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故事 >

啞巴郎中作文

啞巴郎中作文

康熙大帝英明一世,及至垂暮之年,卻被幾個兒子爭嫡奪儲之事,弄得心力交瘁,疲憊不堪。見康熙老爺子爲百年之後的傳位之事,終日焦灼,鬱鬱寡歡。一個資深的老太監,便講了一個“九出一獒”的故事,給康熙解悶。
啥叫“九狗出一獒”呢?就是趕上一窩子下九個狗崽時,便可出一條獒。獒是犬中“極品”,威武如獅,勇猛似豹,雄健剽悍。好狗護四鄰,可一獒便可護得一村安寧。然而,要得此獒,須將這一窩九隻狗崽扔進地窖,鎖了窖門,斷奶斷食。待其餓極相互殘食,最後所剩一犬,就是獒。
康熙聽罷此故事,茅塞頓開。此後,便不再立太子,也不再立遺詔,而效仿“九狗出一獒”之法,對皇子們放任自流,無爲而治,優勝劣汰,“剩”者爲王。在這場“鬥智鬥勇鬥狠玩深沉”的腥風血中,四皇子胤禛“剩”出爲“獒”,繼位登基。爲雍正皇帝。此前,康熙臨終之際,賜給身邊伺候他的幾個太監每人黃馬褂一件,錦盒一個,後又各賜藥酒一盅,令其飲後失語,遣散出宮。那個講“九狗出一獒”的資深老太監,自然也在其例。
雍正君臨天下,。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同時開恩科取仕,選拔棟樑之材,分赴到各洲府出任實職,推行新政。新科探花楊炳受封爲灤洲知州,統管灤河治理事務。
這灤洲,地處灤河下游,京畿東隅,翹翹腳,便可夠着紫禁城的門樓子。這裏的地方官員多與京官勾搭連環,爭相攀附王公大臣,把觸角伸進朝廷。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和一條連年水患的灤河,造就哺育了一大批貪官污吏。
新任灤洲知州楊炳到任後,秉承皇上旨意,除貪官,罷污吏,的整頓吏治,推行新政,頗受灤河兩岸百姓愛戴。
雍正三年,灤河遭遇特大水災。楊知州一面組織災民搶險自救,一面向朝廷急報,請求賑災。朝廷亦知灤洲地處皇都腋下,安撫不好,災民便會涌進京城。便撥下大量錢糧賑濟灤河兩岸災民。
恰趕此時,知州的母親老夫人,突患痰化之症,半身不遂,癱在了炕上。知州大人少年喪父,家境貧寒。全靠母親紡線織布賣錢供他讀書,考取了功名。今見母親得此重病,他再也無心過問政務,終日守在母親跟前端湯喂藥。以盡孝道。再說這洲府衙門的大小官員,一時失去了管束,見着朝廷撥來的錢糧,哪有不貪之理。幾經扒皮後等到了災民頭上,就所剩無幾了。搞的灤河兩岸,,。
楊知州對此卻一無所知,只顧遍請名醫,一心爲母親整治。可卻不見半點療效。忽一日,家人稟報,門外有一個老啞巴不知何事,要往府裏硬闖,已被門房當值攔在了門口。知州聞言趕緊來到門口,早有人上前說,這個啞巴,就是近年來名滿灤河兩岸的遊醫“啞巴郎中”。他慣以偏方怪着整治疑難雜症。一向行蹤飄忽不定,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今日定是爲老夫人之病而來。楊知州聞言趕緊把啞巴郎中讓進府來。啞巴郎中不待落座飲茶,便隨知州來到老夫人屋裏。心神入定後,爲老夫人切了一陣脈,便恭身退出,來到客廳,揮筆寫下一計藥方後揚長而去。等知州大人追出門來,早沒了啞巴郎中的身影。
知州轉回客廳細看藥方,見上面寫到:直針山棗樹所結酸棗八斗,病人自採釀醋,日飲三盅,一年後可行走自如。見母病可醫,知州興奮的直措手,可又轉念一想,普天之下,山棗樹的針刺都是帶鉤的,這直針山棗樹到哪去找呀?知州正在犯躇發愁之際,發現藥方背面有一行小字,翻過來一看,寫的是:緣灤河北行三百里,至灑河橋,往東走八里到灤陽,灤陽之東有一山,叫皇太子山。山中遍生直針山棗樹。
