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話題 > >

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精選12篇)作文

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精選12篇)作文

  • 關注:2.02W次

篇一: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精選12篇)作文

周子晟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題記

花開花落,那是一個季節走過的聲音;雲捲雲舒,那是一份情路過的身影。時光匆匆而過,我的歲月中卻不覺彌留了一塊陰影,是那份親情,來自父親的。

留守兒童出身的我很羨慕傅聰。他從小就與父親一同生活,在傅雷嚴格而悉心的教導下成長,在同一屋檐下,一同欣賞無數次花開花落。傅雷於傅聰而言,既是父親,也同良師益友。紙紙家書,無不流露出父親對兒子濃濃的關愛和熱切的期盼,攜漫天雲彩,越萬水千山,達遊子之心。

傅雷不善於表達愛,他的愛不像朱梅馥的那樣細膩,但他給予傅聰的陪伴勝過千萬甜言蜜語。即使傅聰置身異國他鄉,那份愛也無時無刻籠罩着他。

傅聰在父愛的浸潤中長大,傅雷的教育不是控制,那爲傅聰打下堅實的基礎,即便滿是嚴厲和苦頭,結果總甘之如飴,使他受益終生。

然而,我連父親的嚴厲和苦頭都沒有感受過……

從我記事起,我印象中,我只與爸爸相處過三個星期。平時電話往來也少之又少,一年……大概能有個一次吧。我不明白,爲什麼他連電話都不打,是太忙了?可他還有時間搓麻將。是跨國電話太貴了?可我們的家庭還算富裕,總不至於沒有一通電話。還是因爲他不敢?究竟是爲什麼?我想不通。我也問過爺爺奶奶,他們說“爸爸工作忙,你得體諒他。”我問外公外婆,他們說他太老實,不敢吧。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多年,我不明白……

我打算抓住他唯一回國的那次當面問他,可當這個人真正出現在我眼前時,我恍然,原來爸爸對於我來說是如此之陌生。我只能在車子的後座,靜默無語。一路上兩人說不上一句話。伯父都耐不住了,吐槽我們“父子”間的沉寂。但他又怎麼知道,此時我和他雖觸手可及,但我們之間的距離之大,阻隔牛郎織女的銀河也不過如此吧。

在那三個星期中,他對我都很是客氣,總是如初識的朋友般拘謹。我沒有機會感受到傅雷式的愛。我與他相處得小心翼翼,初識的朋友至少也是朋友了吧。我不再期盼什麼。

三個星期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爸爸出國的日子。可我一直沒問出口那個問題。在機場,我們雙目對望,我應該落淚嗎?我擡起右手覆太胸口,奇怪,它很平靜,沒有一絲不捨之情。我問自己這又是爲什麼,是我不孝嗎?是我無情嗎?這次,我有了答案——是父愛太遙遠了吧。

爸爸與我的關係,一如往昔。

我不禁思考,這就是父親嗎?那個本應親密,而又形同陌路的人。我們或許會一直這樣,站在各自的地點,過各自的生活,又或許會在將來的某年某月開始靠近彼此。我抱有幻想,也許我們之間缺少了傅家父子間那樣真摯的“信”。我是不是應該主動一點,以電話或微信作爲線,將我們的心繫在一起,迎接那遲到的父愛。

相較之下,我向往着傅雷與傅聰式的父子關係。傅雷對傅聰在生活上和藝術上總是給予悉心的教導,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建議,循循善誘;傅聰在情緒消沉時,他可以向自己的父親傾訴,他總是能得到父親殷切的理解和寬慰。學會泰然處之;二人在音樂上可以互相溝通,取長補短;傅聰取得巨大成功後,激勵他保持謙卑,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傅聰不斷在與傅雷相處過程中汲取前進力量。這,是我髫齡時未曾擁有未曾感受過的,父愛。我早已厭倦了我和爸爸之間那樣“親者如同陌路人”的關係。爸爸,你好遙遠,可不可以再向我邁一步……

對我來說,父愛是如此的遙遠。但即便是命運開了玩笑,我卻是多麼期待能夠一步步靠近,哪怕遠隔重洋,哪怕遠隔萬里,父親能夠多陪伴我一點點,多擠出一點點時間給我,多在他的人生軌跡上添一點點我的影子,那父愛便不再遙遠。

篇二: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夏藝真

傅聰家有《傅雷家書》,而我要說夏家有本真經——《夏家真經》!這《夏家真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且聽我細細說來。

那是我們語文課要讀的一部名著——《傅雷家書》,初讀時只被它的題目吸引,家書,也許只是傳遞真情的工具。再深入看,被傅雷與傅聰之間的父子真情所震驚。他們是父子,亦是朋友,亦是老師。

傅聰一人身至國外,碰壁時無法真正釋放與訴說,父親就去寫信,“人的一生都在低潮和高潮中度過”“只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等等一些包含哲理的話令傅聰醍醐灌頂,重新振作起來。振作後,傅聰表演了一場令世人震撼,充滿激情的完美地演出。從傅雷的回信中我們能深切的感受到傅雷看到自己孩子成功時的喜悅,但在對兒子擁有成就感到自豪時也在時刻提醒傅聰這並不是終點,還需要繼續努力,在樸素的言語中讓兒子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母親也在一旁當好父子之間感情的潤滑劑的角色。

