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話題 >

2012江蘇大學聯考同題作文3000字

2012江蘇大學聯考同題作文3000字

憂與愛 趙翼如(1977年參加大學聯考)

2012江蘇大學聯考同題作文3000字

記憶中的那棵樹,凝結着我的憂與愛。

那是國小4年級的一天,盛老師在樹下開了一堂課:“靈魂裏不能沒有樹。”他強調“接地氣”——回到大地的閱讀。“課外閱讀,請從樹讀起:這棵樹,就是大地的神來之筆。每棵樹都依自己的特性自由伸展……用心閱讀,一棵樹透露給你的東西,不會比一本字典少。好,這會兒風吹過來了,你感覺了什麼?”

我聽到了風中的樹葉在說話……

這一課讓我終生受用。至今,童年記憶會被樹打開。因爲那棵樹,我相信了“神靈”相信了愛,耳朵裏沒塞滿那個時代的進行曲,卻灌入不少自然的清涼,生出對大地的敬畏。也明白人可以是另外一種樣子,不必是統一的枕木。

那棵樹留給我的,是關於成長的記憶。

據說童年是一棵樹的傳奇。蓬勃的枝葉,是孩子的多項愛。可爲了那年代需要的螺絲釘,樹木被慢慢切削成標準件。

我14歲就上了流水線--每天用機牀車出同一規格的地腳螺絲。一日發悶,把腦袋伸出窗外,忽聽一陣朗朗書聲。隔窗就是樹木蔥蘢的校園!不知怎麼眼淚就下來了,有一種強烈的被剝奪感。我“憂”:14歲,生命之樹還沒有舒展開,就栽入堅硬的鋼鐵叢林,憋屈着,何時還原成校園樹?

大學夢在那一刻定格。

於是我拼命幹活,總算評上勞動模範,被工廠推薦上大學。誰知被清洗出來,因出身不好。後聽說我的名額被權力人士掉了包。

大學夢一再揹我而去。

那天我寫下了問號最多的日記:小樹有生長的權利嗎?河水有流動的權利嗎?我有上學的權利嗎?爲什麼權力能剝奪自然的權利???

那棵樹回饋着我對它的愛——所有的樹葉分擔着我的憂!

樹懂得沉默。它從容站着,心思依然浪跡天涯。風中的樹葉張開翅膀,帶着恣意飛揚的動態,有夢從裏面滑翔出來……

受到暗示的我,從此多了一項愛好:下班路上會拐進一所學校,拿本書往林子裏一坐,直到恍惚把自己坐成一棵樹……就這麼把“憂”變成了自學的動能,就這麼用“愛”,來表達對樹的敬意。

此刻我身在大學聯考考場,似乎正接近遙遠的大學夢。夢裏,再次出現了凝結着憂與愛的那棵樹……

(只有國中學歷的趙翼如,1977年意外地考上了南京師範大學(微博)。畢業後在新華報業集團當記者。客串過中央電視臺編導、中國文采聲像出版社編輯等。現供職於江蘇省作家協會,一級作家。著有《有一種毒藥叫“成功”》、《傾斜的風景》、《靈魂的球場》等,其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及多種語文教材。)


憂與愛 申賦漁(1988年參加大學聯考)

雖然明知大學聯考無望,在看完大學聯考分數之後,失望,更確切地說,對未來的茫然,還是讓我說不出話來。我、志遠、王傑和葉文進,推了自行車,就這樣,沉默着,漫無目的地往前。我們四個,都是學校油印文學刊物《雛鳳》的骨幹。

太陽火一般烤着,無邊的麥田裏,麥子已經熟透了,中午的田野寂寞空闊。遠遠望去,幾個稻草人有氣無力地站着,穿在身上的破布褂子,低垂着,一動不動。這條路是我們幾年來,每天走的路。只在幾個月前,我們還是你追我趕,大聲笑着,喊着,一隻手騎着車,另一隻搭在別人的肩上,飛一般向前。而現在,活力與朝氣,彷彿已離我們而去,大家懶懶地,無力地,像是在掙扎着往前。

