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預測 >

21世紀中國在校生爲何寫不出像樣作文

21世紀中國在校生爲何寫不出像樣作文

一、選材俗與舊,已成學生記敘文寫作的痼疾

21世紀中國在校生爲何寫不出像樣作文

孩子們的生活猶如山間的溪流,一路歡歌,時時激起朵朵潔白、晶瑩的浪花;孩子們的世界好像雨後的彩虹,五彩繽紛,絢麗多姿。然而,作文,作爲對他們的生活、對他們世界的反映,目前卻顯得格外暗淡,少有色彩,更乏靈性。探究原因,不難發現,固然有寫作形式上的問題,但主要還是表現在文章的內容方面;而在內容方面,又主要是俗與舊的困擾,使很多孩子顯得個個因此手足無措。比如他們寫一個人,倘若寫老師,往往就是寫雨夜爲"我"如何補課,或深夜批改作業,或帶病堅持上課等,有的還要讓老師暈倒在講臺上;寫父母,往往就是在深夜--並且常常還是要在冬天,當然都要冒着雨雪,背"我"去上醫院,或雨雪天爲"我"送雨傘,--並且作文中的父母還都帶着病;寫同學,往往是寫放學後到醫院爲"我"如何補課,甚而一堅持就是一個多月,再或是寫"我"與"他"鬧了矛盾--當然責任必是在"我",後來他主動幫"我",兩人又重歸於好……等等。一位老師在題爲《令我難忘的一件事》作文課後,做了這樣一個統計:全班56個同學,寫揀錢包的有25人,約佔44.5%;寫幫助老大爺老大娘打掃院落的21人,約佔37.5%.某所中學在一次國小生升入國中後的摸底考試中,作文題設置了這麼一個情境:李子與同學林忠,約好下午兩點去科技館參觀;李子正要出門,突然天空烏雲翻滾,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怎麼辦呢?林忠家又沒電話,李子望着門外,一時陷入矛盾之中……。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以《在雨中》爲題寫篇作文。試卷交上後,老師發現不少學生寫李子與林忠不約而同跑到學校關門窗,還有不少的學生寫李子在路上遇見了林忠,看到他正在幫一位老大爺(或老大娘)背東西,於是李子上前趕緊攙扶起那位老大爺(或老大娘)。這類不看題目要求,就讓文中的人物去做"好事"的作文答卷,居然佔了60%多!千人一面,衆口一詞,這種俗與舊的題材,嚴重束縛了中學生的寫作思路,影響了他們在寫作上的突破與發展。本來,現實中可寫的鮮活生動的人與事,俯拾皆是;但走慣了老路,不去開闢新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發生什麼變化,到頭來都變成了固定的程式,一撥一撥的學生跟着效仿以後,都做到了能以不變的內容去應萬變的要求,應萬變的時代!由此可見選材的俗與舊,已經成爲中學生記敘文寫作的一大痼疾。

二、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記敘文選材新天地

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語文學習活動。在這樣種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品格是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現實的情況顯然走到了反面。那麼,爲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呢?原因很多,主要的,一是社會政治庸俗化功利化,到處進行胡亂滲透的結果,嚴重腐蝕了作文的純正靈魂;二是應試教育的一統化標準,嚴酷束縛了作文教學的科學觀念與實踐精神。我們不少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被迫背離生活,只能把"主題"看得高於一切;按要求讓學生在那種先入爲主的崇高、光明和美好的理念支配下,不管實際如何,必須縱情禮讚現實及其發展遠景;不僅如此而且還要必須寫出上邊要求的所謂"幸福"、所謂"迷人"來。這種先行的主題,天然地決定了如何取材,以張口就來的"好人好事"服從和服務於預設的千篇一律光明主題,之後還要按照教學設計好的一個個模式進行組裝。於是,規格整齊劃一的文字"產品",就在學生手頭"下線"了。作文,這種原本創造性極強的語文學習活動,已經被逼得變成了如同現代化生產流水線上的一種機械性行爲,沒有思想,缺乏靈魂。這樣的"產品"當然不是從學生主體內心深處噴發出來的活的情思,也不是留在智力競賽場上瀟灑漂亮的生命軌跡。它以犧牲童子期精神發育的和諧健康爲沉重代價,換取的是蚯蚓似蜷曲的死分數,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逐漸萎縮,包括思維指向的單一化--大家只適應"順時",排斥"逆時",思維空間極度狹窄--缺乏立體開放的內容結構和不斷伸展的張力。發展下去,甚至會導致學生人格分裂,作文與做人兩相嚴重背離。因此擺脫俗與舊的羈絆,已成爲當前作文教學的當務之急。如何設法走出記敘文選材中的窠臼,其意義已不僅僅限於寫作創新方面了,對於人們的思維開放、未來發展,以至少年兒童的腦部神經健康,都顯得太有關、太直接、太現實、太重要了。那麼,如何才能引導學生走進記敘文選材的新天地呢?作爲語文老師,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建立起從心靈體驗出發,全身心自覺地去關注、感受、體驗生活的態度,能夠真實地再現生活的底蘊,真誠地擁抱生活的理念;要鼓勵學生勇於突破庸俗無用的現行種種舊思想、舊觀念、舊規範對孩子心靈的緊箍,使他們能夠自覺地去追求創造性的思維,去構建開放、發散、鮮活的新世紀思維形式。應該把作文由"機械性的生產"迴歸到本然狀態,使之納入個體生命的存在,成爲孩子們發展健康心理、生理的一種需要,成爲一種宣泄和傾吐的需要。"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葉聖陶《論寫作教學》)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儲備一旦達到了充盈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慾望自會逐漸萌動和強化起來的。在此基礎上,給他們以切實具體而又行之有效的指導,一篇篇美文佳作就會呼之欲出了。

(一)在"人無我有"的天地裏開拓,展示給人們一個鮮爲人知的世界。作爲一個羣體,廣大的中學生們有着許許多多相同的東西,但由於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社區(村莊)、學校、城市(地區),又使他們每一個人有着與他人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情趣愛好,這自然就蘊含着迥異於他人的生活素材。這素材對他自己來說也許司空見慣,未必多麼新鮮,而對於他人來說無疑是新穎的、未見的,因而,這種生活素材是具備者所獨有的寶庫,是其他人難以獲得的。倘若能在這種"人無我有的天地裏開拓,定會發現難得的瑰寶,由此而寫出的習作,則會展示給人們一個鮮爲人知的世界,令人耳目爲之一新。Z&,(G

1、敘述個人獨特的生活經歷

在生活中有許多因素--既有必然的,又有偶然的,使得一個人的生活軌跡,在一定的時間內偏離了他同時代的人,而這偏離他人的生活軌跡自然有着它獨特的價值,倘若將它敘述下來,不需什麼寫作技巧,也用不着所謂的匠心獨運,就會征服許多讀者。{

