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筆下的青春作文(推薦10篇)

筆下的青春作文(推薦10篇)

篇一:筆下的青春作文

筆下的青春作文(推薦10篇)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它恬靜優美,令人心曠神怡無限嚮往。

《桃花源記》,一篇極其優美的文章,可誰又能想到它會是陶淵明這樣一位身處亂世之中而又處處失意之人所寫?原來,陶淵明也有自己的宏圖大志,奈何身處東晉末年的亂世之中,“大濟蒼生”的理想根本無法實現。

而且,陶淵明還是個有氣節,有骨氣的大丈夫,他“不爲五斗米折腰”。即使當時的他貧困潦倒,也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而後他便歸隱林泉,爲了表示對現實生活的厭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虛構出這一片“世外桃源”。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其中不僅景色優美,人也熱情淳樸,因爲不受戰爭干擾,所以人們都安居樂業,“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桃源。我心中的桃源便是沒有老師,沒有作業,也沒有考試,更不會有人因爲缺錢而悶悶不樂。在那裏,我就是女王,所有人都要安逸快樂的生活。

陶淵明的志向雖然遠大,卻沒有實現,而我沒有他那“大濟蒼生”的嚮往與追求,只求在我的人生中,不留遺憾,沉穩的走出每一個腳步。陶淵明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找到理想世界,我便用“陽光總在風後”來開闢我的人生道路。

生活中總有煩惱,總有壓力,這時候我們可以來到我們精神中的桃花源,那裏純潔的沒有一絲污垢,帶給我們最寧靜,最美好的幸福。

篇二:筆下的青春作文

侯妍琪

“黃河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題記

黃鶴樓乃中華名樓,它歷經了上千載的風雨,仍傲然地注視着武漢人、江漢城和中國。它早已超越了單單作爲一幢的價值,更是武漢的象徵、中國的象徵。

而唐代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時,有感而發,詩興大作,寫出了一則七言律詩《黃鶴樓》。歷代描寫黃鶴樓的古詩數不勝數,而這首卻流傳至今,被後人推爲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

詩人崔顥爲河南開封人。雖爲進士的他,卻一生得志。李白曾說:“眼前有井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少年意氣風發的他,晚年卻體弱多病,且日常生活習性不檢點。他寫下過不少詩,但流傳至今的卻僅有幾十首。而《黃鶴樓》可以說是他最廣爲流傳的一首。李白也仿照寫下《登金陵鳳凰臺》。

崔顥眼前的黃鶴樓,在陽光撫射下,格外的空明,漢陽城的花草樹木長的格外茂盛,隔水相望卻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的“萋萋”芳草格外悠遠,即使黃昏已臨,卻仍會眺望故鄉。霧靄籠罩的,是他深深的鄉愁。

這首一氣呵成的詩律中,卻不缺乏細節化。無論是本詩的造境,還是晴川與芳草,無不增添了詩人的憂思。或許這纔是《黃鶴樓》的點睛之筆。

兮高黃鶴樓,悠悠念鄉情。寫景中的鄉愁也同樣波瀾壯闊、豪邁昂揚……

篇三:筆下的青春作文

黃寧冉

在閱讀《朝花夕拾》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他的筆下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這些動物的背後,其實蘊含着許多深刻的諷喻。魯迅不僅僅是在描寫動物,更是藉助這些動物來批判當時社會上的人。

《朝花夕拾》的首篇《狗·貓·鼠》就寫了三種動物,它們的形象各不相同。從魯迅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發現,貓是令人厭惡的形象。貓總是一副媚態,喜歡玩弄鼠,在配偶時還喜歡嗥叫,不僅吃了隱鼠,還偷吃魚肉和小雞,實在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動物。貓其實象徵着當時社會上壓迫百姓而一副媚態的暴虐者。狗則是多管閒事的代表,是與貓作對,但同樣壓迫人民的人。魯迅在文章中寫道,動物們讓狗去找大象,狗卻錯認成了貓,由此我們也可以發現貓和狗是互相作對的狀態。

老鼠是辛苦的底層勤勞人民的代表,“老鼠成親”中的老鼠是勤勞的形象。有一次,魯迅看到一隻小隱鼠口角流血,兩脅一起一落的可憐樣兒,就決定收養它。它非常老實,給什麼就吃什麼,從不搗亂,還經常陪伴着小時候的魯迅,我們由此知道老鼠是是老實的。

除了《狗·貓·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寫了許多昆蟲,如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蜈蚣等,他們是魯迅童年在百草園時玩耍的好夥伴。後來魯迅要去三味書屋時表現出來的難過與不捨,也透露着孩子們對昆蟲的喜愛以及這些小生命的生機與美好。

