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勵志 >努力 >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精選10篇)作文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精選10篇)作文

篇一: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精選10篇)作文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新時代新徵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導,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爲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自然,深刻認識人與自然關係。在前工業文明時期,受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所限及“萬物有靈論”的影響,人類對自然敬畏有加,甚至頂禮膜拜,對自然的利用也只是在有限的時空範圍內展開,生產生活造成的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尚未超出自然環境的可代償能力與範圍,就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以前的一切社會階段都只表現爲人類的地方性發展和對自然的崇拜。”伴隨工業文明時代的到來和科技革命的興起,人類製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斷提高,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在快速提升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對自然過度開發利用導致人類陷入生態危機。面對這一境況,思想家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曾指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恩格斯也警告人類“不要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要警惕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思想繼承並深化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鮮明論斷,並明確指出要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是對人與自然關係做出的理性科學判斷,爲破解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矛盾衝突提供了認識論根據,爲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指明瞭道路和方向。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求我們必須順應自然,依照自然規律探索綠色發展道路。“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自然界本身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它能夠被我們所認識,但卻不能因爲人類的意願和行爲而改變。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自然規律的有益探索,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作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要“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我們要謀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在尊重自然規律基礎上,對自然進行科學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資源、生產、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努力推動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求我們必須保護自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爲此,我們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雙碳”行動,以“雙碳”行動倒逼高質量發展,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保衛戰、以更大力度打好碧水保衛戰、以更強決心打好淨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城鄉建設中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和舉措,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就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就一定能夠不斷提升人民羣衆在生態環境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篇二: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部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暉認爲,這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也是區別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重要標誌之一。

現代化進程最早發軔於西方國家,但它們的現代化是通過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大規模破壞生態環境獲取的,造成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巨大破壞。我們必須明確,中國式現代化不可能也不會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老路,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

如何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劉福森提出了“生態限度”。所謂生態限度,是指生態系統對人的生產和消費活動所造成的破壞力的承受限度,也可以看成是自然生態系統對人的活動的“容忍度”。這個生態限度就是生態系統的穩定的平衡態。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建立“生態限度”,讓人的實踐活動穩定在自然系統的自我修復機制中。在這個“可能性空間”中,人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不會打破自然系統的穩定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爲一種合作關係,人與自然成爲生命共同體,自然的生命與人的生命能夠實現和諧共生。

推動生產方式生態化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從根本上來說,生態環境問題是由不合理的生產方式造成的,尤其是在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何種生產方式至關重要。

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蔣建清認爲,要實現生產方式的生態化。這就要求在生產過程中提高綠色科技含量,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並努力促進生態恢復。

從頂層設計而言,改變生產方式需要有相應的體制機制作爲保障。郭兆暉提出,要構建政府與市場協同運行機制,雖然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全面加強監管,但相對而言,市場機制作用仍然發揮得不夠,要進一步建立激勵機制。

比如,全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了產權之後,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可以通過市場交易來確定價格,並獲取利潤,以此激勵更多的企業自願投入綠色發展中。同時,還可通過綠色金融槓桿撬動更多資本進入綠色發展領域,讓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及其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成爲老百姓“錢袋子”中的重要資產。

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

長期以來,西方現代化模式被奉爲具有“普世價值”意義的模式典範,以“炫耀消費”“時尚消費”等爲代表的過度消費主義加強了對資產的壓榨和掠奪,也影響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不利於生態文明的建設。

在推動生產方式生態化的同時,也必須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認爲,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是一個從觀念到行爲全方位轉變的過程,人人都是踐行者和推動者,要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生態環境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指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從三方面着力,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提升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二是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完善綠色產品推廣機制,擴大低碳綠色產品供給。三是倡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促進全社會形成自覺行動,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篇三: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關鍵是處理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也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的,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守好發展底線;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抓住發展根本;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爲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促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綠色轉型,提升發展境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還要堅定生態自信,提高生態自覺,實現生態自強。充分認識到生態價值是xx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本,堅定信心,讓良好生態成爲新xx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把綠色發展理念轉化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行動,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堅決完成木裏礦區、中央環保督察等突出問題的綜合整治,守護好這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保護好“中華水塔”,實施好重大生態保護工程,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好、走穩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條路。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體現了我們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對今天的xx而言,其勢已成、其時已至、其興可待。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讓新xx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讓羣衆生活幸福安逸。

