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徵文 >

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推薦15篇)

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推薦15篇)

篇一: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推薦15篇)

心有文化,細嗅傳承

關雪怡

文化,需有晴有,有左有右,方顯精彩,方得傳承。中華文化,上下五千,中華兒女,理應心有文化,細嗅傳承。

傳承文化,說文解字。

文字,是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若是連我們中國人自己都無法正確理解和使用,豈不是讓外國人貽笑大方?所以傳承文化首先要從文字入手。《說文解字》就記載了不少漢字的本源與演變。與其性質相同的《漢字字源》曾對“衆”字作出過一番解讀:“衆”之繁體字形"眾”由“血”與三個變形的“人”字構成,意爲有共同血統的許多人。其旨在於強調衆人乃相互關聯,並非烏合雲聚。其次,成語由字組成,它的使用也應引起重視。就像“七月流火”本是指秋季天氣轉涼,卻由於多數人的使用錯誤,已然從俗。這對文化傳承可不是一個有利的因素。正確理解和運用文字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傳承文化,品讀經典。

品讀經典,我們或許會被它晦澀難懂的語言所困,於其身也,卻是傳承文化的必經之路。誠然,《經典詠流傳》節目“和詩以歌”用新型的方式讓大衆品讀經典,《苔》便由此一夜爆紅。如若對中華文化盛景加以觀照,我們將會發現歷代傳承之經典的不朽身影:《莊子》呈現出馳騁天地的瑰麗想象、《山海經》記錄下古代先民的神話信仰、六經系統構建起歷世儒者的精神氣象……傳世經典,不啻爲文化先祖所樹的精神界碑,亦標示了我們得以求索於世界的智慧。品讀經典,領悟文化魅力,其傳承可計日而待也!

傳承文化,愛之護之。

誠然,中華文化被我們中國人奉爲圭臬,若有他國人欺之辱之,我們定要回以強有力的反擊。自己的文化,若自己都不愛之護之,試問,誰又會尊重和愛護它?杜嘉班納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歧視和侮辱,是每個中華兒女所不能容忍的,被質疑和抵制便是它的下場。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凡辱之者,雖遠必誅!

中華文化,雄厚而多彩,走在文化的街巷,呼吸文化的氣息,聆聽文化的聲音,感受文化的心情……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美好。願我可以在歲月斑駁處,看文化之花綻滿於世!

文化是地球的擺鐘,滴答聲剛好喚醒傳承的雨,親吻世人的肩頭。願在軒爲竹,挺節自持,慣歲寒不改。願生於華夏,傳承文化,慣終生無悔。

心有文化,細嗅傳承!

篇二: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文化永流傳

樑睿

《說文解字》分析字型,考究字源,將古人的生存智慧熔鑄於書墨紙硯之中。《經典詠流傳》和歌以詩,帶我們領略古人情志。兩種不同的方式,同樣的思接千載,文承百代,展現中華文化無窮的魅力和價值。傳統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巨木之本,萬流之源,身爲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當懷敬畏之心,爲往聖繼絕學,爲中華續文脈。對於外人的歧視,我們堅決零容忍!

中國的漢字作爲傳統文化的根基經幾千年的嬗變和發展,如今仍是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交流和學習的重要工具,承載着華夏祖先的智慧,而它能流傳至今,不僅是因爲中華民族千年來未曾間斷的歷史,更是因爲它在歷史的推進演變中積澱了深刻的內涵和豐盈的品格,是文化的結晶,是中國的象徵。文字的魅力不僅僅在其中蘊藉的深情,詩詞正是這些意蘊深厚,微言大義的文字編織而成的語言藝術。中國的詩詞也是傳統文化的代表,在這飛速發展的社會,能夠摒除浮躁投入到古詩中去的人越來越少,《經典詠流傳》讓忙碌的人們又一次想起詩詞,將古詩和近代詩詞配以現在流行音樂傳唱,使更多人爲它駐足。黃齡與屈原的隔空對話,王耀慶傳唱文天祥名篇,“央視boys”合唱《青春》致敬李大釗,廖昌永廖敏衝共唱《青春偶成》緬懷周總理。這讓詩詞沉默於歲月黃沙之後重獲新生,走進千家萬戶,流淌進更多人的心田,滋潤中國人的心靈。傳統文化是人民精神的凝聚,是國家民族的根基,是我們走向世界,邁向未來的重要起點,是人們靈魂休憩的家園。杜嘉班納宣傳短片中對中國文化的輕視令人氣憤,作爲中國人的我們,應該做到重視傳統文化,承擔起保護並傳承它的責任。

中華傳統文化,不僅要傳承給我們的後代,還要盡我們所能將它發揚光大,讓世界看到中華文化之美,讓中華文化永流傳!

