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

篇一: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

說起蘇州的節日,除了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最熱鬧的就屬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吳中風俗,尤競上元。”元宵節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蘇式元宵燈會到山塘街是個不錯的選擇。

山塘街的元宵燈會十分熱鬧,整條街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掛上了燈籠,給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幾分亮色。民居旁邊的石路上擠滿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紗燈、宮燈、紙燈、走馬燈……五顏六色,裝飾精美,讓人賞心悅目。河面上也很熱鬧,一艘艘小船來來往往,船上也掛著紅色的燈籠,尤為喜慶。兩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條河都亮堂起來了。橫跨這河面的一座座橋,橋上人來人往,尤顯得這個節日的熱鬧。

山塘街元宵燈會的活動豐富多彩,在元宵夜,蘇州婦女早有“走三橋”的習俗。她們一般會挑名字吉祥的橋來走,如壽星橋、吉利橋、太平橋……我走過了紋祥精緻的壽星橋,飽經風霜的吉利橋,後又走上了太平橋,望著遠處,心裡也祝願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橋,我來到一處擺放很多花燈的地方,正看著一個走馬燈,燈的四面畫著山塘街的水墨畫,畫的很好,就像把這裡的景色全搬進這幅畫裡。燈的下面還掛這個一個紙條,上面下著一個燈謎“社會在發展(打一個《水滸傳》裡的人名)”我立馬想到了,是“九紋龍”史進,就這樣邊走邊看邊猜謎,樂在其中。

月亮升空,猶如白玉盤。這時,遠處煙花四起,在上空綻放,絢爛多姿,美極了。看著此情此景,心中喜悅。

元宵節不僅營造了團圓喜慶的氛圍,更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篇二: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徐瑞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這一天,按照家鄉的習俗,人們都要包粽子、喝雄黃酒、掛葫蘆、系五彩繩……

又是一年的端午,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清早,一家人就忙活了起來。除了最重要的黃米,還可以適當的放一些紅棗、肉丁、蛋黃等輔料,為粽子增味增色。準備工作過後,我們就開始操練起來。媽媽第一個動手,她拿起三片粽葉,握緊後兩手交叉一卷,形成了一個“小漏斗”,盛了兩三勺米,再把紅棗往裡一扔,將剩餘的粽葉一蓋,拿起繩子一繞一系,一個飽滿的粽子就包好了。看著媽媽不費吹灰之力就包好的粽子,我也躍躍欲試。

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卷出一個完美的漏斗,自我欣賞著:“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只看媽媽做了一遍就學會了。看,多麼完美的漏斗!”接下來,就是大型翻車現場。我自信滿滿地盛了一勺又一勺黃米,又塞了個蛋黃進去,把粽葉蓋下來,用繩子纏好,我使勁一系,“譁-”粽子裡的米和蛋黃全灑在了我身上。剛才的神氣勁兒被一個粽子砸的煙消雲散。不行,我是不會向粽子低頭的。我又重新把“大炮”對準了粽子,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開始向媽媽請教,經過一番虛心學習,我又和粽子開啟新一輪大戰。

我先給粽子洗腦:“粽子啊,我的好粽子,你這次要聽話喲。”終於,洗腦成功了,我的第一個粽子新鮮出爐!我開心極了,蹦蹦噠噠地去找媽媽,讓媽媽給我們拍照。隨後,它就一股腦兒滾進了大蒸鍋裡。

這就是家鄉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端午習俗。

篇三: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祭灶神

葉楚靈

我國每年春節,一般都是先從祭灶拉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每逢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祭灶,說是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中飯吃完後不久,奶奶就開始擦洗廚房。只見奶奶手拿洗潔精和抹布,把廚房裡角角落落都擦洗了一遍,以便於晚上祭灶神。

每到這個時候,我也要祭灶,奶奶會把我和爸爸媽媽都叫來祭灶,第一次祭灶王時侯我看到奶奶煮了好多菜,望著這一桌子的菜我饞得嚥了咽口水,正要伸手“拿”一顆水果時侯奶奶發現了,啪!奶奶狠心得一拍,我一臉疑惑的問奶奶“為什麼要煮那麼多菜,而我們不能吃”,奶奶說:“今天是個大日子!天上的灶王爺要向玉皇大帝報家裡的事咯!他吃夠喝足,才會講好話,這樣我們家來年就更風調雨順的”。

