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四季 >

關於立秋的作文:立秋習俗3000字

關於立秋的作文:立秋習俗3000字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對秋季十分看重,因而民間有很多關於此節氣的習俗。在我國,立秋不僅是一個重要節氣,也是重要的歲時節日。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使立秋的民俗非常豐富。古時候,人們把立秋當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除封建帝王親率文武百官設壇迎秋習俗外,在民間也流傳着“貼秋膘”、“啃秋”等習俗。

關於立秋的作文:立秋習俗3000字

立秋日早起,無論長幼各飲井華水一杯。

在太陽未升時,採摘楸葉熬膏,名叫楸葉膏,以備擦瘡瘍。

婦女兒童,把楸葉剪成佩戴。

吃西瓜以迎接秋天的涼爽之氣。

玩石鎖、千斤擔,進行舉重比賽。

耕耘已經完畢的,迫插五色紙旗,防除田間害蟲。

此後仍酷熱難耐的天氣,稱之爲秋老虎

紫薇、蔥花、秋海棠、重臺、朱橫、波斯菊、水木香、矮雞冠、向日葵等上市。

立秋

大暑後十五天,斗柄指西南,乃爲立秋。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一百三十五度。秋,古爲揪,事物從此而開始收斂,陰氣從地面而出,開始殺滅萬物,因此以秋爲節。秋,以禾爲旁,是指穀物成熟,此時萬物皆老,而沒有比成熟的穀物更爲可貴的。所以從禾。

飲井華水

凡挖地成穴而出水的即稱作井,有人說井是黃帝發明的,有人說轟日白益創造的。井水以從遠處地脈而來的爲上品,而從近處江湖滲透來的次之。井華水,就是清晨第一次從井中汲取上來的水,能治病,養顏益色。《本草綱目》說它的功用極廣,涼能清熱,甘可助陰,宜於煎制補陰藥及氣血痰火藥,與其他種類的水不同。明代的虞搏說新打上來的井華水,取天一真氣,浮於水面,用以煎制補陰的藥劑及煉丹煮茗,性味與雪水相同。古代婦女,用井華水來塗粉,則肌膚潤澤。白居易有詩道:“井華雲粉一刀圭。”

水的功用,用來滅火潤燥雖然相同,然而它的性質,往往因地質、氣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在蜀地的江水中洗錦,則錦鮮亮柔軟;以濟水烹褚(用於製紙的構樹),則有結晶;用南陽的潭水浸泡菊花,飲者多壽;遼東的澗水與人蔘產地相連,人飲則多發;山西之山出產礬石,其泉可治疽癰;中國西北的山麓埋藏硫磺,其水可療惡瘡。雪水洗眼睛而能去除眼中血絲,鹽水漫肌膚而可令膿瘡痊癒。

人秋,萬物都歸於肅靜,故而此時的水,最爲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備用。煮沸後早起空腹飲用,也足以清火、通利大便。

採楸葉

楸葉,葉大而早凋,到秋天就已呈凋謝狀,所以得名。楸葉搗爛後可敷治瘡腫,用楸葉煮水可清洗膿血。各種癰、腫、潰爛以及肉內有刺撥不出的,都可以取楸葉十片搗爛敷貼患處,將其排出,是外科常用的藥物。宋人葛常之的《韻語陽秋》中道:“有人患背潰壞,腸胃可窺,百方不痙。一醫用立秋日太陽未升時,採揪樹葉,熬之爲膏,傅其外,內以雲母膏作小丸,服盡四兩,不累日而愈也。”東晉的範汪爲名醫,也稱楸葉有治療瘡腫的功用。

《遵生八箋》說立秋太陽未升時,採楸葉熬膏,擦抹瘡瘍之處,患處立可治癒,將其叫作楸葉青,熬法以葉多湯濃爲佳。

吃西瓜

西瓜又叫水瓜、寒瓜,產自回絕,五代時候方始傳人中國,是夏季的解署妙品,只是多食會積寒助溼,足以傷人脾胃,人秋容易發展成瘧痢。

立秋後,涼風吹送,即將出伏,因此一般吃西瓜都截止至立秋這天,以防過食引起流弊。江浙各地,例如蘇州、湖州等處,按例要在立秋這天吃西瓜。先祭獻祖先,然後家人共同享用,用以表示炎夏結束,秉承《詩經·幽風》“七月食瓜”的傳統,停止耕作,迎接收穫時節的到來。《清嘉錄》說吳地立秋前一天,街上即有挑着擔子賣西瓜的。到了這一天。人們開始祭祖,並以西瓜相互贈送。俗稱立秋西瓜。吃西瓜,飲燒酒,以迎接新涼。鄉民用小艇載着瓜,往來於河港叫賣,一般稱作濱瓜。丹徒、嘉定等處,這一天吃西瓜,飲新汲上來的井水,說這樣可以使人不生腸胃病。

