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寫作素材 >

2016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大學聯考議論文提分之分析論證觀點

2016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大學聯考議論文提分之分析論證觀點

一、導入激趣
  1.最近,樂清市虹橋鎮第一國小五(5)班學生萬奕含的這首小詩在網絡上走紅,你覺得寫得好嗎?《祕密》媽媽說我撿來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說出一個祕密——怕媽媽傷心我知道爸爸姓萬哥哥姓萬我也姓萬隻有媽媽姓姜誰是撿來的不說你也明白噓!我會把這個祕密永遠藏在心中。結論:詩歌“無理而妙”,論證“說理見長”。
  2.還有一道幼兒園水平的“腦筋急轉彎”:樹上十隻鳥,開槍打死一隻,樹上還有幾隻鳥?
  結論:
  1.什麼叫因果?因,就是條件,果都是一定因的產物,不同的條件就有不同的結果。
  2.什麼叫論證?就是揭示論據(條件)和結論(結果)之間的邏輯關係。
  二、尋找條件:幾句耳熟能詳的名言,作爲果,在什麼條件下才能成立?
  1.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勤能補拙是良訓
  3.開卷有益
  4.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逆境出人才)
  結論:
  1.論證的過程就是尋找產生結果的外在條件和內在根據。2.論證不僅僅是寫作能力,也是深刻認識事物的能力。
  三、凡例解剖:論證的常見缺憾
  1.趨勢:浙江大學聯考作文有論述性導向。
  2.弊端:小散文的“套作”和事例+結論的文章大行其道。42分左右。
  3.特徵:散文“套作”的特徵:大量的排比結構和句式;大量的古人和死人。事例+結論的文章特徵:結構上列舉事例,再加上簡單的結論。不講道理,沒有論證的過程。
  4.凡例
  1: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輕時立下走遍三山五嶽的志向,後來雖歷盡磨難,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後一刻,完成巨着《徐霞客遊記》。
  2:四十多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施瓦辛格,自小生長在貧民窟裏,身體非常瘦弱,卻在日記裏立志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2003年,年逾五十七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爲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爲美國加州州長。可見立志有多遠,事業就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多遠。
  討論:這段作文的不足是什麼?(略)
  四、也給名家文章把把脈:吳晗的文章有邏輯力量嗎?
  談骨氣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爲,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我國經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着優良革命傳統的民族。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爲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蹟,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後,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爲民族利益而死?他選取了後者,要把這片忠心紀錄在歷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溼的地牢裏,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於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孟子說的幾句話,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現出來了。他寫的有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古代有骨氣的人的英雄氣概,並且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號召人民繼續起來反抗。另一個故事是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
  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捨,不吃這碗飯,後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捨,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民的骨氣。還有個例子。民主戰士聞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槍殺的。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告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鐘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他們的日子不會很長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高度讚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當然我們無產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爲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的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討論:名家之作有不足嗎?(略)