我們便和奶奶一起走上了祭臺上,奶奶把菜都放上了祭臺,奶奶給了我們每個人三根香然後點燃,奶奶先上祭臺拿著三根香雙手輕握著,奶奶嘴裡念著詞,但我們不清楚奶奶在說什麼,應該是在說佛語吧,隨後奶奶朝著灶臺上的灶神爺畫像拜了三拜然後插上香,再三拜,就這樣我們每個人一個一個地來拜著,拜完了祭灶王爺的環節也便結束了,奶奶說:“灶王爺已經昇天了,你們可以吃祭灶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祭灶神。它應該是奶奶那一輩不可缺失的生活儀式感吧!你聽,它在訴說一個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重視家庭的故事。

篇四: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吳禎

自古至今,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凶惡殘暴之際也會吞食村民,鬧得人心惶惶,一次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它似乎害怕紅色,人們喜出望外,於是到了大年七年級——年獸出沒之時,家家戶戶點起紅燈,穿起紅衣,守歲,後來也漸漸有了放鞭炮的習俗,這便是春節的來源。

說到春節的習俗,其中最讓我開心的便是春節時包的餃子,一個個小巧玲瓏。但要吃到餃子,自然得自己做了,我不是做餃子的行家,我媽媽可精通十八般菜餚,每當她(包出)一個個令人饞涎欲滴的餃子時,我都忍不住直流口水,哥哥擀麵的技術恐怕算的上是“江湖第一人”,左手(拿)面,右手拿擀麵杖,就這麼擀了幾下,一個又圓又大的餃子皮便已做好了,我也嘗試過擀麵,可惜(擀)出來的麵餅沒形狀,又厚又重,可說是千姿百態啊。

接著便是下餃子了,想著煮完了餃子就可以品嚐那美味可口的餃子,我的眼睛恐怕也要變成餃子了。下餃子也是需要“武功”的,我功力尚淺,無法無法做到似爸爸那般爐火純青,也在不斷進步,爸爸常誇我很有天賦。

下完了餃子,到了我擅長的領域了,那便是品餃子,我可說是餃子美食家,對餃子的好壞一吃便知,媽媽包的餃子格外好吃,先把餃子加成兩半,餃子剛出鍋會燙,為了不燙傷口腔,我通常吹一吹再吃,只覺那餃子的又鮮有香,只吃的我魂飛天外,如痴如醉。品完餃子,便開始大快朵頤,吃的好不痛快,恐怕一頓也得吃了有20個朝上了,才肯罷休。

我家鄉的習俗實在太多了,但最令我歡喜的便是吃餃子了,在吃過成千上萬外面別人包的餃子後,我還是覺得只有家的味道才是真正好吃的。

篇五: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當我瓜瓜落地的時候,就與這片故土結下緣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家鄉都有自己的習俗,但是每個家鄉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但我的家鄉有些習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在我們這裡,有兩個習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第一個是在每過春節的時候,爺爺或爸爸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在過年這幾天中,不管早飯還是晚飯,在還沒吃飯前,爸爸或爺爺就會拿來幾個碗,把炒好的菜夾一點分別放在碗裡,再往碗裡倒一點酒,盛一點飯,放在堂屋神龕上,點上香,然後爸爸還拿來了很多紙錢讓我們燒,過一會兒,爸爸又把剛才點好的香分別插在廚房灶上,後來才明白這是家鄉一個祭祖習俗,每當過比較重要的節日,就會像這樣來祭拜。

還有一個習俗是我聽奶奶說的,已經流傳很久了,有可能只有我們這裡才會有的,那就是我們這裡嫁女時的一些習俗,就是新娘在出嫁時,新娘會跟自己的母親和親朋好友在一起哭,她是這樣哭的:“叫聲爹來叫聲娘,不孝女兒嫁他鄉,誰來照看爹和娘。天上星子顆顆挨,女與爹孃要分開,養育之恩重泰山,割肝孝敬都應該”。哭了爹孃還要哭兄弟姐妹,哭的內容是那麼的朗朗上口,每哭一個親朋好友,他們都會給新娘一個紅包,在還沒出嫁前,新娘要穿上父親或母親的鞋子,當要走時,新娘要和自己的弟弟交換新的鞋子,新娘把事先準備了一個紅包給弟弟,這場婚禮也就算完了,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哭嫁,是我們這裡已經流傳千年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真是意義深厚,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非常的有特色,這些習俗給我的家鄉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篇六: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冬至一到,家鄉榮昌的春節就在做準備活動了。我們自然也有事,那就是——做紅豆腐。這可不是拿去給什麼神仙的,只是哄哄自己的舌頭罷了。

