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篇一: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陳穎

“五月天,是端午。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便是過端午的情景。

記憶中的端午節,就在這江南明媚的色彩李,溼溼的季中緩緩而來。在江南煙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淅瀝瀝的下着,伴着我們舒緩閒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我家鄉的習俗便是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其中,包糉子這個習俗我從來沒有忘記過。

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說要吃糉子,一聽到吃的東西,我便有了興趣,對於爸爸提的自己包糉子這個要求也不屑一顧,不就是包糉子嗎?肯定難不倒我。聽別人說糉子包的好壞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真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傑作。雖表面上信心滿滿,可心裏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跑。

只見媽媽選擇好適合的糉葉,然後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接下來又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葉裏,最後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完了媽媽的示範,我就手忙亂腳的做了起來,先拿出三片長短相似的糉葉疊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後,這些糯米又從糯米底部跑了出來。媽媽一看我手捧糉葉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連忙說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聽罷,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糉葉裏。

有了媽媽在一旁耐心的手把手教我,我也努力的學着。雖動作十分笨拙,可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看哲受中的這個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卻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我記憶中的鄉俗簡單卻歷史悠久,淳樸卻又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不捨和懷念,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我從來沒有忘記這節日,也沒有忘記這鄉俗。

篇二: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秦春榮

四月的一個清晨,我迎着習習的晨風,隨着父母來到了那個古鎮。

東方灑下的一片霞光將古鎮籠罩,閃耀着金色的光芒。雖然時間尚早,但古鎮內已有着不少零散的遊客。顯然也是和我一樣慕名前來。

忽然,一股熟悉的清淡艾草香氣隨風飄來,使人心旌搖曳。我邁步向前,一家古樸的店鋪映入眼簾。此時,店牌下的攤位上,一籠青團剛剛出籠。只見一股嫋嫋升騰的熱氣,瀰漫在光亮碧綠的青團上,沁人心脾。我忽地注意到手端蒸籠的是一個約莫七十歲的老奶奶,店內還有六七個老太太在忙裏忙外。而店鋪前也已排上了不短的隊伍。見狀,我連忙拉住了父母,在店鋪前一起排隊。

輪到我們時,我學着之前的顧客,輕聲講道:“奶奶,來五個青團,豆沙餡的。”老奶奶聞此,用袋子從蒸籠裏選了五個青團。青團不貴,只要兩元一個。我將錢遞給了老奶奶。還不忘說一聲:“謝謝。”老奶奶的臉上漾出了一絲笑意。

離開店鋪後,我立刻從袋子裏取出一小個青團細細打量,青團在晨曦的照耀下宛如一枚綠寶石一般珠圓玉潤,晶瑩剔透。雖說按照傳統習俗,青團是得放涼了才吃的。但是我實在忍不住地咬了一口。頓時青團的糯韌綿軟與豆沙的甘甜細膩完美地交織在了一起,滿嘴留香。然而此時我的眉頭卻不禁緊蹙了起來。原因無他,這股味道爲何那般熟悉?按道理說,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吃啊。又怎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啊,我想起來了,自己年幼時所住的那個巷子裏,不就有賣青團的嗎?

思緒不禁飄到了那個破舊的小巷,那個只在清明時節才生意興隆的店鋪,如今怕早已人走茶涼了吧。不過,那淡淡的艾草香卻會被我銘記於心,只因那些青團曾溫暖過我的童年。

我從來沒有忘記。

艾草、豆沙就這樣交織在一起,散發出那獨有的春天氣息。

篇三: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杭雨軒

天,灰濛濛的,有點冷。

上完課回家,風一陣陣的舞着,凌亂又尋不到方向,不由得打了幾個冷顫,脖子又往裏面縮了縮。我沿着樓梯,一步三跨的走到了家門口,摸了摸腦袋,扁扁的;翻了翻包,還是扁扁的。一段記憶畫片在我腦海裏閃過,我把它扔在牀頭邊了!我撫額,對着門上演着獨角戲,我又使勁敲了敲門,無人應答,心中的希冀一點一點的消失。

“嘟--”,那頭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冰冷的提示音迴盪在耳邊,我向借電話的鄰居道了聲謝,並謝絕了她的熱情邀請,回到空蕩蕩的樓梯間,有一卷涼風襲來,我愣了愣,起身去把窗戶給關上了。

蹲坐在家門口,無事可做,隨手拿起揹包裏的教科書,只覺得乏味極了。意識似被涼風捲去了不少,睏意漸漸涌上,頭似小雞啄米般一點一點的,手中的書也緩緩滑落到了膝蓋處,入了夢鄉。夢醒,睜開眼,入目的是鄰居的身影。她把電話遞給我,我開心的接過,“媽!你什麼時候來接我,我沒帶鑰匙。”電話那頭的話語如一盆冷水從頭頂澆過,屋檐似的嘴角很快又隱了下來。

背起包,開了點窗,寒風拂過。風,有聲;心,靜極。

不知不覺中走到了大門口,推開門,看着由取暖器發出的暖黃色的光,心裏平添了一份溫暖,身上的寒意也被取代,門衛的伯伯迎我進了去,之前多次看到幾位老爺爺在這兒下象棋,伴着誘人的茶香。

一套精緻的紫陶茶具擺在我面前,一雙手行雲流水般的完成這一系列動作,陣陣茶香,撲鼻而來,手上已經多了一杯熱騰騰的茶,抿了一口,很是香甜。股股白氣自下往上浮,如仙霧一般,遮住了視野,溫暖了冰冷的四肢。

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暖和起來的。白駒過隙,時間就在一杯茶,一句句對話中流逝。

茶香充斥了一整個冬天,這個冬天不太冷。

我從來沒有忘記那個冬天!