獲《廣州青少年報》"朝陽"徵文一等獎的《我給〈盼〉劇配音》就是這樣一篇佳作。在這篇習作裏,許丹華同學敘述了自己給《盼》劇配音的經歷。配音,對於一個沒有學過表演的中學生來說,決非簡單易事,不但要把握好語調,還要處理好角色的感情問題。但是開始劇情需要哭的時候,她硬是哭不出淚來。後來,她設身處地揣摩劇中的角色彼時彼地的心情,漸漸進入了角色,由哭先有抽泣,又由抽泣進而嚎啕大哭,……錄音完了,她還潸然不止,旁邊的叔叔阿姨怎麼逗也不見效,結果還是導演想了個好辦法,給她放映了前一天她配的唱歌跳舞的那段戲,才使她平靜下來跳出戲中的悲情。這場戲,許丹華同學配音非常成功,連導演也被感染了。這確是小作者一段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對於一般中學生來說,很富有傳奇色彩,很有神祕感,寫出來當然比一般生活經歷要吸引人、感人得多。這也正是這篇徵文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小作者在談她寫作體會的《我是怎樣寫這篇習作的》一文中,這樣寫到:"徵文要求寫記敘文,內容是寫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我打開了記憶的倉庫,一時間許多往事紛至沓來,像電影一樣在我腦子裏重疊交替,輪番出現,使我茫無頭緒。啊,我突然想起了配音,特別是爲廣東電視臺電視劇《盼》的配音!多少次了,一想起那混合着苦與樂、緊張而又帶着幾分神祕的日子,我就止不住心頭的激動,久久不能平靜,早就想把這段最不平凡的經歷寫下來,可一直沒有找到動筆的契機。這次徵文,卻成爲我實現這個心願的觸發劑和強勁的衝動了。""爲電影和電視劇配音,對於同齡人來說,是件神祕而有趣的事情。這個題材,寫的人不多。即使有這一類文章,也只是從成年人或藝術家的角度去介紹,而我以一個小孩的身份,從一個特定的側面去反映這種艱苦的藝術創造的過程,不正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嗎?"?

像許丹華同學這樣選取自己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寫出"人無我有"的習作而獲得成功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搬家》的作者劉健是石油工人的後代,跟隨轉戰祖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父親,四處奔波成爲他回憶中最鮮明的印象,而一次又一次地搬家自然構成了他獨特的生活經歷。一次次地搬家給家庭生活、子女上學帶來了多少困難啊!而這特殊地搬家也就沒有了一般意義上的"喬遷之喜"。然而,這一次次地搬家不就意味着一處處石油基地的誕生嗎?一個個建設的喜訊不就是爸爸這樣的建設者奉獻的結果嗎?小作者看到了自己這獨特的生活經歷所蘊含的意義,以此爲內容寫出了《搬家》,獲得了浙江省中學生作文比賽的一等獎。很多老師都認爲《披風瀝雪下井岡隻身夜返南昌城》是一篇非常具有教學分析價值的好文章。因它本身就出自孩子之手,所以拿到課堂上,也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理解。這篇文章的作者馬宇歌,是全國著名中學北京清華大學附中,該校最棒最強的"一條龍試驗班"裏一個很漂亮的12歲小女孩。她七年級放寒假,徵得自己父母的贊同支持,應江西一些個人和部門的盛情邀請,在2000年1月25日星期二這天隻身一人離開住家,途經南昌,會友辦完各種事情後,又遠赴距離北京1800公里之遙的井岡山區,爲那裏的同學們演講並向革命老區貧困同齡小朋友捐贈了自己出版的書和自己得到的稿費……諸此等等,之後她被大雪困在了半山腰。馬宇歌先設法乘中巴車轉到吉安,又從吉安倒換上大巴車,再經數小時的長途顛簸最終如期返回了南昌。一路上,馬宇歌飽受了寒冷的折磨,經歷了不少波折。但她戰勝了一個大都市12歲的女孩子難以想象和麪對的一系列艱難險阻,走過了人生道路上難以忘懷的非凡之旅。這種隻身在外,極有意義的豐富經歷,不要說對一個小女孩而言,就是在許許多多同齡的大男孩中間,怕也是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吧?馬宇歌以其樸實的語言,平靜而又不乏自豪地記錄下了她這段難忘的旅程,呈現在讀者面前,令人感喟,令人讚歎。後來,這篇日記被廣泛刊載到了中國各地一些報紙雜誌上,最終榮獲了2001年10月在南京隆重頒發的教育系統"第八屆'雨花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國中組一等獎"。("一等獎"也是最高獎)這裏,我們把馬宇歌寫的《披風瀝雪下井岡隻身夜返南昌城》原文5300字列爲上乘範文,放在後邊供大家自行賞析。同時希望看完它,都到網上去搜搜"馬宇歌"這個人名,瞭解一下馬宇歌的更多寫作背景和她一路走來的非凡歷程、個人現狀以及社會各界評價。世上有史以來只有她一個人叫"馬宇歌",至今沒有重名者。所以搜到的網上內容都是屬於她的,大概至少有十幾萬條,許多篇各類文章吧。馬宇歌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小作者,極具廣闊發展前途--這不是少數人的看法。她寫的文章尤其是記敘文,有別於這個年齡段通常的無病呻吟及各類無聊之作,具有波瀾壯闊、景象萬千的親身體驗色彩,畫面感、鏡頭感很強,筆觸真實生動,行文用語該蒼勁處不扭捏,該細膩處極細膩,絕非任何閉門造車者可以模仿得了的。她所具備的那種超常膽識、與人交往能力、博愛情懷、同情心、親和力、樂觀向上精神、遠大志向、寬闊視野、虛懷若谷氣質、自強不息品格、勇於實踐的博聞勤學態度……等,不僅值得多數人認真加以思考學習,大家更應清楚懂得,這正是導致馬宇歌能夠寫出好文章的原動力和人文基礎!馬宇歌同學很有巾幗不讓鬚眉,英豪年少,吞吐天地的大家氣象。讀她的作品,使人向善,催人奮進,老少咸宜無論悲喜,倍感人生充滿希望。大家分頭找來馬宇歌的文章,去好好體會體會,也許還會有意外感悟或其他更大更多收穫的。我們再看另外一篇範文《孩子》的作者宋靜茹,她父母離異,自己一人住在寂寞的老屋,"爸媽常來,救星似的送錢送物"。這種人生遭遇,對於一個青春少女來說是殘酷的,她"抹藍色指甲,擦紫色眼影,畫莫名其妙的畫,寫亂七八糟的詩",很有點玩世不恭,"漠視生活,痛恨政治,嘲笑社會,遠遠地避開人羣,惟一相信愛情卻沒有愛情","冷眼向洋看世界",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已激發不起她的感情。然而,一個嬰兒的降生卻又使她的情感復燃了……小作者把這一切毫無修飾地呈示在人們面前,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摘取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3#kE;#[Do

許丹華、劉健、馬宇歌、宋靜茹,還有許許多多的中學生朋友,他們的寫作實踐,表明個人獨特的生活經歷是座蘊藏着豐富而珍貴的礦石寶藏,只要用心地去開掘,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抒寫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