這紅豆腐是用老豆腐做成的。老豆腐被一口氣切成若干一寸長短的立方體,放在竹片做成的架子上,讓它吸滿新鮮空氣。放置半個月左右,再去探望他,老豆腐的身上已經穿上一套“衣服”(豆皮),而且長出了一些“寒毛”。這時,就可以將它們送進白酒裡,讓他們享受一下泡“白酒”的時間。濃濃的酒香,配上豆腐本身散發出的特殊香味,融合成一種令人陶醉的香氣,竄入人們的鼻子裡。

等著豆腐泡完澡,再給它來個全身理療,裹上辣椒麵,再關一天禁閉。第二天,散發著濃濃酒香的東方乳酪——紅豆腐就做好了。一口下去,脣齒留香。

當然,不只是做紅豆腐,還要做艾粑,這可比紅豆腐麻煩多了。

首先,要精選山坡上散發著宜人香氣的野生艾草葉,用破壁機打成醬,再讓麵粉團充分吸收艾葉醬中的精華,與艾葉醬充分融合,變成一個綠色的面團團,再將他們切成一個又一個的粗長條。將清洗好的另一種寬闊的葉子,精緻地裹住艾粑,再整齊地放入鍋中,小火慢蒸一小時,蒸至艾粑鬆軟。這樣,香甜可口的艾粑就出鍋了。超長拉絲,甜甜糯糯。

年還未到,我們全家就這樣忙得像一鍋開水了。累是當然,汗也在流淌,可大家的臉上仍然盪漾著幸福、快樂的笑容。舊的一年在忙碌中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在美食飄香中緩緩走來。年夜飯自然是美味可口的,但這也不只是味蕾的刺激,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像紅豆腐一樣紅紅火火,像艾粑一樣甜甜蜜蜜。

篇七: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在山西,在這裡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節來說吧,在這一天裡,人們會吃粽子,喝雄黃酒,戴花繩。而這些習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時候一次戴花繩的有趣經歷了。

那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從街上買回許多五顏六色的花繩。花繩,又叫五彩絲,也叫五色絲,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很漂亮。媽媽在我的手腕與腳腕上戴上花繩。許久後,我心生疑問,便對媽媽說:“媽媽,在端午節這天為什麼要帶這種花繩呢?”媽媽對我說:“古時候,這種繩子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並不像現在這麼多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代表著五行,據說可以避邪。”那時我不懂,又問:“媽媽,邪代表什麼呀?”媽媽又說:“就是不好、不正義的東西,你長大就明白了呀!”“哦,原來是這樣……”

端午節後的一天,下雨了,媽媽便把我的花繩丟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麼漂亮的花繩為什麼要丟在髒水裡呀!”媽媽說:“順著水流走,代表著煩惱與憂愁都漂走了。”“那我一定會很開心了。”“哈哈……那只是一個說法而已。”“啊?好吧!”

後來我們還吃了粽子,粽子裡放著江米和紅棗,還有花生米。吃的時候放點兒糖,甜絲絲的,可美味了。那種味道令人留戀,讓人懷念。後來我才得知端午節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中華民族風俗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一樣的,、特殊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篇八: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新年伊始,到處瀰漫著一種熱鬧,快樂的氣息。許久不見的家人如今也是齊聚一堂,歡樂是如今的主題。鞭炮、對聯、熱鬧,齊樂融融。2021年的春節,我更期盼。盼啊盼啊,今天終於盼到年三十了。

貼春聯。我和爸爸、哥哥一起來貼爺爺買的最吉利、最發財、最致富的春聯。爸爸拿出了貼春聯專用的強力膠,爸爸按著春聯,我和哥哥小心翼翼地把膠噴了上去,爸爸輕輕地用手從上面縷了下來。貼“福”字的時候,爸爸還告訴我“福”倒著貼,我還問爸爸“福”為什麼要倒著貼,爸爸和我說,“福”倒著貼是證明“福”到家。不一會兒,我們就把春聯貼好了,整個大門上看上去眉開眼笑。

放鞭炮。春節少不了鞭炮,我們買了各式各樣的鞭炮,有圓圓的手榴彈,像一個大西瓜,有藍藍的母雞下蛋,像一塊兒圓圓的泡泡糖,還有霸氣的加特林,像真正的神舟九號,為了更熱鬧,更精彩,我們決定晚上一起放。

拜年。最令我高興的是拜年,吃完餃子,首先,我和哥哥先給爸爸媽媽磕頭,爸爸媽媽給了我和哥哥大大的紅包,然後我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去給爺爺奶奶磕頭,爺爺奶奶給了我一個厚厚的紅包,我開啟一看是500元,我高興的蹦了起來,急著對爺爺奶奶說新年快樂,謝謝爺爺奶奶,我看著爺爺奶奶開心的笑著啊,最後我和哥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自家的長輩磕頭去了。

今年春節讓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春節,我特別開心、快樂,高興!

