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聽聽那什麼的聲音作文600字

聽聽那什麼的聲音作文600字

篇一:聽聽那樹林的聲音

聽聽那什麼的聲音作文600字

作者:吳昊

茂林,平地,一位少年坐在地上,聆聽那樹林的聲音,品味着千百年來古人對林的訴說。

我失落地坐在這悠長寂寥的樹林裏,拿着奧數比賽安慰獎的獎狀,大喊着:爲什麼我付出了這麼多努力,還是取不到好成績?“沙沙沙”這是樹林的聲音,風越刮越大,看着那小樹苗,擺來擺去,沒有倒下,我沉思了:連一個小樹苗都能承受如此大的風力,爲什麼我就不能面對自己的失意,走出逆境?我站了起來,走出樹林。

第二次來到樹林,漫步。這次是開心愉悅的,嘴角輕輕上揚,燦爛的微笑在我臉上綻放,一陣風吹過,“沙——沙——”聲迴盪林間,林聲那舒舒緩緩的節奏,單調裏自有一種快樂與親切,“沙——沙——”聲似幻似真,如小孩比賽獲勝時,一陣陣掌聲鼓舞人心。而那棵小樹苗,早已變成參天大樹,再沒有哪一道強勁的風能動搖它了,見它晃了晃身子,幾片落葉飄下的聲音,彷彿在說:“只有經過磨練與痛苦才能換來甘甜。”

樹林的聲音就像是人生的坎坷,高低起伏,攀過高峯,望過美景,開心過也自豪過;也墜落過谷底,心碎一地,心酸過也悲痛過。

風漸漸大了起來,林中的聲音也漸漸大了起來,樹林的樹爲了抵擋住強烈的風,莖牢牢地抓住了地面,像戰士們在戰場上騎着戰馬在土地上馳騁,視死如歸,一定要消滅敵人的決心。

聽那樹林的聲音,最終是聽懂了那樹林聲。

篇二:聽聽那院子的聲音

作者:陳芷馨

我家的復古院子,是奶奶和爺爺留下來的傳家寶。滿是植物的復古小院裏,美好的記憶隨處可見。

打在屋頂,那是舞曲的前奏。從屋檐流下,水晶般的屏風由此而形成。“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喜鵲伴着古詩,在細雨中歡叫。“李白是哪個朝代的?”“宋朝。”“你這丫頭,李白是唐朝的……”復古的小屋中,奶奶不厭其煩地教我讀詩,反反覆覆地教我理解詩意。

一轉眼,樹上的桂花不再像往常一樣害羞地躲在樹叢中偷看院子的風景,而是在樹叢外和人們打招呼。桂花香飄十里,不及小院香,街道也被桂花染上香氣。衆人準備好籃子,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桂花樹旁,並使出全力去搖。小巧的桂花“沙拉拉”像雨一樣打落在地上,有的躺在籃子裏,有的調皮跑到衣襟上。桂花落在頭髮上,宛如一束花環戴在頭上。每家每戶都在收桂花,衆人從白晝忙到傍晚。看着滿籃子的桂花,奶奶笑了。

收桂花的夜晚,桂花香瀰漫在空氣中,讓我越來越興奮。桂花糕、桂花茶等美食在我腦海裏環繞。“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爺爺在讓我背對子,奶奶不再繼續補薄被,而是輕搖蒲扇爲我驅熱。

丁香旁是爺爺爲我打造的鞦韆。“當——當”,富有節奏的伴奏在小院裏迴盪着,奶奶在一旁沖茶……

從院子中帶出意蘊深長的詩,那桂花的香氣,迴盪在小院的笑聲,一直留在我的耳邊,留在我的心間……

篇三:聽聽那豆苗的聲音

作者:賴楚文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追求美好的權利和能力。

——題記

去創造美好吧,豆苗兒!

踩在那上學的石板路上,跑着跑着。突然,我的腳被路上的石板絆了一跤,在那一瞬間,我彷彿看見磚縫中透着一絲綠光,細細尋找,原來是一株豆苗兒。我想:這苗兒沒土沒陽光,會枯萎的。可後來的幾天,我不自覺地去看它,它不但沒有枯萎,反而日漸增強壯了起來,還爬出了磚縫!一個個聲音彷彿在我耳邊響起,“即使在磚縫中,也能尋得一絲陽光,去追求美好吧!”

望着這株豆苗,我不禁心中充滿了敬畏,想起了金子美鈴的那首小詩——《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葉子/也要向着陽光灑下的方向/灌木叢中生長的小草啊/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燒焦了翅膀/也飛向燈光搖曳的方向/夜裏飛舞的小蟲啊/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有小小的空間//也要向着陽光照耀的方向……”

是啊!小草、小蟲都在追求美好,每個人不都應該擁有追求美好的權利和能力嗎?生活中總會有陰影,前面不遠處便會有陽光,讓我們爬出磚縫,尋找陽光!

瞧着人家手中的仿真玩具槍,我幼小的心逐漸被玩具槍充盈……“哎呀,這把槍怎麼那麼難做,我不做了!”正當我灰心喪氣之時,媽媽推門走了進來:“寶貝,加油,做什麼事都不要放棄啊!”“爬出裂縫,尋找陽光。”這聲音在我耳邊低徊着,讓我重拾回了信心。從此,我廢寢忘食地製作着,在那悶熱的房間中幾個小時,大汗淋漓的我卻絲毫沒有察覺,有時我爲了實現這把槍的一個功能,會花去幾天的時間……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一把近乎完美的手槍呈現在我的眼前。我頓時激動不已,輕輕上膛,手感比德芙還絲滑,扣動扳機,子彈“嗖”地飛出去,如一枚小火箭。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追求美好的權利和能力。“即使在破縫中,也能尋得一絲陽光。”這聲音永遠徘徊在我的耳畔……

篇四:聽聽那燭光的聲音

作者:宋子琦

夜幕降臨,坐在庭院,點一盞臺燭光,標註世間的漆黑,斟滿曾經的風雨,與燭光乾杯。

雨起了,燭滅了,如遊子的希望,如心頭的花火。它在哀歌,一小縷青煙升上天,彷彿在嗟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雨停了,我又一次燃起臺燭。燭光再起,它忘卻了,忘卻了昔日的淚、來時的美。失敗後的不甘,像心頭的火苗。這火,在我心中卻如此輝煌。炫出的心,帶着這朦朧的夜,駛去,再不復返。

片刻後,火光漸漸越來越亮,它在感嘆,又緊密地抱在一起,轟轟烈烈。時而擦出幾剎火光——絢爛的光,帶着愛國的心,載着報答的情,領着思鄉的淚……

一剎那,燭光再滅,我不再將其點燃。看着它那燃盡的“骨灰”,我想:就算一堆骨灰,它也曾絢爛過,無論怎樣的光,都是美的,也曾帶着理想,帶着理想的芬芳。

杜甫曾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辛棄疾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林則徐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一句句壯烈豪情,這一聲聲國事家愁,牽動了多少華夏兒女的心啊!

人生,只需一盞臺燭裏的一縷燭光,一彎雨巷裏的幾絲銀光和一片花的芬芳。燃盡了,只剩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51wdz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