  結論:
  1.勵志性的散文和實用性的議論文不一樣,前者重在教育薰陶,後者重在理性邏輯。前者是價值判斷,後者講邏輯判斷。任何邏輯判斷都是有條件的,也是有限度的。
  2.議論文寫作的所有努力,應該都在尋找結論成立的條件和原因,讓讀者信服你的結論。
  五、對症下藥:
  基於證據的推理(一)因果分析法
  1.議論段:常識是科技的基礎。科學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產生於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實踐和探索。牛頓從蘋果落地的常識中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魯班從葉子會割傷手指的常識中發明出鋸子。離開常識而空談科技,就像樓房不起地址,是靠不住的。
  2.討論因果關係:常識爲什麼能成爲科技的基礎?(尋找條件)因爲有地心引力,所以蘋果往下掉。因爲葉子邊緣有齒,且有拉伸的運動,所以茅草葉子割破手指。這樣的規律和真相被兩人悟到了,所以有了科學發現和發明。可見他們的科學發現都來自於日常生活,來自於常識。所以說常識是科技的基礎。可見“常識是科技的基礎”這個判斷要成立,起碼要申明二個條件:
  (1)常識往往包含着科學的規律和真相;
  (2)人們必須對常識包含的規律有着足夠的認識和領悟;
  3.修改議論段:寫一寫,能把因果關係組織成文字嗎?常識是科技的基礎。科學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產生於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實踐和探索。牛頓從蘋果落地的常識中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魯班從葉子會割傷手指的常識中發明出鋸子。因爲常識往往包含着科學的規律,它是科學的具體化和日常化。當人們對常識中包含的規律有着足夠的敏感和領悟,他們就能從中發現科學的真諦。所以,通過常識從事科技教育是最有效的。離開常識而空談科技,就像樓房不起地址,是靠不住的。
  4.思維小結:分析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證明結論,就是因果分析法。具體說,就是對列舉的材料,問一聲:“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並把原因和條件寫出來,使結論成立。
  5.課堂練習:找出因果關係的句子,並加以擴充分析。貧困也是一筆財富。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門。”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兩歲喪父,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吃到;司馬光亦出身貧寒;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畫家梵高家中一貧如洗,常靠弟弟接濟;居里夫人剛滿十歲時,就去打工。這些都是幼時貧困而後成才的非常之人。他們的貧窮激發他們奮發上進,他們的貧困讓他學會了勇於面對困難。對於他們來說,貧困,何嘗不是一筆財富呢?討論因果關係:爲什麼出身寒門的他們能夠成功呢?(條件和原因)
  (1)貧困激發慾望和動力。“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2)貧困錘鍊意志和毅力。“自古雄才多磨難,來而紈絝少偉男。”
  (3)這幾個人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卓異天賦的人!文字組織:怎樣把找到的條件和原因組織進段落裏去呢?貧困也是一筆財富。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門。”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兩歲喪父,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吃到;司馬光亦出身貧寒;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畫家梵高家中一貧如洗,常靠弟弟接濟;居里夫人剛滿十歲時,就去打工。這些都是幼時貧困而後成才的非常之人。貧困激發了他們改變自身的慾望和動力。正所謂“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貧困錘鍊了他們的意志和毅力,使他們勇於藐視挫折,克服困難。古話說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難,來而紈絝少偉男。”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無數貧困家庭中,恰恰是不滿足於現狀的強者,恰恰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卓異天賦的人!這樣看來,貧困何嘗不是一種“正能量”?何嘗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呢?