不難看出,傅雷夫婦與自己的孩子之間沒有什麼隔閡。雖身居異地,但彼此用書信來保持血溶於水的親情。這又何嘗不是天下每一位父母所羨慕併爲之努力的。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打我記事起,我的母親日日夜夜照顧我,父親並不熟悉知曉。去年疫情父親從國外回來時,只會對我嚴厲的管教,這令我很討厭。

記得有一次睡覺時很熱,我把被子踢到旁邊後,睡眼惺忪地睜開眼,房間裏隱隱約約地看到了父親的身影。父親先是不知道在我牀邊嘀咕了什麼,接着用一雙充滿老繭且有很多裂皮的手輕輕的拍了拍我的腳,接着又嘀咕了幾句就把被子蓋到我身上,這還不夠,他還用力輕輕地將我的被子打平,好似要將我與被子融爲一體。而我卻在被子裏對父親默默改變了看法。原來我的父親也有涓涓細流的一面,在心裏我開始默默地接受了父親對我的教育,今年父親又出國去了,語文老師要求我們讀的名著《傅雷家書》,這讓我很羨慕傅聰有一位亦師亦友的父親,也讓我分外想念我的父親。

每次撥通電話,父親爲了做工,不得不把把我的電話掛斷,感覺很掃興,在父親節時,我給他發語音來慶祝,他也草草了事。我感到生氣和難過,但每每輪到我生日時,父親總會放下手中的活,給我發一句生日快樂……

思念父親時,我又拿起《傅雷家書》反覆閱讀,不斷思考:身處他鄉卻能和父母保持密切地交流,而且無微不至,如沐春風,令人倍感親切,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何嘗又不是一種珍貴的幸福呢?

如今我們身處信息時代,書信也逐漸消失了,而平常面對面打電話感情很難說出口,再次閱讀《傅雷家書》讓我想到了一種與遠在國外父親保持親子關係的方式,可以通過發電子郵件的方式或寫時光手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親人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呀,於是每逢節日我就嘗試給遠方的父親送去我的祝福,父親也會對我進行細緻的問候,詢問我生活過的怎麼樣;每當我考試進步時,我通過歡欣鼓舞的文字來向父母傳遞自己的喜悅,我也能從父親的文字中感覺到父親的自豪,母親聽到消息後也是親朋好友的到處宣傳;每當我心情低落時我也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心情,並向父母吐納心聲,求得幫助。而父親會在看到時第一時間回答我,生活也少去了很多彼此抱怨嘆氣的言語,我覺得我與父親的關係有點像朋友知己的感覺了。在坐的朋友們,當你找不到好的與父母溝通方式時,你就可以採用這種電子書信的方式與父母交流,他們也許會跟着改變哦!

《傅雷家書》中,這186封書信,字裏行間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與期望,閱讀此書讓我打開了一種與父母溝通的新的方式,也改變了父子關係。這本書是我們家的寶書,裏邊有很多教子的金玉良言,以後我還要推薦給我的父母和我看一起學習,共同交流,共同記錄,收穫幸福!我要把與父母交流的語言用筆記錄下來,到那時我可以自豪地說:“傅聰家有《傅雷家書》,我們家有《夏家真經》!

篇三: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劉嘉怡

在人類歷史亙古不變的孤寂黑暗中,父母所給予的親情之愛始終明亮。而在我眼中,這份愛,這份光亮,卻忽隱忽現,因爲它,正在黯淡。

古往今來,孝,自始至終是人們所追求的理念。確實,父母用滿是真摯的愛澆灌了我們,使得我們茁壯成長,我們也應報以同等的愛,此之謂,孝。

在被封建禮數捆綁的舊社會,一套套以“孝”爲人之本的理論窮出不盡。如孟子所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又如袁採所言“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再或《弟子規》中有云“父母呼,應勿援;父母命,行勿懶。”……類似種種數不勝數,中國舊社會對孝開始趨於一種病態的追求。

時至今日,雖不如此,但部分“孝”又轉變爲另一種父母對子女迫切的期望。父母將自己夭折的理想嫁接在子女身上,美名其曰“爲你好”,以孝之名,讓子女成龍成鳳。

例如《傅雷家書》中,傅雷規定幼時傅聰的吃穿住用行,他像一臺精準無誤又嚴謹苛刻的掃描儀,時時刻刻注視着傅聰的一舉一動。即使傅聰長大成家了,他的目光也不曾停下,他轉頭望向了傅聰的家庭生活,開始着手傅聰與彌拉的生活管理。在他的眼裏,傅聰的一切禮儀、藝術、修養、理與感都必須是一等一的。因爲傅雷想要培育出一位真正的中國君子,一位德行出衆的藝術家。

