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植物 > >

《朝花夕拾》讀後感300字作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300字作文

  • 關注:2.75W次

《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300字作文

韓宏潤

一個黑暗的時代,在文中透出,一個時代的飛躍,對比十分明顯,令我驚歎又感慨萬千。——題記

閱讀《朝花夕拾》,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社會情景不禁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其中《父親的病》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令我印象深刻。

《父親的病》中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父親重病時,魯迅先生先後請了兩位“名醫”,可這兩位“名醫”並沒有真才實學,只看重錢財,根本沒有醫者應有的仁心。並且爲遮掩事實,故意開一些難找的藥,是不折不扣的庸醫。

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教書先生,有問不答,只會上學生背不理解文章,並不會就體罰的教育制度令我十分討厭。體現出的是兒童人性的壓抑,好奇心的打擊和,知識的陳舊腐朽。孩子還沒有長大,就已經被摧殘,這是什麼社會?

以上二篇文章都可以體現出舊社會各個角度都十分不合理,都運用的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制度與做法,使更多家庭受到重創。使像魯迅兒時一樣的兒童受苦受難。

而時光飛快,中國也在日新月異的飛快發展,與舊社會相比,醫與養育已經截然不同,醫生中不會再有庸醫,學習中也不會有舊社會時期,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的老師,不禁讓我感到幸福,在這背後也不可缺少像魯迅先生一樣的文學革命者。

《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髮出了很多情感中,令我感受最深就是對封建教育與醫的批判,時代的飛躍後,這已經不可能發生。我相信,這是魯迅先生想看到的。

一個時間的飛躍,兩個時代的對比,令我頗感幸福,與對舊社會人們的同情。

——後記

《朝花夕拾》讀後感

作者:杜儀久

當我們翻開《朝花夕拾》,透過魯迅先生生動的文字、熾熱的感情,彷彿能夠看到他創作時的神態;時而沉靜,時而激昂,時而悲憤,時而憂傷。文中的人物也魯迅先生的描寫下栩栩如生,善惡分明,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老好人”——衍太太了。

衍太太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鄰居。她可“好”了,無論鬧出什麼亂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孩子們冬天吃冰,她笑着記誰吃的冰多,比賽打旋子時慫恿着記數……魯迅寫她的“好”我看在眼裏,但其實我知道,這是典型的魯迅筆法——反諷手法。她挑逗孩子看不健康的畫,還教唆小魯迅去拿媽媽的錢,變賣自家的首飾,然後歪曲事實無中生有地散佈流言,當孩子們跌倒時,還用燒酒調了水粉塗在傷口上,其實,這樣做只會“火上燒油”罷了……這難道還看不出衍太太的心術不正嗎?

可魯迅先生並沒有狠批痛罵,反而寫了好的“和藹”,寫孩子們“喜歡到她家去玩”,我佩服極了魯迅先生,他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語言着實令我着迷戀,不動聲色地諷刺了衍太太的僞善,表裏不如一。讀者雖沒有看到筆墨間的半點髒字,卻能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她鄙視。先揚後抑,寓於褒的手法寫出了衍太太是個多嘴多舌,自私自利,喜歡使壞的婦人。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便莫過於她了。

好人?壞人?魯迅先生的筆觸前不見古人,後者也難以追去,他筆鋒的犀利,令我久久難忘,連那筆尖的韻味,也難以從心頭抹去。

《朝花夕拾》讀後感

作者:周涵

夜已深,大街小巷已沉睡,不識字的清風進入了我的房間,翻開了書桌上的那本《朝花夕拾》在翻到《父親的病》那一篇時,風,止了。

《父親的病》一文主要講了父親得了水腫,家人請來了兩位城中的“名醫”,吃下的藥都不管用,最後,父親活活病死了。

看完這片文章,我不禁怒火中燒;這是名醫嗎?開出的藥是藥嗎?這兩個傢伙,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庸醫吧!這兩個人,無真才實學,開的這些東西是能治病的嗎?去尖竹葉、生薑、蘆根。這些說是藥我還可以勉強相信。可是那些所謂的“敗鼓皮丸”,點在舌上之丹,有這種藥嗎?而且於用“敗鼓皮丸”還說得很道理“,說什麼水腫也是鼓脹,用打破的鼓皮就可以克服,什麼破道理!這麼說,只是爲了多賺點錢罷了!

這篇文章,讓我看見了一個騙子橫行的舊社會,庸醫自稱是“神醫“,用巫術給人治病,到最後,庸醫拿着一大袋開偏方賺來的錢走了,而患者的病情卻沒有絲毫好轉,甚至丟了性命。爲了掩蓋庸醫的身份,他們開一些要許多時間找或根本找不到的藥材。而有真才實學者卻沒有機會在社會上立穩腳跟,大家只相信巫術,而不相信真正的科學。

好在現在沒有這樣的庸醫了。時代變遷,當醫生的都要讀專門的大學,纔可以成醫,藥用的也更科學了,很多都會讓病情出現明顯的變化,人們的認知觀也變得科學,不再相信什麼歪門邪道。還有一點,就是有中西醫結合,利用科學儀器來更準確地瞭解病人的病情,科學用藥,不再會出現什麼庸醫了。

希望讓這些損人利己的庸醫徹底從世界上消失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hiwu/hua/3ogk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