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尤其是那種遭遇人生的坎坷、不幸的生活經歷,往往會在人的心頭產生強大的衝擊--這種衝擊是一般的人所無法感受到的。在這強大的衝擊下,往往會引起對生活對人生的深層次的思考,而從中得到的東西往往又是受用終生的,當然它對同齡人也往往有着非同尋常的啓示,將它寫出來也就具有非同尋常的價值。

獲得"讓每一個家庭充滿愛"徵文比賽一等獎的《失聰之後》的作者高菁同學在幫爸爸蓋廚房時不小心從房子上摔了下來,結果他失聰了!在失聰後的日子裏,他體味到了許許多多。首先是親人的愛。爸爸給"我"買來一臺進口的高檔照相機,還有十本稿紙,一反他和媽媽以前對"我"寫作、攝影愛好的反對。小妹妹是個音樂愛好者,又是外語學習的熱心人,平時對錄音機的需求可想而知。"我"呢,對音樂全然外行,一唱就走調,因而小妹平常最討厭"我"唱歌,"我"要聽收音機,她也霸佔着不放。但是自從"我"失聰之後,"爲了不讓我難過,她竟然把收音機賣了";小妹還"一反過去的態度,每天都勸我唱。她用筆告訴我,想唱什麼就唱什麼,她永遠作我的聽衆"。於是,"我開口了,不斷唱着那個結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後來,我們抱在一起,哭了。"這是多麼可貴的手足真情啊!習作還寫了對媽媽的深切體諒,"我"一改舊習變得十分勤快起來。特別是"我"的人生態度的改變,尤其是令人欽佩。"一忙起來,自然覺得充實,那種從一開始失去聽覺就籠罩在心頭的不能升大學的悲哀,也慢慢地淡化了。兩隻耳朵算什麼?我不是能說,能看,能寫,能跑嗎?"--這種人生體驗的取得容易嗎?要有多少主觀的努力和客觀條件的配合啊!因而,當"我"的聽力失而復得之時,"淚水,幾乎同時從四個人的眼眶裏涌出來"。作者體驗到了幸福驟然失去和幸而失去復得的全部經歷和感情這種真切而深刻的體驗感動了我們,使我們發生強烈的感情共鳴。W<

獲江蘇省"彩虹杯"現場作文競賽一等獎的《我真的已經長大了》的作者張旺同學,寫"我"因爲轉學而來到了遠離家鄉、遠離父母的城裏,寄居在親戚的家裏,這使"我"開始了從未有過的生活,自然也就有了從未有過的感受。親戚家裏有奶奶和表妹兩人。表妹天真無邪,自然很好相處;而與奶奶之間卻有"謎"隔着。因而,一天當燈壞了的時候,"我"就一籌莫展了。在經歷了最出的一番波折之後,決定到陽臺上寫作業--"我們住在七樓,陽臺上風很大,到了晚上更是冷得刺骨。那也無大礙,多穿點衣服就行了。藉着微弱的陽臺照明燈光,我塗塗抹抹寫下了一些文字,又想起高爾基在長明燈下看書的情形,還有朱耷……朱耷隱居青雲譜時,常在狂風大作的夜晚吟詩作賦。我現在的情形,也有他的半分意韻吧。朱耷常在他的詩畫後題詞:哭之笑之。我現在的樣子,只怕外人見了也只能哭之笑之了。談起'笑',又想起齊白石老人的一句處世箴言:'人譽之,一笑;人毀之,一笑。'現在沒人'譽'我,也沒人'毀'我,而我的靈感卻如同源頭活水,汩汩流來。"正是由於經歷了這一"磨難"--姑且稱之爲"磨難"吧,"我"對奶奶理解了;見了國小時一直與之慪氣的班主任,"竟然走上前去,熱情地叫了聲'老師'"。文章最後寫到,"每天黃昏,我就和表妹到陽臺上去看風景,體驗魚遊春水、雁翔晴空的自如和舒坦。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不亦樂乎?"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情懷,對一個國中生來說,實在難能可貴--讀完全文,不由人不發出由衷的感慨!6J`ih"

當然,獨到的情感體驗絕不僅僅限於此,由於每一箇中學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情趣、愛好、願望,這就決定了面對同一個事物,每個人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同樣,在經歷同一件事情時,每個人都會有着不同的體驗。比如,面對電閃雷鳴,有的同學會感到一種壯美,心中充滿激情,有的同學卻會感到一種莫名的膽怯、恐懼,同去遊覽一座大山,有的感到的是它的高大巍峨,氣勢雄偉;有的感到的是它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的感到的則是它的幽深靜謐;還有的會……這不同於他人的感悟,同樣有着其特有的價值,同樣也值得寫下來。這種個人獨到的情感體驗,其實是他們思想的觸角透過生活瑣屑的表象深入到複雜的深層,透視出其間深蘊的生活真諦和本質。而這些東西一旦被賦予習作之中,成爲習作的內核,對讀者勢必產生特殊的感染力,甚至是衝擊力。高菁、張旺等同學的寫作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二)從熟視無睹的生活中發現"金子",尋得"奇寶"

如果把生活比作河流,它有時會惡浪滔天,驚濤拍岸,但更多的時候是緩緩東去,風平浪靜。表面激烈的帶戲劇性的生活只是人生中的個別場景,它不會常常發生,你也不會常常碰到它,人們感受到的往往是平淡,在平淡中送走落日,又在平淡中迎來日出,日子似乎就是這麼簡單不變的重複。而正是在這平淡的生活中蘊藏着人世間的至真、至善、至美。可是由於看得多了,看得久了,以至熟視無睹,一切都變得習以爲常,這也是不少學生在作文時覺得沒有什麼東西可寫的原因。那些對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人就不同了,他們能夠從中發現"金子",尋得"奇寶",一旦形諸文字,立刻贏得了廣泛讚譽,而且歷久不衰。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是從身邊每日都可能發生但人們又熟視無睹的生活裏發掘的有着生活真諦的東西,這生活又是我們人人都摸得着,看得見的生活,最深厚也是最有說服力的生活,寫好了它,就會有較深的感染力。像劉墉、周國平、張曉風等作家就是如此,而不少的中學生也在這方面努力地實踐着。

1、透視平凡事情中的不平凡的意義?

