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作文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作文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作文

王一名

先設想這樣一個場景:當你置身於一片桃林之中,桃花已完全盛開,嬌嫩欲滴,就如同一個個羞赧的少女。在如此美好的境界之中,若你脫口而出的是:“真漂亮!”“真美麗!”這種毫無意義和營養的詞彙,而不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種優美浪漫的詩句,——便會直接將這美好的意境破碎。

回到題目,我們爲什麼要讀詩?

讀詩和背詩,開始是因爲好玩,有趣,亦或是家長想增長你的學識,特意從家門口的小店,爲你買上厚厚一摞唐詩宋詞。小時只是背,記着那麼幾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順口,記着又不費勁兒,慢慢就記下了近百首。

可長大以後,回味從前背過的詩,才真正明白其含義,並有所感悟。

夏天,戴着草帽,灼熱的太陽光鋪遍大地。找一篇陰涼的樹蔭,坐在樹下的木椅上,聽蟬鳴,迎燥熱空氣中絲絲涼風吹過,盡情呼吸着夏天獨有的清新空氣,看遠方荷花荷葉於池中輕擺,不由吟一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與家人外出旅遊,登樓遠眺,看萬家燈火通明。正處夜晚時分,四周是一片寂寥。再擡頭,只見滿天繁星,其抖落的銀塵緩緩飄落在臉上,與它們似乎只在咫尺之間。這時才恍然明白,何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遇到自己心儀的女子,內心悸動。她眉眼盈盈,眼裏似乎有着滿天星辰,明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這份情盪漾在心中,卻又羞於直截了當的表達,想通過種種事情使她注意,明白了何謂“琴瑟友之”與“鐘鼓樂之”。

小時不解的詩詞,會存在於你的內心深處,成爲你的文化底蘊。

詩,是千年前古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塑造、凝結成的結晶。我們現代人再讀這些詩歌,就如同與千年前的他們,進行一次跨時空的交談。我們在理解他們當年作詩時的情感,無論是仰慕鄰家女子,卻總覺得“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還是失意惆悵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見雪花飄飄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亦或是思念家鄉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每首詩,都有獨屬於它的情,而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與之相似的場景,不由自主地吟出那麼一兩句。

你若說生活無處吟詩,我所說的全是空話。是,我也曾與你有過相同想法,但後來我才發現,那是因爲我的生活仍不夠精彩。你若能多賞多悟這大千世界,總有一天,你會在無數個挑燈夜戰的晚上,付出無數努力,不懈且執着地苦苦追求後,最終實現時,嚐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滋味;會在挫折、困難、苦悶在一瞬之間如洪流般涌上時,勸勉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會在初春的公園中,看芳草萋萋,繁花點點,吟唱“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在尋找完美伴侶的一路上,經歷了多次戀情,但最終以失敗及破碎告終,搖頭放棄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詩,其最大的特點,即化冗長爲簡潔,將長篇大論的情感濃縮成那麼一句話。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男子向一女子表白,“我喜歡你很久了。以前我就一直默默關注你,每次見到你就覺得心如小鹿亂撞,心跳加速,一直不敢與你表達自己的心意。我想一直與你在一起,一直……”用詩詞,一句話足矣,我願“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讀詩,陶冶情操,滋養性情,而其本質則是:讓生活充滿詩意之浪漫。

我們爲什麼要讀古詩

王傳康

或許很多人會疑問:我們爲什麼要學習古詩?它可以爲我帶來什麼呢?

