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熱點 >話題 >

新中國十大勞模:王進喜3000字作文

新中國十大勞模:王進喜3000字作文

  王進喜:新中國石油戰線的鐵人

新中國十大勞模:王進喜3000字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

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靠人拉肩扛,把鑽井設備運到工地,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幹勁,苦幹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在隨後的10個月裏,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和1202鑽井隊,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蹟。

在那些日子裏,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得到醫院去看;鑽井砸傷了腳,他拄着雙柺指揮;油井發生井噴,他奮不顧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重晶石粉,被人們譽爲“鐵人”。

在大慶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進喜爲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曾獲“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人民日報》1999年08月29日第2版

 共和國的脊樑

  ——追憶鐵人王進喜

  武從端亓樹新

“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七一”前夕,走在大慶這片熱土上,追尋大慶人走過的足跡,我們不斷地被以鐵人王進喜爲代表的創業者們的英雄氣概所感染。從“老會戰”的回憶中,從新一代人的成長中,從千千萬萬個瞻仰鐵人者的留言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鐵人仍然活在人們心中。

他恨不得一槌頭砸出個油田來

“鐵人是我最好的戰友,我比他小3歲,如果他還健在,應該是76歲了。”走進當年同鐵人共稱爲大慶會戰“五面紅旗”的馬德仁的家,這位年逾古稀、滿頭白髮的老人,回憶創業時的崢嶸歲月,感慨萬千。

他講道:“在玉門時,我同王進喜在一個井隊,他是司鑽,我是副司鑽。參加大慶會戰後,我們兩個人分別擔任了1205、1202鑽井隊的隊長。就在兩個隊互不相讓地扛紅旗、爭第一的競賽中,創造了一個個全國乃至世界的鑽井紀錄。”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1959年,他作爲石油戰線的勞模到北京參加羣英會,看到汽車背上包來回跑,問別人:“上邊裝那傢伙幹什麼?”人家說是沒有汽油燒的煤氣。這話像錐子一樣把他刺得生疼。“真急人呀!我們這麼大國家沒有石油燒還了得!我一個石油工人,眼看沒有油,讓國家作這麼大難,還有臉問?”王進喜後來說:“北京汽車上的煤氣包,把我壓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國家的壓力、民族的壓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1960年初,王進喜率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

周正榮、丁國堂、戴祝文、馬萬福是當年1205隊的4個司鑽,人稱鐵人手下“四大闖將”。現在他們都退休了,我們有幸找到了周正榮、丁國堂兩位老人。

周正榮老人回憶道:“剛來大慶的第一天晚上,我們34個人就是在一間四壁透風的破馬棚裏,背靠背度過的。”

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麼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他們用滾槓加撬槓,靠雙手和肩膀,奮戰3天3夜,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着寒風矗立荒原。這就是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鑽機”。

要開鑽了,可水管還沒有接通。王進喜振臂一呼,帶領工人到附近水泡子裏破冰取水,硬是用臉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場端了50噸水。經過艱苦奮戰,僅用5天零4小時就鑽完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

這些與鐵人並肩戰鬥過的“老會戰”,追憶鐵人的音容笑貌和英雄業績時,禁不住淚溼衣襟。周正榮、丁國堂老人說:“多少年過去了,但鐵人的印象卻始終是那樣深刻、清晰,彷彿他還在我們中間。”

井無壓力不出油,我們搞石油會戰,就要給自己加壓

1963年,我國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石油基本自給。以鐵人爲首的創業者們奮戰3年,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我國的頭號大油田。

丁國堂老人提到他印象中最深刻的兩件事。1960年5月,打會戰第二口井時,王進喜被砸傷的腿腫得很厲害,他兩次從醫院跑回井隊,拄着拐堅持工作。

一天,突然出現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粉,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攪拌不開,王進喜就甩掉柺杖,大喊一聲“跳”,便躍進齊腰深的泥漿池中,戴祝文、丁國堂七八個人也跟着跳了進去。奮戰了3個多小時,終於制服了井噴。王進喜累得起不來了。房東趙大娘心疼地說:“王隊長,你可真是鐵人啊!”“鐵人”的名字就是這樣傳開的。

丁國堂說,有一次打試驗井,王進喜廢寢忘食連軸轉,剛端起飯碗便靠在鑽桿邊打起盹來。大家勸他多保重身體,他卻說:“我早就豁出去了,只要上午拿下個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鑽臺上也痛快,也值得!”

在鑽井三公司,鐵人當年的大徒弟王作富給我們講起了那個刻骨銘心的“4·19”事故。那是1961年,1205隊打了一口不合格井,斜8度。鐵人和隊友們含着淚填死了這口井。有人難過地說:“標杆隊的隊史上還沒有這麼一筆。”鐵人說:“沒有這一筆,隊史就是假的。這一筆,不僅要記錄在隊史上,還要刻在每個人的心裏。要讓後來的人都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單純是一口廢井,而是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

至1966年,鐵人指揮他的鑽井隊突破年進尺10萬米大關,攀上了當時世界鑽井史上的峯巔,再一次爲中華民族爭了光、爭了氣。

鐵人精神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鐵人爲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終致身心交瘁,英年早逝,年僅47歲。

現任1205隊隊長盛文革說,雖然45名隊員誰也沒見過鐵人,但鐵人精神一直是支撐這個隊的靈魂。到現在爲止,該隊獲得各類榮譽227個。目前已累計打井1408口,總進尺176.7萬米,相當於大慶油田的1/3。

現在1205隊已經採用了液、汽、電一體化的國產最先進鑽井設備,司鑽坐在操作室裏轉動手柄,操作鑽井,安全係數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盛文革認爲,在新時期繼承和學習鐵人精神應該增加新的內涵,那就是用鐵人精神去掌握先進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經濟效益。1996年,該隊脫產3個月在大慶石油學院強化學習外語和專業知識。目前,該隊有大中專畢業生9人,其餘34人均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05隊,仍是我國石油戰線一面永不褪色的紅旗。

鐵人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到位於第一口井旁的鐵人紀念館瞻仰鐵人。自1991年以來,先後有160萬人次來過這裏。

在厚厚的留言簿上,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同我們一樣激動難平的心。

原湖南省廣播電視廳廳長王典,是肇源縣人,離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頂着瓢潑大來到鐵人紀念館。他說:“是鐵人鼓勵了我一輩子。”

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還未走完三個展廳,手帕已被淚水溼透。走前認認真真地寫下了“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一位美國友人說:“鐵人精神足讓人感動一輩子。”來自塞拉里昂的客人寫道:“向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致敬。他的精神不死!建設塞拉里昂也需要鐵人精神!”

鐵人紀念館黨支部書記劉仁說:“鐵人不僅是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共產黨人的楷模,他更是一個頂天立地、光前裕後的民族英雄。爲國家分憂解難、爲民族爭光爭氣,從這個意義上說,鐵人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redian/huati/995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