  6.課堂練習:給龍應臺改改文章: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補充省略號部分,使之成爲說理充分的短文。玩,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龍應臺說到“玩”,你知道嗎?我覺得不懂得“玩”,確實是一種缺點。席慕蓉曾經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裏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爲……我有一個非常欣賞的作者,叫沈從文,我覺得他的文學魅力來自他小時的逃學經歷——到街上看殺豬屠狗、打鐵磨刀的小販,看革命軍。正是……兒子小的時候,我常帶他去公園裏餵鴨子,到野地裏玩泥巴、採野花、抓蚱蜢、放風箏,去萊茵河騎單車遠行。所以說……現在,他大了。自己去巴塞羅納,去看建築,看雕塑。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裏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裏頭弄髒自己的褲腳。……玩,實在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參考答案: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爲,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他缺乏對於美的真切的感受,美對於他完全是觀念和抽象的概念。看革命軍……正是當時的人生百態,是他日後寫作取之不盡源泉;作品中的湘西人情和彪悍民風完全來自於世俗之眼:在街上撒野給予他的成熟和智慧可能遠超過課堂裏的背誦。騎單車遠行……所以少年時期的趣味會影響到青年,少年時候的好奇延伸到他的生活,少年時期培養出來的獨立支撐着他日後的遠行。
  總結:
  1.思路:爲什麼——是因爲
  2.標誌性的詞語:“爲什麼……是因爲……”“正因爲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爲……”
  3.段內層次:
  ①直接點明觀點,並闡釋觀點;
  ②引述事例;
  ③追根求因(爲什麼……呢?之所以……是因爲……);
  ④得出結論
  (二)反向假設法(一種假設的因果分析法)
  1.文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是一個在“聯合國家庭”中長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經是一個“問題少年”,在他兩歲時,父母離異。但是奧巴馬的母親、外公、外婆卻一直在奧巴馬的面前維護他父親的形象和尊嚴,並以父親的光輝軼事激勵奧巴馬。於是奧巴馬的一生始終以父親的夢想與奮鬥作爲動力,牢牢記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轉命運,併爲之不懈努力,最終成爲一個比他父親更優秀的人。教育有時就是如此的簡單,多勵志孩子,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奧巴馬的家庭教育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2.基於假設的因果分析:
  (1)愛和寬容可以改變孩子對世界的看法,怨恨和孤獨,將導致自卑。
  (2)父親是孩子幼年時代的偶像,一個值得驕傲的父親對男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失敗的父親,將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好的。
  (3)孩子是需要大人的引導的,負面的東西,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3.修改: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是一個在“聯合國家庭”中長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經是一個“問題少年”,在他兩歲時,父母離異。但是奧巴馬的母親、外公、外婆卻一直在奧巴馬的面前維護他父親的形象和尊嚴,並以父親的光輝軼事激勵奧巴馬。於是奧巴馬的一生始終以父親的夢想與奮鬥作爲動力,牢牢記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轉命運,併爲之不懈努力,最終成爲一個比他父親更優秀的人。試想如果奧巴馬的母親、外公、外婆一直在奧巴馬的面前詆譭他父親,奧巴馬就會一直生活在怨恨和自卑中;如果奧巴馬從小缺失這種以父親爲榜樣的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和動力,也許我們就看不到一個爲了“美國夢”不停奮鬥的總統了。教育有時就是如此的簡單,多勵志孩子,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奧巴馬的家庭教育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4.思維小結假設相反的原因(條件)及其結果,並與原事例進行比較,通過這種比較來論證論點的成立。這就是“反向假設法”具體說,就是對列舉的材料,問一聲:“假如不這樣,就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並把結果假設出來,拿結果和現實相比較,使結論成立。
  (1)思路:反面假設—結果展示—正面強調