篇四: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張旻昱

寫完作業出了房門,發現陽臺上的燈還亮着。

家裏有十分節儉的外公外婆,這種情況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我走到陽臺上,見沒人,伸手想去關燈,卻被一人攔住,我擡頭一看,是剛纔在房間裏陪着我寫作業的媽媽。

“別關。”媽媽說。“向下看。”我向樓下望去,見樓下有兩位環衛工人。一位是經常看見在小區打掃衛生的老爺爺,另一位應該是他的老伴。那位老奶奶拎了一個紅色的布袋,她從布袋裏拿出一個鐵飯盒,把蓋子打開後將飯盒遞給那位老爺爺。老爺爺坐在花壇上,將掃地用的竹掃把斜靠在花壇邊,兩隻手捧着飯盒吃了起來。藉助燈光,依稀可以看到飯還冒着熱氣,應該是剛做好的飯。老爺爺一直埋頭吃飯,吃得很香。

“你慢點。”老奶奶看着老爺爺吃飯,笑着說。“誒。”老爺爺笑着應答。原本寂靜的夜晚因爲這一問一答似乎變得生氣起來。兩人不時地也會有幾句交談,嘮嘮家常,也不時的傳來他們的笑聲。過了一會兒,老爺爺吃完了,將飯盒又遞給了老奶奶,老奶奶將蓋子蓋好,放回了原來的那個紅色的布袋。老爺爺先行起身,拿起剛纔靠在花壇上的掃把,又轉過身來扶起老奶奶。兩位老人互相攙扶着向前走,皎潔的月光照在他們身上,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構成了一幅很美的畫卷。兩人慢慢消失在燈光的盡頭。

“你看,提供一盞燈,給別人帶來方便,不是很好嗎?”“可他們並不知道你在幫他們呀?”“這有什麼關係?幫助別人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幫助別人是不一定要對方知道,也不一定要受幫助的人報答的。”我點了點頭。從此以後,我都會在陽臺上留一盞燈,漸漸的就成了習慣。

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從來沒有忘記,幫助別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

篇五:從來不曾忘記作文

曹姜棟

“就算長大了,也不會忘懷。”這是一部名爲《再見我們的幼兒園》影片裏的話。它又一次使我想起了幼兒園裏的事。

有一次,我的幼兒園老師,把她兩歲的孩子帶到學校裏玩。那次,是我陪她小孩的。我也因此第一次有了長大的感覺。

那是一個春日的午後,天氣晴好,老師陪着我們一起玩。午後的暖陽灑在她的臉上,她一邊關注着遠處自己的小孩,一邊拉過我的手說:“你也是這個年紀過來的。”我還沒反應過來,“你遲早也會到我這個年紀的。”她轉頭看我,“長大之後會忘了我嗎。”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觸到諾言這種奇妙的事物。我下意識地加大了被她握住的手的小手的力度,鄭重,一字一句地說:“不論多大,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刻,太陽靜默,小草靜默,空氣靜默,就連輕風也收斂了起來,似乎不願破壞這小孩鄭重的承諾。到現在,我還能感受到她當時抱住我時手上的力道,以及傳進鼻子的帶着青草芬芳的香味。那天的陽光特別溫馨。

時隔多年,有一次,幾個朋友在一起吃晚飯。飯間,各自聊起了自己的幼兒園生涯。我笑着站起身,拿起手機走到外面。“喂,是湯老師嗎。”“是的,請問你是?”“湯老師,你應該聽得出我的聲音的。”她最後還是聽出了我的聲音。那天晚上,我們聊了很多,彷彿一下子回到了過去,往事歷歷在目。那天的交流,基本都是她問我答。好像和湯老師談話的不是現在的我,而是那個每天盼着小點心,摔倒後會先看看周圍有沒有人來安慰,然後纔會爬起來的,幼時的我。

大人總會自以爲是地猜測,隨着時間的推移,學業的加重,我們遲早會忘記幼兒園的朋友、生活。但他們不知道,小時候的一些生活已融入了我們的血液,成了我們記憶的一部分。

《再見我們的幼兒園》影片的最後,康娜與洋武君生疏卻認真地完成了兩個人的畢園式。後來,康娜笑着和洋武君說,再見。打開門後,卻撲進老師的懷裏哽咽着說:“那個,我沒哭。”

這是他們幾個好朋友的約定:一定不可以哭。願我們也可以緊緊握住記憶中,那個最初的自己。

人就是這一樣一天天長大的,有些事一旦進入生活,從來就不會忘記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8vqz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