要到志遠家的時候,我們停下來。在前面的麥地裏,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在割着麥子。她坐在一隻草把上,割上幾刀,向前挪一步,再割幾刀。是志遠的媽媽。我們沒法停下來,悄悄騎車滑過。走過去了,又拼命踩着腳踏。沒有誰想回家,只想走得遠些,最好再也不用回來。

天黑了,半夜了,終於踩不動了,我們爬到田邊一個高大的麥秸堆上,躺下來,望着天上的星星。一夜,什麼都沒說。

父親四處借債,讓我到縣城裏去復讀。我說,不讀了。我想,除了上大學,還有我的路。我愛文學。我背了爺爺留下的鋸子、刨子和一把斧頭,去無錫投奔一個遠房堂叔。想到城市裏尋找我的夢。

無錫,是18歲的我,去得最遠的地方。剛到無錫的那段時間,我就舉着個寫着“木工”兩字的小木牌,傻傻地蹲在路邊。

木工做了幾個月,堂叔又介紹我到江南大學(微博)的一家制作公交站牌的工廠。我的工作就是在這些龐大的鐵架子上,一遍遍地刷上油漆。休息的時間,我常去圖書館門口轉悠。可是進不去,我不是大學的學生。後來,我終於找到一個去處,中文系有個賣書的書店,叫做“江南書屋”。

空閒的時間我就去書屋看書。書屋裏的老師對我慈愛地笑笑,聽任我看,並不要我購買。時間長了,老師就問我,願不願意到書店來,當店員,兼搬運工。

第二天我就來了。興奮地踩着三輪車,從遙遠的書店拖來滿滿一車的圖書。老師讓我在書店的倉庫裏清出一塊地方,鋪上木板,當我的牀。書屋其實是由一間教室改成的。教室被高大的書櫃隔成兩半,前面一半開店,後面一半做倉庫。這一夜,我幾乎把書架上的每一本書都撫摸了一遍,興奮得無法入睡。

兩個月後,我就寫出了第一篇作品,登在《無錫日報》上。我以爲我已經成了一個作家,人生從此即將改變。誰知道,大學聯考落榜後的人生纔剛剛開始。

在這之後,一個沒考上大學成了民工的我,流浪了十年。從無錫到廣州,從佛山到珠海。從上海到北京,再到南京。一路上,在夜半無人的時候,我經常會怨恨自己沒有考上大學。第二天,又懷抱着對文學的愛趕往下一站。

大學聯考離我已經二十多年了。因爲時光,因爲境況的改變,大學聯考的痛慢慢成了隱隱的憂愁。與這個痛對抗的,並終於打敗它的,是我對文學的愛。雖然我至今也沒有成爲一個作家。

(申賦漁,專欄記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陰——中國人的節氣》等。曾獲孫犁編輯獎、冰心圖書獎、中國新聞獎、中國報紙副刊優秀作品金、銀、銅獎等。)


憂與愛 李軍(1996年參加大學聯考)

我問唐代高僧義淨法師:憂與愛,何解?

法師回答: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離開了愛,那確實沒有了憂愁。可是我爲了沒有憂愁,卻要放棄愛這種人類最偉大的情感。這樣的代價是否太大了?

法師合十不言。理學聖人朱熹接過話頭。

朱熹:存天理,滅人慾。你想知道幾千年來聖賢們一直追求的“道”是什麼嗎?這就是天理。一個武士,通曉了天理,那麼他的劍術將無敵;一個君王,通曉了天理,那麼他的江山將永固;一個凡人,通曉了天理,他就能到達孔孟之境。你難道不想知道這個天理嗎?

我:想。

朱熹:那就要放棄人慾。理和欲是對立的。愛和憂,都是欲。去了人慾的擾,才能專心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

我:我知道的是,王陽明同學在一根竹子前站了幾天幾夜,就是想格出理來。可是他“格”出來的,不是理,是一場重感冒。

朱熹:……

明代大哲王陽明打斷了朱聖人解釋的話頭。

王陽明:事不假。還有一事。當年我遊歷的時候,路過一個禪寺,裏面的禪師很有名氣,爲寺廟帶來了很多香火。我跟他談佛經,談禪理,他都能應答如流。然後我問他:家裏有親人嗎?他回答說,有八旬老母在堂。我問,可想她?禪師無言了很長時間,突然長嘆一聲:怎麼能不想啊!