他們是一對典型的中國式父子,相處模式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家庭教育的縮影,正如書中有言“即使傅聰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婦的嘮叨說教中成長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責任,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傳達的。”是的,傅雷是成功了,傅聰確實如他所願,成爲一代音樂大師,但並不意味着現在的中國家長,以這樣所謂的愛和責任如火炮製,也會獲得一個又一個“傅聰”。

我們的父母並不是“傅雷”,我們也不是“傅聰”。

我們的父母沒有傅雷對藝術的高度敏感,沒有傅雷在語言方面的如魚得水,也沒有他那一份對世界透徹的理解。他們僅僅只是些俗人,做些小本生意的買賣,沒日沒夜地爲柴米油鹽奔波着,他們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巴爾扎克、羅曼羅蘭和肖邦,他們有的,僅是同傅雷一樣對子女迫切的望子成龍之心。但他們能像傅雷一樣懂得傅聰的藝術追求?能懂得子女那一張張考卷上的試題?

父母以局外人的身份,以孝之名,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指指點點,妄想我們“盡孝”,實現他們的理想,他們此時又何嘗不是“傅雷”?

在這種強烈的愛與控制的高壓下,子女的身心早已受到了多層打擊,不成瘋便成魔,而傅聰也僅僅只是那個時代大背景下,一個概率的巧合,誰又能徹底複製粘貼下來呢?這樣的成功是不具任何借鑑意義的。

書中的一言一語,皆傅雷對傅聰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導和愛,他的愛是顯而易見的,也是沉重的。

但相比之下,真正的親情之愛更應該是柔軟而又輕鬆,它應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應是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的步履蹣跚,應是龍應臺《目送》中自己的默默注視。它不摻雜任何的理想和追求,僅僅只是一份血脈之情的聯繫。

在紀伯倫的《孩子》中,他無意間一語道破了現如今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弊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並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又特別的存在,父母無法用道德親情束縛他們的思想和成長,但是父母一舉一動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因而“言傳身教”成了中國家長應做到的責任。傅雷做到了,所以有了傅聰。他用對自己近乎殘忍的嚴格要求,樹立了在傅聰面前高大偉岸的形象。他對德藝雙馨的極致追求能讓傅聰毫不遲疑地說出:“這是我的父親,我要向他學習。”這纔是“孝”。

唯有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長,互相理解,才能成就真正的“孝”,使得親情之愛永不湮滅,而並非一味地以孝之名,妄圖替子女生活。

篇四: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文靜

”我都是爲了你好,你必須聽我的話。”相信諸如這類的話我們並不陌生,中國式教育在無數家長的心中根深蒂固,但我們不妨深思,這樣的教育觀念能否順應新時代的快速發展,正確培養孩子呢?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通過書信的方式時刻鞭策遠在他國的兒子——傅聰。信中的每一個字都飽含着深沉的父愛,並向我們展現了成功培養人才的過程,以至於受到很多家長的推崇。

但我卻不太認可這一教育方式。

傅雷的母親對於孩子期望極高,自然對傅雷十分嚴厲。也許正因爲兒時的磨難,傅雷教育孩子也是極爲嚴苛的。而小時候的傅聰不愛練琴,稍有不慎就會捱罵甚至受到體罰,導致傅聰年少時產生叛逆心理,開始反抗父親,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緊張。儘管傅雷在書信中進行自我反思,但刻在骨子裏的教育觀念又如何能改變。傅聰在波蘭留學時,大到學習生活,小到行爲習慣、人際交往和婚姻,傅雷都一概干涉。換做是我們,大抵沒有多少人能夠承受住這樣的”愛”。

再來談談傅雷的小兒子傅敏,在文中提及的次數屈指可數卻讓我印象深刻。傅敏在音樂的薰陶下也曾夢想成爲鋼琴家,卻被傅雷一口否認不是彈鋼琴的料。他的音樂夢破碎後,只能聽從父親的安排當一名英語教師。或許是傅雷對於兒子的天分有着深刻認識,但折射出的卻是中國式家長慣有的霸道——打着爲你好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太多的自由和選擇權。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最大悲哀莫過於家長總認爲他們是對的,總是以他們的想法來限制孩子。可是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裏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像傅雷這樣的精英式教育往往會忽略孩子的內心想法,重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卻無法讓孩子無憂無慮地生活,且更注重成功和利益。

我對此應該感到慶幸的是我的父母尊重我的選擇和愛好,但他們也會嚴格要求我,對我寄予太大的期望。他們不善言辭,只會一遍又一遍地強調我必須做得更好,長大了得出人頭地。當我將自認爲滿意的成績告訴父母時,沒有意想中的誇讚,他們只是板着臉數落我,爲什麼別人能考得這麼高而我不能考得更好。我的背被這些話壓得一再向下彎,走出家門又仍是那個擡頭挺胸的小姑娘。相比之下,我不知道我的妹妹是否算是更幸運的人。父母對她的成績沒有什麼要求,只要能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以至於我的妹妹倒像是剛出生的牛犢,無憂無慮卻不知天高地厚。

由此可見,幸福童年式的教育雖然能讓孩子過得快樂,但往往會讓孩子以自我爲中心,變得依賴他人。而中國式教育就是這兩者的極端,要麼太過嚴苛,要麼過於放縱。無論如何,精英式教育和幸福童年式教育都是缺一不可的。

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當時代不斷髮展,思想不斷進步時,中國式教育也不能停滯不前。唯有順應潮流,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培養出新時代的棟樑之材。

篇五: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鄒昀軒

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是上級與下級的關係。因爲父母生下了孩子,所以孩子必須愛父母,必須聽從父母,處處爲其着想,這纔是孝。原本的親親之愛,演變成了父母命令孩子的權利。

這種形式、這種權利在中國盛行已久。如今,也不能完全除盡。何況生活在更早時代的傅雷呢?

