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話題 >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精選7篇)作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精選7篇)作文

  • 關注:3.11W次

篇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精選7篇)作文

百草園的樂

盧永豪

這篇散文條理清晰,描寫了魯迅在百草園裏玩,聽長媽媽講故事,和閏土父親一起捕鳥以及在三味書屋裏和其他夥伴一起到庭院裏玩的事。

從對百草園的描寫,與魯迅小時自己挖何首烏根、玩斑蝥蟲,可以發現魯迅即使已經隔了七八年未見百草園,沒在這裏玩要,但對那裏的事物依舊熟悉,體現了他對百草園的熱愛,對裏面蟲子植物的喜愛,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天真活潑的心理。再來看長媽媽對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書生,在古廟裏用功,卻不料被美女蛇纏身,這時來了一個老和尚,給了他一盒飛蜈蚣,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而長媽媽之所以講這個故事給魯迅聽,是因爲她要告誡魯迅,陌生人叫你的名字時不能答應,那時天真純潔的魯迅也就相信了,並一直渴望能夠得到一盒飛蜈蚣,這也體現出了長媽媽對魯迅的關心、愛護。讓我們再來看看魯迅和閏土父親一起在雪地裏捕鳥。魯迅同閏土父親雖然捕鳥的方法、用具都一樣,但奈何魯迅那時還是一個心智未熟的小孩,性子難免有些急躁,每每見鳥剛走進籃子就拉線了,還沒讓其走到中間去,所以捕的鳥比閏土父親少得多。

然後魯迅就被送到了三味書屋,裏面的老師對他十分嚴格,這也使魯迅不能像在百草園裏一般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在院子裏玩耍,滋味自然比在百草園裏遜色了很多,這也體現出了魯迅對當時社會的這種虐殺兒童童心教育的批判。

篇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少年終究需成長

李奕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講述了魯迅從童年時代邁入了少年時期,生活也從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變成了枯燥乏味。

三味書屋當中的老先生是一個具有很多形象的淵博宿儒,他十分古板,從來不允許學生問他怪哉是什麼蟲,認爲這不是一個讀書的學生該問的問題;他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說明他不會經常去責打,學生還是比較和藹慈祥的。文中還寫道,先生最初幾天對我很嚴厲,說明他十分負責,盡職盡責,可以嚴格地對待學生。

我認爲美女蛇的故事有必要寫,因爲這個故事承載了魯迅的童年回憶。長媽媽爲了不讓魯迅道長的草裏去,所以講了這個故事。而年幼的小魯迅把這個故事當真了,並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體現出小魯迅的天真可愛。

幼小的魯迅爲了更快地捉住更多的鳥,性子很急,等不到鳥走到中間再去拉繩子,導致捉到的鳥很小,很少。小魯班爲了成仙,不停地去拔何首烏,不斷地去尋找人形的何首烏,甚至弄壞了泥牆。小魯迅和夥伴們一起在菜畦邊嬉戲,在時頂欄上玩耍攀爬,一起爬上高大的皂莢樹,搗碎了泡水完,摘下桑葚來品嚐,玩各種各樣的遊戲。

小時候的魯迅十分頑皮,在三味書屋上課時不專心聽講,在下面畫畫,長大後覺得很可笑,給我的枯燥的學習生活添上了一絲色彩。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雖然那裏只有長長的草,但在我的眼裏,裏面的一切都是好玩的。

百草園中充滿了魯迅兒時的回憶,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雖然十分枯燥,但也有樂趣。無論如何,少年終究需要成長,要接受這現實。

篇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書中自有話說

俞瑾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所寫的《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所寫的是魯迅的童年生活。我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心中不禁蹦出了“十萬個爲什麼?”這兩個地點之間有什麼關係?這兩個地方發生了什麼事?……

讀着讀着,我發現這篇散文不僅題目獨特,內容也與《朝花夕拾》其餘散文截然不同。通讀文章,無處不是妙趣橫生。在百草園中,兒時的魯迅找到了無限趣味。三味書屋枯燥的學習讓魯迅感到乏味,但從中也找到了些許趣味。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肥胖的黃蜂……”光是這些事物,就足以用“樂園”這個詞語,但百草園中好玩的事情遠遠不止這些,魯迅先生用活潑生動的寫法將百草園都寫活了,我彷彿身臨其境,享受着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心中對百草園充滿了嚮往,真想去百草園大飽眼福呀!在百草園中的快樂回憶還有許多,如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蟬等,都是那麼生機勃勃。那是魯迅先生兒時玩耍的地方,也是他小時候的精神樂園,後來的魯迅先生也對百草園念念不忘。想必百草園也是他日後的力量源泉吧!