我:這個禪師沒有達到“離愛”的境界,他有愛,所以有了憂思。這在佛門,屬六根不淨了吧。

王陽明點頭:不錯,他很慚愧地低下了頭,似乎覺得有違了長期以來修的禪理。我斂容正色對他說:思念自己的母親,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應該的人倫之常!禪師擡起了頭,向我行了一個禮,第二天,他就還俗了,回鄉去探望自己的母親。我也被那個廟的主持趕走了。

我:你說走了主持的名禪師,主持就趕了你走,看來這個主持也沒有“離愛”的境界。難怪你在龍場那一夜頓悟出五個流傳千古的字:“天理即人慾”。有了愛恨離愁這種人類特有的情感,纔是人,成爲了人,才能去究“天理”。

王陽明:不錯。所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善和惡,是人的情感所生。憂和愛,都是出於良知。對父母如此,對國家亦如此。

我恍然:怪不得在我們國家歷史上,父母去世,再大的官員也必須去職回鄉受制27個月,這個制度叫“丁憂”。個別例外的,像和你同朝的張居正,不去“丁憂”,就稱爲“奪情”。情就是愛,憂和愛,都是不能被奪走的。

范仲淹走了上來:張居正“奪情”,有私慾權心,但他身居內閣重位,也有國家大事之重。大的憂和愛,還在於爲國爲民。

我和範大夫齊聲念:先天下之憂而憂……

憂字音落,時空夢醒。媽媽削的蘋果就在書旁。書頁上翻到的是艾青的名句: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李軍,200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微博)。現爲揚子晚報要聞編輯部主任,揚子時評主持人)


憂與愛 宋璟(2009年參加大學聯考)

如果給《雙城記》著名的第一句換個中國背景,放在什麼時間似乎都可以成立。然而放在我們這個年代尤爲貼切——憂太多,愛太少。

去年夏天,我在桂林火車站候車,離檢票時間還有近半個小時,人羣就已經排起了長隊,把過道擠佔得滿滿當當。同行的德國朋友不解地問我:“爲什麼這麼早大家就排起隊來了?”我告訴她說,可能因爲停車時間短,大家都擔心來不及,希望早點上車安頓好。朋友點點頭,繼續在座位上耐心等待。

就在上個月,一隻小狗被車撞死,同伴不離不棄的照片,感動了無數人。與之相對的,是面對需要援助的手,許多人選擇了冷漠。什麼時候,愛在我們的心中變成了稀有物?

人們捂着錢包擠公交,做臨時工也要防着中圈套,吃了地溝油照樣滿街跑,配方奶粉不如糖水可靠。即便談情說愛也得保持清醒頭腦,思量思量“她是不是隻想我的鈔票?”“他是不是隻愛我的美貌?”

這個年代的憂與愛,已經超越了個人情感的範疇。不再是范仲淹的“黯鄉魂,追旅思”,也不會是蘇軾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技術的發展讓表達感情不再有距離限制,也有太多的方式去消解失意的寂寞。如果你還滿臉憂思冒一句“載不動許多愁”,周圍人聽了,大概會面前安慰背後暗笑。憂?誰還比你少?

這個社會給予我現在的生活,也帶給我身爲國人的憂愁。每個人都有焦慮感,每個人都在尋求安全。面對存在於整個社會潛意識之中的憂,除卻親情與愛情,我們必須有讓這個國家真正在精神上強大起來的力量。

每一個官員,愛你的人民,他們的訴求,請你認真傾聽。每一個職員,愛你的工作,別人的生活,可能因爲你而有所改變。每一個經營者,愛你的信譽,商場上的爾虞我詐,不可施加在關乎人健康的產品之上。每一個老師,愛你的學生,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擁有更美好的未來。之於我自己?愛我的理想。它不能排解我一切的憂,也不能給未來任何期許,卻是支持我前行的動力。

愛不能排解所有的憂愁。我知道我的國人都有敏感的心與承受力極強的身體。我們曾經經歷過劫難,也正經歷着一個轉型中的社會的種種困苦。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愛可愛之人,做可愛之事,這能讓我們有一顆蓬勃的心,讓我們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揚子晚報大學生記者,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學專業大四,曾獲得第十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huati/r6d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