一個普通的戰士,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造就了偉大的雷鋒精神;一個普通的幹部,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鑄就雪域高原的豐碑。父母爲孩子做的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飽含着人世間最無私的摯愛;老師爲學生做的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包蘊着世界上最崇高的奉獻。透視出平凡事情中的不平凡的意義,由此而寫出的習作,往往有如陳年佳釀,醇厚綿長,令人爲之陶醉,回味無窮。

周小霖同學的《我最愛唱的一支歌》獲《國中生作文》雜誌徵文比賽的一等獎。在這篇習作裏,周小霖同學記述了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幾個片段。其一是"我"每天早晨醒來的時候,媽媽都靜靜地坐在牀邊,"一手拿着勺子,一手端着一碗小米粥,勺子在粥裏輕輕地攪動着,一陣陣濃郁的幽香拌着一縷縷白色的熱氣從碗裏冒出來",於是"我"吃下去的粥"不冷不熱","又溫暖又舒服"。其二是每天吃飯的時候,"我"津津有味地品嚐着魚肉時,媽媽卻總在揀碗裏的青菜葉,"我"問媽媽,得到的回答是"青菜豆腐最好吃,最有營養"。後來,全家去參加一次文娛活動,"我"和爸爸要同時寫出媽媽最愛吃什麼,"我"寫的是"青菜豆腐",爸爸寫的卻是"辣子雞",而媽媽笑着說"女兒猜對了呀"。其三是"我"天生體弱多病,每當"我"的額頭變得火燙,或是整日地咳個不停,"留給媽媽的就是一個個不眠的夜","我"在迷糊中不停地呼喚看媽媽,"一睜開眼睛看到的就是一張更加憔悴的臉"。這麼幾個生活片段,在許多家庭裏都一次次地反覆出現過,而周小霖同學將它捕捉到了,因爲她那顆敏感的心感受到了這其中所蘊含着的人世間的至愛。於是在文章的末尾,她由衷地抒發了自己心中的感情:"《媽媽的歌》是發自女兒內心深處的歌,是女兒心底的珍藏。樸實的話語,樸素的感情,千年不變的,是愛呀。"

袁圓同學的《過橋》獲江蘇省中學生作文競賽國中組一等獎。在這篇習作裏,袁圓同學敘寫了與母親三次同路過橋的情景。第一次是在十年前,母親騎自行車送"我"去幼兒園,一路騎得飛快。要過橋了,母親"放慢了速度,身體一左一右地傾斜着",快到橋頂了,"母親實在沒有力氣了,只好下了車推行,額頭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掉"。"我"拿出手絹爲母親拭去汗珠,還問媽媽累不累,母親卻回答不累,這讓"我"不明白,媽媽明明流了汗卻說不累。第二次是在"我"上國小時,這次"我"和母親是騎車並行,又上橋了,"我"想起幾年前哪個不解的問題,問媽媽"以前你帶我上橋真的不累嗎",母親卻說"你現在還不明白,可以後一定會明白的"。第三次是在"我"上了中學後,母親病了,"我"騎車帶着母親,把車"蹬得飛快",母親坐在車後不住地要求下來走,"我"卻堅定地說"我能行",自行車很平穩地過了橋。這次是母親給"我"拭去汗水,母女倆又提到了先前的那個問題,而"我"是"都明白了"。小作者在最後議論道:"兒女成長,父母衰老,這樣的變化太普通不過了,可此中包蘊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親情……"是啊,透過這幾個短短的鏡頭,我們的確會感到兩代人之間那份彼此關心、相互理解和融融的親情,心頭涌起一陣感動,不由聯想起許多許多。這篇習作所選取的三次過橋的情景,在生活中是極爲常見的,是很多的人不以爲意的,然而,小作者卻感悟到了其中包蘊着"一份沉甸甸的親情",於是,她獲得了成功。

獲得"泰山杯"作文大獎賽一等獎的《讓教師充滿愛》也是這樣一篇佳作。李倚天同學從老師的平常生活中擷取了並不罕見而又不爲人關注的四個小故事,一是一位老師批改一個女中學生的作文。這位老師只在這裏教過一個月的課,只給這個班改過一次作文,就在這次作文批改中,一個女學生500字的作文居然得到了他700字的評語。而這700字的評語使這位女學生心靈上被"突然推開了一扇窗戶,第一次,她窺見了那片奇妙的"文學天地"……一個美好的願望在她的心頭萌動了……,終於,這個女生在"追求"的路上跋涉了兩年,一篇習作獲了獎並發表了,"她把自己得到的第一本寄給了他"。二是下了一夜大雪的第二天早上,一位班主任老師準備了四暖瓶的熱姜水,命令每個進教室的同學都喝上幾口。而在第二節班主任來上課時,卻發現講桌擺着各種治療感冒的藥……。三是一次晚自習時,一位學生向老師請教一道數學題,老師分步做了詳解。後來,這位老師想到還有兩種簡便解法,便在路上追上了學生……。四是一位學生由於英語考得很差,中午沒有回家吃飯,一個人躲在班裏看武俠小說。教英語的老師恰巧進來了,他忙用英語課本把小說蓋上,但老師並沒有查看他到底看什麼,只是信任地點點頭,示意他不要動,繼續看書,還爲他捅了爐子。期末考試前,他意外得到了一張將要考試的英語試卷,但幾天後他卻主動找到老師,要求老師給他另外出題,因爲他不能忘懷的是老師那天對他信任的點頭。一篇作文評語,一口熱姜水,一次晚自習後的解題,一次信任的點頭,令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善於欣賞學生,關注學生身體,關心學生學習,深諳學生心理的有血有肉、嶄新的教師形象,以及師生關係的和諧美。而這班級生活中的平常事例在我們身邊不是常常發生嗎?也許正是常常發生才被我們忽略了,而慧眼獨具的李倚天同學卻看到了它的價值。

要透視出平凡事情中的不平凡的意義,要有一顆善於感悟的心,以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珍視生活給予自己的任何觸動,哪怕這觸動是極微小的,而不要把一切都視爲理所當然。唯有這樣,才能沙裏淘金,尋得奇寶。

2、審視普遍現象中的深層次的底蘊

在現實生活中,常有一些不合常理、有悖於社會價值觀的事兒,由於不少人去做了,很多的人見怪不怪,輿論似乎也就認可了,於是,也就成了一種普遍現象,然而,那些有着敏銳眼光的人,包括不少的中學生卻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尤其是如此發展下去將會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於是用筆把它揭示出來,以引起人們的矚目。/257/=3

徐昀同學的《那天我生日》獲得河南省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她的這篇習作寫"我"16歲生日這一天,穿上了一條媽媽給的新裙子,當"我"高興地在穿衣鏡前轉幾圈,自覺很漂亮時,媽媽告訴"我",說這裙子是爸爸(某單位的處長)辦公室的小陳阿姨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聽後便覺得老大不高興。而這時,爸爸單位的許多同事正在客廳中不斷給爸爸點菸,說着一些奉承的話。"我"感到一陣深深地厭惡,於是衝進自己的房間,並換上了平日穿的舊衣服,又在鏡前轉了一圈,竟覺得比小陳阿姨送的鵝黃色的新裙子漂亮多了……16歲的生日在一位少女的心目中是一片聖潔的領地,但顯然是被玷污了。徐昀同學對爸爸單位同事這種借自己生日之機阿諛奉承、拉關係走門子的醜行極爲痛恨,藉此表達了對當今社會不正之風的否定。其實,像這種事,在當今社會是屢見不鮮的,它披着禮節的外衣,大行其道,敗壞着社會風氣,然而許多人彷彿習以爲常了,視而不見。徐昀同學卻抓住了它,給人以深刻的反思,由此可見她對社會觀察的力度,因而獲得大獎是當之無愧的。

