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淺析《吶喊》中的看客形象作文

淺析《吶喊》中的看客形象作文

《吶喊》作爲中國小說的經典之作,書名“吶喊”兩字便深意重重——“誰在吶喊”“爲何要喊”“喊的又是誰”……只有將這些疑團一一解開,才能瞭解體會《吶喊》背後的深刻含義。

淺析《吶喊》中的看客形象作文

在《吶喊·自序》中,魯迅曾提到《吶喊》的由來,他這樣寫道:“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於戰爭的畫面自然也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看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作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鑑賞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此時的他被畫片上圍觀人們的神情深深刺激,第一次真正完全地意識到“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自此,魯迅深刻意識到只有改變中國人民根深蒂固的看客思想,才能改變當時社會,挽救中國。這便是《吶喊》的初衷與意義——提筆吶喊,喚醒沉淪在黑暗中的人們。

從魯迅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開始到晚年的書信、日記、雜文都有看客的形象出現,其涉及面之廣是其他形象所沒有的。看客不僅是呼喊的對象,在書中發揮着更重要的作用,他們反映着當時真實的社會現象,構成主人公活動的文化背景,決定着主人公的命運與作品的結局,他們的種種行爲令人深思,使人醒悟。

書中的看客有許多共同的特點。第一便是人員組成複雜,覆蓋面極廣,老少俱全,上至頗具世故的花白鬍子,下至不懂事的兒童。例如《藥》中,茶餘飯後對夏瑜之死閒聊的花白鬍子、康大叔、駝背五少爺、二十多歲的人,半夜圍觀湊熱鬧的丁字街青年們;再例如《狂人日記》中,“我”走在街上,陌生的路人議論“我”,小孩子議論“我”,大哥要吃“我”,狼子村的佃戶要吃“我”,就連趙家的狗都多看“我”兩眼。當時社會中,看客思想的根深蒂固由此可見,雖是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人,但都麻木、自私,把別人的不幸當作熱鬧,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自己的高人一等。《狂人日記》中“我”認爲自己被小孩們議論、討厭是“他們孃老子教的”,小孩子從小被灌輸這種思想,生活在毫無人性的環境之中,更加說明看客固有的觀念與行爲方式陳陳相因、代代相傳,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魯迅筆下的看客給人一種縱深的歷史感更讓人體會到看客思想的頑固與延續之久,整個社會已經成爲一潭死水,要想打破、改變現狀,挽救百姓有多麼的不易。

第二則是看客經常是面目模糊,無名無姓的羣體,比如短衣幫,未莊的村民等等,他們最頻繁的動作就是看,之後把此事或是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或是挖苦取笑事中人,用一切方式從中找到樂趣。《孔乙己》中在店裏喝酒的人人人用他“偷竊”“連秀才都中不了”的過往打趣,一旦孔乙己漲紅了臉或者開始說一些之乎者也的聽不懂的話,所有人便鬨堂大笑,這些人一遍遍揭開別人的傷疤,只爲獲取自己一時的歡樂;還有《阿Q正傳》最後阿Q被遊街示衆時,街上圍觀的人並不關心車上之人犯了什麼罪,爲何要被殺,他們只覺得不滿足,以爲槍斃並無殺頭好看,而且這一路死囚也沒唱一句戲,自己白跟一趟罷了;《藥》中夏瑜英勇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刑場即將被殺頭的時候,那些無知麻木的看客急急忙忙將刑場圍的水泄不通,看夏瑜被殺,他們不會問夏瑜爲什麼會被殺頭,而是像鴨子一樣伸長脖子向裏看,等到結束了,他們便熙熙攘攘不知足的散了。這些看客無時無刻不體現着人性的黑暗與殘忍,他們熱衷於從別人的痛苦之中挖掘快樂,哪怕是自己只得到一絲一毫,哪怕將他人弄的遍體鱗傷,他們自私、麻木、愚昧,不分黑白,無法明辨是非,只是盡力尋求着高人一等的樂趣。更可怕的是看客的這種吃人行爲是在一種完全無意識的狀態下進行的,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的行爲有任何不妥,無法從自身出發去認識社會的缺陷,更無法通過對社會的認識來反省自己的行爲。

魯迅對於書中看客的態度從對他們的用詞和描寫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對看客的憎惡、痛恨、諷刺與批評充斥在像“一堆人竭力伸長了脖子,嘴張得很大,露出閃閃的像兩顆鬼火的狼一樣的眼睛”“而這回他又看見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咀嚼了他的話,並且還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是不近不遠的跟他走”“發出像豺狼號角一般的聲音”這樣的文字之中,但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這些不滿的情感更是對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憂憤與關切,更是希望用這種尖銳的語言刺醒沉睡的人們。

魯迅先生對看客曾下過如此的斷語:“羣衆——尤其是中國的——永遠都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是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前常有幾個人張着嘴看剝羊,彷彿頗愉快,人的犧牲能給與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後走不幾步,他們並這一點愉快也就忘卻了。”人性本是相同,可最終展現出來的是自私還是博愛,是麻木還是友善,取決於大的社會制度。當時黑暗的封建制度無不寫着“吃人”,百姓生活在處處被壓迫,被束縛的社會之中,他們的思想和靈魂早已被統治,又怎能不成爲任人擺佈的看客呢;相反,如今的制度開放、公平,保證百姓的權利,處處爲百姓着想,雖然現在社會上仍存在“看客”行爲,但人們更多的是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會伸出援助之手,遇到祖國形象、利益被損害會主動維護,越來越多的人放棄、改變內心之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看客思想,真正做到了愛己、愛人、愛黨、愛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nww9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