公筷小家,安心大家

李秋媛

親愛的爸爸:

您好!我是文明。在“火鍋討論”上,您似乎對公筷和分餐的“餐桌革命”抱有不理解的態度。而我希望能通過這封信,改變一點您對此的看法。

在我看來:公筷小家,安心大家。

公筷分餐,爲每個小家提供安全保障。我們都知道,雖然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病菌,但它們無處不在。在傳統的吃“大鍋飯”中,不同人的唾液沾染在筷子上,通過個人的筷子夾菜傳播到飯菜中,極易造成病菌傳染,威脅家人健康。而公筷分餐由於避免與唾液的直接接觸,極大程度上減少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爲每個小家提供安全保障。

公筷分餐,爲國之大家築牢安心防線。用個人筷子夾菜的方式,最令人擔優的就是傳染病的家庭成員內部傳播,此次疫情中居家隔離不再完全安心的原因也在此。幸運的是,公筷分餐很好地遏止了這種情況。公筷分餐阻斷了家庭成員的內部傳播,也就減少了患者;減少了患者,就能把不充足的設備物資更合理地分配,拯救更多人的生命,爲國之大家構築起安心防線。

我能夠理解爸爸您不願公筷分餐的心情——從小吃大鍋飯的環境薰陶、害怕公筷分餐對親情的阻隔……但是,爸爸,公筷分餐並不是對親情的淡漠;相反,它是對摯愛的親人一份更長久的愛。公筷分餐,不正是爲了防止所愛之人感染病毒、危害健康嗎?更何況,我們只是不使用同一個大鍋,但我們仍圍坐成大圈,面向圓心;雖用小鍋,但我們的心仍在家庭的大鍋裏,隨着騰騰熱氣冒出,一同歡聲笑語。

在爸爸您認識到公筷分餐的重要性後,爲了保證其執行度,我們還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每餐都準備一雙公筷,想用自己的筷子夾菜前,記得提醒自己改掉從前的習慣。其次,在吃類似火鍋這樣的大鍋菜時,備好小鍋。最後,呼籲全家人一起監督。在吃飯時,保護家人健康,維護良好的用餐環境。

誠然,吃大鍋飯作爲延續千年的傳統,難以割捨;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公筷分餐的必要性性日益顯著。也許大鍋飯體現了一時的熱鬧,但公筷分餐,纔是家人長久安心團聚的的重要保障。

公筷小家,安心大家。這一次的公筷分餐,是爲了下一次更好的團聚。爸爸,讓我們從自己家開始,爲公共衛生管理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吧!

敬祝身體健康!

您的孩子:蔣文明

XX年XX月XX日

篇七: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實行公筷分餐,共築健康家庭

李卓婷

親愛的媽媽:

展信佳!

不知您是否還記得上次吃火鍋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就是否使用公筷和小火鍋各自發表了看法。我聽了大家的想法後,仍舊認爲我們家應該響應國家政策,實行公筷分餐的方式。希望您能聽取我的想法與建議。

誠然,您說公筷和分餐會顯得很生分,爸爸也說一家人圍着一個大火鍋吃才熱鬧。但我認爲,閤家歡樂、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不需要依靠一個大火鍋才能營造。猶記得春節時,人們不論在哪兒團聚,只說:“有親人的地方就是家。”更何況我們一家團圓,不論分餐與否,在同一張餐桌上吃飯,都是溫馨而美滿的。爸爸對時政的的侃侃而談,奶奶對家人的熨帖嘮叨,爺爺聊社區的逗趣頑樂,還有您對我的親切教導,這些不都能渲染出熱鬧的家庭氛圍嗎?不論分餐與否,家人間濃厚的親情,又怎會因此使我們生分?