篇九: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國,各地區各民族過年的習俗都不盡相同,我的家鄉靈寶,漢族過年的習俗大致是這樣的:

進入臘月,年的氣氛越來越濃,大人、小孩都在為過年準備著。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臘八粥裡有黃豆、綠豆、江豆、花生、小米、大米、紅棗和餃子,放在鍋裡煮熟後,再把同時準備好的澆汁(豆腐丁、胡蘿蔔丁、白蘿蔔丁、調料)澆到盛出來的粥上,放到院子中間準備好的桌子上敬天神。之後,才和家人一起吃。

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這一天,家家要包餃子,買糖瓜。晚上,要送老灶神昇天。全家人要把準備好的對聯貼在老灶神像的兩邊。對聯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在老灶神面前的桌子上,擺上糖瓜之類的祭品。全家人還要在老灶神像前,燒香,行禮,最後把老灶神像揭下來燒掉。

過了臘月二十三,人們就更忙碌了:殺豬、宰羊、買菜、磨面、蒸饅頭……

到了除夕這天,人們忙著打掃衛生、貼春聯,而且每家的門口都要放上一根擋財棍。人們還要煮餃子,年夜飯做好了以後,要把新請的灶神貼上,貼好後,還要敬神,放鞭炮,最後全家人才一起吃年夜飯。吃完飯後,長輩會給小孩子發壓歲錢。這一夜,人們還要熬夜,稱為守歲。

大年七年級,在敬神和放鞭炮後,全家人開始吃早飯。飯後,人們就開始相互拜年,互致新年祝福。

從大年八年級開始,人們相互走親戚,拜年。

到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家家要吃元宵,門上要掛燈籠,小孩也要提著燈籠,聚在一起比比誰的燈籠好,玩得可開心了。

一轉眼,到了正月十六,年就過完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篇十: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離家三裡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還有55個少數民族,因此,各地的人們都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風俗和習慣。

說到家鄉的習俗,那可就多了:元霄節時的滾湯圓,清明時節吃的青團,以及四果湯、綠豆餅、土筍凍、桔紅糕等等許多特色的小吃,還有惠安女、潯埔女、火鼎公婆等各種泉州特有的民風習俗。其中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閩南地區最普遍、流傳最廣泛的習俗—拍胸舞了。

人流湧動的廣場上,一群赤著上身的舞者頭戴一個特殊的,用稻草和紅布條編織圍成的草箍,下身穿著綁著黃布條的紅色長褲,表演者會以身體部分的拍擊發出聲響與節奏,獨特的舞蹈特色更顯出了一種粗獷、古樸的舞蹈遺風來……

說到拍胸舞,就不得不提它的特別與珍貴了,拍胸舞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直到2019年11月才正式被列入非遺名單。拍胸舞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等,極具代表性又廣為流傳或許是它成為閩南地區文化標杆之一的原因。雖然拍胸舞是民間的文化,但也被稱為“東方迪斯科”,各地不同的舞蹈變化以及它是閩越族舞蹈的歷史遺蹟,因此被稱作“活化石”。

如果追溯著拍胸舞的歷史淵源,從宋元時期就又存於世上了。起初,拍胸舞是小部分留居城鎮的原閩越族人發明的,他們通過表演族傳的舞蹈沿街乞討才得以生存下來,而到了幾千年後的現在,拍胸舞已經成為了一種慶賀活動時的表演了,它現在真真正正地活在了家鄉人們的記憶中。《海絲情韻》的劇目中就曾有過拍胸舞的表演,生動體現出閩越族先民們的原始生活環境和精神風貌。

家鄉的習俗千千萬萬,都是祖國曆史上的一顆顆閃耀的明珠,在讓文化逐漸交融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把它們好好地珍藏,保護起來呀!

