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體裁 >讀後感 >

《人生十論》讀後感:成爲一個真正的人3000字作文

《人生十論》讀後感:成爲一個真正的人3000字作文

教育在儒家的學說中式佔有很高的地位的。《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講的就是學習。那麼爲何學習在儒家之中有那麼高的地位,最近也是正好看了錢穆先生的《人生十論》就此來談談學習之於我們之於社會國家之間的關係。一門有用的學說往往是很貼近與生活實際的,是切身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沒有基礎的空中樓閣,在這一點上就算是極其強調出世 的老莊也是不能夠免除的。而儒家的這一套理論體系,是極其重視個人的,從個人出發、從人性出發,最後實在人倫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一生,因而對我們人生很有幫助,而教育又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教育在整個儒家學說體系之中也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儒家從人開始,帶着人向外走,之後在從人回到了人。這三個階段就像是釋家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到最後的看山還是山。但是我之前的人和之後的人之間是有了一個很大的差距的,我是人但又不是原先的那個人。
  釋家講出離生死,道家講長生久視。你如果想遵從佛家的那一套,那麼就需要剃度出家來實現,你如果想要遵從道家的那一套,那麼就要做到尋個清淨場來做你的修煉,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並不存在這樣的條件,而儒家的則更加適合實際,關注現實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生活方式的抽象概括與具體表現結合在一起。
  古往今來不管是東方、西方都是對人的層次有了很相似的認識。大體上可以將人生分成自然我、社會我和精神我這三個層次。這也是一個時代發的結果。最早的時候人的生存條件是極其惡劣的,爲了生存人必須非常努力地和周圍的生活展開搏鬥,防止受到猛獸的侵害,同時由要獵捕動物採集瓜果來求果腹,這一個階段是人的最低的層次,也沒有自由可言,人做的一切只是爲了最低限度的求生。然後開始有初級的政治機構出現到後來發展出國家,有了一個成型的社會,這個時候人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就是社會我的階段,在這一個階段人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發現自我,尋找制度上的自由。再到最後一個精神我的階段,在 這一個階段實現自由纔是真正的自由,也是我們要追求的最高的自由。但是人世間有一種悲哀,那就是較高級的事物忠恕不得不依賴與較低級的事物而存在,並且爲較低級的事物所限制。就像是搭房子我們要用的就是一塊又一塊不起眼的磚塊,但是最後我們搭建出來的建築確實那麼美麗,我們看中的是那麼美麗多樣的建築最後的樣子,到那時這些有不得不依賴與不起眼的磚塊而存在。同樣的自然我作爲一種低級的我而存在,是沒有多少的意義,人如果只是滿足與那樣的存在那麼無疑就是是把自己當做禽獸一樣了,只是在乎於生死,我們在乎的是一個精神我,那纔是真正的讓我之爲我的存在,但是這個精神我如果沒有自然我那麼一刻也保留不下去。
  在錢穆的觀點中,一切善惡的標準只是自由的多少,善惡之間也是相對,惡的存在只是因爲有具有更高的自由的存在而成爲了惡。發展到最高的自由,那就是一個社會有着各種各樣的文化的存在,能夠供你自由的挑選。相比這個如果用政治來實現你的自由,那就是次一等的自由,相對於上一級的自由,這一種自由就是一種惡,再下一級中,國家制定各種各樣的法律法規來限制犯罪避免你的暴死,保護你的生命,並給予有一定程度上的言論思想自由,這雖然也是保護了你的自由但是相對於上一級也是一種惡。在下面這是戰爭,但是就算是戰爭的話,那麼也比人吃人的社會要好,因爲回到自然狀態的時候人只有最低限度的自由那就是求生還是死。所以佛家有一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字啊這裏就可以解釋了,放下屠刀不是說你砍了人之後,放下刀你的罪惡就一切都被赦免了,這句話其實在講你放下屠刀聽從佛家說,你就是接受了更高一個層次的價值觀,相對於之前的價值觀你這一個階段有更多的自由,這就是善。一切宗教的最高精神都是如此,宗教不是替你免除罪惡,而是給了你一個更高的自由的選擇。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世間除了宗教人還有很多的別的自由的選擇。比如文學、哲學、科技等等,歷年歷代都有大量的這樣的作品出來,同時爲了維護自由我們又要允許這些都有存在的權力,因爲只有保護這些創作的存在,我們纔有更多的選擇的餘地,去真正實現我們的自由。那麼有多麼多的東西能夠讓我們選擇,我們就需要一樣東西來幫助我們在這繁弦急管的大千世界找到真正適合我們每一個個人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儒家非常重視的教育。由此,就可以看到教育在儒家的學說中爲何有那麼高的地位。
  之前也是提到了儒家帶着人在世間向外走,最後仍舊走回到原點,那麼爲何能夠這樣,就在於儒家重視德性,我認爲的儒家所謂的德性是指人的天性,而儒家所謂的修身所謂的教育也都是爲了能夠讓人成爲人而努力。能夠讓人的人性真正得到體現。同時修身是爲了齊家是爲了治國平天下。所以教育又和我們的人生相關係在一起。
  隨着時代的發展在解決了吃穿用度之後我們就會開始考慮一些更高層次的問題,而之所考慮這些問題也正是我們高於動物的地方。我們不能夠只像動物那樣只有自然人生而沒有文化人生。錢穆先生提到的幾個關於人生的問題我也是思考了很久的。那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的自由以及如何安放我們的內心。
