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七年級 >議論文 >

論秦始皇給後人留下的錯誤印象3000字作文

論秦始皇給後人留下的錯誤印象3000字作文

說到秦始皇,人們習慣性的把他認做暴君;而秦皇所統治的秦朝,也幾乎被人衆口一致的指責爲暴政。但是,這一切都是真的嗎?

論秦始皇給後人留下的錯誤印象3000字

——題記

“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在世界範圍內,通過戰爭擊敗敵國之後,千篇一律的做法都是將戰敗王室,將相用屠殺來予以摧毀,將戰敗國的百姓貶於奴隸的地位進行虐待和壓榨。秦始皇會選用歷史上普遍採取的殘酷模式嗎?有人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伏屍百萬,流血漂櫓”,但,這是真的嗎?

據《史記》記載,秦皇統一六國後,並沒有對六國的王室進行屠殺滅族,也沒有殺六國的大臣,將軍和富豪,只是把他們遷往咸陽,“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我們再想一想,若秦皇殺人如麻,看不起戰敗國的平民百姓,那楚人劉邦爲何可以做官?楚人蕭何爲何可以被朝廷提拔?楚人項羽爲何行動自由?原因只有一個:秦始皇統治時期,實行的是寬鬆的仁政。

“統一全國,秦皇殺功臣”?

大將王翦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謀,戰無不勝”,秦皇之所以能滅六國,完全是靠的王翦的軍事勝利,可天下一旦太平,這種人就可怕了。王翦一旦反叛,沒人能打得過他。君王生性多疑,怕的就是這一點,正所謂“飛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烹”,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了,免生後患。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越王勾踐誅殺功臣文種,漢高祖劉邦誅殺諸侯王,朱元璋殺盡開國功臣……

可王翦很幸運,秦始皇不僅沒有殺王翦,還獎勵了王翦的兒孫。

一個被後人忽略的事實是:秦始皇沒有殺任何一位開國功臣。這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不用解釋就讓人想到是針對讀書人的。即把你書燒了,又把你人殺了。看到這四個字,自然會得出秦始皇痛恨讀書人,從而要摧殘文化,滅絕讀書人的恐怖現象,但這留給我們的“現象”是不對的。

“焚書”意指焚燒書籍,人們會聯想到禁錮思想,摧殘文化。似乎無論什麼情況下,焚書都是不對的。李斯在提議焚書時,理由是“今諸生不師今學而學古”,可這裏的“諸生”並不是指讀書人。秦皇時期,讀書識字之人基本都是王公貴族的後人。直到後來,圍繞在王公貴族(六國)周圍的門生,門客階層,便成爲了當時的“諸生”。而所謂的“焚書”,是因爲當時有人鍥而不捨的提出分封諸侯國,好不容易纔統治的天下,竟讓又要分裂。秦始皇想讓他們斷了念頭,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殺人,秦始皇卻只是燒燬了他們的書籍。值得在意的幾點是:1、燒燬的書是關於諸侯國的歷史的。2、此舉主要侷限於咸陽。

“坑儒”,其實是“坑術”。大家都知道,秦皇是一個迷信的人,他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於是,盧生和侯生便主動請求。可是,研製不出“長生不老藥”啊!怎麼辦?騙哇!他們拿着鉅額的工錢,也沒能找到奇藥。秦皇很生氣,因爲他聽到替他辦事的人非法牟利的信息,然後就把這批貪污鉅額的術士給坑殺了。多簡單的一件事啊,可後人卻以訛傳訛,逐漸變成了坑殺讀書人。本來挺公正的一件事,卻讓秦始皇背上了一個“暴君”的罵名。

如今的我們,得感謝始皇帝,若不是有一個統一的,龐大的國家,若不是有厚厚的萬里城牆,或許我們的國家早就四分五裂,或許中國也隨着古瑪雅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在風中消散了。

——後記

論秦始皇給後人留下的錯誤印象

說到秦始皇,人們習慣性的把他認做暴君;而秦皇所統治的秦朝,也幾乎被人衆口一致的指責爲暴政。但是,這一切都是真的嗎?