劉莉同學的《我真"不明白"》獲"世紀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國中組一等獎。在這篇習作裏,劉莉同學講了一個農村掃盲的故事。"我"的媽媽小時候家裏窮,又要照顧舅舅他們,沒能上學,不識字讓她在生活中遇到很多不便,現在生活富裕了,也有了讀書的條件,於是萌生了學習的念頭。恰巧村裏要掃盲了,媽媽積極地向"我"借國小的課本、本子和筆。這天,"我"滿懷着新奇到學校去想看個究竟。誰知在學校裏沒見到媽媽的影子,卻看到一羣學生在做作業。這讓"我"感到很奇怪:"放暑假了,他們爲什麼還要在學校做作業呢?"校長見到了"我",說"我"來得正好,要"我"幫忙寫幾本作業。"我"接過本子一看,上面寫着村裏沒有讀過書的人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呀?後來媽媽揭開了謎底:"真是自欺欺人,說什麼上面檢查來了,要說自己正在掃盲班學習,學什麼呀,打掃衛生忙了一個上午,一個字都沒教!"於是,"二舅來信照舊是我讀給媽媽聽","我"對此感到非常疑惑:"以前,媽媽不能讀書,是沒有錢,可是,現在交得起學費,爲什麼還是不能'上學'呢?我真'不明白'!"很顯然,劉莉同學把批評的矛頭指向了時下頗有盛行之勢的弄虛作假、形式主義,這是很有現實意義的,而這又是出自中學生之手,尤其難能可貴。

這類文章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要寫出這類文章,不但要對生活有細緻的觀察,還要有深刻的思考,這樣才能透過生活看似"正常"的表象透視其間深蘊的生活真諦和本質,從而提煉出振聾發聵的啓示。當然還需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氣,能夠以不迴避任何醜惡現象的無畏之眼全方位"攝取"生活的原生態,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陽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背陰面"。

(三)從社會的發展中捕捉新的變化、新的氣象

我們的祖國正處於偉大的變革時代,社會正在飛速向前發展,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鄉村,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新變化,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這爲中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而新世紀的中學生的脈搏也應該和時代的脈搏同跳動,應該對今天火熱的生活充滿熱情,熱愛它,剖析它,理解它,認識它,把它納入到自己的筆下,從而寫出無愧於這一時代的習作。而這也是創新的一條重要途徑,因爲誰最能迅速而深刻地感受時代蘊含的芳香,誰就能擺脫陳詞濫調的束縛,新意洋溢其中。

1、由身邊的變化反映時代的發展

社會的變遷必然會影響到人們的方方面面,而身邊的變化則反映着時代的發展。當然,我們身邊的變化往往有一個過程,呈漸進的狀況,是不易察覺的,因而中學生應當對周圍的一切睜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捕捉生活中與往日不同的東西,再經過深入地分析,把握住屬於本質性的東西,於是,就可以奏響一曲時代的頌歌了。Xb6w

應文文同學的《妹妹你爲什麼這樣胖》就是這樣一篇佳作。習作以"妹妹爲什麼這樣胖?哎--胖得好像……"--這是班裏同學在用《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調子換了新詞來調侃"我"--起筆,接着極寫自己的肥胖:"國際上屬二等殘廢的個子,體重卻令人生畏,多重呢--原諒我,這是隱私。再瞧瞧我茁壯成長的大腿,橫向發展的腰肢,還有過於豐滿的那個地方--臀部","閒靜時如相撲隊員,行動處如肥肉一團",笑起來呢,則是"肥肉亂顫"……,那麼,"我"爲什麼會這樣胖呢?原因有二,一是"媽媽'好心'造成的:一天四餐總怕我吃不好,什麼營養液呀,補腦液呀,捏着鼻子給我灌",二是"我"的貪心造成的:每次上學,我都要和水果們來個狠狠的吻別--大咬一口。放學後的第一個鏡頭:左手巧克力,右手冰淇淋,嘴裏還叼着個大蛋糕"。"我"由自己的胖,不禁羨慕起媽媽小時侯是"名副其實的林妹妹",這引起了媽媽對小時侯貧困生活的回憶以及對"我"的"這樣的事怎麼沒讓我趕上"的論調的批評:"你這叫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早上,"我"在操場上一邊跑一邊唱:"文兒……爲什麼……這樣……胖?"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爺風趣地接道:"因爲你趕上了好時光!"這時,"我"眼前一亮,得到啓示:"這纔是真正的原因!"……全文抓住"妹妹爲什麼這樣胖"來找原因,從而讚美了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了衣食富足的生活。因爲無論媽媽的"好心",還是"我"的"貪心",都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物質達到極大的豐富,而這恰是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應文文同學從小處着筆,反映了我們的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爲今天的時代唱了一曲讚歌。正是因爲這點,這篇習作在全國青少年"光輝的五十年"讀書教育活動徵文比賽中榮獲了一等獎。

肖瑩冰同學的《搬家》獲得了湖南省"錦繡中華"徵文的一等獎。在這篇習作裏,肖瑩冰同學通過三次搬家,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十年間我們的國家的飛速發展,巨大變化。第一次搬家是在10年前,房子是由"一棟辦公樓改成,每戶兩間,約十五平方米,過道就是廚房,大家都稱它"二室一長廳"。雖有鄰里和睦氣氛,但極差的居住條件帶來了許多的不便:"每次下小雨,盒子、水桶擺滿一地。半夜三更還經常被跑廁所的腳步聲嚇得膽戰心驚。尤其是早上就像打仗,大人要趕上班,學生要趕上學。人一多,加上有些人喜歡磨蹭,因此,每天總有幾個小孩子急得要哭。"搬第二個家時,"我"已經讀國小三年級了,這次的家是真正的二室一廳,"60多平方米,還有單獨的廁所和陽臺","比起那'二室一廳'好上十萬八千里了"。然而,時間一長,一連串的問題相繼涌來:"房子很潮溼,春季一到,桌子、櫃子就不能靠牆,書本、衣服放的時間一長就長黴"。還有夏季蚊叮蟲咬,一來客人,就要把牀讓出來,爸媽在客廳看電視影響得"我"沒心思做作業……。"我"讀六年級時,"爸爸從單位買了三室二廳二衛的住房,110多個平方米,既寬敞又明亮",周圍有着優美的環境,房內的"裝飾與擺設就更現代化了"……。"三次搬家,三次變化。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的祖國在不斷變化,不斷髮展,而我們的生活也隨着祖國的發展而蒸蒸日上。我衷心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更加美好。"這是肖瑩冰同學由衷的感嘆。是啊,短短十年時間,竟搬了三次家,這是怎樣的發展速度?這種社會進步的步伐堪稱人間奇蹟,是很值得書寫一筆的。