次日早起,楊知州輕裝簡從,親自揹着母親出城來到河邊碼頭,搭乘一條上水北行的商船,逆水北上。一路行來,只見沿河兩岸,到處都是水患留下的頹敗景象,坍塌的房屋,歪倒的樹木,淤毀的莊稼------一片狼籍,慘不忍睹。再看那岸上百姓,一個個衣衫藍縷,滿臉菜色,正成羣結隊的逃往他鄉。見此情景,楊知州不由大吃一驚,冒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親眼所見,就是說出大天來,他也不會相信,自己轄管的地界,會是這樣一副慘象。朝廷撥來的那一批又一批的賑災錢糧呢?難道這也有人敢截留私吞不成?楊知州暗暗咬牙道,這些個見了銀子忘了命的貪官污吏,真是膽子比倭瓜還大,看本知州咋收拾你們。
等船行至灑河橋,知州背母親上了岸。老夫人申明大義,強令知州大人就此原路返回洲府,賑濟災民,辦理大事。說,我兒身爲朝廷命官,吃着國家俸祿,就該對上爲皇上辦好差事,忠心不二;對下要善待百姓,勤政愛民。自古道,忠孝不能兩全,我兒若爲盡孝道,而不顧灤河兩岸災民生死,耽誤了朝廷的差事,爲娘寧肯跳進灤河淹死,也不讓我兒背上這千古罵名。見母親把話說到這份上,知州大人只好託付隨從照看好老夫人,自己便又坐了下水的船隻,直奔灤洲而去。
老夫人叫隨從僱了一掛老牛車坐着趕路。車把勢是地道的本地人,一路上,也不用問道,便把牛車直接趕到了灤陽東面的皇太子山下。隨從付過車腳錢,便把老夫人背進山腳下的一戶人家落腳。山裏人實在、好客,對老夫人和隨從親親熱熱的當親戚待。吃過晚飯後,主人特意點起了過年點剩下的半根蠟燭,講述了這皇太子山的來歷,讓人明白了這座山上的山棗樹針刺爲啥不帶鉤。說是在唐朝的一次戰亂中,宮裏的娘娘逃難由此山經過,被山棗樹針刺鉤住了衣裙,便隨口說了句,這討厭的山棗樹,長的渾身針刺也就罷了,幹嗎還要帶鉤呀。山棗樹見娘娘惱了,惟恐惹禍上身,便趕緊把鉤伸直。自此後,這座山上的山棗樹針刺就都成了直針,沒有了鉤刺。恰巧娘娘在這座山上生下了太子,這山便由此得名叫皇太子山。
第二天,老夫人便讓隨從把她背上皇太子山去摘野酸棗。等到了山上一看,這遍山的山棗樹,還真沒一棵是帶鉤刺的,全是直針。
自此後,隨從每天把老夫人背到山上摘棗。開始時,老夫人是吃力的爬着摘,慢慢的就扶着岩石或樹木站了起來,後來又能夠讓隨從攙扶着挪動了。每天摘棗,手也漸漸的隨和靈便了。
等上報朝廷罷黜了洲府上下的大小貪官污吏,如數追回了朝廷下撥的賑災錢糧分發於民,安撫災民重建家園後,已是寒來暑往、白露爲霜的晚秋時節。知州大人這才顧的上滕出手來去接母親。當他到了皇太子山根下時,老夫人正在山半腰採摘野酸棗,他急切的連喊了兩聲娘,就見老夫人挎着半藍野酸棗,挪動着兩隻糉子似的小腳,從山坡上順着羊腸小道走了下來。知州大人一下子驚呆了。他做夢也不會想到,當初是自己把母親背下船的,這還不足百天工夫,母親竟能自己在山路上行走了。至此,楊知州,一下子明白了啞巴郎中的良苦用心。其實這摘棗釀醋,不過是個引子罷了,由此讓老夫人每日爬山活動筋骨,迫使老夫人一點一點的恢復腿腳功力,這纔是那個藥方的內涵所在。而特意點名要用皇太子山的無鉤刺山棗樹所結酸棗釀醋,其目的無非是要引知州大人緣河北上,看看沿河兩岸那觸目驚心的災後慘狀。好讓他跳出“孝道”的小圈子,去拯救災民,安撫這灤河兩岸的芸芸衆生。
等知州大人帶着母親親自採摘的八斗野酸棗,和老夫人及隨從坐船順水而下,打道回府時,真有一種: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興奮,暢快,心曠神怡,爽!