在我的眼中,傅雷是一位很標準的中國式家長,有着中國家長的專制、中國家長的望子成龍之心。但有別於其他中國家長的,是他的高深的藝術修養與優秀的兒子。

傅雷的專制是帶着民主假面的,一般情況下,都會讓傅聰自行“民主決定”,讓其根據自己想法做事。但傅雷碰到了自己認定的事而傅聰卻表示反對時,便堅持己見,甚至勃然大怒。如一九五三年正月,父子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中哪一首最重要一事發生爭論。在此事中。傅聰以自己的感受得出《第十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而傅雷堅持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最重要。父子激烈爭吵,傅雷指責傅聰“纔看過多少書”,使傅聰離家出走。一個月後,傅雷姑父去世,傅雷便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才讓傅敏陪母接傅聰回家。雖然在家信中,傅雷表示過反思,但從後面的信件中,我們可以看見傅雷在精神和生活上對兒子繼續施行強制手段,事無鉅細,一一過問。

我們也不難從《傅雷家書》中看出,在傅聰小時,傅雷是對其進行過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動用過家暴,而且是強硬的。

而傅雷之所以寫信說這麼多事,不是望子成龍是什麼呢?信中對孩子教誨不斷,建議不斷,不是望子成龍是什麼呢?曾經的強硬式教育,不是望子成龍是什麼呢?

傅聰長大了,不願再被獨裁統治,長輩的威望壓不住晚輩的叛逆。傅雷只好讓步,對其生活與學習方法上進行束縛。這麼做的核心,是望子成龍,認爲自己的做法一定是適用於孩子的,這是一個多麼典型的中國家長的心理。

所以傅雷並不是一個很偉大的教育家,他比別的父母優秀一點的,正如前文所言,是高深的藝術修養與那優秀的孩子。

相信這些家書對於教育孩子上的效用已經十分明瞭。盧梭在《瓦爾澄湖》中說過:“老年人是不會有什麼及其重要的忠告給予年輕人的。”而傅聰本人也在日後的採訪中坦白,父親寫給他的那些信,他基本沒有認真看過。

但是,我沒有要否定《傅雷家書》是本好書,只不過不是適合用來教育孩子的書,不要抱着孩子看了能有所覺悟的心態,或是看了就可以深諳育兒之道。建議當成一本大談做人處事、修身學習、藝術文化薰陶的雜文集,而不是教育廣大青少年的說教書,亦或是教育廣大家長如何育兒的書。

篇六: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吳佳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價值觀,如果很難做到互相理解,那就儘量相互諒解。

——題記

每當想要跟我媽請求平等相待時,得到的從來都只有一句聽厭了的話,“我是你媽,你就是要聽我的,沒有理由,不要跟我扯什麼平等”。因爲她是我媽,我們之間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不可以反駁她,多麼致命的理由。誠然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包括了孩子與父母,但我卻幾乎沒有在家中感受到平等的權利。

“你們覺得你們父母與傅雷的區別在於何處?”語文課上,老師在講到《傅雷家書》的時候問到。問題一出,同學們沒有多加思考,幾近脫口而出道:“傅雷會認真傾聽兒子的意見,會尊重兒子的意見。”“傅雷與他兒子是朋友的關係,可以無話不談。”“傅雷犯錯會跟他兒子道歉。”意料之中,他們的答案與我的答案是一致的。看了全書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無疑是羨慕傅雷與兒子的相處之道—平等相處。

翻開書看的第一封家書中,傅雷像是一個犯了錯誤的孩子,希望求得兒子的原諒,“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他就這麼道了歉,沒有拐彎抹角更沒有讓他的錯誤隨時間消逝,他真摯地向他的兒子懺悔。

後來,他像是一個求知若渴的學者,“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華”。他又像是一個可以互相依靠、互相取暖的朋友,“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於惹你厭煩”。你看傅雷,他從不高高在上,擺出一副長者的架子,俯視着孩子,而是與孩子處在同一高度上,與孩子相互平視,用同齡人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我漸漸長大,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看法,我願意與我的家人們傾訴和分享,但是這種不平等一直存在,我們不免有觀點衝突,但他們不願意接受和理解,他們的身份他們的閱歷讓他們覺得,自己所認爲的一定比我的正確,他們以倨傲的態度不斷反駁、否定、呵斥我,像沙塵暴一樣將我席捲而走,我被狂躁猛烈的風漩拉扯着,沙子衝進我的口,封住我的喉,於是漸漸沉默寡言,既然他們不懂得聆聽,那我也就不說好了。