篇十一: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正月十六行通濟

“行通濟,冇閉翳”。行通濟的習俗始於明朝,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現在這一習俗已擴充套件到整個珠三角地區,併成為這裡的年度盛事。

前幾年的正月十六,我們一家都會早早地到通濟河邊,拿著風車、搖著風鈴、提著生菜,隨著湧動的人群由北向南走過通濟橋,祈求來年幸福美滿、順順利利。

但今年的行通濟,與以往截然不同,卻別有一番風味。因為疫情原因,“行通濟”變成了“分批行通濟”。“人越少,越多寶”這句俗語真的沒錯喲,在行通濟的第一站就看到了許多燈謎,其中“歷經幾百春秋,廣東的年度盛事是?”把我給難住了,站在身旁的“萬事通”外公笑而不語,拉著我往前走。隨著喜慶的音樂聲熟悉的通濟河又映入眼簾,我想我知道答案了——行通濟!走過一排排公益商店,便到了通濟橋。以前過橋時只覺得好玩,可這次過橋我就驚奇地發現了橋的兩邊樓梯數不一樣。橋頭是九級,橋尾是十三級。我不解地問外公,外公告訴我:“‘九出十三歸’在以前是價值十元的東西,九元當押出去,卻以十三元贖回,既反映了佛山早期依靠典當興盛發展的歷史,又表達了現代人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原來如此啊!外公還告訴我:“廣東人性格平和,節慶也愛圖個好意頭,人們在行通濟時買風車和生菜並把它們帶回家,取順利、生財之意,如果生菜在途中被丟掉,象徵著這個人來年不會發大財。”我感觸頗深,等疫去花開之時,我定再好好體驗這有趣又有故事的佛山習俗。

“通七堡之遊行,濟萬人之往來”。這次行通濟我不僅瞭解了行通濟的歷史,更希望到來的2021年大家幸福安康、和順美好!

篇十二: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我的老家在江蘇省揚州市,我的家鄉過小年有貼窗花,貼對聯的習俗,當然,在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最隆重的習俗就是“祭灶王”。

關於灶王的傳說,我也不知道太多,更多的是我媽媽告訴我的。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街上當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堂底下燒死了。玉帝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就把他封為了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就上天彙報人間的事情,大年三十再回到灶上。所以,人們為了祈福求順,常常在灶王像兩邊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

送灶這一天,要大掃除,俗稱“撣塵”。在這一天,媽媽把廚房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鍋蓋上都能清楚地顯現出媽媽的笑臉。這些也許是做給灶王爺看的,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點好話罷了。我們這兒送灶的送灶飯,有點類似超市裡賣的八寶粥。送灶的麥芽餅,為的是灶王爺吃了黏住嘴,到了玉帝面前說不了家裡的壞話。

過小年我們不僅祭灶王,還貼窗花,貼對聯。窗花的內容有各種動物、植物等,一些手巧的老年人說不定會教自己的孫子孫女剪窗花,貼上窗花寓意著新的一年越來越好。窗花不但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家家戶戶必貼春聯,寓意新的一年有美好的希望。新年新氣象,作為中國的顏色,紅色的春聯將每個家庭都帶進了過年的氣氛中,十分熱鬧,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這些就是我們揚州老家過小年的風俗,一家人真是其樂融融。

篇十三: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按照我們鄂爾多斯的習俗,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八就開始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這種粥是用來祭祖祭神的,用各種乾果熬成的粥。

過了臘八不久後便是除夕了。除夕是春節裡最熱鬧的,我們的除夕是大有講究的,中午要吃吃頓魚象徵著年年有餘。在下午,家家開始備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一整天炮聲不斷,到了夜裡,炮聲更是響亮,每一家都燈火通明。都吃著八大碗,到了晚上8點,春晚也開始了,這段時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度過過了12點就要下鍋煮餃子了。小孩子們站到鍋旁,看著鍋裡的餃子,口水都流下來了。大家嘴裡塞滿餃子,只為吃得一枚硬幣,讓下一年好運不斷。

熬了一夜歲。人人早早的起床開始籠火,人們穿的厚厚地開,看太陽的初生象徵著新一天的到來。爸爸帶著我和妹妹放炮,爸爸說是在催太陽快點出來。等到太陽在半山腰時,熊熊燃燒的大火與太陽融為一體。

過了七年級我們就要過初七了,也就是小年,小年這一天是家家團聚的日子。人們都回家鄉看望老輩人吃團圓飯。

過了初七就是元宵節了,元宵這天可熱鬧了,大街上都是人,人山人海,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彩燈高照,鞭炮齊鳴,我們最喜歡的元宵節。需要走九曲黃河陣,還要給神仙磕頭,你有幾歲,就磕幾個頭,磕的越響越好,為的是乞求平安。

過了元宵節就是2月2了,俗話說的好,2月二龍抬頭,沒錯,這一天就是要理髮。為的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這時候春節才算正式結束了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小孩子們該學習的學習。

篇十四: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舌尖上的中國》曾說:“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是的,說的就是香腸、臘肉。這些味道是我的家鄉重慶過年時不可缺的年味兒,是記憶中家的滋味,灌香腸、薰臘肉也就自然成了重慶過年的一種儀式、一種風俗,重慶人碗裡有了香腸臘肉,才叫過年!