實行公筷分餐不僅不會顯得生分,它還能避免病毒細菌的傳播,更有健康的益處。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國家雖然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防疫成就,但我們仍要保持一顆警惕的心。儘管我們不再像前疫情時代那般“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但俗語說“病從口入“,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爲了健康,我們戴上了口罩,保持了人際交往距離,同時,我們也應該實行公筷分餐,這既是對自我的保護,對家人的考慮,也是爲了共築健康家庭,更是對國家負責。

除此之外,實行公筷分餐還能體現用餐的個性和自主性。不知媽媽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別人家做客時,主人會熱情地給您夾菜,然鵝這其中也許就有您不喜歡的菜。我就經常面對這種情況,我深知長輩的關懷,他人的熱情好客,但內心確是有些尷尬的,既不好拒絕又使自己難堪。而實行分餐就能避免這種情況,增加個性化。在能自主選擇,食用自己喜歡的菜餚的同時,還能減少浪費,節約糧食。

除了對小家庭對個人有益處,推行公筷分餐制度更是對國家的發展有益。爺爺曾提到中央臺播放的有關這一方面的節目,正式體現了供餐分餐是成爲一種新風尚。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期,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無疑會給中國帶來更大福祉!

由此可見,我們家實行公筷分餐實在有必要。希望媽媽能接受我的意見,也希望您能鼓動我們一家一起響應使用公筷分餐制度,共築健康家庭!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兒子蔣文明

2020年10月5日

篇八: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爲愛分餐,公筷爲愛

劉洋

親愛的奶奶:

展信佳!見字如面。

還記得您跟我講過,當年人們有什麼難言之語或是掏心窩子的話,總是用一紙書信以寄幽幽情絲。這次我也想復古一把,寫此信想告訴奶奶:爲愛分餐,公筷爲愛。

還記得那天我們一家吃火鍋,我說疫情當前要用公筷和小火鍋時,您逗趣說是我嫌棄您,還說我爸小時候是您喂大的,身體卻倍兒棒,很少生病。我想說的是,分餐不是嫌棄您,而是關愛;使用公筷不是禁止接觸,而是預防病毒。

奶奶,如今疫情還沒有過去,疫苗正在研發,老人與小孩仍是頭號易感人羣。我建議使用小火鍋,不光是害怕病毒在咱家裏傳播,更是擔憂您和爺爺的身體。每天我們大家出門接觸人羣,回家時都攜帶了大量病原體,這時再用一個大鍋吃飯,無異於是將“病菌大雜燴”吃進肚裏,抵抗力差的老人受到的危害最大。您和爺爺是我們家的“至寶”,也是我們家的“精神支柱”。若是出了閃失,全家都得追悔莫及,但爲時已晚。所以,分餐既是爲您和爺爺的健康考慮,也是爲我們家庭的美滿和諧做努力;吃小火鍋不是我對您有半分嫌棄,而是我愛之深,憂之切啊!

奶奶,時代在發展變化,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建設迫在眉睫,用公筷雖是小事,卻是爲建設祖國、抗擊疫情做貢獻。與爺爺同齡的鐘南山院士,在直播採訪中眼含熱淚,叮囑全國人民做好防疫措施,不聚餐、用公筷的場景您還記得嗎?鍾院士爲民心切,我們爲了回報這一片情深,也爲了回報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祖國,就應做好自己、顧好小家、顧全大家。再說了,鍾院士是醫學博士,他建議使用公筷一定是因爲這對病毒的傳播有抑制作用,對疫情的蔓延有遏制作用。所以再多添一雙公筷,不是隔離家人,而是多加了一重安全的“保險槓”,於己有利,於國家亦有利。

那天爺爺在電視上看到中央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餐桌革命,爲了國家大愛,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響應號召。我們的國家正處於高速發展的轉型時期,許多過去的隱形問題在這次疫情中暴露顯現。過去許多的生活習慣應隨時代改變,這是國家需要,於個人、於家庭我們都有一份責任爲其盡力。爲國家分憂解難,不正是您常常教育我的“愛國精神”?所以我想告訴我親愛的奶奶,爲愛分餐,公筷爲愛。

福如東海!

您的孫子:文明

XX年XX月XX日

篇九: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與時偕行,助民安國泰

葉朋與

親愛的爸爸:

展信安。上週我們家吃火鍋時,您提到,一家人圍着大鍋吃才熱鬧,因而那天我們沒有用小鍋、公筷。固然,您平時工作忙碌辛苦,難得有時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快快活活吃一頓。我也特別珍惜與您“飯桌辯論”的時光。但是,圍坐吃大鍋終究不是最安全健康的選擇。公筷分餐、安全健康。隨此健康風尚,小可保家人平安,大可助國泰民安,豈非更爲博大的“熱鬧”?