另外,在《且介亭雜文》中,有一篇《鴨的喜劇》,講述的是一個盲詩人愛羅先珂來到北京感到寂寞而開始養鴨的事。後來,他離開這兒,失去了消息,但小鴨卻給這兒帶來了生機,每天游泳、鑽水、拍翅子。我們也可以從中讀出魯迅是喜愛小動物的。

在《吶喊》中,《兔和貓》一文中曾寫道,黑貓害死了可愛的兔子。魯迅感到憤怒,同時進行了反思。兔子是性格溫和的弱小者,而貓則如在前文中提到過的一樣,是一種令人憎惡的形象,所以文章也透露出了魯迅對弱小者的同情與對暴虐者的憎恨。“我不能不反抗他”,說明作者是想起身與這些被欺負的人民一起反抗。文中還寫到了一些與兔子一樣丟失了生命的事,比如被馬車壓死的小狗與被鷹吃了的鴿子等,其意義也大體相同。

以上就是魯迅筆下所描繪的動物。

篇四:筆下的青春作文

我的家鄉在赤峯市元寶山區平莊鎮,這裏雖不是繁華的大都市,但是家鄉風景優美,礦產豐屬。

春天,新城區的帶狀公園兩岸的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地上的小草被春姑娘喚醒,探出頭,睡眼朦朧地伸着懶腰,好像在說:“哇!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的,密密層層的枝葉遮住了太陽光,好像撐開的綠絨絨的大傘,惠民廣場上三五成羣的人們都坐在樹蔭下乘涼,有說有笑,還有的在下象棋、打撲克、拉二胡、唱歌、跳舞……

秋天,黃色的樹葉像蝴蝶一樣從樹上飄落下來,翩翻起舞。果園裏的各種水果成熟了,在秋雨中搖搖晃晃地大家獻上了香甜可口的果實。田野裏的稻子金燦燦,一陣秋風吹過,一片片稻田翻起了金色的稻浪。

冬天,雪花飛舞,遠處的小山,近處樹、房子、樓下停放的汽車上都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銀河廣場上成羣結隊的孩子們在堆雪人、打雪仗,喊聲、笑聲連成一片。

我的家鄉不但風景優美,礦產也很豐富,被人們稱作“黑黃金”的煤炭資源最多。祖祖輩輩的人們都在這裏開採,由最早的人工開採,到現在機械化開採,使得家鄉的經濟不斷騰飛,人們的生活趕來越富裕,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

我愛我的家鄉,歡迎遠方的客人來我的家鄉旅遊。

篇五:筆下的青春作文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精神面貌的體現。魯迅筆下的人物雖然性格、經歷十分不同,但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眼神讀取到一些信息。

《祝福》中的祥林嫂本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婦女,可在她“交好運”後,“眼光也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了”,只願“擡起她沒有神采的眼睛”,一遍遍地重複着自己的悲慘經歷。她直着眼睛,不知是不是已然麻木。後來,她在四嬸一次次的拒絕下,“眼睛竊陷下去”,“只有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而飽受封建迷信荼毒的她竟在和“我”談到魂靈、地獄時,眼睛忽然發光,也不怪“我”會悚然、惶急。

《在酒樓上》的呂緯甫,作爲一個曾經具有革命熱情的文人,在失意時“眼睛也失了精彩”,而在談話時眼中竟冒出“射人的光”來,藉着酒勁可以激動到“眼圈微紅”,而激動後的平靜,則讓他“眼光又消沉下去了”——多麼像他的一生,本來懷有一腔熱血,可面對現實卻又意志消沉,我願多看看阿順那樣“眼白青得如夜的晴天”,願世界爲她美好。

《長明燈》中的瘋子就和呂緯甫不一樣,他“大而且長”的眼中常“閃爍着狂熱的眼光”,只是他作爲一個浮躁的、表面上的革命者,結果註定不會太好。

寫到這裏,我有些好奇,魯迅的眼神是怎樣的,是呂緯甫一樣的激動、祥林嫂一樣的頹廢,還是阿順一樣的平靜,或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尖銳?我不知道,但我覺得他定是十分堅定,不然不會寫出這樣的文章吧。