我不免心寒,又不免困惑。

固執己見的父母沒有錯嗎,他們有。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父母不應該打着“爲你好”的旗號,將自己的要求強加在孩子之上,要求孩子一定要成爲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要求孩子一定要學理科、考公務員,要求孩子一定要成龍成鳳,這隻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

怨恨父母的我們沒有錯嗎,好像也有。當我們爲那些個不一致的觀點而爭論甚至辱罵含辛茹苦的父母的時候,我們好像也忘了平等相待。吵大鬧無濟於事,若是什麼也不說、噤若寒蟬了,那更是如此。或許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取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相信我們是成熟起來的人,爲此,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是學會包容,不再進行負隅頑抗,而是懂得講和。要記得那些“爲你好”可能聽着刺耳,但也是真的愛我們。當我們長大爲人父母的時候,也不要貶低、控制孩子。我看到傅雷對兒子的尊重,也清楚地看到了傅雷與傅聰這對中國式父子,是如何愛着對方的,傅雷會爲自己的犯過的錯而道歉,傅聰也是同樣的,他不再叛逆並且釋懷,他感謝把藝術、教育、道德和人生哲學全都融合在一起的父親。

平等相待也該是雙向的。

《傅雷家書》中曾寫道: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是血緣聯繫的至親,但因爲立場和認知不同,總會產生各種矛盾,不過切勿因爲憤怒和委屈在彼此之間築上不可逾越的壁壘,要儘快的成熟起來,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原生家庭帶來的各種消極影響。要記住這場博弈的不是爲了誰佔據制高點的位置。而是要找尋更好的方法達到最佳平衡點,讓彼此和諧共存、共同成長,這樣整個家庭才能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平等是人類自古以來一直在追求的,而與父母平等相處也是現今無數的孩子們所夢想的,父母不應該遏制孩子們的想法,應該去尊重他們,盡最大可能的給孩子以平等,而作爲孩子的我們,要學會成熟、獨立,這場因惡劣的親子關係而掀起的沙塵暴,絕不是隻由父母而引起,平等之花需要我們共同綻放。

在一篇專訪裏,編者如此寫道:每一對父子,既有堅硬的線條,也有柔軟的心跳。風雨來臨時,我們相互依靠;陽光燦爛時,也可以打打鬧鬧互相擁抱。

篇七: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季懷鈺

古有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都蘊含着人們對家書的看重,實則是對深厚的親情牽掛於心,無法割捨。而《傅家家書》不僅傳達了傅雷對孩子濃郁的愛,而且可以作爲中國親子教育的範本。裏面有好多話觸動我的心靈。

“先做人,其次再做藝術家。”傅雷認爲,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他常以自己的經歷爲例教導兒子:待人要尊重寬容,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獲大獎不驕傲,遇困境不氣餒……正是因爲傅雷的悉心教育,使傅聰成爲“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傑出藝術家。反之,如果道德修養不好的人,光有一身本領也會遭人唾棄。這使我想起一個名人——盧梭,盧梭是法國著名的啓蒙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是啓蒙運動中民主傾向最強的代表。看到他這麼多的頭銜時我一度十分崇拜他,可他的一個行爲讓我對他的“濾鏡”全然破碎,盧梭有五個孩子,但全都拋棄了,即使他有多大的成就也無法掩蓋他道德的敗壞和爲父所做所爲的惡劣。他做出這樣令人不解的行爲,源於他母親早逝,父親也拋棄了他,從小缺失了家人的愛和做人的教育,以至於他不能夠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可見從小的品德教育多重要。然而,現在一些父母還是隻重視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品德教育,出現了許多大問題。如:有自私冷漠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有一言不合就傷人殺人自殺的;有高智商犯罪且手段殘忍的。可見道德教育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正直、誠信、善良、敬畏之心是基礎,好的成績纔是錦上添花。

“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傅雷對於孩子生活中的細節要求也很嚴格,事無鉅細,但凡他認爲必要和正確的,都會給傅聰進行講解。比如出國前的準備工作和禮儀舉止。包括吃飯,穿衣,站立,出臺行禮或謝幕的表情等生活細節。我的家裏人也是如此,我吃飯時總有個不好的習慣——不喜歡扶碗,就經常被提醒,我曾經覺得煩,受束縛,後來我才知道扶碗的意義:表示對飯碗的珍惜,還有對糧食和勞動者的態度。呀,生活處處皆學問。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一言一行裏就寫着有無教養,想到此,我對傅雷的那句:“但望你不要嫌我煩瑣,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滿、更受人喜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讀懂了父母的嘮叨,其實是出於愛。

“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去哪裏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說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聰情緒低落,與父母說,怕父母爲此煩惱不安。傅雷用這段話來安慰傅聰,消除了傅聰的顧慮,家人之間可以如此放鬆地,毫無保留地坦誠自己的內心,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傅雷使我想到了父親,父親雖遠在海外,卻常常通過手機與我溝通和交流,即便是在地球另一端的夜裏十二點回家,有空就會發來消息,重視交談。我訴說他願意聽,當遇到麻煩,就能得到父親的建議和開導,所以我也會很努力地學習以報答他們。

“你身在國外見聞既廣,自己不斷的在那裏進步,定有不少東西可以告訴我們。”傅雷希望兒子來信多談談音樂問題,傅雷不僅傾聽兒子的喜怒哀樂,而且主動找兒子感興趣的話題談,希從兒子那裏獲得見識,這是多麼真誠用心的家長呀。這樣的父子關係怎麼還有控制的影子?這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朋友,成知己的表現呀!這樣的家書怎麼不令我們動容呢?

