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高一 >議論文 >

1984 和美麗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質疑——關於烏托邦的幾點思考3000字作文

1984 和美麗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質疑——關於烏托邦的幾點思考3000字作文

關於烏托邦的思考

1984 和美麗新世界存在的矛盾,世界需要質疑——關於烏托邦的幾點思考3000字

戰爭消失了,一切罪惡的源頭——慾望,從此得到了根本的約束和滿足,秩序遍佈了文明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類心中只剩下了一種情緒,那就是幸福,哦不,還有對福帝的虔誠。

似乎當文明的火光照耀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之初,那樣的世界便開始隨着帝王將相的願望,哲人的思考,和農夫的抱怨,在光與影中,若隱若現。有人開始把幻想變成墨跡,有人甚至把墨跡付諸於實踐,但也有人開始反思,而首先構造這樣一個世界無疑是反思的最佳開始。

1關於世界的構造:

我曾經有幸讀過《1984》以及粗略的看過《烏托邦》,從《烏托邦》到《1984》再到《美麗新世界》,一切都開始趨向於完美,莫爾的《烏托邦》把一切的正常運行開始寄託於制度,但是還是希望人類本性中的“善”能解決一些問題。喬治奧威爾試圖用強權下的完善制度來控制人的本性由此確保一切處於控制之下。而赫胥黎,他用科學改變了人的本性,於是《美麗新世界》誕生了。

於是我們看到,這一切的核心便是人性,隨着對人性認識的深化,人們開始意識到,一些處於人類思想深處的因素導致人類不可能作爲社會的零件按照一個意志運轉,但是烏托邦的本質其實就是穩定,真正意義上不可打破的穩定。於是必須對人類的本性加以控制甚至是改變。

喬治奧威爾選擇了控制,監視,理念的灌輸,還有制度。但是對於千萬各不一樣的思想,一樣的控制方式始終存在着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是那樣的世界中危機根基的事物,故事中的主人公無疑是這種不確定性的產物之一。並且人的本性中也存在着對這種控制的強烈反抗,人類總是會本能的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而這種思考對於《1984》世界中對人的控制無疑是毀滅性的,雖然喬治奧威爾用最後主人公因爲一系列教育從心底裏真正向這個世界屈服,和“雙想’等一系列方式去解決這類問題。但是這無疑是不全面而且是主觀的,而這也正是喬治奧威爾在構造世界上的一個重大缺陷。

而赫胥黎似乎意識到了這種缺陷,於是他對人類的本性選擇了改造,從胚胎甚至從基因的構成開始,就讓一切處於“社會”的控制之下。通過各種方式預定這個人的性格,生理形態,喜好以及,命運。他們將會本分的像一個零件規矩的隨着社會的運轉而運作,質疑作爲一種本能已經被無限的壓制甚至移除了。這無疑爲一個真正穩定的世界打下了一個無比堅固的基礎。所以相比較而言,赫胥黎的社會是最“完美”的

2關於世界的反思

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出,當烏托邦的構造之路開始觸及人類的本性之時,也是對於烏托邦最嚴厲的批判開始之時,溫斯頓最終“贏得了對自己的勝利,他熱愛老大哥”,“野蠻人”最終的孤寂與瘋狂,這些猶如一個個絕望的符號,無疑是赫胥黎與喬治奧威爾對自己構造的社會最猛烈的抨擊。

並且從無數讀者對這些書籍的反應來看,大部分人類願意傾盡全力避免這一切的真正發生。但同時一個疑問也誕生了,爲什麼?爲什麼要反抗這樣的“美麗新世界”?乍一眼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仔細想想要給出一個相對精確且合理的答案也不見得如此容易。

人類反抗這樣的烏托邦,必定意味着人類在烏托邦裏失去了一些東西,而且這些失去的東西是至關重要的,超越了物質,甚至超越了對於完美世界的夢想。而人類到底失去了什麼東西?我給出的回答是“質疑的權力”,爲什麼人類被剝奪了質疑的權力?因爲“質疑”對於任何一個以穩定的人民爲基礎的社會來說都是毀滅性的。《1984》中“無知即力量”“2加2等於5”以及“權力是對人的權力。對肉體更是對心靈的權力”《美麗新世界》中“一切條件設置的目標都是:讓人們喜歡他們無法逃避的社會命運”都顯示出了易被控制絕對順從的民衆對於社會的重要性,但是“質疑”這種人類的本性是絕對順從的最大敵人。《1984》的社會在外部建立了對這種“質疑”的壓制機制,而《美麗新世界》則在人的思維內部,通過後天條件反射原理建立了一套自我約束機制,顯然,這些措施對於一個穩定社會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們給予人的印象卻是黑暗以及絕望,由此可見這種“質疑“對於人類個體的重要性。

