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節日 >國慶節 >

泉州變遷3000字作文

泉州變遷3000字作文

這一年我依舊看到她華麗的在枝頭綻放,人們說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間的聖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縱情燃燒。從她紮根於這片南國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與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經歷了風風雨,從繁盛到衰落,從戰亂到和平,從衰敗到復興。這裏的人們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熱情與吉祥的象徵,人間幸福美好的代表。“閩海雲霞繞刺桐,往年城郭爲誰封”,有人說盛放枝頭的她開在春天,生如夏花,親近陽光,樹姿優美。這座她生長了千年美麗古老的城池,當春風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時,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嬌豔花姿點綴她最深愛的土地,用如火的熱情去點綴這座城市,點燃這座城市的激情。

泉州變遷3000字

泉州,這片刺桐花紮根了千年的土地,時光流逝、生命輪迴,正因這片土地一直給予她母親般的溫暖,讓她對這座城市的愛,早深植於她的骨髓。泉州經歷了千年的風雨,有過繁華,有過蕭條,猶如廣袤的平原上那株隨風飄零的蒲公英,搖擺不定;又似波濤洶涌的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起起伏伏。那些過去與現在的記憶,在年邁的老者腦海裏漸漸模糊,在塵封的檔案裏也僅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記憶之於刺桐,卻是生命力流動的血液,跳動的脈搏,是銘刻在她年輪裏永恆的烙印。無論花開花謝,刺桐只求時刻注視這座她深愛的城市,在她的年輪裏記錄下這座城市一點點的變化,見證她一步步的復興!

過去的泉州只有斑駁陸離的街道,搖搖欲墜的危樓舊屋……還有一條穿行城內,垃圾肆虐,臭氣熏天的內溝河。在我的記憶裏,最難忘卻的就是那條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內溝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澇系統,但從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狹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積,每逢颱風暴雨,山洪暴發,加上海潮頂託,就會形成內澇。那些沉積在溝底的污泥就會隨水流蔓延到岸邊,如果不小心沾到污水,不及時清洗將會引發皮膚過敏。在這時,生活在周邊的居民出入都要“驚險萬分”的在磚頭臨時搭起的“獨木橋”上搖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時節,那小小的水溝中飄着大片各式各樣的生活垃圾,散發出陣陣刺鼻的惡臭,還會“招攬”成羣的蒼蠅、蚊子。這樣的環境對於那些住在水溝周邊的人們來說宛如地獄,令他們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條內溝河邊走過,那種刺鼻的臭氣,甚至讓她感到頭暈目眩!而這些對於生在河邊的刺桐而言,猶如生在地獄!她是一棵樹,她需要充足的水源,當別的花草樹木在優美的環境中恣意繁衍時,她卻只能在惡臭的水溝邊殘喘。

每當夏日來臨,這裏的蚊蟲就日益增多,它們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那些被丟棄到水裏和岸邊的垃圾在高溫之下腐爛,發臭,引來許多蒼蠅蚊蟲,而這裏也成爲它們“生育”下一代天然“產房”。每遇炎熱的天氣,內溝河水量少,溝底的垃圾混合着淤泥直接暴曬在太陽下,內溝河都會臭上一陣。當成千上萬的蛆在水中蠕動,當刺鼻的臭氣隨着微風撲面而來時,每個途經此地的人都會掩鼻嘆息,匆匆而過。曾經有幾名廈門來的遊客想要參觀泉州的木偶藝術博物館,但卻被流經該街的內溝河的惡臭味逼得不願再前行一步。這是多麼諷刺的事實啊!一條臭水溝竟讓那些古老的歷史文化難以光芒四射,竟讓那些追尋歷史文明的腳步不敢前進!縱使刺桐花開得再嬌豔,比起那些瀰漫空中的臭氣,也形同虛設,在這樣的溝邊生長,她那“華麗的舞臺”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擋。