操練軍隊

立秋涼風吹拂,白露降下,肅殺之氣,爲戰爭之象徵。所以古代在郊外舉行迎秋祭祀之後,就操練軍隊,以順秋風。《禮記·月令》載:“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維俊,專任有功,以徵不義,話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

漢朝在立秋這天舉行騎士比賽。《漢官儀》記載:“高祖選能引關撅張,材力武猛者,以爲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立秋後講肄課試,各有員數。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後漢書·李通傳》載:“材官都試騎士日。”其註文中說,漢代的法令規定,在立秋日對騎士進行都試(即大試,漢代各郡中每年舉行一次的軍事演習),評定出不同的等級。後魏也以立秋日操練軍隊,現在軍隊在秋天操練,幾乎已成爲各國的通例。

擲石鎖

舉重比賽,就是借舉重的器物,以比試體力的大小。中國在古時有拉弓比賽,以拉弓弦到圓滿爲標準,其重盆以石來計算,考試武藝時,都用這種方法。民間則通常用石鎖、石擔來比,力氣大的,不但能隻手高舉,而且可以上下盤旋揮舞,隨意做出各種動作。河北、山東等地鄉間的百姓,有的以投擲石鎖作爲娛樂。

燒青苗

在吳地,立秋日,一般田地剛剛耕耘完畢,於是各家集資以比賽猛將之神。將神位擡人廣場,擺放祭牲美酒,奏起鼓樂,以酬謝天運使農事順利,莊稼豐收。四野遍插五色紙旗,據說如此,則飛蝗不會成災,叫作燒青苗,橫塘、木讀等地尤爲盛行。

立秋前,天氣非常幹早,各種害蟲極易滋生。北方地勢高,易幹早,每當夏秋交替之時,蝗蟲之災尤其嚴重,自然應該在農閒之時,在傍水窪地周圍,審視體察,積極捕捉,以爲防範。

秋老虎

立秋後,往往有數天炎署逼人,無異於盛復。江浙一帶,俗稱作秋老虎,比喻其兇猛可怕,猶如老虎。由於立秋之時是以土圭測日影而得,時間並不固定,因而有好事的人,常常按立秋是在早上還是晚上來推測立秋後天氣的涼熱。有諺語道:“朝立秋,冷咫咫;夜立秋,熱到頭。”意思就是說,如果在早上立秋,那麼立秋後一定涼爽;而如果在晚上立秋,則立秋後仍有炎暑,要謹防秋老虎了。

迎秋

迎秋是很古老的禮儀活動。早在周朝時,每到立秋,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天子迎秋回朝後要稿賞軍士,因爲秋季是選的季節,也順應了天地肅殺之氣。及至漢代,也繼承了這一習俗,在《後漢書·祭祀志》中有記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薄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人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曰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宋朝,立秋的這一天,宮廷會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人殿內,等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樹應聲落下一兩片葉,以寓報秋之意。

郊祀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是莊稼成熟的收穫季節。所以,自古人們一直就很重視這個節氣。《禮記·月令》中記載、立秋日的前兩天,夭子就開始齋戒。到了立秋日,便親率三公九卿及諸侯大夫,到西郊九里之處設壇迎秋(即舉行郊祀)。迎秋回來後,天子要搞賞三軍將士。又有記載說,宋朝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樹移入殿內,等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樹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在民間,各地多祭土地神。在浙江於潛,農家多攜帶酒肉到田邊祭祀田祖。在杭州,若立秋時在夜間,叫做“夢秋”,農家於當夜望空祈禱,有的人家則帶酒肉到田邊祭祀田祖。在上海,農家取竹竿數根,上面懸貼紙蟠,插於自家田中,名爲“標秋”;還有的人家在此日要祀竈神。江蘇常州農家此日在田間插三角形小旗。叫做“猛將令箭”,用以驅蟲;窯工在此日要祭火神、大家要一起聚餐。並演戲以酬謝火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siji/5z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