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情感 > >

小談中國文化之孝道作文800字

小談中國文化之孝道作文800字

  • 關注:1.18W次

衆所周知,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換言之是個十分注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最大的優點是人們很看重人與人之間的“情分”,並享受由此帶來的相互關愛與照顧。事實上,中國歷史存在許多至真至美的人際關係,其中一些經典關係因此成爲千古美談,被世代傳爲佳話,比如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知音關係,李密對祖母至純至真的情,歸有光對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從這些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相互的理解、情感上的相依,而非“個人本位,自我中心”。

小談中國文化之孝道作文800字

世間最溫暖的關係應該是親情、友情和愛情。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李密的《陳情表》展現出了人間至純至真的孝情和忠情。李密幼年失怙,“生孩六月,慈父見背”,小小年紀失去父親,身世孤苦可悲。“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幼年的李密失去了父母雙親的撫愛,這是何等悽慘,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祖母劉氏將他拉扯成人,茹苦含辛,不顧及自己年老體衰,試想一個年老多病的老人,要拉扯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是多麼不容易。其中諸多不便、艱辛、苦楚

又有誰能體味?正因爲如此,李密對祖母的感恩之情,化爲切身行動,反哺之舉自然表現出來,“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曰”,有了祖母的巨大付出,才使他成立、成才,這使作者發自內心地產生一種盡孝於祖母之心,在祖母牀前盡孝,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李密作爲一個封建官吏,所表現出的對祖母的孝敬之情,無疑是那個時代人們學習的榜樣,也爲後來的人們豎起一座高標。他對晉武帝的知遇厚恩,亦是“士當爲知己者死”,直說“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若沒有祖母劉氏,直言願侍奉新朝新帝,但苦於劉氏無人照看,不能立即盡忠應召。耿耿忠心之語,確是發乎內心,是李密真情的流露。《陳情表》之所以能打動晉武帝,除卻作者堪與日月同輝的孝心外,還有出自肺腑的一片忠語。將家庭那種彼此親密的味道展現得淋漓盡致,對祖母的照顧、牽掛,對朝廷的忠誠,自然相反於所謂“個人本位,自我中心”。《陳情表》之所以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也是因爲其字裏行間閃耀着中華民族幾千年最寶貴的美德之一—“孝”。

《項脊軒志》體現了歸有光對母親,祖母以及妻子的至愛親情。母女之情——慈母叩扉而問,噓寒問暖,僅一個場面,就把母親疼愛兒女、兒女痛悼母親的感情,寫得深切感人。雖敘述的是母親對姐姐的愛,但足以見母親對兒子的愛。然而,人已逝,愛已空,歸有光對母親的思念便只能寄託在筆下。祖孫之情——祖母捧來象笏,垂問勉勵。祖母對於歸有光疼愛有加,常專門到軒中看望孫子,對閉門苦讀的孫子更爲憐惜,也充滿希望與期待。年事已高的祖母,持來象笏,那虔誠的動作、期盼的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業已成人的歸有光,卻是“子欲養而親不在”,“長號”中又包含着多少無奈與遺憾。夫妻之情——妻子手植枇杷,郎情妄意。十三年的時間,人事變遷,相濡以沫的妻子離世。人生三大不幸:幼年失怙、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僅而立之年的歸有光,卻承受了兩大不幸,何其悲哉!亭亭如蓋的枇杷樹,是歸有光情感寄託和傾訴的唯一對象。結尾無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卻表現得極爲誠摯動人,睹物思人,怎不黯然消魂!《項脊軒志》通過追憶親人,表達歸有光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綽綿深情,即家庭間的親密關係。

古往今來,那份古老而悠久的情,始終伴隨着歷史長河潺潺流淌。它互以對方爲重,而非“個人本位,自我中心”。無言的大愛,其實與我們相伴一生一世,需從細微之處體味,體會親情的細微深長。那永不褪色的親情像一部動人的神話,將隨着歷史變遷一輩一輩的傳承,不曾消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qinggan/xiao/q995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