傅雷就是這樣一位把教孩子學會做人放在第一位,嚴而有愛,不僅關心孩子生活、學習的事,而且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的父親。《傅雷家書》使少時離家的傅聰,擁有溫暖,擁有力量,擁有消除一切困難的能力,成爲卓越的鋼琴家、教育家。

假如你爲親子教育問題困感時,不妨讀讀《傅雷家書》,它一定能給你教育的啓示;假如你不理解父母的嘮叨時,不妨讀讀《傅雷家書》,它一定可以讓你理解嘮叨中的深愛。假如你孤身一人而感到孤獨時,不妨打開此書,它一定會爲你帶來溫暖……

總之,這本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總有一些話觸動你,讓你獲益。

篇八: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葉蔣祥

父愛燦若銀河,星星點點,灑落心間;父愛香似繁花,絲絲縷縷,沁人心田;父愛暖如冬陽,溫暖心靈。

傅聰在國外留學時,父親傅雷用書信的方式和他交流,一封封家書遠渡重洋,鑄就了“兩地書,父子情”的佳話。信的字裏行間,交流的話題卻十分廣泛,小到禮儀中獲得餐具使用不可發出聲音,大到藝術、哲學。當我翻開《傅雷家書》細細品讀,總是能從這些文字裏感受到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愛。傅雷用現身說法、嚴格的自律、處世的智慧,無時無刻不在滋養着傅聰的人生,引領着傅聰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一箇中國式的君子。傅雷用一生踐行着“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的人生信條,而傅聰在父親的感召下,最難能可貴是也葆有一顆赤子之心。我記得書中傅雷曾寫到過: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能和這種幸福比。我羨慕着,他們在家書中真正“讀懂”彼此,這一份是父子更是摯友的專屬“幸福”!

我和父親的物理距離與傅雷父子是有些相似的,打我記事起他和母親便遠赴海外謀事,我和妹妹留在了家鄉的小城裏,同外婆一同生活。我們長期分隔兩地,幾年也見不到一面,面對面溝通的次數屈指可數。隨着青春期的到來,小時候自然的分享欲也逐漸消失,無話可說的尷尬總是讓我們陷入可怕的沉默。從微信視頻到微信電話到微信信息,我試圖用這種方式來逃避尷尬。但隨着意見分歧逐漸增多,我們每次的對話都有點不歡而散的味道,我再也不想聽父親的說教。傅雷與傅聰雖然遠隔重洋,但他們始終保持着良性的溝通和交流。我與父親之間的轉機就在七年級的入學。那是我第一次到學校,面對全新的同學、老師,以及即將到來的寄宿生活,我的內心充滿了擔心與害怕,第一次盼望父親能夠多陪我一會。我心驚膽戰地來到教室,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翻找書包裏的東西,突然看見書包中有一封書信。我打開這封信,信中寫道:孩子,這是你第一次到達新的學校,你的內心免不了有些恐懼和害怕,不過不要害怕,你應該學會去適應新的環境,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加油!這是他第一次鼓勵我,我也是第一次那麼真切地感受到原來他一直默默站在我的身後……從那以後,我和他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們依舊分隔兩地,卻逐漸少了那些尷尬的沉默……

傅雷在心中寫道: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進入了青春期,我和家人的矛盾愈加增多,不斷地因爲小事而發生衝突。記得有一次,外婆讓我去刷碗,當時的我正刷着手機裏的視頻,看得入了神,只心不在焉地回答了一句:“哦,等一下。”過了許久我還是沒去,外婆忍無可忍走過來將電視關了。“幹什麼!我沒看完啊!”“我讓你洗碗,你坐在這裏一動不動!快涮碗去!”我一氣之下回到了房間,重重地將房門甩上,試圖發泄自己的不滿。過了一會兒,父親走了進來說道:“發生了什麼?你說!”我沉默不語,低頭不敢看父親。父親呵斥道:“你快點去把碗洗了!”洗完碗的我回到了房間,他坐在我的牀上,並揮了揮手示意我過去。我坐在牀邊,父親對我說:“外婆一直照顧你和妹妹,你主動要求替外婆洗碗,是替外婆分擔,這一點是好的!但是,外婆喊了你三次,你卻仍沉迷手機,好事就變味了。任何事情都有輕重緩急,希望你能夠好好把握!”在我看來,不論是擁有着資深學問的傅雷,還是我那平凡普通的父親,他們的身上都有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愛子之心!