家人安康,人人有責。您是家中的頂樑柱,更是時刻保護着我們的安全。猶記疫情爆發時,您總是攔住媽媽,自己去買糧油口罩酒精,減少我們外出的風險。一家人的“親”,不在表面熱鬧,而在於真正爲彼此安全着想,爲彼此健康護航。大鍋合餐,不僅可能傳播諾如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常見病原體,更可能於疏忽中造成新冠病毒等重病擴散。若僅爲“熱鬧”爲之,因小失大,是爲不值。我想,爲了我們家中每個人的健康,您一定也會支持公筷分餐的。

“熱鬧”不在於合鍋,而在於真情。這份真情在如流水般的時光中未曾褪色,在隨時而進的改變中愈發溫暖。聽爺爺說,您像我這麼大的時候,響應國家“廁所革命”的號召,向爺爺又勸說又科普,徹底扭轉了爺爺對新式衛具的偏見,使我們家更衛生更安全。如今,面對“餐桌革命”,我們家怎能落後呢?爸爸您又怎能甘當抱殘守缺的“老頑固”?古人言:“明者因事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迎接新潮,愈發文明的同時,我們家也因守望相助,攜手同行而愈發溫暖。爺爺現在還常常對我誇你,當初的勸說讓傷寒、痢疾等疾病再不敲咱家門,多虧您,保護咱家健康。

小家健康,大家安康。您常對我說:“愛國愛家,從實做起。”從何落實?“餐桌革命”不正是一個好契機嗎?文明小家響應國家呼籲,落實公筷分餐,一來可保自身平安,二來爲“革命”助一份力。試想,若千千萬萬小家皆積極響應,千萬小家的安康是國家穩定平安的基石,而國家穩定,小家才能幸福安樂。試看今年中秋遇國慶,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小家謹循指示,平安度假,國家有條不紊,熱鬧非凡。萬家燈火,同賞月明,同頻共振,心與國共鳴,是時代最強音。如此熱鬧,方爲大胸襟者之願景!

以我們之力,與時偕行,亦可助力國泰民安。響應呼籲,實行公筷分餐,“宅”在家裏就可以爲國作貢獻,何樂而不爲?

您的女兒

蔣文明

篇十: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公筷分餐,愛不隔離

餘採柔

親愛的奶奶:

近來新冠疫情爆發,國家建議以此爲契機,循序漸進推進公筷分餐。可在上次我們家一起吃飯時,我提到分餐,您便不大願意,還笑稱我嫌棄您年老。疫情着實令我心憂家人健康,這纔給您寫封信,想要勸勸您。其實,實行公筷分餐,我們家人的愛卻從未隔離。

公筷分餐是我們重視親人、保護家人的最好體現。您也看到了此次疫情的危害,正是因爲春節期間人們聚集採辦年貨,親友間走訪串門吃吃喝喝,這才加快了病毒的傳播,可這背後卻是無數個家庭的支離破碎,無數親人離世的痛苦流涕。您再想想,倘若一開始人們便聽專家組的建議,及時實行公筷分餐,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奶奶,從前我們未曾感染新冠病毒,僅僅是因爲幸運,而如果我們家也實行了公筷分餐,豈不是爲家人的健康又上了一層保障?