又到了一年年尾——重慶大街小巷、村頭村尾灌香腸、薰臘肉的時候。家家戶戶陽臺上無一不用晾衣杆掛滿了臘肉香腸,看上去喜慶無比,濃濃的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

我站在外婆、外公身邊,一邊幫忙一邊好奇地看她將新鮮豬肉絞成肉絲,加以配料調味拌勻,接著套上“腸衣”,最後均勻地分成一段段,打好結後用一根繡花針放掉多餘的氣泡和空隙……和家人一起準備香腸是年味兒的開始。

灌好香腸,也不能忘記薰臘肉。飛速發展中的重慶過年年味兒最濃的,除了香腸,非臘肉莫屬。當臘肉掛起,熟悉了味道入口瞬間,那種俗世的熱鬧和煙火氣又回來了。“重慶的臘肉沿襲具有500多年曆史的民間加工祕方,“外婆一面用各種材料熏製,一面對我說”使臘肉從鮮肉到加工再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能讓肉就不壞。“”哦,所以用橘子皮和柚子皮熏製是為了這些啊!“不錯,而且這樣還能使得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外婆耐心地繼續講到。原來一塊臘肉也有這麼多學問!

經過一系列的製作,到了香腸臘肉可以擺上餐桌時,春節就正式開始了。全家人圍在一塊兒,享用這獨具一格的地方美味,滿是年味兒的濃厚氣息。

篇十五: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位於河北省邢臺市,在這裡,有好多別具一格的習俗。

在這裡最有名的習俗,當然還是過年。

每年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貼好對聯。對聯就是貼在家門口,或者家裡的牆上。都說“福”字要倒著貼,因為有一個寓意就是說:福到了。

除夕那一天,上午現在家裡看會電視。下午,便包餃子。到時候,自己的親人就回來自己家裡吃餃子。那一天晚上,就會坐在一起,拿著手機一起在微信上發紅包搶紅包。晚上,便坐在各家的沙發上,看春節晚會。第二天就忙了,男的去各處拜年,女的去淨土寺燒香。家家戶戶的小孩子,就坐在家裡,看電視。每年,大家的兒子,就要在神像面前擺上一桌瓜子糖果什麼的還有一些佳餚。然後燒香磕頭。

每年的小孩子都能收到很多的壓歲錢。男孩給長輩拜年才可以收到壓歲錢。

中午吃大餐,吃大餐也要講究規矩。菜最重要要有魚菜、豆腐菜。為什麼要有魚菜因為吃了魚菜就會年年有餘、豆腐菜就說都福都福。

除夕過了大年七年級過了。八年級就應該去老家給姥姥姥爺拜年,那也很有意思。

過後,便會迎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元宵節的由來便不再多講。那一天,大家晚上都會在一起吃煮元宵。吃完元宵也不能歇著。都去看燈。那一天路上都會有來來往往的人去看燈。

十六那一天晚上,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天。那一天晚上,在村子裡,大家都要在一個地方生起火,站在火堆旁邊一起聊聊天,烤烤火,都說烤火很是個講究。烤烤頭不頭疼、烤烤肚子肚子不疼。總之烤哪那就不疼。

十七那一天,人們就又開始忙了,大家就又去工作了,小孩子們也就上了學。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

篇十六: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清明前後,我們家鄉人在吃食方面上有個習慣——做艾粑。

我們家的人又開始做艾粑了。首先,我們要找到良好的艾葉,春天,尤其是清明節至端午節,艾葉又鮮又嫩,是最佳的食用時間;然後,我們把艾葉切碎,放入開水中煮爛,之後,我們把足夠的糯米粉放在一個大盆裡,媽媽說:“放糯米粉時一定要注意,要把糯米粉堆成一座‘火山’,然後把煮爛的艾葉放入‘火山口’中。”放入艾葉後,我們加上水和糖,便開始搓揉。誰知,媽媽來了一句:“馨喬,要不你來試試?”我本就想做,既然媽媽說了,我便拉起袖子開始揉捏糯米糰,可現實和想象是兩碼事,我一搓,那糯米糰便粘到手上,媽媽說:“搓糯米糰時要注意,要把糯米粉抹到手上後再搓,才不會粘手。”我鬥信半疑地試了一下,真不粘手了,很快,一個大糯米糰被我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搓出來了,媽媽說:“做的不錯。”我不敢得意,忙問媽媽:“接下來該怎麼做?”