三味書屋就截然不同了,雖然三味書屋中的生活實在令魯迅感到厭倦。但兒時的魯迅愛玩,也找着了樂趣,雖然不像在百草園中的豐富,無拘無束,但總比枯燥死板的學習要好得多。折梅花、尋找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畫畫等這些都是揹着先生偷偷做的,不盡興。私塾的先生雖然是個淵博的宿儒,但卻不告訴魯迅“怪哉”這蟲,是因爲他不希望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緊要的事,大大打擊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儘管他嚴厲死板,但也有一顆善良的心,孩子們淘氣時,也很少用戒尺。他非常熱愛讀書,常常沉迷其中,對兒時的魯迅有很大的影響。總之,魯迅先生是敬佩先生的,感激先生的,但魯迅先生也批評了封建私塾教育對兒童天下的束縛。

學習中並不是無趣的,要學會享受學習。每個人都願意享受着快樂,享受着自由……可是,有多少人想要享受學習呢?

篇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百草園式的童年和三味書屋式的教育

徐柔妤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中的乏味生活,都是魯迅先生所懷念的童年生活。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這些傳達了百草園的風韻,體現了百草園的無限樂趣,以及百草園是“我”玩的樂園和精神樂園。還有那繁雜的捕鳥過程,使“我”明白做事不可以只注重結果,也要注重過程,還有那曲折緊張的美女蛇故事,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童年生活。這就是魯迅對“百草園”的描寫。讓人感覺到好玩,可以追趕雲雀,直至它們飛翔雲霄,還可以拿樹枝趕蜈蚣,時不時就拔起何首烏,想找一塊根像人樣的。

這裏無疑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歡樂,無一不充滿生氣,難怪魯迅先生如此喜歡這裏。但是魯迅先生要讀書時,家人將他送進最嚴厲的私塾——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向老先生請教一個“怪哉”的故事,但被老先生一口否決,並要求他不能再對他提出這些“無關緊要”的事,只讓他一味的學習,這讓魯迅十分的苦惱,只好在課堂上畫畫,時不時叫上夥伴們一起溜出去玩耍。由此可見三味書屋的教育是失敗的。首先是因爲學生不喜歡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再有“讀書未讀好,畫反而提升不少”——從自己的角度否認了三味書屋的教育方法,還有一段“後來,爲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從同學的角度否認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正是那種逐利趨勢之人,舊制度的維護者與世界的基礎,這樣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和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真實而生動的想清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個側面。表達了兒童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快樂地成長的要求。

篇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自由•自律

沈子汶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魯迅寫的回憶性散文,裏面分別講了魯迅在百草園玩耍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兩個事情。這篇文章我們讀過好幾遍了,我也悟到了不少東西。

魯迅是我們中國人的“民族魂”,他回憶了自己分別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我們經過了對比,魯迅在百草園無比快樂的,他在那是無憂無慮不受拘束的,可是在三味書屋裏卻不一樣,他在那裏讀書受到拘束,雖然也能玩但必須要沒有聲音,沒有那麼快樂了。

而文中的先生是一個特別的老師,比如魯迅問他怪哉這蟲是怎麼回事,他卻不予回答,可是他是一位“淵博的宿儒”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我是這麼想的,因爲魯迅是明白先生所謂不知道都是是不願意說。爲什麼不願意說呢?先生其實也是想要魯迅好的,因爲在那個時候問這種問題是一種閒話,是不用功的表現,現在是要讀書的,你要用心讀書不能耽誤學習,可是這也可能會毀害兒童的好奇心。還有先生有條戒尺但不常用,也寫出先生是很和藹的。孩子們也是有一顆喜好玩耍的心,先生的嚴格也是擋不住的,顯然先生也是知道的,畢竟他們也還是孩子。

