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思”與“行”的對話作文

“思”與“行”的對話作文

“行”與“思”是一個有點兒老掉牙的話題。“行”說行有長,“思”說思有優,“清官”實在難斷“家務事”,更何況一個知識、水平皆有限的中學生呢?不過,掩卷沉思,還是有幾句嘴邊話想說說,由此便衍生出三個“對話”來。

“思”與“行”的對話作文

對話一:孩子與家長

孩子:媽媽,我想去旅行,我想去游泳,我想睡個懶覺……

家長:這些你都可以去做,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做每件事情之前必須認真思考,而且還要往最壞處想,做最壞打算,想好了再做決定。比如:旅行遇險、游泳溺水、睡懶覺耽誤學習,這些你都好好地想過嗎?

孩子:我只是想出去鍛鍊鍛鍊自己。沒有考慮那麼多,您說得也有點兒太嚴重了吧。

家長:要打有準備之仗。我們都是過來人,吃的鹽比你們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孩子:我長大了,總會有一天離家獨自闖世界,獨立過人生。照您所說,那我只好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裏,纔是最安全的。可惜大好時光轉眼就會逝去,一味地想這想那,怕這怕那,只會一事無成,哪還會有詩和遠方?

對話二:智叟與愚公

愚公:我要“懲山北之塞”,解決“出入之迂也”的問題。

智叟:“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你“年且九十,以殘年餘力,不能毀山之一毛!”你的妻子也持懷疑態度。“以君之力不能損魁父之丘,且焉置土石?”“汝之不惠,甚矣!”請你好好地想想再做決定吧。

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徹。”與其整日思來想去,不若挑擔結伴而行。你說的那些問題是存在的,但因此而裹足不前,不付諸實際行動,想得再好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畢力平險”就會成爲一句空話,目標就會離我越來越遠。再說了,行動中遇到問題和困難,積極的去想辦法解決,不也是一種很好的做法嗎?“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智叟:無以應……

對話三:古人與今人

古人:“三思而後行。”

今人甲:是的,作爲先人哲言和普遍意義上的遵循,我們當以堅守。但對於任何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都不能一言以蔽之。無“思”之導,“行”需探摸;無“行”之實,“思”則必空。權衡二者,得失可謂鮮明矣。“行”前於“思”,並不是反對“先思而後行”,而是倡導“行”不被先“思”所束縛,不被裝在一個套子裏成爲“皮影人”。要把握好一個“度”,一分爲二地看待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新冠”疫情爆發後,我們國家一邊採取很有力的落地措施加以防控,一方面加大力度研究更加有效的防控對策,從而創造了“世界速度”和“驚人效果。”而許多國家僅僅憑藉某些人的主觀臆斷,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只見嘴上功夫不見行,結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也給人類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災難。

今人乙:說到這裏,忽然想起一個“嘗試”的話題。胡適先生說:自古成功在嘗試;“第一個吃西紅柿的人”告訴我們:沒有嘗試就不會得到真理;居里夫人用“生命實驗”迎來了“鐳”的誕生;愛迪生讓自己“永動”的雙手成就了發明大王的美稱;屠呦呦更是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嘗試中,憑藉“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稻盛和夫堅信“將自己投入到其中去”的準則,終創一系列世界500強的奇蹟……可見,“行”的嘗試遠比“思”的遠慮更注重顯效性,更富有創造力。

今人丙:“行”前於“思”,不是想當然,也不是蠻幹。它要求我們要“行”前有準備,“行”中有發現,“行”後有總結。要積極地爲“思”積累經驗,探索思,完善舉措,二者方可相得益彰。因爲“思”,人類長足進步,更新換代;因爲“行”,人力創新發展,更勝一籌。因爲推陳出新,纔有了蒸汽機的發明,纔有了物質波的發現,纔有了自然辯證法的提出……凡此種種,正如曾國藩所說:躬身入局。那就讓我們也“躬身入局”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lvnn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