篇六:筆下的青春作文

應欣睿

《狗·貓·鼠》中,魯迅寫道,貓對於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要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貓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貓老是在配偶時嗥叫,令人心煩;貓吃了自己小時候心愛的小隱鼠。這四件事闡述了魯迅仇貓的原因,並更深層次地表明瞭對與貓一樣的虛僞奸詐的暴虐者的諷刺。魯迅又通過寫狗把貓誤認爲成大象這件事,表現出了狗沒有眼力見兒這一形象。因此,狗也成爲了魯迅筆下的“笑柄”。魯迅又把自己的小隱鼠被貓和蛇圍攻這一件事進行描寫,並提到“父親曾養過一隻鼠猴,也如同隱鼠一般溫順”加以說明,傳遞出了魯迅對弱小者的同情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把雲雀、黃蜂、斑蝥等昆蟲當成自己的夥伴,不僅作爲自己的回憶,更是童年自由生活的象徵。百草園的無拘無束,與三味書屋中的枯燥乏味形成極強的對比,更表明魯迅對兒時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是魯迅想在紛擾中尋出一絲閒靜的原因。

魯迅曾在其他作品中把自己比喻爲蛇,蛇是魯迅的生肖,自然會得到魯迅的寵愛。但魯迅更注重的是蛇的“毒液”。蛇的毒液是一擊致命,悄無聲息的,冷不丁的你的身體就會被蛇注入毒液。而這,就是魯迅所追求的作品風格——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的病態”。魯迅又將蛇作爲自己的象徵,作爲一條“毒蛇”,他要做的就是揭露社會風氣,用“毒牙”爲中華民族開闢一條路,喚醒人們的精神,用“毒牙”煉出解救民族的“精神湯藥”——文章。

魯迅還在其他文章中將自己比作烏鴉。在中國,烏鴉是晦氣的代表,凡是烏鴉的叫聲,都會令人感到厭惡,“烏鴉嘴”一詞也用來形容人的嘴巴像烏鴉一樣倒黴,說什麼話都會靈驗。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對烏鴉的厭惡。而魯迅之所以把自己比作烏鴉,是因爲在他的文章中,諷刺的話大多不好聽,會受到“正人君子”的唾棄與厭惡,所以他把自己比作烏鴉。

雖然《朝花夕拾》中魯迅筆下的動物寥寥可數,但每一個都形象鮮明,諷喻社會……

篇七:筆下的青春作文

在智慧的古人眼中,每一個夜晚的那輪月亮都是那麼的澄澈,幾乎每一位詩人都曾寫過幾首關於明月的詩,而一寫到明月,在詩人們筆下永遠是一個純潔、高雅的美好形象。那蘇軾筆下的月又是怎樣的呢?

蘇軾在他的《少年遊潤州作》中這樣寫道: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樑斜。他着意刻畫着家中的妻子對明月思己的孤寂、惆悵,寫了妻子十分羨慕雙宿雙棲的燕子,而想捲起簾子邀請天上玉盤似的明月作伴,不再孤單一人,獨自賞月。蘇軾在他的《水調歌頭》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還在《陽關曲中秋月》中說: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兩首詩都表達了蘇軾對遠方的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前一首借明月而來表達相隔千里的他們急切地想要相聚在一起的情感,後一首也寫到了明月,但表達的卻是兄弟倆久別重逢,共賞明月的樂事,可聚後不久又不得不分手的哀傷之情。

是的,一提到清雅的明月,好像每次都會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孤寂之情、思念之情。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西江月》,在這首詞中,詩人的情緒顯得十分落寞,蘇軾以“中秋節”這個本應該團團圓圓的節日爲背景,寫出了自己內心孤獨、寂寞、悲苦的心情。“酒賤常愁客少,明月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是啊,在這中秋之夜,蘇軾孤苦寂寥,誰又能陪他共賞這皎潔的月光、陪他飲酒談心呢?

蘇軾一生都漂泊無定,所以每到中秋節就自然會因爲不能和親人團聚而感到遺憾。我們爲千年前的他悵然,也更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團圓時光啊!

篇八:筆下的青春作文

假如我有一支畫筆,能讓我畫畫。我會選擇畫一個農場,再在裏面畫上一個池塘、一個養殖場……

我會在農場外圍畫一排銀杏樹,星羅棋佈般環抱着整個農場,因爲我喜歡秋天滿樹的金黃;因爲我喜歡看那落葉在空中飛舞。雖然不粗壯,但卻守護着整個農場。

走進農場,我會在農場裏畫一條通往各處的石子路,路旁再畫上一叢叢月季花,放眼望去,沒有盡頭。

再畫上一片田,田裏種着最常見的農作物,白白嫩嫩的蘿蔔,只露出不起眼的綠葉;一株株青菜長得正旺,就像田野上開出了一朵朵綠色的花,有些青菜上不是有蟲子“大駕光臨”。“嘰嘰嘰”不知何處傳來了一陣陣雞叫,一隻母雞正雄赳赳氣昂昂的領着一羣小雞啄食着我筆下的青菜!