的確,吟詠古詩並不會爲我們帶來物質上的財富,亦不能使我們一躍至世界之巔,可是它帶給我們的精神瑰寶卻是巨大的。

每個人的靈魂都如一塊尚未經過雕琢的璞玉,而詩詞卻能洗滌我們的俗氣,潤澤我們的靈魂。

品絕代唐詩,我們可以體會“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香濃,如一壺陳酒,芳醇誘人;讀風華宋詞,我們可以明白“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美,如一盞琉璃,流光四溢;看如畫元曲,我們可以領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志趣,如一幅山水,筆下皆風韻。

一切相逢過的詩話,或綿柔,或妖冶,或輕狂,他們都如繁花,飄飄灑灑地開滿了整個時代。它們的花香浸染了我們,豐盈了我們的生活。

生於塵世,嘗酸甜苦辣。喜時,以詩詞爲酒“一杯濁酒喜相逢”;悲時,以詩詞激勵“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閒時,以詩詞爲趣“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愁時,以詩詞爲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誠如張潮之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耳爲所得之深淺耳”。不錯,在不同時間的我們,看待事物的態度都是不同的。詩亦如此,不同的人讀,也會有不同的感悟。可詩的魅力也在於此,無論什麼樣的感悟,都別有一番詩意。

小時候,看星河斑斕的畫卷,我們會“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少年時,初識人生,“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青年時,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中年時,閱歷人生,有愁爲伴“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老年時,看淡人生,唯有胸中,依是壯懷激烈“老夫聊發少年狂”……

時光如河,歲月如歌。歷史的滄海桑田早已化爲雲煙,只有詩詞還銘記着曾經的璀璨。我們以詩詞爲媒介,重返那個詩情四溢的時代。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因爲我們期待“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美景;因爲我們執念“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癡情;因爲我們會擁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情懷……

有時候,我們要讓生活,繾綣在詩意裏。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

仇橋偉

牙牙學語時,我們就可以把李白的《靜夜思》、駱賓王的《詠鵝》、王維的《相思》、王安石的《元日》、孟浩然的《春曉》背的滾瓜爛熟。縱使我們看不懂、讀不透,卻也是搖頭晃腦,倒背如流。

可是我們未曾想過,我們爲什麼要讀詩?只是爲了應付家長,還是爲了在老師同學,親戚朋友面前有一份驕傲的資本?你可能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或是認爲這沒有答案,刻意不去思考。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爲它們美。記誦之間,宛如歌唱。一語擊中的熱烈,在心底久久存蕩。

放一首輕音樂,攤開詩詞的小箋,細細品味躲在紙中的靈魂,藏在筆下的濃情。跟隨詩人,轉動時間的軸輪,去尋找幼年丟失的那份詩的情懷,你會驚覺那麼熟悉!其實,詩人的情,早就在當年的苦背中刻入靈魂,不復磨滅。

再回頭看,我們已經跟隨李白踏遍千山萬水;眼見李煜的跌宕起伏;看盡了李清照哀情愁緒中的國破家亡之情;目睹了蘇軾連遭貶謫,卻仍豁達、豪邁的樂觀;體味着陸游的愛國情懷;感受着辛詞的慷慨縱橫;沉浸於元好問的清新真淳……詩詞帶領我們看透一節又一節故事,一處又一處風景,一個又一個人生。它把我們引向詩詞的魅力,讓大放異彩的文字在我們心中怒放。

詩詞其實早已悄悄地潛入我們內心。它會站在未來的某個角落等你。或是人,是物,是景。它令你驚訝,怦然心動,讓你故自認爲是不期而遇,才道出如此貼切的詩句。則然,它其實早就預謀已久,只等那一刻,在你的心底綻放。

當你逢上悲秋,你就會驀然懂得李清照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當你回憶起那個“相去日已遠”的人時,就能理解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當你遇上一位動人的女子時,就能感慨道辛棄疾的“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當你遇上那個對的人時,就會許下《詩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上邪》中的“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把詩詞融入到生活裏,纔是我們的初心。把舊時的那份情,帶入新的時代裏,用一句詩概括,足矣。

