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談中國文化現狀2000字作文

談中國文化現狀2000字作文

何爲文化?文化這個概念很廣泛,很籠統,距今仍沒有獲得一個令人信服、滿意的答案。而我今天硬着頭皮要談的,正是中國文化的現狀。

談中國文化現狀2000字

文化包含的有很多,有習俗、節日、文字、思想、情操等等等等。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我終究是個剛剛步入國中一年的學生,有長篇大論,卻不知從何說起。

隨着改革開放,大量電子產品涌入中國,伴隨進入的,是其他國家的文化。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滲透是不可避免的。而此次對文化的衝擊極大,中國文化很難抵禦。

爲了避免不必要的分歧,我澄清一下。適當的追星並非不可,但我總覺得“明星”這個詞變了味。在中國的古典文化裏,明星不是這些所謂的演員、歌手之流,而是文人墨客、儒家學士、戎守邊疆的將士、技藝精巧之人……

不少人審美低俗,爲了迎合“大衆”口味,各種綜藝節目、綜藝電影應運而生。這些視頻大都沒有內涵,只是請來明星捧場作秀,爲網絡的渣殘,多看絕無益處,可謂百弊無一利。

記得以前春節時,最講究“長幼有序”,即年長的先動筷。可看看現在,嬌生慣養的“小皇帝”“小公主”吃的肆無忌憚,不顧他人感受,專挑自己喜歡吃的,筷子伸得特別長。而老人們也抱有“只要吃飽就行”的縱容心理。愛乎?害乎?

方言也很重要。方言可以說是一個地區的象徵,是萬萬毀不得的。地方方言也有很濃厚的文化底蘊,也是民族的一種重要民族藝術形式。普通話很方便,但不知爲什麼,聽見家鄉的語言,人們總倍感親切。“鄉音無改鬢毛衰”就是個極好的佐證。近些年來全國推廣普通話,卻忘記了保護地方方言。舉個例子,上海有幾百萬學生就讀,其中有近一半是上海本地人。但試問一下,能有幾個會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

節日和利益脫不了干係。現在的中秋佳節之剩下了漫天飛揚的月餅廣告,誰又能想起嬋娟的美好傳說?七夕節被冠以“中國情人節”的稱號,以此推銷各種情人用品,不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是否會驚訝?到了元宵節,又有幾個人會去猜燈謎、看燈?

清明節爲祭祖掃墓、踏青的日子。某些人見有利可圖,專門想白領推廣“網上掃墓”服務,賺取利潤。我認爲這不是表達孝心的好方式,相信先人的在天之靈,也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慰藉。掃墓,自己和別人掃墓,是兩碼事,感覺不一樣的,因爲前者纔是真正孝心的體現。而工作繁忙也不能成爲不掃墓的理由。

過春節不看“春晚”怎麼行?不過近年來春晚確實變了味,不僅在央視猴年春晚請來韓國明星而拒絕“齊天大聖”六小齡童,更是通過微信發起了紅包。相信我們這一代人長大後依然清楚得記得,那幾個全家人徹夜不眠在電視節前瘋狂搖動手機的場景……

文化還有實體的文物、建築。不要讓野長城被磨平,故宮文物被刻字,廣州民國建築被強拆這樣的時間再次發生!我還想到,上海人引以爲豪的古城牆,如今只剩殘缺的一小段了。發展固然重要,但是要加強對文物的保護。

這樣一個個沉重的事實,讓人痛心疾首。

文化需要的是傳承,需要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保護。靠做幾個競賽題目,死記硬背書面知識遠遠不夠。要從真正的根源上解決,也只有教育。要想真正打敗一個民族,只有毀滅它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國的文化,在西方日韓的衝擊下,岌岌可危。文化的復興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依據。

七年級:國小生2010

文化,在我看來不只是漢語的“文化”二字或是英語的“culture”這麼簡單。

記得國小裏讀過一本書,叫做“中國文脈”,裏面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叫做“文脈”。裏面有個觀點我十分贊同,文化發展的潛流,並不是一以貫之,而是時斷時續,斷多續少。而我認爲今天中國的文化處在斷流的邊緣。

那就從現在國人的情操即審美說起吧。

電子產品乃至互聯網使我們生活更加便捷,但也加劇了文化之間的衝突。相信不少同學習慣用電腦,手機看小說、動漫、電視劇等。一些同學每逢下課,便談論動漫人物或日本韓國明星,甚至追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聽到持相反態度的言論,輕則上前爭吵,重則大打出手。

現代人的審美同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在動漫中,人物的臉型大多消瘦,尖下巴。(這裏我插句嘴,在中國的國粹——京劇中,尖下巴多爲奸狡之人)有些人爲了“完美”的臉型而去整容……古自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哲學觀念。現在想想,不少“貌美”“英俊”的容顏,都是手術檯的產物。然而,一個人的外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素養。

再來說說習俗。習俗有很多,生活習慣,地方方言等都可以納入這個範圍。

賽會、舞獅子,這些傳統習俗活動,現在能看到幾回?還有多少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能給我們這樣拋棄?要講科學,不能迷信不假,可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節日也不能倖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都是依照農曆。近年推進陽曆,每當一月一日新年大家相互祝賀時,我總覺得真正的新年沒過,老唸叨着舊曆年;當其他人做聖誕卡片、唱聖誕歌時,我寧願看老人們舞獅子;當別人做萬聖節南瓜燈的時候,我家已經開始做臘腸,泡鹹菜了……西方文化對節日的衝擊尤其嚴重。

我認爲在節日方面被衝擊的最嚴重的是春節和清明節。

春節,最重要的就是吃團圓飯。現在的團圓飯,只不過是大家匆匆忙忙預定酒店,匆匆忙忙聚在一起吃一頓飯,匆匆忙忙離去罷了。最多也只剩下了搓麻將的傳統,哪來的年味?

更加諷刺的是,春節幾乎無人放鞭炮,美其名曰“保護環境”。而到了迎財神的日子裏,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鞭炮聲如春雷一般響徹大江南北,綿延不斷。煙花將天空照如白晝一般。氣煞人矣!放煙花爆竹固然污染環境,帶來很大不便,但既然要爲了“保護環境”,那爲何還要在正月初五大放鞭炮?

還記得古代街市的場景:“做買做賣,說書唱戲,打把勢賣藝的應有盡有。茶、酒館,各行各業的鋪子星羅棋佈。車水馬龍,好不熱鬧。”現在這份熱鬧還在,只不過街市換成了富麗堂皇、喧囂的購物大廳。總感覺少了那麼一點淳樸。這倒不是要科技倒退,起碼這份純真的感情,還要在。

其他國家的文化被我們統統接受。“橘逾淮爲枳”,別人家文化的種子是不能在華夏兒女的土地上長成參天大樹,供人乘涼休息的。

不要讓文脈斷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o1ko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