這些習作真摯地向人們報告社會進步的信息,由衷地傾吐對生機勃發的現實生活的歌頌之情。讀着這些習作,叩擊人們心靈的是時代前行的腳步聲,感染人們情懷的是對社會對祖國的真情,因而格外令人振奮。這也使這些習作有了特別的價值,尤其值得青睞。

2、從人們的一言一行表現思想的變化)

社會的發展必將帶來人的思想變化,而人的思想變化是最根本的變化。只有人的思想發生了變化,才能表明社會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唯有寫出人的思想變化,才能真正令人感到時代的進步發展。而言行是思想的表徵,思想的變化要通過言行表現出來。因而,要表現人們的思想變化就必須去觀察其言行,透過人們的言行去捕捉其思想的信息。

獲得"文心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國中組一等獎的《咱村的新鮮事》就是一篇通過寫人的思想的變化表現社會進步的佳作。小作者姜光俠在這篇習作裏寫的事兒很普通,但又很不平常。春聯每年春節都要寫,但今年的寫法卻與往年大不相同:"村長下了一個怪命令:讓全村每戶人家根據自家一年來的經營情況,自己寫對聯,除夕前一天送到村長家",寫得好的"還不得獎勵"。這下村裏熱鬧了,"村裏人見面談的都是對聯的事"。臘月二十九那天早飯後,村民拿着一副副對聯來到村長家裏,一副副對聯表現出了改革開放後富裕起來的農民的豪情和喜悅:養豬專業戶的對聯其上聯是"幹勁沖天憑政策撐腰",下聯是"豪情萬丈靠養豬致富",橫批"豬大油多";磨豆腐專業戶的對聯其上聯是"尋營養長精神吃我家豆腐",下聯是"沐春風想發家靠技術精湛",橫批"你富我也富";……村長也把自己家的對聯拿出來了,上聯是"春光無限齊看中華日月新",下聯是"衆志成城共建文明富裕村",橫批"俺村生財"。內容豐富,字也寫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我"正欲誇獎幾句,卻發現"橫批的'才'字寫錯了",於是就給村長伯伯指了出來,沒想到"他卻滿不在乎"地笑了,還要"我"自己想想。"我"開始了仔細推敲:這幾年村裏家家致富了,算得上"小康"了,但是富裕家庭對孩子學習不重視,沒有幾個上得高中,更甭說大學了。村裏最缺什麼?人才!"我猛然醒悟,不由從心底佩服村長的春聯,真是有領導風範。"村長對"我"的理解很滿意,還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們幾個中學生,問:'能不能讓咱村生才?'"村民也都明白了村長的用意,表示"今後一定重視孩子的學習,讓'俺村生才'"。……從文章裏,我們不難看出面向新世紀農村幹部觀念的更新和遠大的目光。是啊,從貧困到小康固然不易,但只要有好的政策,靠着勤勞還是可能達到的,而要在向前邁一步,有一個更大的發展,沒文化沒知識則是難以實現的。因而有遠見的人,爲了有個更美好的未來而開始關注人才,呼喚人才。姜光俠同學敏銳地抓住了這一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的素材,寫出了這篇不同凡響的習作。

像《咱村的新鮮事》這類習作並不鮮見。《陽城春意濃》寫的是一個小縣城的書市。集市是鄉村人的一個重要活動場所。他們在這裏賣出農產品,購得生活的必需品。慢慢的,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民已不滿足於溫飽生活,他們需要更高的生產技術,同時,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於是,書市便應運而生了。這篇習作的小作者閻書友摒棄了人們常寫的農民物質生活變化的題材,將鏡頭對準了農民這一新的變化,勾勒了人們購書時的言談舉止,由此折射出來人們思想更新的光點,流露出愉悅歡欣的思想感情,讓人看到了一片充滿着希望的土地。《我的爸爸》中"爸爸"是一個傾心與過去生活的人,他常常癡情地喃喃地訴說過去那"美好的時光",愛哼的歌兒是《我們這樣度過童年》、《松花江上》、《游擊隊之歌》、《跨過鴨綠江》……可是,近些年來,爸爸開始變了,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普法教育、健身娛樂、跳舞等活動,有一天教侄女唱歌兒,居然教唱的是一首流行歌曲!--時代的確具有着偉大的創造力!

諸如此類的一篇篇佳作,由於時代的活在字裏行間歡快地跳動,呈現眼前,春意蔥蘢,樂曲叮咚,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同時,社會向前邁進的腳步擂擊着心鼓,催人奮進!

引導學生走出記敘文選材的窠臼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要問題是行動起來。當然,解決的途徑是不一而足的,以上所談只是一些不甚成熟的設想和實踐,不過,只要我們執着地去探究,去追求,一定會爲問題的解決做出自己的貢獻。其實,在這方面,我們許多富有遠見的專家以及語文界的同行早已走在前面,發表了許多頗有價值的創見,他們的實踐也已結出了豐碩的成果,這些都爲我們的探求提供了極好的借鑑。

附:
  中國教育系統2001年10月頒發的"第八屆'雨花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國中組最高獎獲得者馬宇歌的獲獎作品全文如下:

《披風歷雪下井岡隻身夜返南昌城》

【作者: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七年級年級(99·1)"一條龍試驗班"宣傳委員、校文學社對外聯絡部長、"北京市百名優秀紅十字青少年"馬宇歌(女·12歲)】??

(2000年2月1日星期二即農曆乙卯年臘月二十六日,天氣風雪,馬宇歌在江西省南昌市寫道)?昨天傍晚,別了江西省·井岡山市·廈坪鎮·菖蒲村·山田壠小組的尹家小姐妹,離開了她們的村子,剛要上車,井岡山市教委和我一起下來的曾憲明老師被身後的一個青年男子給叫住了。曾老師回頭一看,原來是鎮上的一箇舊友---井岡山石市口國小校長秦浩。曾老師把我介紹給他:"……這個清華大學附中七年級的馬宇歌才12歲,是一個人從北京來咱們這的……"秦校長聽了,說什麼也要留我們在他那兒吃飯。曾老師看一下手腕上的菲亞達表,都傍晚6點多了,等往上再回到大山頂處的井岡山市內,想必也沒飯了,就帶我跟秦校長進了路邊的一個館子。

這一吃不要緊,秦校長跟曾老師越聊越上癮,越吃越覺得餓,小酒越喝越不曉得醉。我吃飽了,又聽他倆聊了半天,仍見沒完,只好自在一旁寫日記,看我這回從北京一路帶在身邊的上、下兩冊大本字書《水滸傳》。直到秦校長買了單,我們一行3人才算好不容易吃完了。他依依不捨地送我和曾老師去上車。出門一看,發現屋外已是大雪紛飛,白茫茫一片。這下,曾老師犯愁了,和秦校長商量怎麼辦。好在等了一會兒,雪暫時停了。我和曾老師打算先上車,走到哪兒是哪兒。臨別,秦校長還在我的日記本上爲我題辭:"千禧風流展鴻圖"。我握住他的手,歡迎他有機會一定來北京到我家作客。

