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散文]聽聽那冷雨--讀後感1500字作文

[散文]聽聽那冷雨--讀後感1500字作文

作者:孫毅

[散文]聽聽那冷雨--讀後感1500字

年級:九年級

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題記

雨是感性的。絲絲潤物卻並不無聲。聽聽,雨落在樹葉上的沙沙聲,青草池塘的處處蛙鳴。而我們身處城市之中,這些天籟之音,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心。
  雨是傳遞信息的使者,是上天派她給大地帶來問候。滋潤土地,散發出陣陣清新的泥土芬芳。
  聽聽,詩人筆下的雨的形態。“好雨知時節”是春雨貴如油最好的詮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在秦觀筆下雨又被帶上了絲絲的愁感。“清明時節雨紛紛”對已故親人的祭奠,雨又帶上了一層傷感的色彩。
  下雨也許是睡覺的好時候,但我認爲這是浪費。站在陽臺上,窗外的景色,不外乎是那些隱天蔽日的樓房。唯獨雨能夠輕巧地穿過樓間的縫隙墜落下來。霎時間粉身碎骨,遁入土中,只留下一個印跡。
  像喜歡王維的詩一樣,一直很喜歡余光中先生的文章。余光中先生的筆彷彿有一種魔法,可以將文字變成石上的清泉,鬆間的明月,或是空谷的幽蘭……他的文字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美感,假若你在雨夜半倚軒窗,看雨打芭蕉忽地一陣,箏音入耳,那便是我讀余光中先生的文章的感覺了。就像這一篇《聽聽那冷雨》。?
  “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颱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淒涼,悽清,悽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悽楚之外,再籠上一層悽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
  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更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裏,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溼漓漓的靈魂,在窗外喊誰。”
  文章緊扣一個“雨”字,說雨可看、可嗅、可舔、可聽。他寫江南的雨,寫臺灣的雨,寫美國的雨,寫四川的雨……雨纏纏綿綿如夢境,悽悽切切如情思。於是作者的思鄉之情,也如雨般飄飄搖搖瀰漫在字裏行間。
  文章一唱三嘆,洋洋灑灑。以第三人稱敘述,縱觀全文可知是“他”在臺灣廈門街雨巷中的思緒。“他是廈門人,至少是廣義的廈門人,二十年來,不住在廈門,住在廈門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吧。”以“雨”的角度,似乎涵蓋了“他”一生滄桑事,而余光中先生內心洶涌激盪的情感亦濃郁地進躍全篇。
  “雨天的屋瓦,浮漾溼溼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着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着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文章中大量疊字的運用,可謂是錦上添花,給全文增色不少,生動細膩地描摹了景物的同時,悠長的鄉愁若隱若現,如雨似珠。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先生四十三歲到四十六歲之間的文集,其中的二十八篇文章,從抒情的《聽聽那冷雨》到幽默的《借錢的境界》,整本書思路清晰,很不錯,我把它買來後,愛不釋手。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爲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於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我讀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爲每一句話都這麼美。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代文學的表現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該承認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域中,算是別闢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雨窗子裏,等他回去。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讓我們繼續帶着那種思鄉之情,一起來回眸點點滴滴的雨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vo5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