在我畫的池塘邊,幾隻青蛙正在歡快地玩耍。水裏倒映着地上種的玫瑰。幾條小魚正在水裏調皮的嬉戲着。

綠林裏,一片蒼翠,畫上的養殖場裏,牛正悠閒地吃草,嘴裏還不時發出“哞哞”的叫聲;母雞正領着小雞在草叢中漫步,到處對別的動物示威;一隻一直都很悠閒的小狗,正到處追趕着一隻花蝴蝶。

你說,我畫筆下的農場美嗎?

篇九:筆下的青春作文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到了這萬物復甦的春天,春姑娘邁着輕快的腳步,正大步向我們跑來。

春風吹拂,細雨綿綿。小草破土而出,身上還殘留着泥土的氣息。只見每一株小草中央都帶着嫩黃色的小芽,小草安撫着自己的孩子,用細雨去滋潤它們。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讓我想起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用這句詩來讚美小草,真的是最適合不過了。柳樹挺直了身軀,像是春姑娘剛把它從冬天的枯萎中拯救過來。此時此刻,柳樹一會兒梳理自己秀麗的長髮,一會兒擺動着高大的身軀翩翩起舞,那舞姿讓蜜蜂羨慕,讓燕子喝彩!啊!春天真是美不勝收、美景連篇啊!

這時,一聲叫喊打破了寧靜,只聽一隻布穀鳥喊道:“布穀,布穀,春天來到;布穀,布穀,花兒綻放……”剎那間,大地一下子熱鬧起來。桃花、杏花、梨花“啪”地綻開了,各種各樣的鮮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把自己最美的畫面展現給人們。春天裏,到處生機勃勃、鳥語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

這就是我筆下的春天!

篇十:筆下的青春作文

朱一蕊

在《朝花夕拾》中,我們似乎看見了魯迅在童年時期與青年時期的生活。在這裏,我們就來說說《朝花夕拾》中魯迅所描寫的動物。

魯迅筆下的動物,最早出現在《狗·貓·鼠》一文中。這篇文章寫於1926年,而1925年,也就是魯迅創作這篇文章之前,正是“五卅慘案”發生的時間。由於日本紗廠的壓迫,工人大罷工,學生們紛紛起義,最終卻有幾十人被殺,幾百人受傷,這無一不敲擊着魯迅的內心。於是他以筆爲武器,積極投身於反封建鬥爭中。他與帝國主義、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和現代評論家展開激烈鬥爭,同時少不了遭到“現代評論派”的攻擊,於是寫下此文予以回擊,《狗·貓·鼠》由此誕生。

文章開頭,魯迅便以陳西瀅攻擊他的話引出自己仇貓的觀點。他寫道,傳說中狗請大象卻誤請弓起脊樑的貓的事例,表達了對狗與貓的反感。狗是愚笨的,如同失勢的壞人,貓是狡詐的,後文更描寫到貓不如蟲蛆與鷙禽猛獸,其實是把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他們的奴才們不如鷙禽猛獸的本質勾畫出來。下列文字梳理了魯迅仇貓的原因:

首先,貓捕捉獵物總要玩弄夠了才吃下去,這與人們幸災樂禍,折磨弱者的脾氣相同,也暗喻那些社會上的施暴者與貓殘暴的性情相似;貓總一副媚態,還總在配合時嗥叫,正如同造作的帝國主義的奴才們;貓有妖氣,被飼養卻不抓老鼠,卻吃了“我”小小的隱鼠,雖然後來證實隱鼠非它所吃,但它仍吃了兔子;貓正如那可悲的施暴者,而隱鼠、兔子則是弱小者,作者對它們感到同情,因而仇貓。

總之,作者仇貓是因爲它造作、殘忍,有着與施暴者相同的特點。而小隱鼠呢?它是極其可愛機靈的,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極大的樂趣。當“我”被告知隱鼠被貓所殺時,對弱小者的同情與對施暴者的厭惡已經充斥了“我”的內心,由此,便開始仇貓。《狗·貓·鼠》中三種動物代表了三個階層,作者通過描寫它們,來反擊軍閥統治者的幫兇,並表達了對受壓迫人民的同情。

不同於《狗·貓·鼠》中的動物,魯迅的另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動物是讓人感到溫馨的。

百草園裏的鳴蟬、黃蜂、叫天子、蟋蟀、蜈蚣、斑蝥和雪天捕的鳥充斥着“我”兒時的回憶。在百草園的時光,是魯迅最無憂無慮的時光,而這些動物,就是魯迅兒時的玩伴,也是魯迅美好回憶的載體。正如同魯迅在《小引》中所說的“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它們便是魯迅美好的“一點閒靜”。

無論是《狗·貓·鼠》,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都向我們呈現了許多不同的動物,它們所承載的情感不同,但我們依舊可以從中依稀看見魯迅在無憂無慮的童年經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93qp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