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事件 >暑假 >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後感1500字作文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後感1500字作文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第一章“論價值”開篇即說,“一件商品的價值或用它交換的其他任何商品的數量取決於生產它所必須的相對勞動量,而不是取決於支付這種勞動的報酬多少”。在承認亞當·斯密區分商品關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前提下,李嘉圖對價值有了更深刻層次地認識。他認爲使用價值對交換價值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但它並不能成爲交換價值的尺度。一種商品如果全然沒有用處,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那麼不管它多麼珍貴,生產和獲取它需要付出多少勞動,它也絕對不會具有交換價值。
  更進一步地,李嘉圖認爲具有效用的商品獲得交換價值的有2個途徑:一是稀少性;二是獲取它時付出的勞動量。李嘉圖認爲,亞當·斯密準確說明了交換價值的最初來源,所有物品的價值與生產它們所耗費的勞動量是成比例的。但斯密並未單獨以勞動量來衡量物品的價值,而是又設立了另一重標準,他認爲物品價值的大小是隨着交換衡量標準的變化而變化的。亞當·斯密曾說,“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只有自身價值永不變化的勞動才能當作評定和比較所有商品價值的最後標準和真正標準”。李嘉圖認爲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他認爲,勞動所生產的商品數量決定着商品過去或現在的相對價值,而不是由爲了交換工人勞動二給予工人的商品相對數量決定的。一件商品的價值是僅由生產這件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他有意忽略了古董或者收藏品)。通過計算生產商品所需勞動量的變化,可以肯定商品價值的變化,在書中,大衛李嘉圖列舉了許多例子來論證這一觀點。
  這裏淺談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例子。假設穀物的價格是每夸特80先令時,勞動者勞動一週得到的報酬是一蒲式耳穀物,因此當報酬下跌至40先令時,他得到的報酬是1.25蒲式耳穀物。再假如,一週內,一家人消費了半蒲式耳穀物,剩餘的用來交換諸如燃料、肥料、蠟燭、茶、糖、鹽等商品;如果在一種情況下,剩餘的四分之三蒲式耳穀物所能購得的商品沒有在另一種情況中半蒲式耳所購買的商品多,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的價值是升值了還是下跌了呢?亞當·斯密一定會說升值了,因爲他的衡量標準是穀物,這時勞動者勞動一週得到得穀物增多了。同樣是亞當·斯密,他還會說下跌了,因爲一件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因佔有該物品而能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勞動相對於其他此類商品的購買能力下降了。這個假設之所以給我留下十分深刻地印象,是因爲它站在亞當·斯密對價值認識的角度上,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和分析,並由此導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這也就從側面論證了亞當·斯密關於價值的雙重標準是有缺陷的。
  並且,李嘉圖對於斯密的“商品的價值只取決於直接勞動,與間接勞動無關”有相反看法。他採用了亞當·斯密的一個例子來解釋他的勞動價值理論:在原始社會中,捕獵一隻海狸所需要的時間是捕獵一頭鹿所需要的時間的兩倍。因此海狸的價值是鹿的兩倍。李嘉圖把這個簡單的模型進行了擴展,他考慮到生產捕獵工具需要的時間的因素,並把捕獵工具或生產工具的磨損計算在內。用一件捕獵工具(機器)捕獵的動物(產品)越多,這一捕獵工具所分攤到每一隻動物上的價值就越小。這樣李嘉圖就率先提出了工業中大批量生產的決定性的成本因素考慮問題。李嘉圖認爲,獵獲的獵物的價值是根據捕獵活動所需要的所有勞動的總量而確定的,那麼這同樣意味着,這一勞動總量的價值即使在供應過剩,交換價值下降時仍是不變的。在他的模型中,下降導致資本所有者利潤的下降,因爲他們的投入是不變的。同時,李嘉圖還意識到了新價值的創造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

大學生《政治經濟學原理》讀後感1500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shijian/shujia/41l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