——題記

“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在世界範圍內,通過戰爭擊敗敵國之後,千篇一律的做法都是將戰敗王室,將相用屠殺來予以摧毀,將戰敗國的百姓貶於奴隸的地位進行虐待和壓榨。秦始皇會選用歷史上普遍採取的殘酷模式嗎?有人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伏屍百萬,流血漂櫓”,但,這是真的嗎?

據《史記》記載,秦皇統一六國後,並沒有對六國的王室進行屠殺滅族,也沒有殺六國的大臣,將軍和富豪,只是把他們遷往咸陽,“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我們再想一想,若秦皇殺人如麻,看不起戰敗國的平民百姓,那楚人劉邦爲何可以做官?楚人蕭何爲何可以被朝廷提拔?楚人項羽爲何行動自由?原因只有一個:秦始皇統治時期,實行的是寬鬆的仁政。

“統一全國,秦皇殺功臣”?

大將王翦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謀,戰無不勝”,秦皇之所以能滅六國,完全是靠的王翦的軍事勝利,可天下一旦太平,這種人就可怕了。王翦一旦反叛,沒人能打得過他。君王生性多疑,怕的就是這一點,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了,免生後患。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越王勾踐誅殺功臣文種,漢高祖劉邦誅殺諸侯王,朱元璋殺盡開國功臣……

可王翦很幸運,秦始皇不僅沒有殺王翦,還獎勵了王翦的兒孫。

一個被後人忽略的事實是:秦始皇沒有殺任何一位開國功臣。這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不用解釋就讓人想到是針對讀書人的。即把你書燒了,又把你人殺了。看到這四個字,自然會得出秦始皇痛恨讀書人,從而要摧殘文化,滅絕讀書人的恐怖現象,但這留給我們的“現象”是不對的。

“焚書”意指焚燒書籍,人們會聯想到禁錮思想,摧殘文化。似乎無論什麼情況下,焚書都是不對的。李斯在提議焚書時,理由是“今諸生不師今學而學古”,可這裏的“諸生”並不是指讀書人。秦皇時期,讀書識字之人基本都是王公貴族的後人。直到後來,圍繞在王公貴族(六國)周圍的門生,門客階層,便成爲了當時的“諸生”。而所謂的“焚書”,是因爲當時有人鍥而不捨的提出分封諸侯國,好不容易纔統治的天下,竟讓又要分裂。秦始皇想讓他們斷了念頭,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殺人,秦始皇卻只是燒燬了他們的書籍。值得在意的幾點是:1、燒燬的書是關於諸侯國的歷史的。2、此舉主要侷限於咸陽。

“坑儒”,其實是“坑術”。大家都知道,秦皇是一個迷信的人,他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於是,盧生和侯生便主動請求。可是,研製不出“長生不老藥”啊!怎麼辦?騙哇!他們拿着鉅額的工錢,也沒能找到奇藥。秦皇很生氣,因爲他聽到替他辦事的人非法牟利的信息,然後就把這批貪污鉅額的術士給坑殺了。多簡單的一件事啊,可後人卻以訛傳訛,逐漸變成了坑殺讀書人。本來挺公正的一件事,卻讓秦始皇背上了一個“暴君”的罵名。

如今的我們,得感謝始皇帝,若不是有一個統一的,龐大的國家,若不是有厚厚的萬里城牆,或許我們的國家早就四分五裂,或許中國也隨着古瑪雅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在風中消散了。

——後記

(注:詳見程步先生的《真秦始皇》,在我們學生中很少有人知道這本書,所以我就簡寫了《真秦始皇》,希望可以改變大家對秦始皇的印象,別讓明君變“暴君”)

七年級:董佩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hongyi/yilunwen/nk6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