  (2)標誌性詞語:如果XX……不……,那麼(就會)……(或:那麼他怎麼能……呢?)因此(由此可見),……
  (3)段內層次:
  ①列舉事例;
  ②反面假設(試想,若如果無……);
  ③結果展示;
  ④正面強調(推斷事例符合中心論點)
  5.練習:在橫線上加上假設因果的分析
  (1)例文:發揮你的特長,才能在成功路上走得更遠。(提出論點)法國着名數學家費爾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陪伴着會議廳,但研究數學卻是他的終生愛好,他在數論、概率論、解析幾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列舉事例)爲什麼費爾馬在政壇勤政時不放棄數學的研究呢?而且在數學方面成績斐然呢?這是由於他意識到自己沒有搞政治的天賦和特長,在會議廳的日子只是他的職業,但在數學方面具備非凡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讓他把數學研究作爲畢生的事業追求。不獨有偶,當年的陳景潤假如由此看來,門捷列夫所說的“終生努力,便成天才”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認識自己的稟賦,才能爭取更大的成功。
  (2)假設因果分析:陳景潤當初作爲福州中學的數學老師非常失敗;王亞南老師把陳景潤接回廈大研究數論;不擅長表達的陳景潤一定是一個不夠格的數學老師;中國缺少了一個着名的數論專家,摘不到皇冠上的明珠
  (3)文字組織:發揮你的特長,才能在成功路上走得更遠。(提出論點)法國着名數學家費爾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陪伴着會議廳,但研究數學卻是他的終生愛好,他在數論、概率論、解析幾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列舉事例)爲什麼費爾馬在政壇勤政時不放棄數學的研究呢?而且在數學方面成績斐然呢?這是由於他意識到自己沒有搞政治的天賦和特長,在會議廳的日子只是他的職業,但在數學方面具備非凡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讓他把數學研究作爲畢生的事業追求。不獨有偶,當年的陳景潤作爲廈大的優秀學生分配到福州中學做數學老師,但害怕學生,表達非常失敗。導師王亞南老師把陳景潤接回廈大研究數論。假如陳景潤一直在福州中學書,不擅長表達的陳景潤一定是一個不夠格的數學老師,最後“駢死於槽櫪之間”,中國就缺少了一個着名的數論專家,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證明1+1=2)就可能落入別人之手了。由此看來,門捷列夫所說的“終生努力,便成天才”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認識自己的稟賦,才能爭取更大的成功。
  三、課外練習:無論在個人經歷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令人難忘的轉折。對此,你一定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請以“轉折”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要用上因果分析法或者假設分析法之一種。
  例文: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直直的通向盡頭。當遇到阻礙、迷路和困苦時,請學會--轉折。轉折,並不意味着要放棄信念。風雨如晦的年代,“信念”兩個字激勵了多少年輕人的拼搏;“救國”兩個字點燃了多少年輕人的人生燈塔。一個少年,沸騰的熱血裏奔涌着激情,不屈的骨子裏支撐着尊嚴。他從中國隻身赴日,只爲學醫以挽救國人的生命。然而,當他的尊嚴受辱,他猛然驚醒:一個人可以沒有強健的體魄,可以丟掉他寶貴的生命,但是,絕對不可以沒有高貴的思想!棄醫從文的轉折並不代表他放棄了“療救國民”的道路,相反,當“魯迅”的名字響徹中國,那個信念才得以成真。假如當初魯迅當時沒有“轉折”,中國可能多了一個着名的醫生,但中國文學史上就可能少了一個“魯迅”。轉折,並不意味着要放棄尊嚴。韓信面對羞辱他的勇夫,並未逞匹夫之勇,轉而取了世俗眼中的奇恥--受胯下之辱。
  司馬遷面對卑鄙至極的刑罰,並未圖匹夫之志,轉而取了世俗所不容的奇恥--接受宮刑。“尊嚴”兩個字並不等同於“不屈”失去小小的禮節,捨棄旁人的嘲諷,這纔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尊嚴。假如韓信怕案而起,則可能“小不忍則亂大謀”,暴死市井。假如司馬遷抗拒宮刑,則可能加重懲罰,皇皇巨着《史記》就不可能出現。可見,他們的轉折換回了人生的另一種尊嚴。轉折,並不意味着要放棄前進。荒涼的莽山,平淡的日子,一個叫張文舉的男孩卻偏有一個文學夢。那個夢,是輕輕的風吹着靜靜的雲;那個夢,是乘着風駕着雲駛向輝煌。然而,一封封的退稿信中,編對他說:雖然你在文學上很難有突破,但我發現你的字越寫越漂亮。二十年後的今天,他戴着“着名硬筆書法家”的頭銜,在日本、在歐洲、在美國做展覽時,他只是對着攝像機說了一句:“人生有時真的要轉個彎。”假如,張文舉一直在文學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可能籍籍無名,浪費人生,相反的,轉個彎,旁邊就有通向成功的坦途!
  人生的路,不可能一直到底。有時,轉折之後,夢想自會實現,信念終會成真,人生也會走向輝煌。摒棄世俗的眼光,在艱難的迷途上做個轉折吧!捨棄世俗的禮節,在艱難的困境中做個轉折吧!拋開固執的成見,在艱難的阻礙面前做個轉折吧!

2016大學聯考作文素材:大學聯考議論文提分之分析論證觀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sucai/2rq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