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九年級 >讀後感 >

九年級讀後感:《王陽明傳》讀有感1200字作文

九年級讀後感:《王陽明傳》讀有感1200字作文

暑假裏我拜了一位名師,曾國藩讚美他“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他的思想甚至東渡日本影響了明治維新諸志士成就歷史偉業,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也不得不說:一生俯首拜陽明。他,就是——大明軍神,心學的締造者,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兩個半聖人”之一的王陽明。

九年級讀後感:《王陽明傳》讀有感1200字

王陽明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自小聰慧,二十八歲考取進士,一腔熱血的他仗義執言,得罪了太監劉瑾,出獄後卻又神奇地逃脫錦衣衛的追殺。此後,王陽明被貶龍場,在那裏,王陽明在吸取少年時“格竹”的失敗,經歷了九死一生之後,在“陽明小洞天”艱苦又惡劣的環境下完成了“龍場悟道”,後來他南破山賊,東擒寧王,廣西平叛。同時他桃李滿天下,其心學名滿九州。

年少的我,自然會對他雖然是一介書生,爲何帶兵打仗令許多武將愧不能當產生濃密的興趣,在我瞭解一部分心學後,我認爲(以下是作者拙見):

其一,王陽明曾提出“知行合一”“事上練”,所謂知行合一,即知是行的宗旨,行是知的落實。只知而不行,其爲不知,故讀兵書是知,帶兵打仗是行,王陽明內化並將其二者合一,而許多武將讀兵書是讀兵書,帶兵打仗是帶兵打仗,若將二者分開,自然打不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趙括的紙上談兵了。

其二,王陽明還曾提出“致良知”“人人皆可爲聖賢”,即每個人心中都有良知,包括盜賊,他們只是被私慾矇蔽了良知,若每個人將心中的雜念去除,尋找自己的良知,都可以成爲聖賢。既然,盜賊也有良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王陽明正是利用了這種“知己知彼”。王陽明在平叛盧珂時,知道他們是迫不得已才落草爲寇,只用了一紙公文,便讓他心甘情願地投降。在攻打寧王時,他知道每個人都依戀自己的故鄉,寧王也不例外,結果用一天時間便將南昌攻下,寧王不聽勸阻回來攻打王陽明,王陽明以逸待勞,在鄱陽湖一舉殲滅寧王叛軍。

其三,“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已經“出世”了,再帶兵打仗實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以上三點,成了王陽明百戰百勝的法寶。

心學在當下,也有着不朽的價值。

首先,我認爲知行合一仍是每個人應該所追求的。我們說要父母,就應該落實到行動中;我們學習一個新的知識,便要在“事上練”——運用在實踐中,現在許多中國學生考試卷面都能達到滿分,但如果讓他去做實驗,他可能會手足無措。

再者,在科技發展迅速的當下,信息流量巨大,我認爲“心即理”對於每個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價值,當你瀏覽着如山的信息時,你的心是否已經被世俗矇蔽了呢?

心學講求“向內求”,但如今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向內求,我認爲應將向內求和向外求結合在一起——向內求得的是良知,淨化自己;向外求得的是知識,充實自己。

學習了王陽明,我敬佩他十三歲就立下遠大志向“人生第一等大事,當是讀書做聖賢”,敬佩他三十一歲就身患“絕症”,卻依然有着“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來何處吊英賢”的豪邁。讀了本書,使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使我對世間萬物有了新的認知。

一生俯首拜陽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hongsan/duhougan/3nxw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