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徵文 >

[2012暑期徵文]《朝花夕拾》讀後感2000字作文

[2012暑期徵文]《朝花夕拾》讀後感2000字作文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他的文章,卻並沒有感到有太多隔閡。樸實的文筆,真摯細膩的情感,讓我感覺好像是在聽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老爺爺將往事娓娓道來。

[2012暑期徵文]《朝花夕拾》讀後感2000字

讀了魯迅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它給我的感觸非比尋常。《朝花夕拾》是魯迅在經受着北洋軍閥當局和各種敵對勢力的壓迫是寫的。它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

這本書中有10篇散文,每一篇都表達了不同的情感,每一篇都記述了一個故事,令人回味無窮。

第一篇文章叫《狗·貓·鼠》,作者在一開始就說明自己是仇貓的,好像是作者真的恨死了貓,想把天下所有的貓都趕盡殺絕一般。但在後面的文章中,我明白了作者是在將貓比作當時所謂的“正人君子”,與其說作者是仇貓,倒不如說是憎惡貓的性格和他們的所作所爲和當時的“正人君子”一樣,“幸災樂禍,慢慢的折磨弱者”,又“有這麼一副媚態”,尤其是“它們配合時候的嗥叫,手續竟有這麼繁重,鬧得別人心煩,尤其是夜間要看書,睡覺的時候”,令人厭惡,強烈諷刺了“正人君子”的行爲。又想起幼年時救養一隻可愛的隱鼠的遭遇和感受,表現了對弱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則寫了作者小時候與保姆長媽媽的有趣故事,她“生的黃胖而矮”,嘮叨,“滿肚字都是麻煩的禮節”,還是殺害魯迅的所愛——小隱鼠的人,卻“有偉大的神力”,買來了作者夢寐以求的《山海經》,“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做到”,表現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崇敬與真誠深切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則在一開始就說要“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表現了作者對當時那些反對白話,提倡復古的人的抨擊。還爲當時孩子們讀的書感到可憐,他們想讀的書他們卻無法得到。這是多麼悲哀呀!而作者也對小時候讀的《二十四孝圖》中的一些故事感到反感,它們將“‘肉麻當做有趣’一般,以不情爲倫紀,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表現了封建孝道的虛僞與殘酷,令人髮指。

《五猖會》描寫了作者小時候對賽會的熱切期盼與渴望。好不容易等來一次盛會——五猖會,一大清早就起來,“我笑着跳着”,非常高興。準備出發時,父親卻逼着我去背《鑑略》,要“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這書雖然“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然而我一字不懂”,就只是硬生生地背下了,並不理解意思。雖然背下來了,但去看賽會的興致卻蕩然無存。這表現了當時封建教育的不合理,不教授兒童所感興趣的,而是教授兒童所不能理解的,將兒童的天性抹殺掉了,表現了對封建教育的不滿。

《無常》也是在描寫關於迎神賽會的,它描寫了“活無常”這一形象,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那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羣’之概”,“只要望見他,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爲什麼呢?因爲他總是去勾攝惡人的魂“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愛”,“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表現了大家對無常的喜愛。奇怪了,這一陰間的鬼,何嘗能得到衆人的喜愛?倒是因爲人間沒有公正,“公正的裁判在陰間”造成的。這篇文章嘲諷了打着“正義”、“公理”旗號的“正人君子”,令人感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們學過的課文,至今我都對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到羨慕,而他後來在三味書屋的生活卻並沒有太多的樂趣。尤其是當魯迅問壽鏡吾老先生“怪哉”是怎麼一回事時,壽鏡吾老先生的不耐煩以及後文提到的同學們讀書時沒有停頓,不理解文章的意思都表現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願望。

《父親的病》寫了作者兒時爲父親找醫生看病的事,寫了當時幾位“名醫”的開方、態度等作風,表現了他們行醫不認真,巫醫不分,不救人命,只要人錢等令人憤慨的行爲,讀起來令人又氣憤又難過,同時也表現了魯迅對父親的愛。

以上七篇作品,講述了魯迅童年時代的生活,展現了當時的社會與人們的生活。而後三篇作品《瑣記》、《藤野先生》與《範愛農》則表現了魯迅青年時前往南京、日本求學以及回國後的一些經歷。

《瑣記》描寫了作者因不堪偷盜的流言蜚語,離開家鄉前往南京求學。描述了在雷電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生活,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實在令人驚訝,而且當時作者在讀《天演論》時,就有一位本家的老輩認爲作者有點不對,表現了當時人們思想的老化以及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作者不顧老輩的反對,仍然閱讀《天演論》,表現了作者對新思想與真理的渴求。《藤野先生》記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與藤野老師的故事,藤野先生對作者並沒有偏見,且對作者關愛有加,非常的真誠,這與他在仙台受到當地學生的侮辱與歧視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但在這篇文章中,有一個片段令我氣憤無比,那就是在看影片時,日本人槍斃中國人時,日本學生歡呼起來,讓我真想揍他們一頓。我想,這也應該是作者最終棄醫從文,認爲醫治人們精神上的麻木遠比醫治肉體上的苦痛重要得多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範愛農》描寫了作者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剛開始作者認爲他是極其可惡的,因爲“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還害怕”但到後來這意見卻越來越淡薄,最後終於沒有了,最終倒好像生出了些同情與敬意。其實我認爲範愛農是一個很有正義感與血性的人,他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但在辛亥革命後又倍受打擊迫害,實在令人同情。表現了作者對範愛農這名愛國者的同情與悼念。

讀完了《朝花夕拾》,我對當時的社會又有了進一步認識,更爲魯迅先生所折服,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八年級:許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zhengwen/lnl1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