去尋找春天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去追逐夏日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去遊覽秋光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去欣賞冬景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白日閒暇裏,當你正在消遣光陰時,定會想起“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的悠閒自在;放學歸來,當你和朋友一起在追逐時,腦中就會閃現“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歡樂嬉戲;傍晚時,當你慨嘆長河之上,夕陽的壯烈,就會懂得“落日鎔金,暮雲合璧”的豔麗;“月黑風高夜”,當你站在樓頂仰望夜空的繁星時,就會靈現“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歡悅。

嗅到一枝紅杏,便能想起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聽聞院裏響起一陣陣宛若風鈴般的笑聲,腦中只剩下蘇軾的“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俯下身來,看見腳邊的苔花,就能哼出一曲兒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是啊,詩詞多美!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它在不可預知的某個時刻,與我們不期而遇,也許是因爲一株花、一棵草、一處風景、一個人。去獨佔一個空間,獨守一份情懷,捧着詩詞,與心靈相接觸,與靈魂相對接。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

高佳琪

有個問題一直困擾着許多人——“我們爲什麼要讀詩?”僅僅是爲了應付考試嗎?我想,讀詩應該是一種興趣,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生活中遇到喜與憂是平常的事,不過,當你遇見。“憂”時,不要只是一味地抱怨,而是學得像羅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這般的灑脫不羈。做到這般境界,你大抵也可以成爲“詩中人”了。

當你被他人用金錢利益誘惑時,你可以這樣回覆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可比單調的拒絕有氣勢多了。若你是個男孩子,那必定是有凌雲壯志的,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這樣的情懷着實令人讚許。若你不被世人理解又如何?不妨用唐寅的“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霸氣地“懟”回去,而不是與他們大聲一爭論,那樣難免失了風度。

作爲一名“顏控”,心中總是嚮往着這樣的少年——“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這就是我心目中少年得意的樣子,眉宇間是藏不住的志在必得的驕傲,舉杯間半帶着捉摸不透的憂愁,更是平添了一絲神祕感。怕是隻有杜甫知道這位翩翩美少年究竟是怎樣的男子。

讀過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的作品總會很容易產生“共情”——他的哲學,生活,對儒家精神的吸收和揚棄,都有着鮮明的人物色彩,我覺得,他甚至像一個在你我身邊生活的普通人。這就是“共情”的魅力。

人生中總會遇到一兩個知己,不知你可“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的情誼,白居易在元稹離世九年後所作。你去了黃泉,世間便再沒有懂我之人,空留我一人在世間慢慢白首。

當你夜晚仰望星空時,不會只是讚歎“真美啊”,而是像唐珙一般“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句詩真正的震撼,只有你身臨其境時才能體會。真想知道唐珙究竟看見了怎樣的美景。

讀過曹植,他的心目中有這樣一樣女神——“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只有這樣的詩才可描繪出洛神之美,真是“此人只因天上有”。只可惜沒有親眼見過這位讓曹植魂牽夢繞的洛神。

願你在年老時,也能有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這般的狂傲。即使自稱老夫又如何?我依舊是那個狂傲的少年。心中不服老,身體也會跟着年輕起來的。

我現在多讀一些詩,將來給心上人寫信也不只是粗淺的文字了,而是“取自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般深情的告白,也不知道那位“幸運”的少年是多麼的感動呀!

我們爲什麼要讀詩?其實讀詩能體悟到詩人某一刻的心境,通過這種體悟,你也更加洞悉自己的內心。有時,身在都市就能體會詩人的趣味,和詩人一起會心一笑。笑得多了,你也是個更有趣的人了。讀詩就是懷着理解和敬仰走進古人,而這一走近,你對歷史洪流中個體的卑微無助,就有了更深的領悟。

讀一個詩人的詩,就像讀一部傳記,又像是看一部電影。詩人的一生,一幕一幕,一幀一幀在詩中放映,我們因爲他的詩而瞭解他的人生。因此,我們讀詩不是爲了成爲詩人,而是通過欣賞接觸到更高級的人生,獲得詩人的智慧和趣味,也獲得人生中無窮的安慰。

人生中,總有一段詩意在等着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8v9k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