不料,楊知州,剛到灤洲碼頭下船,就被京城來的欽差奉旨拿下,打入囚車,押回了京城。聖旨上說:經查,灤洲知州楊炳,曾作詩曰:春來草返青,夜盡天覆明。可見其心存異志,圖謀不軌。“返青”(反清)“復明”,這可是滿門抄斬之罪呀。
其實,楊炳雖爲漢人,可他十載寒窗,終得金榜提名,並被雍正親點探花及第,又授灤洲知州。他就是肝腦塗地也難報皇上的知遇之恩呀,哪來的什麼“心存異志”“反清復明”啊。只因他上任以來,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傷人太多,傷的又太深。這纔有人,,羅織罪名,欲制他於死地。而他那兩句閒詩,又恰好授人以柄。竟管是斷章取義的歪曲和別有用心的陷害,可他卻有口難辯,無法說清。這就是令人談虎色變,讓朝野的大清“文字獄”。
雍正四年秋,楊炳一家四口被押赴西市行刑斬首。當日,雍正親臨法場坐陣,以警示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時值午時三刻,三聲追魂炮響,監斬官手拿令牌剛要擲地,張嘴吐出半個“斬”字,就見從人羣裏擠出一個身穿黃馬褂的老人徑直跑到雍正駕前,雙膝跪地雙手捧一錦盒奉上。待雍正打開錦盒一看,不由大吃一驚。隨即下口諭,赦楊炳一家無罪。穿黃馬褂的老人給雍正磕過頭後,趕緊起身跑過去,讓兵卒們給楊炳及家人除去枷鎖。楊炳淚眼相辯,在皇上駕前救下他一家老小性命的這個人,竟然是啞巴郎中
不錯,恭喜你,猜對了。這啞巴郎中,正是當年康熙臨終時遣散出宮的太監,而且就是給康熙講“九狗出一獒”的那個資深老太監。可他到底憑着啥東西,讓剛愎自用、惟我獨尊的雍正皇帝,當場赦免了灤洲知州楊炳一家呢?答案就在當年康熙御賜的那個錦盒裏。
當年,康熙採用“九狗出一獒”之法,確立自己百年之後的繼位者。雖說康熙在有生之年,難以知曉將來的繼位者會是哪位皇子,可他料定,既能力挫羣雄奪得此位,必是大智大勇,惟我獨尊,剛愎自用之人。此人登基後,爲祛除我大清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沉痾積弊,定會下猛藥、用重典,大破大立。而重刑之下,必出冤獄。爲遏止新帝錯殺忠良,妄殺無辜,康熙便在臨終之際,將身邊太監委以重任,“遣散”出宮,以行醫、剃頭、貨郎、打把式賣藝乃至討飯行乞爲業,行走市井,往來村鎮。暗中窺察縣洲府等各處官員在百姓中的口碑。如一旦有忠良清官被污陷入獄而危機生命時,這些賦有特殊使命的太監,便可身穿御賜黃馬褂進京,將御賜錦盒面呈新皇陛下。
雍正打開錦盒,爲啥要大吃一驚,並立下口諭,當即赦免了灤洲知州楊炳一家呢?原來在錦盒裏裝着康熙生前御筆親書的《赦詔》:經查,此人爲我大清之忠良。立赦。欽此。落款處,加蓋着康熙的硃紅大印。

啞巴郎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gushi/exl5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