“你看好了”。媽媽熟練地拿了少許糯米糰,搓成了一個碗的形狀,在裡面放上準備好的材料,然後一捏,封口再壓扁,一個艾粑便做出來了,我不由地驚歎一聲,然後又有模有樣地照著媽媽的方法去做。20分鐘過後,艾粑終於完全成形了,又過了30分鐘,艾粑便出爐了,我一看,可真漂亮啊,一個個都是翠綠的,而且聞起來,還有艾葉淡淡的清香,我忍不住地拿起一個,“啊,燙。”我手中的艾粑聞聲飛起,好在我身手敏捷,接住了它。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我把艾粑吹了吹後,咬了一口“啊,可真是太好吃了。”媽媽笑盈盈地看著我,說:“那當然,而且艾葉還有祛風除溼的作用。”我嘗著自己動手的成果,得意洋洋地笑著。

到現在,提起艾粑,我還忍不住回味它那香甜可口的味道。

篇十七: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603班王海萌

奼紫嫣紅

春風拂面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朗誦者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我們又迎來了傳統的節日春節,

每年春節,回到家鄉,從臘月二十五開始過節,濃濃的年味,瀰漫了整座城市,從這天起,我們開始買吃的,用的穿的,喝的,我們廣東還有一句俗語,年二八洗邋遢,到了臘月三十,除夕前一天家家戶戶都開始大掃除,每家的陽臺,燕子都掛滿了,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床單衣服,大掃除後,每家每戶都會開油鍋,炸餃子,蛋散用來壓年,但,我們過年一定會做的食物,有詞用糯米粉做成後,再用菠蘿葉貼為,底座瓷的種類有很多,菜包餈,薯包餈,壽桃餈,灰水餈,艾餈等:……;意寓人們工作和生一年比一年提高了。

吃完早飯就開始迎新春貼春聯,大年三十,家每戶都開始對春節做好準備,做好美味的團圓飯,一起觀看春晚,大家的祝福都碰在了酒杯裡,夜裡熱熱鬧鬧,燈火通明,鞭炮煙花聲不停,到了十點,家鄉的鞭炮就開始響個不停,一直在等正月七年級新年的到來。

正月七年級早上吃完飯,全部人都會去拜祖先,好求人民冤家幸福,萬事如意,拜完後,大人帶著小孩去各個親戚家拜年,臨時飲料,各種東西都當新年禮物送,還要放四米長的大鞭炮,大人和親戚聊得很其樂融融,小孩們玩的很開心,但是我們總會有許許多多的紅包,再跟叔叔阿姨道聲謝謝。便掉頭跑去看看裡頭有多少錢?

院子裡的柳樹,隨著春風吹拂著,春節慢慢的就結束了。

篇十八: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當你聽到這句詩詞時,那麼春節就在慢慢地靠近我們。雖然春節有很多的習俗,但是我們家的習俗卻與眾不同。

在春節那天,我和許多親戚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看著電視上的春晚。在十一點左右,“戰鬥”開始了。首先是小姨姥,我們把紅包推過來,推過去推過來推過去,兩個人像是兩個太極大師一樣在那裡手舞足蹈,可是最後紅包還是推給了我;接下來是嬸嬸,她的動作非常敏捷,把紅包一下子塞到我的口袋裡,就快速地跑到了另一個房間。

最後,是一家之主,爺爺的紅包。我們互相對視,爺爺手拿紅包,突然就向我衝來,我靈機一動,一個轉身躲過了第一波“攻擊”。然後,爺爺使用了大招:耍賴,他把紅包塞到我的兜裡,然後說:“孫子,你別跟我搶啊,我一激動再暈過去!”這一招術可是讓我一敗如水,只能裝著紅包,揚長而去。可是,爺爺沒有想到,我早已制定好計劃,準備把紅包塞回到爺爺的包裡。我小心翼翼地進入爺爺的房間,準備把紅包物歸原主。可誰知爺爺在角落埋伏著,又對我造成第三波攻擊。最後,我的書包裡就裝滿了紅包。

