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文言文 >

徐樂《言世務書》作文

徐樂《言世務書》作文

徐樂《言世務書》
原文: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
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疆土之地 ,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非有孔、曾、墨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爲資也。是謂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
何謂瓦解?曰:吳、楚、齊、趙之兵①是也。七國謀爲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爲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衆,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有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治也,誠能無土崩之勢,雖有強國勁兵,不得旋踵而身爲禽矣,吳、楚、齊、趙是也,況羣臣百姓能爲亂乎哉?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也,賢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關東五穀不登,年歲未復,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推數循理而觀之,則民且有不安其處者矣。不安故易動,易動者,土崩之勢也。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明於安危之機,修之廟堂之上,而銷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誠以天下爲務,則湯、武之名不難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復興也。此二體者立,然後處尊安之實,揚名廣譽於當世,親天下而服四夷,餘恩遺德爲數世隆,南面負扆攝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取材於徐樂《言世務書》,有刪改)

譯文:

天下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什麼叫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這樣。陳涉沒有諸侯的尊貴地位 ,也沒有分封的國土,自己不是王公大人名門望族的後 代,也沒有鄉里人對他的稱讚,沒有孔子、曾子、墨子的賢能,也沒有陶朱、猗頓的富有。但是,他從貧窮的民間起兵,揮舞着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聞風響應,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是由於百姓貧困國君卻不知體恤,下民怨恨而在上位的人卻並不瞭解,世俗已經敗壞而國家政治卻沒有加以整治,這三項,陳涉把它們作爲憑藉,這就叫做土崩。所以說天下的憂患在於土崩。
什麼叫瓦解呢?吳、楚、齊、趙的叛亂就是這樣。吳、楚、齊、趙等七國圖謀犯上作亂,他們都自稱萬乘之君,擁有披甲的將士幾十萬,他們的威嚴足以使封國的百姓畏服,他們的財物足以使封國的士大夫和庶民受到獎勵,但是他們卻不能向西奪取很少的土地,而他們自己卻在中原被擒,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不是他們的權勢比平民百姓輕,不是他們的軍事實力比陳涉弱。(因爲)在這時,先帝的恩 澤還未衰退,安於鄉土樂於時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諸侯沒有得到境外的援助,這就叫做瓦解。所以說國家的憂患不在於瓦解。由此看來,天下如果有土崩的形勢,即使是處於窮困境地的平民百姓,(只要他們中)有人領頭(發難),就會使國家危急,陳涉就是這樣,更何況三晉的國君還有活着的呢?天下雖然沒有安定太平,但如果沒有土崩的形勢,即使有強勁的諸侯之軍(起兵),也不會很快地使自己被捉,吳、楚、齊、趙等七國就是這樣,更何況是羣臣百姓犯上作亂呢?土崩瓦解這兩種情況,是(關乎)國家安危的明顯要旨,(這也是)賢明的君主要留心並深知的。
近年來關東地區糧食歉收,年景還未恢復,百姓大多生活貧困,又加上邊境的戰事,按常理來看,老百姓將有不安於所居的。不安於所居就容易流動,容易流動就會造成土崩的形勢。所以,賢明的君主(必須) 能夠獨自觀察各種變化的原因,明察安危的關鍵,在朝廷上治理政事,把還沒有形成的禍患消除。這樣做的關鍵,就是想方設法使國家不出現土崩的形勢罷了。如果能把治理國家當作自己的根本職責,那麼就不難與商湯和周武王齊名了,周成王和周康王時的習俗就能夠再現。(天下不會土崩、瓦解的)兩種形勢形成了,然後就可以處於安富尊榮的實際(境地),在當世傳揚美名,擴大聲譽,使天下的人親近,使四方邊遠的人服從,遺留下的恩德將盛傳幾代,面朝南方,背靠屏風,整理衣袖,向王公大人們作揖行禮,這是天子所應該做的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wenyanwen/ln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