父愛深深深幾許?《傅雷家書》以文字丈量着傅雷對於兒子傅聰深沉無言的愛,我也願用自己的一生去慢慢讀懂父親的愛!

篇九: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傅鳴鳴

我拿起這本並不太厚的書,心頭卻覺得沉甸甸的,因爲這裏面飽含着父子情深。它真可謂是“家書封封抵萬金,父子之愛更無價”啊!

此時的我,心裏便只有默默祈禱遠在他國的父母,祝願他們疫情下安好,我想念您了!往年這時候,正是父母他們回來陪我和弟弟開心度假的美好時光。在中國,幸好還有個不離不棄的夏爸爸……

我還了解過傅雷,爲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學者,在家裏更是一位嚴厲而盡責的好父親。我也十分感恩有個與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盡責而好心的“父親”。

愛子之心乃人之常情,而我的兩個父親雖不能像傅雷那樣大名鼎鼎,我也不能像傅聰那樣成爲大鋼琴家,但這並不影響我兩父親對我的愛。我們是芸芸衆生中普通的父女,我的親生父親在我還很小的時候便出了國,他們不能隨時隨地陪在我身邊,但我們經常煲電話粥,父親總會問我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今天在學校怎麼樣呀?要開心哈!”

“學習成績有沒有進步呀?要主動問老師呵!”

“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呢?儘管和你的夏爸爸說哦!”

…………

因父親常年在國外做生意的緣故,從小他就把我寄養在一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家中。早些年我家的經濟情況不太好,當然,父親不會和我說這些煩惱事,後來,才從旁人無意的閒聊中得知此事。照顧我的這戶夏家人卻依然對我和弟弟視如己出,別人家的小孩有的他都會給我們。

夏爸爸他總是會每日叮囑我出門帶鑰匙……

還會記住我每日生活中隨口一說的小願望……

總會去學做我喜歡吃的菜……

他甚至會在我生日的那天,一大早就像其他父母那樣給我做一碗熱氣騰騰的長壽麪。你可能不知道可以在飯桌上看到自己前一天在念叨的菜是有多幸福吧!況且這還是與我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爲我做的,這應該也是一種不成文的無價的“父愛”吧!這份如“家書”般的家常關心與愛,總是讓我的內心感到是股股暖流,不正可抵萬金嗎?

視頻裏有愛,視頻外有愛,小事牽掛中,家常便飯裏,父愛值萬金,養恩更無價。

每個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我的兩個父親要我知輕重,他們不會過多幹涉我的生活,只會在天冷時讓我多穿點衣服,會在我遇到困難時爲我指點一二。他們希望我能爲自己的人生負責,希望我能成爲自己滿意的樣子,就像傅雷對傅聰希望傅聰成爲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那樣,他們希望我成爲普通人中不普通的自己!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我修養,在風雲暗涌的年代裏,傅雷通過書信親子愛子。一封家書,連起的是父子之間情感的橋索;一句家常,心繫的是生父對我最遠又最近的愛;一封家書,表現了拳拳赤子之心;一道家菜,入口的是香甜的愛的滋味。封封家書,父愛無價!豈值萬金?

篇十: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肖林金

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

——題記

《傅雷家書》全書約摸138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無不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鼓舞和喚醒,字字鼓舞兒子對藝術對人生對國家對世界學會愛的喚醒……

傅雷在書中爲廣大父親樹立了育兒之鼓舞和喚醒。他從蒜皮瑣事到婚戀嫁娶之人生大事,毫不吝嗇地跟兒子分享自己的現身說法以及切身體會,在人格與藝術薰陶之境界至高,更是不斷地鼓勵鞭策着兒子,隨處可見使兒子不丟失作爲中華兒女的信心。

他在信中語真意切,不惜放下父親的尊嚴與架子,毫不避諱地向兒子懺悔自己育兒過程中的失誤,真正地將兒子視作同伴,朋友。他的坦蕩與舐犢之情不僅消除了父子間曾有的隔閡,也成功地激發起了兒子對藝術的強烈熱愛和崇高敬意。

看《傅雷家書》,我感慨頗深,自然聯想到己父。我的父親教育和傅雷截然不同,他總是對我不聞不問,幾乎感覺不會干涉我任何事情。總覺得他沒有盡到父親的真正責任!簡直給予我太大的自由了。

但是,當我真正面臨重大抉擇時,他總是能恰如其分地給我一些好的意見。認識我們的人都認爲父親的這種“放任式”教育會使我太過分自我,甚至於擔心我稍加不慎將會誤入歧途,有時連我自己也認同了周遭人等的看法。但奇怪的是,在父親幾近“無爲”的教育之下,我卻愈發有了自己的主見與擔當,我對自己的學業和將來也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規劃和方向。這也許大概是我父親無形中喚醒了我:自己學會勇於擔當、自己學會敢於獨立。

