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高二 >議論文 >

人與自然3000字作文

人與自然3000字作文

“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不好回答。千百年來,多少人爲了這一答案苦苦追尋而求索。爲此,人類發明了宗教,妄圖以此一言蔽之,挽救後世哲學家可憐的腦細胞。於是人類提出在今天看來天馬行空、不着邊際的理論。很顯然,這些理論在自然科學的成果面前不堪一擊,甚至已淪爲無神論者的笑柄。

人與自然3000字

我們暫且將宗教理論全盤否定,但畢竟人本身是一個未知數,人的性質持續待定,且我個人不可能單槍匹馬地將這座大廈徹底擊垮。所以我只是私自將他們拋開不談。在我的假設之下,近代有關神的哲學和某些客觀唯心體系便不攻自破,毋須再論。也正是處在這一假設之下,一個問題便明顯地暴露出來:人身處的這個自然,究竟是什麼?

試圖解決人的問題,上述問題便不可避免。老子稱:“萬物本自然。”這是古代思想家樸素的智慧。那麼,既然自然生化萬物,人生存的資本、衣食住行,都必須靠自然供給。顯而易見,人是因爲自然的存在而得以發展的。

由此看來,人貌似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那麼不妨將人歸化於自然中。人的存在,無非是某種獨立的物質披着外衣在遊走罷了,這種獨立的物質叫做靈魂,或精神。顯然,人的靈魂需要外衣過活,那麼人便脫離不了自然的本質。因此,人隸屬自然。

到此,我們還是沒有解決人的起源問題,甚至對自然的起源也毫無頭緒。因爲這個問題的細節太過繁瑣,並且解決它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因此我們不需要過於糾結。但這並不說明我在迴避這個問題,相反這個問題的解決對於接下來的論述相當重要。自然,一個宏大的範圍,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們所見的自然,山、水、生物,可以把它們看作表象,一種形態上的自然;而意識上的自然,這是一個偉大的他者,它獨立開世界並做着演化的工作,形象上的世界便由此而來。

不難得出結論:自然是自然而生。這個自然的生成也許是計劃好的,也許只是偶然爲之。同樣,人也是自然而生,不過人是在前一個形象自然的大前提下形成的,他們之間具有因果的關係。因此,人是在小自然的條件下,以大自然的形式塑造而成的。

不過,自然塑造的這種形態的物質在某種情況下擁有了意識,於是他們便試着探索並解釋他們的父母——自然,這是人因爲擁有意識而試圖認識自然的過程。起初,人認識自然是依靠經驗,靠感知來獲取信息並加以歸納。逐漸地,人因爲這種主動式的思維訓練,又發生了自然的變化,他們開始變得聰明、靈活,當他們發現對大自然的考察因爲逐漸深入而變得困難的時候,他們學會了推理,並且得出了許多十分有意思且看似非常正確的理論,爲此他們洋洋自得。認識的途徑多了起來,人的認識的滯後性逐漸減小,認識的普遍性慢慢增加,而大自然對人的掌控力卻是古今一揆。

正因爲有了人或膚淺或徹底的認識,人對自然也進行了或粗淺或深入的改造。工具是人因爲意識的感知,認定需要,並通過組合其他物質來達到自身目的的第二層次物質。工具的進化描述了人類的進化,而人類的進化階段亦可以通過工具的改進來反映並概括。人改造自然能力的發展從工具的發展開始,工具進行工作能力的質變引發生產力的質變。由此可以將人類史籠統地概括爲: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以及當今的信息時代。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於人學會使用工具,學會利用自然。與人類並列比較,大自然是一個純粹的給予體,而人則孜孜不倦地索取,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人們進行掠奪活動。因爲人類的發展是否絕對還尚無定論,如果人能夠學會無限地發展,可以想象自然的負擔是巨大的。