魯迅先生的文章在現代兒童中是難讀懂的,因爲他在文章中都有深刻難懂的意義,而這篇裏也有意義。文中的百草園在魯迅眼裏是他的樂園,是他精神寄託的樂園。他在那黑暗的社會中懷念小時候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百草園。我們雖然不知道那時候社會有多黑暗,但我們能夠從他文章中讀出對那種社會的厭惡憎恨。他和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在一起,想在這黑暗社會中找出一條光明之路,於是新文化運動出現了,他曾多麼渴望一個新中國的誕生呢!

現在沒錯是新中國成立了,但是我們先輩的那種精神卻好像不見了,大家彷彿忘記了那段黑歷史,都沉浸在安逸舒適的生活中!你是否還沉迷在網絡世界裏不可自拔呢!醒醒吧別被懶惰和頹廢吞噬了,當你從惰性中掙脫出來,你會明白一切,明白了你之前一切因懶惰而做的事情是多麼的無聊,白費力氣,當你看向那美好的遠方,新的路就在你的前方!

篇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伏在菜花,樂在心頭

施依欣

從開頭“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描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不上半里”到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是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這兩部分是通過一個過渡段連接起來的。

百草園不僅是“我”的樂園,還是“我”的精神寄託。

“樂”體現在百草園中的美景,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和在冬天的百草園中可乾的事情。“不必說……不必說……單是”,這兩個“不必說”強調的是“單是”後面的內容。說明了百草園的有趣,體現了魯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蟬”、“黃蜂”、“叫天子”等詞是視覺描寫,“長吟”、“低唱”等詞是聽覺描寫。“我”內心十分快樂,才覺得百草園裏有無限趣味。“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中的“肥胖”能夠看出菜花多,蜜也多,黃蜂因此吃得很飽,也能體現百草園的環境是很不錯的。“伏”字,說明我沒去打擾黃蜂,它就很放鬆。體現了百草園是個美好、和諧的地方。“我”在聽說何首烏根吃了可以成仙,就經常去拔它,表現出“我”的天真,充滿活力。

“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單獨成一段,不僅是個過渡段,承上啓下,也帶有強烈的神祕感,吸引讀者。而“我”只是聽了大人編的一個故事,就信以爲真了,表現出“我”的天真爛漫的兒童形象。

接下來寫的是“我”在冬天的百草園中捕鳥。“掃、支、撒、系、看、拉”等詞是動作描寫,有條理的講述捕鳥的過程。“我”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而閏土父親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既體現了閏土父親的厲害,也體現了“我”對他的敬佩之意。因爲“我”只注重結果,所以捉住的很少。而閏土的父親注重過程,便也有了好結果。

第九自然段是過渡段,“我”被家人送去三味書屋讀書,表現了“我”對百草園無限的不捨與留戀。

篇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可敬的壽鏡吾老先生

董馨瑩

魯迅去到三味書屋學習,認識了壽懷鑑老先生。

文中寫道“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因爲他是淵博的宿儒”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先生是個博覽羣書、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爲人正直的人,充分地體現了他作爲清末秀才的風采。先生雖是私塾裏的老師,卻與別的不同。“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先生的嚴厲並不令人討厭,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嚴厲也是一位老師負責的表現,正因爲如此,才能教導出一批批好學生。先生雖然嚴厲,但並不喜歡體罰犯錯的學生,他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卻也不是用責罰的方式來教育。

可畢竟“封建思想害人”,即使是作爲知識分子的先生,也難免受到影響:在魯迅問他有關“怪哉”的事時很不高興,讓學生們讀他們根本不理解的詩句。雖然如此,但魯迅依舊對先生充滿了尊重與敬愛,不乏對他的讚美。

三味書屋雖可玩耍,也有可敬的先生,但畢竟與在百草園自由玩耍有別,這樣上學經歷十分枯燥。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字裏行間中,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的不滿,認爲它禁錮了孩子的思想,約束了孩子們的天性,拘束、死板又無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huati/shu/z5k4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