這幾天,外省的同學有些已決定回老家讀九年級。回去的決定,對我們以後的會考和大學聯考,也許有很大的考慮因素。此事,我回去詢問了我父親意見,他又一次放任的讓我自己做決定。同學給我列舉了回去的種種好處,我針對着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了很久,最後下定決心不回老家。爸爸居然也同意了。我父親的教育沒有傳授給我令別人敬佩的藝術,但是這種教育卻在默默地鼓舞着我,支持着我的自主決定,也正因爲這種民主的教育,成就瞭如今的我——勇於擔當,敢說敢做。

看完《傅雷家書》,再次想想我的父親。我陷入了沉思:原來教育的方法不僅僅只有一種,每個家庭的教育都有它獨有的色彩。

何爲真教育?《傅雷家書》中傅雷的教育讓傅聰成爲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而己父的“無爲而治”卻讓我成了自己人生的舵手,掌控着自己的人生航向。父母身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固然不可小覷,而孩子自身的努力和見識也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法寶!

篇十一: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楊雙鈺

我與我的父親之間像是在進行一場跟蹤。我跟蹤着父親,小心翼翼,心跳如鼓,每一步都是微弱的試探,渴望被發現,又害怕被看見;父親跟蹤着我,笨拙地,輕巧地,若離若隨,如芒在背,難以忽視,難以把握。

“回家了?”“嗯。”簡潔的交談後留下一室的寂靜。我揹着書包靜靜地從他面前走過,從余光中看見他的臉上有着些許侷促,我提起一口氣,想要說些什麼,心臟瘋狂跳動,腎上腺急速上升:說些什麼、說些什麼、我需要說些什麼!一瞬間,腦中是風雲萬象,急速的風暴翻涌着,叫囂着,我彷彿想了很多,想了該說什麼,想了肢體語言該怎麼表現,想了自己臉上的表情該是怎樣的,想了對方的回話會是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想,腳步停頓微妙的咔擦聲被重新響起的腳步聲掩蓋,恍惚間,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於是驚濤駭浪平息,只餘暗潮微弱地涌動着,暗示着存在。

我與我的父親在14年裏,雖是至親,形同陌路。沒有聊天引導着拉近距離,沒有陪伴堆砌起熟悉的橋樑,我們之間一無所有,除了“父親”“女兒”兩個代言詞與一身相融的血脈。時至我的十四歲,我與他都想彌補過去的歲月,可無從下手,不敢探手。

好像是帶着些似有似無的羨慕在看《傅雷家書》的,成書的書信,是一位父親的憐惜與悔恨,想傅雷與傅聰前十多年缺少交流與溝通,傅雷只是一味的訓導,傅聰只是一味的接受。而後12年,傅雷竟是幡然醒悟了,悔恨與憐愛涌上心頭,父愛的仁慈勝過了所有教育心得。

明明隔國相望,地理的遙遠,卻讓父子的心更近了。傅雷開始悔自己的嚴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恨自己不懂做父親的藝術。憐孩子不滿20歲就要離家如此之遠。他坐在家中紋絲不動,心卻隨着孩子跋山涉水。明明身在國內,卻彷彿比孩子更能認清國外的情況,更能感受國外的環境。

傅雷說:“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個影子感到厭煩。”

影子的特長便是跟蹤了吧,影子時時刻刻跟蹤着主人,反映出主人的動作與樣貌,傅雷跟蹤着他的兒子傅聰,看他吃穿住行,待人禮儀,處事態度,用自己的建議試探着傅聰,以此來確定存在——自己在另一人心裏的存在。他的跟蹤張揚而極具存在感,是一定程度的自信爲基點的跟蹤。

我羨慕傅雷那樣明顯與張揚的跟蹤。我與父親小心的試探對方,是跟蹤的另一種形式,是小心翼翼伴隨着心跳如鼓,是膽小鬼之間的交鋒。應是同根的。

傅雷與傅聰錯行十多年,而所幸傅雷學會了更完善的跟蹤,我與父親陌路十四年,而幸運的是我們還有很長的歲月繼續這場跟蹤。

跟蹤着,試探着,這就是愛嗎?

篇十二:傅雷家書父子情深讀後感800字

趙研冰

一位對兒子付盡了心血的父親,一位可以工作長達幾十個小時的翻譯名者的狂人,一位能將中西知識貫穿並且深入研究且熟練運用的學者……他就是傅雷。

《傅雷家中》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最平凡的關心,理解和溝通。傅雷敢於在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和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在這些信中,最與一般父親不同的是,一開始傅雷在信中不斷地向兒子表達了自己的愧疚,訴說自己的後悔之情,後的,兒子在身邊時待他太嚴格,太狠,並說到“這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博雷表現出的知識分子那種敢於反省的優良品質,更體現出作爲父親對兒子真切的愛。

從傅雷所寫的信來看,他應該是孤獨的。但他所展示的赤子之心永不過時,而他的墓誌銘“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蘊含深意。我理解爲,擁有一顆真誠不受外界所改變的純真之心的人,將來不孤獨,在海外留學的中國人也將不被同話,永遠高傲的挺起頭,創造出一箇中國,這也是當今留學生所真正需要的。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着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情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爲了善,爲了榮譽,爲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爲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爲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爲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和低潮,我們纔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

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huati/shu/jggv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