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齊桓公管仲鮑叔寫發言稿作文

齊桓公管仲鮑叔寫發言稿作文

篇一:以鮑爲友,夫復何求

齊桓公管仲鮑叔寫發言稿作文

呂洋

尊敬的鄭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古人云:“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這句話似乎把讀史這種修養品德、陶冶情操的行爲給功利化、目的化了,在這種歷史觀下,浩渺史海中值得關注的似乎只有那千秋偉業、不朽功績。今天交流會上我想邀請同學們換個角度,重新咀嚼管鮑之交這段千古佳話,拋開齊桓公的豐功偉績,不論管仲的多謀善斷,單從人間溫情上重新解讀這則佳話,感受一下與鮑叔牙爲友的人間真情,好嗎?

我認爲,與鮑叔牙爲友,即與理解爲友。子曰:“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這種高尚行爲背後的實質即是理解,只有在對對方有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憂人之所憂,而鮑叔牙毫無疑問是這樣一個充分理解朋友的人。管仲與鮑叔牙合夥經商,管仲得利多而出資少,世人以爲管仲貪婪,鮑叔牙卻維護說管仲上有老母需要贍養;管仲三次從軍入伍,全都未戰先怯,臨陣脫逃,世人以之爲懦夫,鮑叔牙卻開脫道管仲老母在堂尚需盡孝;管仲三次拜官,卻三次免職,世人都認爲管仲無能昏庸,鮑叔牙卻辯解道管仲只是時運不濟懷才不遇。面對洶洶流言,悠悠衆口,無論是維護、開脫、辯解都是無力且收效甚微的,唯有發自內心的理解,方可讓無力變成有力,低效變成高效,讓摯友在冷言冷語中感受到如沐春風。所以,我願與鮑叔牙爲友。

我認爲,與鮑叔牙爲友,即與傾力相助爲友。左傳有云:“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管仲與鮑叔牙爲至交好友,與齊桓公卻有不共戴天之仇。管仲爲了幫公子糾爭奪國君之位,險些將齊桓公一箭射死。於親於仇,鮑叔牙都不應該推薦管仲爲國相,且相國之位只有一個,推薦管仲意味着自己與最高權力無緣,可即便如此,鮑叔牙仍舊義無反顧地推薦管仲。管仲確實不負他望,輔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後世史官皆稱鮑叔牙有識人之明,卻忽略了,所謂識人之明,本質上卻是朋友間的傾力相助,而傾力相助背後是純粹得連功利也無法滲透的友誼。“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沒有欲求的友誼當然堅不可摧,天長地久。所以,我願與鮑叔牙爲友。

同學們,魯迅先生曾說過,所謂歷史,不過是帝王將相的家譜,殺伐決斷,殘酷無情。現如今,曾經的帝王將相早已化作冢中枯骨,封建帝制也早已隨着武昌的槍聲灰飛煙滅,今日風華正茂之同學少年在此暢談歷史,自然不是爲了抱殘守缺,嗟嘆憑弔,感受冰冷書頁中流露出的脈脈溫情方纔不虛此行。願我同學少年都能效鮑叔牙之爲人,得鮑叔牙式之至友,相互理解,結伴同行,不虛此生。

以上便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篇二:退一箭之恥,成萬衆歸心

閔軒怡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夠站在這裏分享我的感受和思考。管仲知恩圖報,功勳卓越,可謂善也;鮑叔慧眼識才,謙遜禮讓,可謂仁也。然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待人以寬、胸襟開闊的齊桓公。

春秋時期,齊桓公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帶鉤,唯有裝死僥倖逃脫。那箭如同屈辱的烙印,刺痛着並鐫刻於心底,他恨,堪堪避過箭羽,離死亡僅一步之遙,這叫他如何不恨?待即位爲君,昔日的仇敵淪爲了階下囚,他本可輕輕一道指令便能報那一箭之仇,但他沒有。爲君者,用人以寬;成大事者,待物以公。和管仲的濟世賢能相比,一箭之恥,忘了也罷。聽從鮑叔之諫,善納良言,是他成事之基石;一恕其罪,二拜爲相,知人善用,是他立業的根系;不計一箭之仇,胸襟開闊,是他爲君者的公心。於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聚萬衆之心,終成一代霸業。

憶往昔,有多少“退一箭之恥”的故事在歲月的長河裏熠熠生輝。藺相如先國後家,忍辱負重,成就“將相和”令秦國不敢加兵於趙的佳話;清朝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遷牆退避三尺,匯成“六尺巷”鄰里和睦溫馨的氣象。這些都是胸襟開闊、待人以寬的君子之行,一直爲我們後人所敬佩稱頌。