到了兩點左右的時候,我實在是忍不住了,眯著眼睛躺到了床上。突然,奶奶把燈開啟,她把最厚的一個紅包放到了我的枕邊,我疑惑地看著她,又看了看那個紅包,說:“奶奶,你要幹嘛?”奶奶笑了笑,給我講了講紅包的來歷,聽得我津津有味,感覺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

奶奶又笑了一下,說:“紅包是你拿來辟邪的,而不是你拿來炫耀的!”我點了點頭,就睡了。

在歡聲笑語中,太陽升起來了,春節過去了。但是我們家鄉的那些習俗,卻一直記在我的心裡。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有趣而又美好。

篇十九: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習俗。

到了除夕,家家趕做年夜飯,大街上到處是酒肉飯菜的香味。在我的家鄉,年夜飯中還少不了一盤圓子。據說,這種圓子的做工非常精密,需要把肉、蒜、姜都切碎成丁,然後搓成一個個小糰子,放進澱粉裡滾球,最後開水下鍋,撈出來放涼,就可以蒸著吃了。桌上還會有一盤餃子,吃餃子寓意來年財源滾滾、平平安安。看著這一桌子菜,聞聞這滿桌香味,真是沁人心脾,使人垂涎三尺。

吃完了晚飯,父母的親戚們就會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似的。而我們小孩則會去放鞭炮。拿著過年前準備好的鞭炮,來到街上,一邊點,一邊看。鞭炮真是多種多樣,有的像一朵白花,有的像一棵小樹,還有的像一個火箭,真是無奇不有。回到家,我們全家都會在電視上收看《春晚》。到了午夜十二點,我們還是一點睡意都沒有。

不知不覺地一覺醒來,年就到了。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女人們通常會去走訪親戚,給他們拜年。而男人們呢,就會去祭祖,去悼念死去的親人們。在我的家鄉,如果正月七年級下雨打雷了,就必須在正月三十再過一次小年,只是不用那麼正式罷了。

這天晚上,我則會給爺爺奶奶、親戚朋友們叩頭拜年,這樣還能收穫壓歲錢,可以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

再過兩天,到了正月九年級,春節就開始收尾了。不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還會吃一次元宵,元宵寓意著團團圓圓,闔家幸福。

打這以後,大家就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孩子們去上學,大人們去工作。

聽了我的介紹,你想不想來我家過一次年呢?

篇二十: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年蒸

過年的時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在我們常州,進了臘月門,喝過臘八粥,家家戶戶就要準備“年蒸”啦!年前蒸好包子一類的點心,存放至節日期間享用,這就是“年蒸”。

過年前幾天,外婆開始製作包子餡,一般會做豆沙餡、蘿蔔絲餡。外婆用鐵鍋熬煮豆沙的時候,豆沙在鍋裡“咕嘟咕嘟”地冒泡,有時還會有那麼幾滴從鍋裡“激動”地跳出來,飛濺在牆上,留下若干個暗紅色的斑點。豆沙不停地在鍋裡翻滾,變得越來越濃稠,香味也隨之發散開來。外婆一關火,我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蘸了一點,用嘴使勁吹一吹,放進嘴裡一抿,真甜呀,一直甜到心裡。外婆笑著拍拍我的頭,說:“真是個小饞貓,也不怕被燙到。”外婆還做了蘿蔔絲餡,裡面加了豬肉,開洋,黑木耳,光聽聽就讓人垂涎欲滴。

我和媽媽各捧著一盆餡來到包子店,這裡的師傅會幫我們加工包子。只見他們熟練地包包子,蒸包子,蒸汽從蒸籠裡逐漸上升,周圍白茫茫霧氣騰騰的一片。包子出籠了,師傅開啟蒸籠,空氣中頓時瀰漫著熱氣和包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包子,雖然燙得我只能兩手交替地拿著,卻也總捨不得放下。咬上一口,豆沙清甜細膩,流淌到嘴中,真是太美味了,比超市裡的冷凍包子好吃多了!一個下肚,我還沒吃飽,就用可憐兮兮的眼神望著媽媽,媽媽一邊把包子放進竹匾,一邊又遞了一個包子給我,說:“彆著急,慢點吃。”我答應了一聲,喜滋滋地品嚐起來。吃完兩個包子,我心滿意足地和媽媽抬著竹匾回家了……

在家鄉的長輩們看來,只有自己親手做的包子才有家的味道,才有年味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蒸”,吃得放心。“年蒸”它代表著新年討個好彩頭,寓意著生活蒸蒸日上,表達了人們對來年幸福生活的美好企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h-tw/yuanchuang/jingxuan/vqm61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