篇四: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人類的母親。我們依賴它,探索它。這個蔚藍色的星球多麼美麗,但我們要知道:地球只有一個!社會想要不斷向前發展,就需要消耗更多的地球資源。

爲了我們的健康,爲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爲了共建我們美好的家園——地球。讓我們從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倡導低碳生活。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社會公民的義務,我們要自覺的行動,並堅持在隨時隨地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生存的最寶貴的地方。我希望大家都來保護環境,讓大家知道,破壞自然環境,就等於自毀家園。讓全世界少年兒童,都能自覺保護環境,保護生態自然環境,使人類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篇五: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多彩的世界源自多彩的自然。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致力於維持地球生態整體平衡,讓子孫後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聞到花香,美麗中國爲我們描繪了這樣的願景:讓人民羣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今日之中國,已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讓願景變爲實景,是復興支點,是強國之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發展更有溫度。沒有綠水青山,何來金山銀山?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20世紀80年代初,保護環境已成爲基本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明確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將其作爲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已經成爲全黨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和統一行動,讓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更有品味、更有格調。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幸福更有質感。生態環境美,幸福指數高。隨着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羣衆對乾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沒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沒有一切,更談不上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不斷滿足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強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溼地、海洋等自然生態保護,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讓人民羣衆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追夢更有力量。美麗中國的生態夢,連接着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實現生態夢、中國夢的必然選擇。這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必須上下一條心、鉚足一股勁、擰成一根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與“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幹,爲追夢路上播灑更多綠色的種子,讓“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音符更準、音調更真,使生態夢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中大放異彩,爲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展現中國智慧、貢獻中國力量,讓美麗中國的綠色畫卷更加充滿幸福的味道。

篇六: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首先要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觀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要準確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要牢記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不能相對而立。同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集中攻克羣衆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加強對大氣、水源、土壤污染的治理,實施科學排污、消除重污染天氣;統籌水資源,加強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確保飲水安全;實施垃圾分類,減少土壤污染物。

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提高生態環境水平。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法律法規,強化綠色發展政策保障。加大綠色文明宣傳力度,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改善生態環境轉化爲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篇七: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以積極有爲的行動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學習黨史,就要深刻領悟黨的初心使命,傳承和弘揚我們黨的先進政治屬性、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品質,傳承紅色基因,恪守人民情懷,以“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讓生活更美好”爲奮鬥目標,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環境的嚮往。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是具體的,要靠廣大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來落實。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必須作守初心、擔使命的表率。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與人民羣衆根本利益息息相關。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指標大幅增長,綠色電力裝機容量超過130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55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420餘萬噸、節約標煤170萬餘噸;處理固體廢棄物433萬餘噸,同比增長超過50%;制水及處理污水7。3億餘噸,同比增長近90%。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做強做優節能與清潔供能傳統主業,做大做優生態環保核心主業,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增強服務碳達峯、碳中和的能力。

以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引領事業發展。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進入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碳達峯、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強調要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指明瞭前進方向。行動的自覺來源於理論的清醒。我們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透徹理解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認清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清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全局性和緊迫性,堅定信心、強化擔當,持續激發推進節能環保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

以科學思維方式推進工作、解決問題。在百年奮鬥歷程中,我們黨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歷史大勢、把握歷史規律,不斷推動事業發展。要通過學習黨史,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針對工業部門和基建領域碳排放佔比較高等突出問題,堅持節能減排與零碳能源替代同步發力,聚焦大型企業、工業園區、新基建等高耗能場景,大力拓展綜合能源服務和餘能利用,加快建設零碳園區、零碳建築、零碳工廠等示範工程,爲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正確處理碳達峯、碳中和階段要求與最終目標的關係,構建零碳、負碳“雙驅動”業務佈局,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源、區域能源服務。統籌考慮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稟賦特徵,着力提高節能降耗與產業結構的適配度,發揮節能環保全產業鏈綜合實力,一城一策、一域一策、一企一策提供環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