我和曾老師上車後,行了約1公里地,車子的照明燈打出的燈光微弱起來。這大雪天,黑漆漆一片,走的又是陡峭崎嶇向上爬的山路,沿途根本沒有路燈,只能靠汽車本身的照明燈打亮前方。可現在,車上電沒了,沒燈簡直寸步難行。還好,路旁有個電話亭,曾老師趕忙打電話向井岡山市教委求救---請上面派輛好車下來。

一會兒,市教委的叔叔回了1個電話。只見曾老師對着電話聽筒大聲嚷嚷:"什麼?路被堵住了,雪太大,車子下不來?他媽的,這鬼天氣……"撂下等了半天的電話,曾老師鑽回車內,氣急敗壞地對我說:"前面差不多100多米處,是我丈母孃家,你下來跟我把車子推到平緩處。真是,你瞧這頓飯吃的!"到這節骨眼兒,我和司機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能照他說的做。

一下車,我才發現,地上的雪,下得足有10公分厚。再看那天,陰雲冉冉,冷氣颼颼,黑霧漫漫,狂風颯颯,頗有《水滸傳》裏當年"林沖風雪山神廟"的勁頭。此刻我只感覺一個字:冷。就連推車從袖筒裏伸出的兩隻手,一下都被徹底凍僵了。司機叔叔倒挺平靜,竟然見多識廣地對我說:"我們山區,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

今天早上,我一覺醒來,大雪已經停了,回味昨天經歷的上述那一切,好像只有小說中才可能發生。剛想到此,曾老師的丈母孃輕輕推開我的房門,殷切地進來向我問寒問暖。我顧不得寒暄,趕忙向她老人家打聽現在有沒有辦法回南昌。因爲我計劃今晚要從南昌轉去向塘站乘火車,出江西隻身前往雲南昆明南邊80公里處的玉溪老家和親戚們一道過春節,然後還要再一個人去趟貴州省呢。阿婆全然不領會我現在的急切心情,慢條思理地對我說:"你的行李已經被人從井岡山市裏送下山來了。今天呢,沒有到南昌的車。你只能明天再走了。你就安心給我在這兒住着。今天都臘月二十六了,乾脆過完年再走吧!"說完,樂着轉身走出房門。

啊,怎麼會這樣?我居然被困在湘、贛交界,縱貫南北的羅宵山脈中的井岡山大山半山腰了;真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還被盛情的老區人民邀請在這兒過春節。並非我不樂意,而是這將完全打亂了我的計劃。我只身從北京出來的時候,隨身帶了一本備忘錄,那上面記着我這次新千年第一個寒假隻身贛、滇、黔之行的全部行程安排。我要克服困難,爭取嚴格按原定計劃行動。

不行,我一定要爭取今天下山!

在曾老師丈母孃家吃完早飯,我即刻和南昌小朋友瑤瑤的爸爸取得了聯繫,告訴他我現在的情況,先讓他們放心。接着找曾老師,請求並獲他准許,如果行李能被送下來,我今天就回南昌。不過,那樣也許不會再有直達車了,只好先坐相反方向開的車去吉安市;再180度往回,"之"字形下山轉往平原上的南昌城了。當然這就麻煩些,路跑得也要更多一些。不管怎樣,我還是執意要按原訂計劃行事,今天動身。

雖然我現在心裏很着急,卻也不想枉費了窗外這麼好的山色美景,趕忙拿起像機跑出門去拍雪景。雪後大白天的井岡山四方環繞,亮出一道獨特風景線:一座座小山都像被罩上了銀白色的披風,與蔚藍澄澈的天空形成鮮明對比。遠近各家房子的屋頂蓋着厚厚白雪,農田全都變了顏色,四野一片寂靜。空氣清新,沁人心脾。別提多帶勁了!

??

"宇歌!"正在此時,曾老師的呼喚打消了我的濃濃興致,"行李運下來了。因爲積雪,山路不好走,明天上井岡山市的長途車也不開了,你也只能到吉安市去轉車回南昌了。快去跟我拿行李吧。"

取了行李,正好一輛到吉安的中巴車打這經過。我們一行人衝着中巴大喊:"停一下,停一下!"車子停下來,司機由車窗裏伸出腦袋,大聲地衝我們嚷嚷:"快點!快點!"曾老師以最快的語速對我說:"你來我們這裏住的那個小朋友家的阿姨給你捎了一袋茶雞蛋,記着路上吃。一路走好!""嗯,謝謝!"我真不知道該說什麼話來表達我的萬分感激了。曾老師的丈母孃卻在一旁自言自語:"在這兒過年多好……"我也只能以笑來回答她老人家了。接着,我提上行李,飛也似地奔向汽車。"快點,快點!"司機又在催了,我真恨爹媽少生兩條腿。這時,身後傳來了老區人民對我的祝福:"一路走好啊,小宇歌!"

"謝謝您們,放心吧。再見!"

??

搭上這輛車,大約走了半個小時,也就是午時13點左右,車上的售票員突然說車子要換方向,讓我們調到另外一輛車子上去。我順着人流,一個人提着行李,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由這輛中巴車,換到另外一輛中巴車上去。沉甸甸的行李,搞得我氣喘噓噓。但是,坐在四面透風的中巴車裏,我反而覺得這是一種獨特享受。

??

換上的這輛中巴車嚴重超載,裏面的人不計其數,行李堆得滿世界都是。我坐的位子是最靠門的那個。寒風從門縫中直刺入我的骨頭,我被凍得瑟瑟發抖。這時,一個大約七旬的老婆婆帶着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子最後跟着也上了車。車裏根本沒有插足的縫隙。我本能地剛要起身讓座,那個老婆婆扶着門把手,眼睛飛速地向車裏巡視一遍,然後毫不猶豫地往我身上一坐。我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腦袋,莫明其妙!未等我反應過來,老婆婆又一把拉過小男孩,讓小男孩坐在了她的腿上。嘿!你說這世上倒是啥事都有啊!

??

我嚴嚴實實地"抱"着這兩個人,不一會兒工夫,雙腳全部麻木了。實在有點承受不了,心想:唉,老婆婆年紀大了,讓她們坐吧,我站會兒。於是,我像從枕頭下面抽出書本那樣,將身子挪開,把座位讓給了這個老婆婆和她的孩子,自己擠在一旁站着。老婆婆衝我笑了笑,表示感謝。我也對她笑了笑,告訴她這沒關係,別客氣。我們就在這種無言的默契中彼此表達了各自的感情。

??

15時左右,不知不覺,中巴車已然抵達終點---吉安市長途汽車站。這個小城的車站可真人山人海。我一個人提着幾十斤重的行李,去找售票窗口,買票轉車去南昌市。

??