  人生的目的,人活一輩子究竟是爲了什麼呢?講到這一點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人的兩大限制。一個是人我之限,一個是死生之限,如果沒有這兩者就來談論人的目的是沒有意義的。同時這兩者也是我們人生最痛苦的事。同時也就是因爲人的能力有限,生命長度有限所以我們會去想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在看待人的問題上,西方人是把每一個人都當做平等的個人來看,那麼人與人之間都是一樣平等的關係,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那麼你之於他人要不就是服務,要麼就是爭利,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做不到這些。西方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設置的太過於簡單,反而導致的是問題的複雜化,我們難以處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是中國人,卻在這一個問題上講人倫。我不用去服務其他人,也不用去與其他人爭利,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我在那裏,我和別人是什麼關係,儒家講這個叫做安身立命。儒家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區分爲君臣、夫妻、父子、兄弟。那麼在明確了這些問題之後我要做的就是按照我與其他那個人之間的關係做我該做的事。那麼就不存在人我之限了,因爲我要做的只是我應該做的和能夠做的。
  人的另一個痛苦則是生死之限。人終有一死,人都會怕死,我所以爲怕死的原因就在人從有走向無。關於這一點釋家、耶穌、老莊都給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釋家和道家的方法大體相似,就是希望人能夠在活着的時候就是已經達到一種無的狀態,那麼從無到無也就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了。而耶穌的辦法應該是保持人一直是一種有的狀態,從有到有,百年之後我能夠進天堂那麼我還是一種有,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但是儒家卻另闢蹊徑,還是區分了身我與自然我。在事實上身我是死了,那是很可憐的,但是心我卻是能夠流傳的。人的一死是一種圓滿,沒有時間的期限那麼就不會有完成,什麼叫蓋棺定論那就是得有一死。人活一輩子,求的是名。真是這個名,才讓我們一生一死不像是禽獸一般。那麼怎麼來成就名呢?我們成就的名不是事業,事業是屬於人類的,是需要一代一代人薪火相傳不斷努力才能夠實現的。我們要成就的是職責。這是我們每個人所能夠做的,所能夠實現的名。實現事業需要靠命,實現職責,則是需要志願。那麼我們的職責是什麼呢?那就是人倫,我處在我的位置做我該做的事,君君父父臣臣子子各安其位。我做君主我就要爲天下蒼生考慮,我做臣子就要盡心竭力的爲君主出謀劃策赴湯蹈火而不辭,盡忠;我做父親就要慈,我做兒子就要孝。那麼人人可以爲堯舜。人人可爲堯舜的意思不是說每個人都能夠面南爲王,而是說都有堯舜的德性。我們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境遇不同,但是假如我做到我該做的,即使堯舜在我這個位置上所能夠做的也不過就是如此的話,那麼我就是成就了自己的名。而成了名我覺得就是達到了人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其實就是成爲人,不同於貓不同於,也不同於薰衣草而是成爲一個人,成爲一個真我。而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也就是實現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講到人倫,避不開的就是人倫與自由的關係。西方人只看個人不看人倫,因爲人倫是會阻礙他們的自由的。但是他們的自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依舊可以從人生的三個等級來講,在自然我那個層次我們是不會有自由,生來病死沒有一個是能夠有我們決定的。到第二個階層也就是社會我這個階段,也不是我們能夠決定,我們生在哪個國家那個家庭我們改變不了,所以我們真正能夠追求的應當是最高等級的自由就是精神我的自由,不管外界怎麼樣,只要我還有思考的能力,那麼這份自由是誰都不能剝奪的。西人帕斯卡所講人是可以思考的葦草。講的也是同一樣東西。而且爲何說精神我是一種最高的自由,因爲當有人達到過這一層次後甚至是會拋棄之前的兩種自由的。所以有人會捨生取義,爲了最高層次的精神,他們不惜放棄身也要爭取。那麼我們如何能夠做到這種自由呢?我們拋棄第一種自由就是不是爲了吃而吃,爲了穿而穿。牛頓說第一句很好,有些人活着是爲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爲了活着。沒有超過這一個境界,你就是如同禽獸一般。第二個階段則是社會的自由,這是西方人一直在苦苦追求的,但是其實還是沒有達到自由的真正本質。真正的自由是自己精神的自由,而不是外界加於你的自由,不是因爲你有言論自由權了你就真正的自由了,相反有時候甚至是別人的思想淹沒你了那纔是一種不自由。你真正要做的就是體悟自己的本心,最後做到我追隨己心,那纔是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儒家所說的由仁義行,而不是行仁義。我做這些是是我自己認爲這是仁義的,而不是因爲社會告訴我是仁義的,所以我去做這些事。那樣的人生纔是真正自由的人生,才能夠泳於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最後一個則是安放我們內心的問題。如何安放內心。現在很明顯的就是有兩種向外探索的方向,一個是宗教,這是心得以發泄,一個是科學,這是心得以展現其理性。但是如果把心放在宗教上,在這條路上走的太遠就離開城市太多了,所以就出現了西歐黑暗的中世紀。而在科技上技術上走太遠也是對人有害的,幾千年前老子所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的之貨,令人行妨。這樣的現象在當今社會是很明顯的,人們被裹挾在物慾之中難以自拔。儒家很有創造性的提出把心放在心裏面,怎麼放,就需要人倫。在人倫之中我們把心與心相互交融,父慈子孝,那麼父親的心就在兒子心中了,兒子的心也能夠放在父親的心,那麼把心在同類之中人就不會迷失。而且這也不是鄙狹的,心放在兒子上就是一家,放在君主上就是一國,那麼心就可以推之己而之家之國之天下。所以儒家心有天下而不迷失,不忽視個人而有推至可及世間萬物,這樣的安心觀點是那麼自由而富有人文精神。
  在做到這些之後,我們也就能夠成我,也就是達到儒家的最終的目的。從人而出,最後再回到一個人。這也就是達到了儒家的思想。

《人生十論》讀後感:成爲一個真正的人3000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ingyuticai/duhougan/6z6n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