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有關宋王的精選作文

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 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精選5篇)作文

  • 篇一:風雅大宋王佳讀後感1000字對於宋朝,不同的研究歷史學術的學者有着不一樣的觀點和見解,所以他們也講不透一個朝代的歷史。今天我又發現了宋史家族又添了一員,書名叫《風雅大宋。天下歸一》。一開始看到書名的時候,我以爲這本書講述的是宋代詩詞與其風花雪月,但翻開之後,截然...
  • 8760
宋王出逃作文
  • 宋王出逃作文

  • 西周時期的宋國是地處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國。自周武王滅商,由周公賜地封侯以來,這個由殷商後裔掌管的小國統治者一直過着苟且偷安、無所作爲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強大的齊國起兵攻打宋國時,宋王還沒有警覺。他雖然派了人去了解齊兵進犯的情況,但是對打聽消息的人提供的情況並不...
  • 19121
《宋史·寇準傳》作文
  • 《宋史·寇準傳》作文

  • 原文: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後中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每期會賦役,未嘗輒出符移,唯具鄉里姓名揭縣門,百姓莫敢後期。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
  • 6440
遊杭州西湖 瞻仰宋武穆嶽王塑像有感作文
  • 遊杭州西湖 瞻仰宋武穆嶽王塑像有感作文

  • 西湖怎洗靖康羞?休將臨安作金鑾。半壁江山落賊手,怎有閒情聽笙歌。時人皆知宋詞雅,誰知曲韻悲情多。風波亭前幹古恨,不搗黃龍愁腸穿。題記:青山隱隱,綠水迢迢。英雄長存,忠魂不消。一柱清香表敬意,像前鞠躬道心聲。願將軍道身廟宇永享供祀,盼英靈萬古長保九州康寧。...
  • 21810
宋朝國學:北宋五子作文
  • 宋朝國學:北宋五子作文

  • 北宋易學,流派叢生,新義迭呈。周敦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號稱北宋“五子”,他們既是著名的哲學家,又是着名的易學家。周敦頤(1017—1073),北宋哲學家。原名敦實,字茂叔,後避宋英宗諱改名敦頤,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晚年建書堂於江西廬山蓮花峯下,命名濂溪書堂,故後人又稱濂溪先...
  • 7943
[抒情文]拿什麼挽留你,我的宋王朝?1200字作文
  • [抒情文]拿什麼挽留你,我的宋王朝?1200字作文

  • 姓名:陳曉楊年級:九年級青藤靜靜攀在漆跡斑駁的舊牆裏,空氣裏漂浮着不知名的清香,一個羅衫淡淡的女子提盞小小的荷花燈,循着的韻腳,輕輕的的走來。那是多雨季,多憂愁的《雨霖鈴》,是被落花和笙簫包圍的《滿庭芳》,是精緻不可臨摹的《衩頭鳳》,是斐麗悽慘,讓我傷感的――宋王朝。宋詞,是...
  • 24279
《宋書·王曇首傳》閱讀答案(附翻譯)作文
  • 《宋書·王曇首傳》閱讀答案(附翻譯)作文

  • (08全國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王曇首,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業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財,曇首唯取圖書而已。闢琅邪王大司馬屬,從府公修復洛陽園陵。與從弟球俱詣高祖,時謝晦在坐,高祖曰:此君並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曇首答曰:既從神武之師,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
  • 32916
元日(宋王安石)50字作文
宋真宗作文
  • 宋真宗作文

  • 【原文】宋真宗朝,嘗有兵士作過,於法合死,持貸命決脊杖二十改配。其兵士高聲叫喚乞劍,不服決杖,從人把捉不得,遂奏取進止。傳宣雲:“須決杖後別取進止處斬。”尋決訖取旨,真宗雲:“此只是怕吃杖。既決了,便送配所,莫問。”【譯文】北宋真宗趙恆當朝時,有一個士兵犯了罪過,按法律應當處...
  • 7390
宋史《侯可》作文
  • 宋史《侯可》作文

  • 原文侯可,字無可,華州華陰人。少倜儻不羈,以氣節自許。既壯,盡易前好,篤志爲學。隨計入京,裏中醵金贐行。比還,悉散其餘與同舉者,曰:“此金,鄉里所以資應詔者也,不可以爲他利。”且行,聞鄉人病,唸曰:“吾歸,則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輟己馬載之,徒步而歸。孫沔徵儂,請參軍事,奏功得官,知巴...
  • 16453
宋太宗作文
  • 宋太宗作文