公筷分餐是時代高速發展、衛生健康的最強要求。上回您說我爸爸小時候你還嚼碎東西餵給他吃,他也沒有生病。誠然,這是您愛家人的體現,可是您那個時候不是還沒出現新冠病毒嗎?奶奶,我們在成長,病毒也在一天天地變強大,如今的衛生事業已經從從前不大一樣了,我們不能還按照從前的路子走,您說是不是這樣啊?實行公筷分餐只是我們順應時代要求、保障衛生健康的一種手段。隔離的是病毒、更是潛在的染病風險,卻從來都不是我們之間的愛。

公筷分餐,健康使我們的愛更加緊密。我記得上次您笑稱我說要公筷分餐是嫌棄您老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知道您總是擔心我們小輩們長大了,翅膀硬了,會與您產生代溝,從而不再像從前那般親密。奶奶,我們都是您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無論我長到多大年紀,我永遠都不會嫌棄您。相反,勸您實行分餐公筷也是爲了家人,爲了您的健康考慮。隔離了病毒,還以別樣的方式詮釋着我們之間的愛。

奶奶,實行公筷分餐,不僅僅保障了自己的安全,更保障了咱家人的健康。今日的付出,是爲了家人永遠的團聚。讓我們一起公筷分餐,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祝奶奶身體健康,永遠開開心心!

您的孫子:蔣文明

XX年XX月XX日

篇十一: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公筷爲健康,分餐不分情

童譯漫

親愛的奶奶:

展信佳!我是明明,給您寫信並不爲什麼大事,我只是想把公筷制和分餐的優點與您細細道來。希望您能支持我的觀念,說服爸媽響應國家的號召,讓我們家更加綠色健康。

其實公筷制和分餐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早在疫情發生前,就有人開始提倡這種衛生健康的飲食習慣了,只是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大家更深刻的意識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分餐制能將強傳染性的病毒控制在個體範圍。疫情面前無親情,病毒不長眼,只有我們做好防範才能保障我們所愛的人的健康。

我相信您也明白這些優點和道理,我也理解您的顧慮。在中國傳統觀念裏,親情是血濃於水的存在,老一輩人經歷過戰亂離別的心中,一家三世同堂享盡天倫之樂是莫大的期盼與幸福。公筷制似乎與這一切背道而馳,所以您有猶豫和顧慮。可事實並非如此,天倫之樂的樂,樂在三代同堂的幸福氛圍,而不必囿於吃大鍋的形式。無論是同吃一大鍋還是分吃五小鍋,都是我們幸福完整的一家人,這何嘗不是天倫之樂呢?您說從前還嚼碎東西餵給爸爸吃,我想,只要是您親手喂的東西,無論嚼碎與否,爸爸都能體會到濃濃的愛與親情。

另外,您曾說我提議分餐是嫌棄你們老了。事實恰恰相反,正因爲我愛您敬您,因爲我深愛家裏的每一個人,我纔會提出分餐。愛也是種責任,我想對家裏每一位成員的健康負責,想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永遠健康快樂,所以我提議分餐,讓我們家更加衛生健康。

況且,國家已經呼籲我們實行公筷制和分餐制了。崔衛平曾說:“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我們作爲億萬中國人裏的一個普通家庭,對祖國文明歷程的奉獻作用可不普通。公共衛生的優化需要每一個普通家庭的參與,缺一不可。奶奶您作爲老一輩中國人,對中國的飛速發展有更深刻的體會,更應該明白中國的進步需要每一個普通人的努力。從前一些看似“傷風敗俗”的觀念改變,如今早被證實爲更加自由的權利和選擇。同樣的,現在看似“有損親情”的公筷分餐改革,一定會在未來被證實爲綠色文明的進程。

奶奶,我真心希望您能支持我的提議,同我一起努力,讓我們家響應國家的號召,跟上祖國綠色文明的腳步。

此致

健康快樂!

蔣文明

2020年10月5日

篇十二: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健康與文明並行

李雨融

親愛的爸爸:

晚上好!今天的晚餐我們一起享用了美味的火鍋,餐桌上,我提出使用小火鍋和公筷,而您不太認同。在這裏,我想具體和您談一談公筷和分餐的意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講求團結團圓團聚,而使用公筷和分餐似乎顯得那麼不近人情。然而事實一定如此嗎?在我看來,實行公筷和分餐,正是健康與文明並行之路。

當我們在大鍋中夾菜,都使用自己的筷子時,病毒細菌一次次傳播,不可避免。也許微量的病害不足爲懼,然而,“積土成山”,“積水成淵”,長此以往,我們攝入的有害病菌越來越多,終成禍患。實行公筷和分餐制度,爲我們的健康築起了一面保護牆,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與我們同桌吃飯的其他人。它對於健康的意義,可見一斑。