3質疑對於個體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質疑讓人類變得不容易甚至無法真正控制,當對已有現實提出“爲何如此”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很多時候往往是改變以及反抗的開始。但同時,也正是質疑才使每個人作爲個體區分於他人,成爲獨一無二的存在,當人類本能的開始質疑時也造就了不同的困惑,而不同的困惑必定意味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和方式,最終也將得到不同的結果。也正是這一個個不同的結果塑造了一個個不同的人格,再次基礎上,人們又本能的開始全新意義的質疑和思考,無所謂對錯,但這對於人類個體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當人們因爲被要求絕對順從,從而被剝奪質疑的權力的同時,實質上也被剝奪了作爲完整個體存在的權力,這對個體是毀滅性的,所以人類本能的反對這樣的社會。但是這裏還有一個疑問,一個被剝奪了所有個體存在權力的社會,真正可以達到奧威爾和赫胥黎等“構造者”所描述的真正穩定和完美嗎?

4質疑對於整體的重要性

縱觀人類歷史,如果從科學發展來看,可以看做是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被解決的過程,而這些的問題提出的基礎,是對客觀現象的疑惑和對已有解釋的質疑。如果人類被剝奪了質疑的權力,那麼我們有理由懷疑,人類物質方面的發展是否會陷入停滯?

《1984》和《美麗新世界》都對這個致命性的問題作出了一些解答,一些是認爲可以對這些質疑作出選擇性的制約,限制對於社會制度和權利的質疑,而讓對於自然方面的探究繼續存在,而其間產生的衝在《1984》中用“雙想”給予解決。而一些文字則表達出“烏托邦”的形成的基礎便是高度發達的科技,自此以後對於科學,所以人只需要知道“如何”,對於“爲何”,人們沒有權利且在一系列制度下也不會想知道,也就是說,人類的科技將陷入停滯。但是個人認爲這些解答不能真正地解決這方面問題。

而且這其中還有一個更加致命的問題,人類社會制度的發展,從封建趨向於民主,若再趨向“烏托邦”,都是基於對現有社會制度的質疑上的,烏托邦在整體制度上是完美的,那麼它可能不需要人來對此質疑從而進行完善,但是它必定需要有人明白它的運作機制從而維持它的運作,這些人便是“管理者”在《1984》中,它的最佳體現便是對溫斯頓進行思想改造的奧布萊恩,在《美麗新世界》裏它體現爲所有最高種姓的人。

明白整個社會的運行機制甚至在細節上對機制進行完善和改造,必定意味着這些統治者或者說管理者知曉甚至深刻理解了,自己在整個社會體制下被要求剝奪個體思維,不準質疑。可是他們的使命又要求他們有一定自由思考的能力,這其間必定會造就致命的矛盾。

在《1984》中經常需要進行政治清洗顯現出了這種矛盾必定意味着社會不可能完全穩定。而《美麗新世界》中亨利·福斯特出現的孤寂感,赫姆霍爾茲·華生總有一些莫名的情懷需要傾訴,甚至正統的典範命運預定局主任慌亂辯解自己“沒有產生感情”,以及總統在解釋規則時語調中產生的漫不經心,都體現了這種矛盾的客觀存在。

小說中出現的這些細節體現出了作者清楚意識到了這個致命性矛盾的存在,作者也的確給出瞭解決方案。但是我認爲《1984》中殘酷的清洗和對個例進行教導無疑不是成功的解決方案,甚至在現實世界上已經有某些國家的歷史證實這種方式最終將導致自身社會機制的毀滅。而《美麗新世界》則用強大的社會氛圍和機制壓制了這樣的矛盾,可無法否認它還是存在的而且對社會機制一直存在着致命的威脅。也就是說這種矛盾的存在意味着社會不可能真正穩定。但是基於剝奪人類質疑權力而建立的社會意味着這種矛盾必然存在,而之後的一系列機制僅僅是在盡力縮小這種矛盾帶來的“不良後果”

6世界並不美麗

可是漫長的歷史表明人類本性中對於自由的渴望,對於約束的反抗,不是一些所謂的“措施”可以消滅的,沒人可以保證在哪一天這種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就潛藏在所有人心靈深處的力量不會突然爆發,讓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完美世界趨向於毀滅。真正的美麗新世界並不存在。

所以人類只能在無限的自我鬥爭,和慾望的泥潭中掙扎嗎?這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悲劇,可是悲劇的另一面是人類的反思,我們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但是新生的嬰兒同時也在這片充滿硝煙的土地上誕生並在將來重建新的制度。我們經歷了慘無人道的文化大革命,但是希望的火種並沒有泯滅並且在之後帶來了奇蹟般的發展。人類的本性並不完美,甚至在某些方面無比醜惡,但是我們不能因爲某些方面的醜惡從而對它的發展進行扼殺,這樣帶來的可能會毀滅人存在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價值。我們需要的是去認知自己,去引導自己,世界並不美麗,人類也並不完美,所以世界和社會需要我們去質疑並且去創造。

高一:包容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gaoyi/yilunwen/5jg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