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詩歌是一條永不枯竭的河作文

詩歌是一條永不枯竭的河作文

詩歌,是一條永不枯竭的河。

詩歌是一條永不枯竭的河作文

她從遠古走來,從一聲聲勞作的號子中走來,從麥田森林裏走來,從江南江北長城內外走來;她匯入了思親的低吟,抒懷的長嘯,胡人的琵琶,越女的菱歌;她接納了絢爛的落日,皎潔的明月,閃爍的星辰;她孕育了漢唐,滋養了兩宋,薰陶了從草原南下的大元,奏響了詩詞曲賦的炫音;她融入了滾滾黃河,悠悠長江,最終奔向那浩瀚無垠的東海。

詩歌裏有智慧明達的性情流露與告白。詩歌從自然的變遷、生活的片段和歷史的更迭中獲得靈感的泉源,並教給人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她教會人們靜聽打芭蕉,欣賞裊裊炊煙;她教會人們以憐惜之心對待思子的母親,勞作的耕夫,戍邊的將士,分離的親友;她教會年輕的戀人一往情深卻未必要朝朝暮暮;她教會人們讀書要有清源活流,絕知則需身體力行。每一首詩,無不燃燒着那個時代的生命激情,散發着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每一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對於生命本質的探索與發掘,都是詩人在所處時代振聾發聵、卓爾不羣的性靈宣言。

詩歌裏也有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由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積澱起來的集體無意識,滲透在每一個人的血脈中,綿延不絕。所以今天,流淌着中華文化血脈的我們,能夠較輕鬆地跨越時空的阻隔,讀懂先人詩篇背後的深情厚意。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中國詩歌也是一種象思維。美學大師宗白華說:“中國人的文學和藝術天才使他們用充滿激情的具體形象思維去進行想象。”因而,我們在詩歌中看到了大量的比興、隱喻、象徵、暗示、聯想,並藉助它們,走進詩歌的內核,走進詩人的心中,走進人類的心靈。

詩歌裏更有華夏兒女的民族精神。這裏有對理想上下求索“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堅定,這裏有對國家“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拳拳之心;“寶劍鋒從磨礪出”的自強不息促我們奮進,“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厚德載物令他人溫暖;“書山有路勤爲徑”的癡醉神迷沒有被遺忘,“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剛正廉潔總會被傳承;志士仁人胸中懷有“開窗放入大江來”的博大寬廣,漁父樵夫眉宇顯出“坐看雲起時”的淡定從容。

詩歌就這樣伴着時光的河流,一起緩緩流淌至今。歲月倏忽,在當今鋼筋叢林的現代社會裏,她似乎褪去了往日的神采!放眼望,河流的兩岸,新科技的摩天大廈早已聳雲;驚回首,實用主義的花園已然遍佈。河畔行吟的詩人背影落寞,他們或許早已形被物役?井水邊傳唱的詩篇模糊幻滅,她是否已悄然消逝在喧囂紛雜的紅塵之中?鴻雁傳書的詩意日漸式微,怎換作了新奇搞笑的表情包?即便是年輕的木心,也曾在黃浦江邊感嘆道:“有時,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有時,波德萊爾真不如一碗餛飩。”

是生活中的詩意隨風飄散了嗎?不,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詩歌沒有其薪火相傳的空間了嗎?不,遠離了詩歌的我們分明已開始迷茫彷徨。曾記否,我們哪個不是在詩歌裏沐浴耳聞目染、潛移默化的啓蒙,終究讓生命綻放奪目的光彩的?!小時候,誰沒有跟着媽媽望着明月,念着“牀前明月光”?長大些,誰又不曾經歷“爲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澀懵懂?追求理想,只盼“乘風破浪會有時”;遇到困境,但求“一蓑煙雨任平生”;年華老去,嘆一聲“流光容易把人拋”;朋友離別,贈一句“天下誰人不識君”!是的,詩歌從來不曾疏離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把她封存成泛黃的記憶!

詩歌,不能枯竭,也不會枯竭。馬克思說,“從最舊的東西中驚奇地發現了最新的東西。”在詩歌中,我們重新找回自己,拾起自信,覓到方向!君不見:詩詞大會如春風“綠”漫大江南北;“老樹畫畫”的詩畫亦如潺潺流淌的溪流在朋友圈中屢被刷屏;中英文對譯的餘音繞樑的詩句使人會心一笑魂牽夢縈;而木心也終將他坎坷多舛的一生譜成了一首高亢激昂的詩。我們將重溫舊的詩篇,汲取精神的營養;我們將創造新的詩篇,化作飛翔的動力!

其實,詩意一直都在!詩歌,永不枯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k1kx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