當我們對着一大盤菜挑挑揀揀,也許不文明的因子已經在傳播。我們所提及的分餐,既無嫌棄之意,也並非阻斷家人之間的交流。如果將每個人的食用菜品分攤下去,那麼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浪費,還可以讓我們專注於自己的那一份,推動膳食均衡和文明用餐。

餐桌上,您說到一家人圍着一口大鍋吃才熱鬧,媽媽也說分開吃顯得生分。也許不是這樣的,熱鬧與否,生分與否,並不在於我們吃飯的形式,而在於我們內心的牽掛。如果我們使用公筷給彼此夾菜,使用小火鍋也不忘分享,那麼我們能在心繫家人的同時,也推動健康與文明並行。再者,我從未嫌棄家人老去,奶奶所說嚼碎東西的投餵我也能夠理解。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觀念,嚼碎東西之愛厚重如山,傾注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懷;而在今天,我們用更科學的眼光去看,這樣是否會對健康有一定影響?

誠如爺爺提及中央節目所倡導的,國家也建議我們循序漸進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這次疫情席捲全球,新冠病毒順着我們的筷子、飛沫快速傳播,形勢曾一度惡劣。倘若人人都實行公筷和分餐,不就削弱了其傳播的可能性嗎?有的專家建議將公筷與分餐納入公共衛生管理視野,推行餐桌革命,這不也是健康與文明並行的具體表現嗎?

“如果每個人都活成一道光,那麼中國必將成爲一輪閃耀的太陽。”親愛的爸爸,如果我們一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進健康和文明,那麼中國一定更加絢麗多彩。

蔣文明

2020年10月5日

篇十三:勸說親人響應國家呼籲實行公筷和分餐的一封信

拉開“距離”,貼近心靈

施睿欣

親愛的媽媽:

您好!對於在餐桌上關於公筷制與分餐制的探討,我想和您分享我的見解。我認爲,在家中推用公筷和分餐是很有必要的。公筷分餐並不意味着拉開親人的“距離”,而是讓親人的心更貼近了。

“儉,德之共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分餐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食物的浪費。最重要的是,許多食源性傳染病的重要載體就是唾液,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個大鍋裏夾菜,那疾病傳播的潛在風險自然不言而喻。公筷制和分餐制可以有效地遏制傳染病通過唾液等載體傳播,並防止某些潛在傳染病對其他家庭成員健康的傷害。尤其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你們的身體安康是我們家庭的最大幸福。

新冠疫情席捲我國乃至世界多地,衛生部門所要求的重中之重便是隔離病患,戴口罩、少聚集。這樣做是有科學依據的,人與人只有拉開時空上的“距離”,纔能有效阻止病毒的傳播。在這種特殊時期,“距離”有效地保障了你我的健康。這些措施卓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病毒的傳播。當下,人們也漸漸意識到了“病從口入”的道理。正如爺爺所說,中央電視臺正在呼籲國民循序漸進地實施分餐制,並開始制定相關條例。

您說分餐制顯得生分,有悖於“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我很能理解您的想法。誠然,大家圍坐一桌,同吃一鍋,確實是一派溫馨的場面。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觥籌交錯”看似熱鬧,實際上無形中增加了潛在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其實,分餐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不矛盾。早在先秦時期,儒家便提出了“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的觀點,這是儒家所倡導的“禮”的重要體現,也是分餐制在中國古代的早期雛形。當下的分餐,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分餐不分情,公筷顯文明”。您看,分餐製表面上是拉開了空間上的“距離”,顯得沒那麼親密,但即使空間上的距離被拉大了,家庭成員間對彼此健康的那份呵護與關愛,又讓我們心靈上的距離更進了一步。時刻把家人的健康放心頭,濃濃的親情足以抹去一切顧慮,不是嗎?

媽媽,您也是個學識淵博,深明道理的人,讓我們一起做文明風尚的倡導者,讓分餐和公筷走進我們溫暖的家庭吧!

此致

健康快樂!

蔣文明

2020年10月5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d9kp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