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應對風險挑戰。一百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創造新的輝煌,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爲夷的能力水平。新徵程上,應對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啓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爲打好實現碳達峯、碳中和這場硬仗,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圍繞實現碳達峯、碳中和麪臨的技術難題,梳理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清單,聯合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加緊負碳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充分發揮“綠色智庫”功能,積極參與碳達峯、碳中和國家相關標準、規範和機制建設,加快提升碳覈查統計、碳資產開發、碳排放交易等碳資產管理服務能力,推動重點行業和區域碳達峯路徑方式研究,積極開展氣候投融資國際合作,不斷提升在國際氣候治理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篇八: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關鍵是要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既要促進經濟發展,又要解決好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倡導綠色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條件,改善生態環境,空氣好了,環境美了,人們會身心愉悅,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現在大家都知道心情因素對大家身體、心理的影響有多大,好心情會使人更加精神充沛,充滿活力,工作更加有激情,精神的力量無限大。水是生命之源,讓人們都擁有如泉水般的自來水,安全飲用水至關重要,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處理好一切水污染,水污染問題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形成的,治理水污染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要從實際出發,健全各項制度,建立各項監測系統,需要以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健全的機制來促進嚴格落實、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城市在發展,在建設,擴大城市居住人口,首先要做好各種保障,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如飲用水的需求量增加,就要加強建設城市用水的淨化、處理等等,能夠滿足供應;生活垃圾急劇增多,就要加強垃圾處理系統的規範化建設;污水排放量增多要建設城市排污系統等等,還有人的素質教育,特別是一些不良行爲的教育,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等等,要對城市居民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要在發展中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還要預先考慮周到,合理安排,然後再實施。不能總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纔來解決問題,處於被動,甚至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人是大自然利益共同體中的一員,人與大自然必須作爲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存在,生態好,發展纔會更好,爲了大家能夠在一個天藍、水清、山綠的美好大自然中生活,我們人人有責。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堅定走上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篇九: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雖然這一句話講起來特別簡單,但是做起來特別難,因爲人類的社會活動會直接影響到自然環境,更會對大自然的野生動物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現代化。每當我們提到現代化建設的時候,我們總會把這種建設和經濟發展聯繫到一起,很難會把人與自然的和諧放到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綱領裏。雖然我們的經濟在高速發展,現代化進程也在逐步建立,但我們隱約發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已經成爲了一項挑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現在的發展目標不是發展的速度,而是發展的質量。

人類應該充分尊重自然。當人類快速發展經濟的時候,其實人類一直在傷害自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人類破壞環境的例子。對於人類的這些行爲,大自然也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迴應。我們現在的工業化程度變得越來越高,但溫室氣體的排放也變得越來越多,溫室效應已經開始影響到了人們的基本生活。我們把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開墾成了工業用地,這樣確實會有利於我們的工業化發展,但是我們也很難見到野生動物了。總的來說,我覺得人類需要充分尊重自然。

人類也需要學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知道人類的發展絕對不會和大自然的和諧成負相關的關係,現實情況正好相反,我們的社會發展和大自然的和諧並不矛盾。如果我們能夠在社會發展的時候保護大自然,大自然也會回饋給我們更加健康的生存環境。雖然人類的文明進程越來越高,但我們始終離不開大自然這一載體,我們必須學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篇十: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心得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遠政策,是爲了國家能長久發展的必要手段。生態興則文明興,一個國家的發展絕不可能只依靠工業發展,爲了保障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我們必須堅持生態文明建設不放鬆,唯有如此,纔是國家不斷髮展的不竭動力和長久保障。同時,我們也要集結國家、社會、個人的力量,全民動員,從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通過加強對國民環保意識的教育,讓生態保護成爲我們的日常行爲生活的一部分。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的,生態文明遭到破壞,經濟發展也不得長久。因此,我們要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系統總結生態環境領域發生的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繼續朝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zhi/nuli/93qm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