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自然 >四季 >

關於大暑小暑的作文:小暑節氣2000字

關於大暑小暑的作文:小暑節氣2000字

每年7月7日左右小暑。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節暑氣上升,小暑是氣候炎熱而還沒有到極點。

關於大暑小暑的作文:小暑節氣2000字

雖然夏至節期間我國的日照時間最長,地面接受太陽的熱量最多,但由於那時春季剛過不久,地面積存的熱量還不多,因此夭氣不是最熱。到了小暑、大暑節,儘管太陽直射點已往南移動,但仍是日長夜短,白天接受的熱量大於夜間散失的熱A,使地面熱量越積越多,氣溫繼續升高。直到地面吸收的熱量等於它所放出的熱量時,地面溫度纔不再升高,從而出現炎暑盛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階段。

黃河中下游地區在小暑節平均氣溫爲27`C,降量爲60-100毫米。北京地區在小暑節進入炎熱時期,7月是北京最熱的月份,北京7月平均氣溫是26`C,平均最高氣溫30.9C。極端最高氣溫是指一個地方曾經出現過的最高氣溫。

北京解放後的極端最高氣溫是40.6℃,發生在1961年6月10日的午後,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是42.6℃,發生在1942年6月15日。-我國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諺語。伏,是指隱伏,躲藏盛暑的意思。“夏至三庚便是伏”,就是說,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爲初伏(頭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三伏)。10天爲一伏,伏天就是頭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有的年份有4個伏,兩個中伏。伏期40天。自入伏到出伏約相當於陽曆?月中旬至8月中旬,正是我國夏季最熱時期。中伏到末伏,韞度尤高,因此還有“熱在中伏”的說法。

我國北方人有過伏天的食俗。“頭伏餃子二伏面(條),三伏烙餅攤雞蛋。”

小暑到大暑不僅氣候炎熱,而且雨水充沛。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最爲顯著的國家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夏季風分爲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兩種。東南季風來自太平洋,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和南海。經過廣闊洋麪的季風,給我國大陸帶來了充沛的雨水。北京的7月是多雨的季節。北京全年平均雨日76.3天,大雨7,6天,暴雨3天。北京全年平均降雨量610多毫米,7月平均雨日14.5天,平均降雨量243.5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35.7%。北京近郊全年日降水量大於50毫米以上的暴雨平均每年出現2.6次,多數發生在七八月。1959年?月27日至8月8日13天連續降雨,降水量達448.2毫米。]963年8月3日至10日連續降雨530.3毫米,比有的年降雨量還大,造成了嚴重的澇災。

7月的節氣歌: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百樣莊稼生長快,水肥管理是關鍵。南方早稻接近黃熟,北方雨季已來到,還要防止“伏裏旱”。這階段炎熱多雨,對作物生長很有利。有的年份雨水過多,造成雨澇。有的年份降雨過少,形成“卡脖旱”。1972年北京地區第一場透雨一直推遲到了月”閂,1869年的?月降雨量僅6.8毫米,是百年不遇的伏旱。伏翠不僅影響春播作物,也使夏播作物不能如期播種。正如農諺所說:“遇—卜卡脖旱。收成減一半。”

7月氣溫高,雨最多。最適宜莊稼的生長。氣溫高多雨,也有利於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和雜草的生長。要抓緊防治病蟲害和鋤草。“夏天多鋤草,秋天多打糧”,“谷鋤七遍沒有糠,棉鋤八遍白如霜”。“小暑大暑青草旺,割草壓肥好時光”。華北地區的?月是蔬菜上市的旺季。“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種蕎麥”,進入了秋菜播種時朋。三伏在立秋後,糧食作物只能播種生長期短的蕎麥了。

暑期炎熱高溫,預防中暑,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爲小暑,爲二十四節氣之十一節氣。其意爲炎熱開始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月初爲小,月中爲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一即炎熱的意思,小暑爲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基本與小暑相符。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爲三候:“初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摯。”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刮一絲涼風,而是全部的風中都帶着熱浪。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人我牀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來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溫度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活動

時值小暑節氣,南方地區平均氣溫爲26℃左右。一般的年份,華南、東南海拔低的河谷地區在7月中旬,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甚至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集中時段。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仍有較強的威力,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狹路相逢、勢均力敵,便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其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持續一段時間。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人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強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結伴出現,遇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須注意預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iran/siji/2mn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