爲了徹底解決市區內澇,還市民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歷屆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區內溝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決定整治多條溝渠,這之中也包括這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內溝河。在那段時期,幹部羣衆齊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當頭,臭氣沖天,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爲改變內溝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艱苦“戰鬥”中,堆積已久的垃圾被“驅逐出境”,成千上萬的蚊蟲被殺蟲劑和消毒水“絞殺”,沉積多年的污泥被卡車“送走”。人們開始重築溝壁,修葺欄杆,種植花草樹木,一掃內溝河多年不變的骯髒景象,還它一個整潔乾淨的新面貌。內溝河自從上世紀90年代進行整治以後,就成爲市區的一個重要景觀。整治後的內溝河一改舊容換新顏,古城內外,長渠如練碧波盪漾,綠樹繁花掩映兩側樓宇,經過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現在市民面前,再現了泉州市區“清泉隨地涌、處處有花蹊”的歷史風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環境。現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氣污水中艱難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邊流過,蝴蝶、兒在刺桐樹上棲息休憩,人們在她的繁枝茂葉下乘涼聊天,楊柳同她一起隨風搖曳……一條小小的溝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環境六十年來的鉅變,曾經的斷壁殘垣被高樓大廈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優美的環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樂趣,品味人生真諦……

六十個春秋流逝,這片南國沃土的變化不僅僅在此……

這是一條長達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類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商業氣息與文化氛圍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中山路濃縮南國建築風格,是中國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它那騎樓式建築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體現着泉州僑鄉人民和海外僑胞共同珍視的歷史價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那時泉州成爲武榮州的州治,並建設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參軍廳等行政建築。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現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設爲市,並嚴格管理。隨着宋、元時期泉州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泉州成爲東西方貿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馬可波羅稱爲“東方第一大港”,那時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馬齊驅”。但是在歷史終歸是歷史,繁盛的街市也會有蕭條敗落。到了明、清,朝廷閉關自守,海外貿易萎縮,泉州漸漸失去其“東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漸退化,到清末時,街道寬度被減小到一丈多寬,不免有幾分惋惜。

也許,就像歷史的輪迴那樣,清政府在衰退後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誕生,給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國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華僑投資改造成爲騎樓街道,建築形式明顯受到南洋的影響。這種騎樓建築是別具一格的,風雨天擋風避雨,炎夏酷暑遮陽納涼,騎樓下的顧客們這家進、那家出,有如閒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經歷了戰爭和文革的洗禮之後,中山路得以保存了下來,住在這裏的老泉州人,把被戰爭破壞的房子或漸漸老去的房子,進行翻新,雖然加入不少現代味,但還是保留了騎樓式的味道。早時的臨街店鋪,門面是一塊一塊的木板,顯得古樸簡陋;後來變成了玻璃門,廊柱也塗紅漆綠;再後來又變成了金屬門窗、櫃檯,一到晚間霓紅燈閃閃爍爍異彩紛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過往的顧客與行人……

在我幼小記憶裏的那條狹窄、頹敗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傳統並時尚着”用這個詞來形容現在的中山路所展現出來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在這條街上,你可以遇見各個歷史階段的東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風格的建築,百貨商店……放眼那些鋪子,華麗的裝潢和那耀眼的射燈,總在第一時間搶奪了你的眼球,再揚起那動感十足的音樂,踩踏着節拍,讓人有着一股想要進門逛逛的衝動。不過在這一片時尚華麗中,總有些一頗爲個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來的外國貨,或者民族風情十足的小裝飾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邊走邊逛邊吃,走在這獨一無二的排式騎樓,品嚐着各種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沒幾間,後來越來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間小店進去歇一歇腳,喝點飲料,吃點東西,怎不是一種樂趣呢?春夏交替的時候,有淹漬的酸桃,秋風吹起,便有擔擔子的板栗子。美麗的刺桐就在這樣繁華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頭掛滿了火紅的花朵,靜靜的看着人羣從樹下經過,用她繁茂的枝葉爲來往的人們遮陰擋陽。這一切是同剛解放時的泉州有着天壤之別的,那些頹敗蕭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閃爍,異彩紛呈,置身其中,這能彷彿讓我看見了千年以前“東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

這個享有“海濱鄒魯”之譽的美麗城市經歷了千年的風雨,走過了多少泥濘,穿越多少荊棘,才擁有今天富強繁盛的景象,勤勞的泉州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一個與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魅力泉州!今天,堅強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爲他們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將永遠的守護這個古老美麗的海濱城市,用她的如火嬌豔去點綴這個正在騰飛的城市,讓泉州更加燦爛輝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jieri/guoqing/mlj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