  • 【原文】太宗以北兵渡淮,時無一葦之楫。有人於囊中取幹豬脬十餘,內氣其中,環著腰間,泅水而南。徑奪舟以濟。【譯文】宋太宗率領北方兵渡淮河,找不到渡河用的船隻。有位士兵從背囊中取出十多節幹豬脬,將豬脬灌滿氣,然後綁在腰間,向南邊游去,奪取船隻,讓全軍順利渡河。【註釋】①太宗...
  • 26077
宋江50字作文
  • 宋江50字作文

  • 耗國因家木,縱橫三十六,五年級:李謀鑫刀兵點水工。播亂在江東。...
  • 14551
品宋詞,嘆宋韻作文600字
  • 品宋詞,嘆宋韻作文600字

  •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是蘇軾筆下的孤寂之美;“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是李清照筆下的清冷之美;“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這是辛棄疾筆下的零落之美;“山重水複疑無...
  • 18201
南宋御街作文
  • 南宋御街作文

  • 南宋御街位於贊成賓館西側的步行街河坊街附近,是杭州新建成宜居宜商宜遊的品質生活第一街,南北橫穿杭城的中山路,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是南宋都城臨安城中南北走向的主軸線御街,此後也一直是杭州重要的城市商業中心所在和老城的中軸線。以中山路爲中心,北至環城北路、南至清河坊鼓...
  • 9839
宋濂《王冕讀書》作文
  • 宋濂《王冕讀書》作文

  • 原文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1)牛隴上,竊(2)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3)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4)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5)不聽其所爲?”冕因去(6),依僧寺以居。夜潛(7)出坐佛膝上,執策(8)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9)。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10),冕小兒,恬(11)若不...
  • 23562
《宋史·龐安時》作文
  • 《宋史·龐安時》作文

  • 原文: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爲也。”獨取黃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父大驚,時年猶未冠。已而病聵,乃益讀《靈樞》、《太素》、《甲乙》諸祕書,凡經傳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貫。嘗曰:“...
  • 11718
宋祁作文
  • 宋祁作文

  •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
  • 20930
《宋定伯捉鬼》作文
  • 《宋定伯捉鬼》作文

  • 原文: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裏,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裏。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
  • 9977
宋玉進讒作文
  • 宋玉進讒作文

  • 古時候,楚王手下有個叫作宋玉的大臣。宋玉相貌英俊,穿戴華麗,風流倜儻(titang),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婦女們的傾慕。楚王欣賞他的才華,也很寵幸他,給他自由出入後宮的特權,以便宋玉能寫出可供寵妃演唱的歌詞來。但是宋玉這個人的品質實在不怎麼樣,他十分好色,仗着楚王的信賴,常到後宮...
  • 32516
論宋說150字作文
  • 論宋說150字作文

  • 外裏雖凶德行善,太宗三徵奈何遼。白山黑水不鏽金,壓得鏗鐵節節退。退至淮水大散關,歌舞昇平樂江南。可憐漂流南海上,秀夫獨木難支天。哀哉黃河爲遼站,蒙古鐵騎踏臨安。七年級:代佳鑫自之陳橋驛易主,從此天下改姓趙。楊氏三代鎮北關,忠肝義膽鎮三關。本想連金驅遼蠻,不想新鄰更兇悍...
  • 4600
宋染染150字作文
  • 宋染染150字作文

  • 她不夠好你要好好寵她疼她愛她她會對你發脾氣會淘氣會生氣會難過會高興會痛苦她不夠好但請你寬容她因爲她只想對你一人發脾氣她會發呆會無助會寂寞會絕望宋染染不夠好。謝謝這麼好的你把文章看完一年級:染染但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宋染染她不夠好但是她把撒嬌只留給你一...
  • 10489
我最喜歡的宋代詞人王安石作文600字
  • 我最喜歡的宋代詞人王安石作文600字

  • 唐人擅詩,宋人擅詞。宋朝是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出了很多文人墨客。如婉約派的李清照,擅長寫田園詩的范成大等……而我最喜歡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楚歌四面旗,形式返蒼黃等……這都是出自王安石之手。王安石出生於1021年12月18日。字自介...
  • 28525
關於元旦的作文:元日(宋王安石)50字
宋江審牛作文
  • 宋江審牛作文

  • 水泊梁山腳下有個杏花村,是當年義軍儲備糧草的倉庫,這裏至今流傳着一個宋江審牛的故事。說的是大宋年間,梁山泊頭領宋江,一天去杏花村查看糧草儲備情況。他們騎馬走下山來,突然看到一位老漢在杏樹下哭泣。宋江等人下馬走向前來問道:老人家你爲什麼哭?老漢擡頭見是義軍頭領及時...
  • 26426
宋濂作文
  • 宋濂作文

  •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現在浙江義烏)人。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爲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爲由,辭...
  • 1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