這種長途汽車站,在北京是肯定找不到的:一個磚建的灰色特大房子裏,排放着一條條長板凳,其中的一側有幾個售票窗口。這也算候車室。房外後頭是一大片空地,停滿了長途汽車。經過幾次向周圍人打聽,我終於找到了去南昌的那個售票窗口。

只見窗口裏的木桌旁,圍着坐了一圈正在閒聊的阿姨。"阿姨,買張過會兒到南昌的票。""45元。"我把錢遞給她:"阿姨,這車什麼時候開呀?""半小時以後。""好的,謝謝您。"

??

我從早上到現在什麼也沒吃,肚子餓得要命。忽然我想起了那一袋茶葉蛋,連忙從提包裏翻出它們來。"哇,這麼多!"井岡山上的阿姨竟然給我往袋裏塞了十來個茶蛋,這怎麼吃得了?算了,先吃吃再說。我拼命地吞了兩個。接着,再也吃不動了。

怎麼辦?把這些蛋帶南昌去,路途又要經過三、四個小時,不都臭了纔怪呢!這可是老區阿姨對我的厚贈啊,絕對不能糟蹋。對了,我在上國小的時候,不是經常把自己沒用的、別的小朋友想要的東西,低價賣給他們嗎?記得老師爲這事還專門找我談過話:"這是學校,不是交易所。如果你想以這種方式鍛鍊一下自己的能力,可以去市場、上社會上嘛……!"沒錯。我向四周看了看,熙熙嚷嚷的,什麼人都有。有坐着等車的老大爺、有哄小孩兒的阿婆、有招呼乘客的司機……好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可不能錯過了它。

??

於是,我提着茶蛋,走到一個抱小孩的阿姨面前:"阿姨,來個茶蛋吃吧,才5毛錢。"阿姨上上下下把我打量了一番,看我一身城裏人裝束,滿口流利的"京片子"(見附後注)普通話,笑了笑,好像在說:"小朋友別胡鬧了,你是賣茶蛋的嘛!"

被潑了一頭冷水,只感覺有點失望。"沒關係",我對自己說。接替,又來到幾個正在等車的民工面前。"叔叔,餓了吧?來個茶蛋吧,挺便宜的。"說話的時候,我還特意學着當地人的腔調,儘量讓人別再認出我是"京片子"。這幾個民工叔叔中有個充大款的,抹一把鼻涕,唾沫星子橫飛:"來4個,咱一人1個,我請客!"我樂得一蹦3尺高,興奮地說:"好的,好的,兩塊錢。"說着從袋子裏掏出茶蛋,給那4位民工叔叔一人發了1個,然後接過"大款"叔叔遞給我的人民幣兩元錢。

俗話說,開頭順,事事順,這話一點沒錯。我的"生意"真是越做越紅火,不一會兒工夫就賣出了8個。大豐收呀!當我拿着剩下的幾個茶蛋,興致勃勃地奔向下一個買主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小女孩的聲音在衝我叫:"姐姐!"我扭頭一看,有個衣衫襤樓的小女孩,面向我撲嗵一聲跪在了地上;她身後自己手裏拉着的幾乎矮得快挨着地面的一個4軲轆小車上,還躺着個斷了雙臂的小哥哥。這小女孩伸出她那雙滿是裂口的小黑手,捧在一塊兒,以祈求的目光,眼巴巴地望着我。我腦海裏一下子浮現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那個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因爲沒人關懷而離開人世的小生命。童話中的那一幕,不就發生在如今這樣的年關嘛!我走過去,蹲下來,在她面前用我的兩手握緊她那雙冰涼的小手。多粗糙呀!小女孩一直盯着我懷裏的茶蛋。我馬上把所剩的茶蛋全部送給了她,並且將剛纔賣茶蛋的錢,也一併塞給了她。小女孩先把錢揣進衣兜,接過茶蛋二話沒說,一邊剝開蛋皮狼吞虎嚥着,一邊準備去喂她平躺在小木板車上的殘疾哥哥。此刻望着他倆,我即感到欣慰,又心如刀絞似地別提有多難過了……

15:30時,我終於坐上了從吉安直達南昌的大巴車。因爲快到年關了,鄉下沒什麼人再上南昌去了,這趟大巴車內只有不到10個乘客。而且除我以外,清一色全是30到40歲的大男人。真可謂一路無話。我雖然感到有些疲倦,但車窗外美麗的田園景色卻打消了我的睡意。連綿起伏的山脈,仍舊沉寂地躺在茫茫白雪中。天色漸漸暗了下去,空中朦朦朧朧地翱翔着朵朵雲彩。視線中,車到之處,路堤旁邊,成羣結隊的小鴨子爭先恐後跳下池塘……

??

大巴車在公路上奔波了近4個小時,順利地抵達了省城。這時,頭頂已是黑朦朦一片,月亮早就爬上樹梢了。幾顆閃亮的星星也來助興。眼前的南昌,和我從首都北京隻身來到它時一模一樣,燈火通明。萬家燈火把春節前的江西這座最大城市,點綴得像天堂似的無比燦爛。

??

拉着帶軲轤的行李箱,我獨自一人走在回瑤瑤家的路上。雖然行李還是那麼重,但是我卻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從農曆臘月二十四日獨自一人坐長途公共汽車上井岡山,到今天再隻身返回南昌城,這短短的幾天內,經歷了多少波折、多少事情!我應井岡山市教委之邀,到井岡山中學爲師生們演講;請那兒的老師帶我到廈坪鎮菖蒲村山田壠,爲老區貧困同齡小朋友捐上我從北京帶來的書和我掙的稿費;之後被大雪困在半山腰;爲了完成計劃我又迫不得已從吉安轉車回南昌……更有趣的是,我竟然"混"在"男人專車"中,在這星月高掛的傍晚,晝夜長途跋涉,最後安然返抵了江西省城南昌。

??

當我敲開瑤瑤小朋友家的屋門時,他們全家在門裏都露出了驚訝的神色,不敢相信我一個人今晚會轉車按時回到南昌,並且還能記性那麼好,竟然自己尋原路找上門來。(因爲我這次初到江西前,和他們彼此只打過電話,誰也不認識誰。謝菲阿姨是從湖北省教委《獨生子女》月刊1999年第6期和第11期的兩本雜誌報道中知道我,邀我來南昌的)我把一路上的所見所聞,繪聲繪色地講給他們聽,瑤瑤的媽媽謝菲阿姨和叔叔(瑤瑤的爸爸)一邊點頭,一邊將信將疑。他們告訴我,此時爸爸、媽媽已從北京抵達雲南,正在等我按計劃會齊在雲南省玉溪市老家,團團圓圓過春節呢。我可以等會兒坐阿姨家的汽車連夜趕往100多公里外的向塘車站,幾個小時以後等到次日凌晨1點鐘,就可以乘上海開往雲南的過路火車去昆明瞭。是嗎?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爸爸、媽媽吧。自從我臘月十九隻身離京到江西南昌後,一個多星期以來,一直沒有機會和家裏親人聯繫過。思念使我激動地撥通了雲南玉溪老家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爸、媽熟悉的聲音。

"爸爸、媽媽您們好;我是宇歌。我已經自己安全重返南昌了,很快就會來到您們面前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yuce/wwp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