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地位,人只不過是自然的過客罷了。芸芸衆生相較於它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前文提到,自然像是一位偉大的他者,一位客體,形態化的自然受他的絕對掌控。人因爲有了意識,就能倖免於難嗎?當然不能。人也是一顆被設定好的定時炸彈,一旦出生,便是一步步趨向死亡的過程。人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但下一秒卻是確定的、唯一的,這是自然鬼斧神工的產物。這時的自然是一個決定論的宇宙,而這個宇宙,可以抽象成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簡而言之,廣義上的自然就是人的命運,這命運是無法改變,唯一確定的。

我們的意識把命運作爲阻力來體驗,由此從本能的意志產生更多的意志。我們通過改造自然來進行自然的化學變化,產生矛盾並藉此發展。生產機器、建造高樓,甚至社會制度的改變,這難道不是自然事先設計好的藍圖嗎?

人應當恐懼自然,人應當敬畏自然。是自然塑造了人類,就不應該是人去攻擊自然。要知道人既有一死,不復生,那麼人本身就揹負着悲劇色彩。人類可以抽象成一個人,他雖然不斷成長,但也會邁入暮年,壽終正寢。人因不可抗力走向滅寂,自然卻依然存在,也可能會在另一處繼續演化,進行翻版的發展。

由此看來,人的偶然性太大了,人的悲劇性由內而外。這是現代哲學家發掘自身和自然的必然結果。叔本華提出通過滅寂自身的方法來達到天人合一。但從個體視角看,這顯然不可取。那麼我們人類長達數萬年的發展歷程從何而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人的的確確是一個巨大的悲劇。人難以抵抗小自然力,更不用說是大自然力。雖然人整體具有悲劇性質,但人不總是悲觀的,相反,他們積極、樂觀。這種自信式的積極,來源於人的嚮往、追求和預期的感受;若人是悲觀的,他們便不擁有此種感受,他們會逃避、哭泣,傷害自己來滅寂自身,歸於自然。但這種迴歸的方式未免代價太大,在把身體搞垮之前,先把意志摧毀,讓身體成爲一副皮囊,這皮囊終會衰竭,這當然也是完成了人一生的任務。但人既然擁有了意識,他就不再爲目的生活。意識的作用就是享受過程。這裏借用叔本華的理論:動物比人更滿足的只是存在,而人因爲能夠儲存記憶並聯想未來,而能人爲地制定小目的。叔本華把它看作是痛苦的源泉。其實,分段式的目的更能夠激起人的爭取慾望,達到目的便是達到享受的目的,而未達到目的誠然痛苦,卻可以因爲爭取慾望得以生活。而痛苦相對於生活是阻力,阻力過大可能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後果,而未達到一定程度的阻力,都會因爲時間的流逝而被沖淡,即使後來想起也不會像經歷時那樣令人反感。這是人的自然性的體現,叔本華理論在這裏被人的自然性徹底打破。

叔本華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結論,歸根結底,是叔本華將人與其他生物、非生物徹底決裂,以致最後沒有辦法能夠統一的原因。指導人如何生活,首先要弄清楚人與生活環境的關係。既然人不可能,也不應該做到絕對悲觀,那麼人與大自然——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命運的關係又值得商榷。因爲這個力的作用太過客觀,並且我們對它仍是一無所知,也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我們難以改變命運。一個人的相貌、性格、能力都是出生即決定的,即使改變,也無法改變到骨子裏,這是自然力作用的結果。那麼人是否就失去了改變的能力?其實不然。尼采說:“我們人是唯一這樣的造物,當我們被造得不成功時,能夠把自己塗掉,就像塗掉一個病句。”這個“塗掉”所用的工具是什麼?是人的自身價值定向,這是人發展的小量變,需要人愚公移山式的過程積累。這是人超越自己的方法,達到更高層次是人的根本目的。這個目的論可以運用到人類個體。因爲有了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標,人才能衝出小自然,與大自然同步,這纔是人真正迴歸自然、實現自我的方式。自我滅寂只能歸於小自然,積極樂觀方能實現大我。

人需要樂觀來生活,這也是人的自然性。人的身上處處是自然,人也無法逃脫自然的干預。迴歸自身、自我超越纔是真自然!

高二:劉翔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gaoer/yilunwen/edw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