看今朝,有更多以寬待人“成萬衆歸心”的故事不斷點亮我們心靈的光芒。陶行知先生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用四塊糖果讓犯錯的孩子自我反省;周總理不計較理髮師的失誤,把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反而贏得了衆人的愛戴。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同樣如此。疫情初始,中國被諸國紛紛圍困,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哪怕真相擺在世人的面前,我們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道歉。待疫情肆虐全球,各國應接不暇,中國不計前嫌,竭盡全力幫助海外國家。青山一道,風同擔,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秉承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中國主動向世界多國提供醫療專家、抗疫經驗、醫療物資等方面的援助,彰顯了危難中肝膽相照的大愛情懷和大國擔當。“不計一箭之恥”,中國用火熱的中國心溫暖了世界,而世界終於“萬衆歸心”,國際社會的讚譽回聲嘹亮。

同學們,古往今來,無數的事實都證明了“退一箭之恥”的必要性,寬博的胸襟、無私的公心更早已深深鐫刻在中國精神之中,吾輩生在黼部黼紀,更應懷着寬廣的胸懷,待人以寬,待物以公,以衆志成城彰顯山河之志,以萬衆一心凝聚家國深情!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三:真心理解催生友誼之花

杜振邦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能在此發言,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管仲和鮑叔牙。

管鮑二人的故事要從一起經商開始說起。他們賺了錢,管仲總是多拿,人們都說鮑叔牙交友不慎,可鮑叔牙卻說:“管仲要贍養老母,我讓他多拿一點是應該的。”後來二人同去參軍,兩軍對壘之際管仲總是撇下鮑叔牙自己先跑,旁人又以此爲話柄提醒鮑叔牙,但鮑叔牙又說“管仲他上有老下有小,他是心有牽掛纔會這樣”。就這樣,兩人的交情日漸深厚。

可並非所有的友情都能一帆風順。齊國動亂之際,管鮑二人卻輔佐了齊國不同的公子。在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爭鬥中,管仲曾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卻被小白裝死逃脫,且小白最終繼位爲君,即後來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

所謂成王敗寇,這朋友二人的結局似乎只能是形同陌路。可是鮑叔牙卻對齊桓公說道:

“您若想踏踏實實當個國君,那我便夠用了;您若是志在天下,那您必須用管仲爲相!”

桓公捐棄前嫌,從諫如流,以管仲爲相,而鮑叔牙則甘居其下。

從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鮑叔牙這下真的是虧大了。我們認爲朋友之間要禮尚外來,可在管鮑之交中,鮑叔牙似乎總是那個吃虧的,而且還樂此不疲,甚至甘願讓位,成就管仲千古一相的美名。但事情並非這麼簡單,讓我們感到鮑叔牙虧大的事情還在後面:管仲臨死時,齊桓公想讓鮑叔牙接替他的位子,徵求管仲的意見,沒想到管仲堅決反對。

這個管仲是不是太不仁義了?而鮑叔牙是不是顯得又過於厚道了?我們總是說,老實是無用的代名詞,可放在鮑叔牙身上卻又有些不妥。鮑叔牙是厚道,可絕非老實,他並不只是不招災不惹禍,也不是膽小怕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頗有長者之風,有海川之量,有容人之度,更有識人之明。厚道的人看上去總是吃虧,可心中卻隱藏着大智慧,他審時度勢,顧全大局,深諳大智若愚之道,參透虛懷若谷之理。

早年二人做生意、當兵之時,鮑叔牙甘願吃虧,是因爲他能設身處地爲朋友着想;那些解釋,不是爲管仲找開脫,也並非秉着息事寧人的態度,而是他懂得——能理解朋友,才能交下真朋友。後來舉薦相國之位,也是因爲知道管仲之才,出於大局才甘居其下。如若鮑叔牙是錙銖必較,那這段情誼也不會長久;如若鮑叔牙醉心功名,那也不會有齊國問鼎中原的盛況;更有甚者,假使自己的能力達不到國君的期許,即使身爲相國那也是如坐鍼氈。

再來看管仲,他是個真性情的人,更是個聰明人。知道朋友對自己好,絕不沽名釣譽作表面的回報。其實在臨終前,他拒絕鮑叔牙接任相位並非所謂恩將仇報,而是他也真正瞭解這位朋友。鮑叔牙爲人正直,與奸邪小人勢同水火,而在朝堂之上,這種做法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招致大禍。當時齊桓公的身邊有易牙、豎刁和開方三個佞臣,管仲自己可以與他們周旋,卻深知鮑叔牙無法做到,出於對朋友的愛護他才拒絕把相位留給鮑叔牙。可以說,兩人惺惺相惜,彼此都是傾心相托,爲二人的友誼抹上了傳奇的色彩。

我們覺得鮑叔牙吃了大虧,其實那只是我們內心的功利心在作祟,似乎友情會因吃虧而變壞,會因利益而日疏。其實朋友之間本不該總是計較物質利益,等價交換那叫買賣,禮尚往來那叫生意。正所謂“相交遍天下,知己能幾人”,鮑叔牙深知爲友之道,應相互理解,真心相待,如若沒有這份理解,那二人的友誼也就無所謂真,無所謂情了;而正是這份相互理解,才讓友誼長存,讓情誼生花。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6x3r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