篇三: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承經典文明,譜今日華章

郭怡卓

黃河船伕的纖繩,牽出的不再是蹣跚和古老,今日的中國,也已不再是“東亞病夫”。偉大的中華人民融合傳統與創新思想,不斷強化民族自信,來譜寫今日的華章!

傳承經典文化,共繼百家絕學。

轉蓬萬里,情繫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葉嘉瑩先生,你是詩詞的女兒,經典文化的傳承者。輾轉多所大學,只爲教授詩詞歌賦,傳承經典文化。臨終前將畢生積蓄捐贈給南開大學,留作後世研究舊時文化的經費。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從青春到白髮,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能經受得住,支撐着樊錦詩的是什麼?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明,保護流傳下來的文化產物。一腔熱愛,一洞壁畫,心之所向,共譜華章。

融入創新思想,續文化之燈火。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悠揚的歌聲正通過鄉村教師樑俊和貴州山裏孩子們的演繹,使觀衆領略到這首清代小詩《苔》的美。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將現代流行音樂唱法融入古今詩詞中,使詩歌又在現代恢復了生機。這樣觀衆在欣賞表演的同時也能瞭解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豈不是一舉兩得。近日,故宮博物院裏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衝上了熱搜。擺着“pose”的康熙皇帝,故宮中曬太陽的御貓,還有帶佩劍的護衛……琳琅滿目,各式各樣,應有盡有,使遊客在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能體會到現代與古代完美結合。故宮文創與《經典詠流傳》節目都將創新思想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再續了文化之燈火。

抵制辱華言論,建立民族自信。

近來意大利服裝品牌“D&G”在宣傳短片中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筷子與披薩結合,模特臉上誇張的表情與不恰當的文字表達,激怒了中國網友,導致杜嘉班納被國人抵制,無奈取消了時裝秀。瑞士非官方棉花組織BCI中品牌H&M公開發布辱華言論,並造謠新疆棉花是逼迫勞動人民手工摘取,這一惡劣行爲很快引起衆怒,當紅明星紛紛宣佈與其下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匡威等取消合作,並轉而代言國產品牌李寧,安踏等,這一帶頭行爲深受國人讚揚。目前,H&M在中國很多門店因辱華事件而倒閉,這說明中國人民齊心協力,抵制辱華品牌,建立了民族自信,相信不久的將來,世界服裝潮流,一定是由中國引領!

東野圭吾曾說過:“找不到方向的時候,請回到原點看看。”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正是我們在前進的路上不忘傳承傳統文化,融入創新思想,堅定文化自信,才能讓中華文化歷史彌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篇四: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孟令昊

對於傳,《說文》中認爲是從驛站轉遞文書即爲傳。簡單而言便是傳給下面,再讓其繼續轉遞。對於如今傳統文化亦是如此。傳承中發展,發展中弘揚,弘揚中保護,便是如今文化的“傳”。因而,文化傳承,更應生生不息。

什麼纔是傳承的真正含義呢?這是一種遞進式的關係,先傳再承。泱泱五千年曆史,中國傳統文化數不勝數。有唯美浪漫的唐宋詩詞,也有大快朵頤的美味佳餚,有闔家歡樂的團圓佳節,更有沁人心脾的文化藝術。前人通過一代一代的傳,進入了我們的世界,豐富了生活。讓精神得以享受,而我們在這傳中獲得去繼承這份文化的權利和擁有傳遞弘揚這份文化的義務。讓這一份文化瑰寶,通過我們的手去傳給下一代人,如火炬傳遞般,繼續發光發熱,這便是傳與承。傳承就是傳遞與繼承,並要讓他不斷的發展與進步。

我們應當如何去傳承這份文化呢?這是一種行爲,去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急劇爆發的力量。小詩《苔》在300多年的沉寂後,被樑俊與他的學生再次煥發了新生,喚醒了人們對詩詞塵封的記憶。“卅載光陰彈指過,未將磨洗是初心。”這是葉嘉瑩先生一生所愛一生所傳承的珍寶——詩詞。用她自己的方式來傳承這份詩詞文化。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化。“她是詩詞的女兒,是風雅的先生。”是對葉老的肯定與最高的禮讚。那份傳承是無價之寶。前輩亦如此,我輩亦有楷模。北大考古系女孩兒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女孩直言:“要像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一樣去傳承那份文化。一腔愛,一幅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這是樊錦詩的一生所向,也會是北大女孩兒的目標,去傳承,中華文化的根。這便是傳承,用你的方式,結合如今的時代,向《經典永流傳》的那位教師一樣,去發現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這便是如何傳承。

在傳統文化遭到歧視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去保護這份文化。傳統文化是根,值得我們去傳承,更值得我們去保護。意大利服裝品牌杜嘉班納的宣傳短片將我國傳統文化的筷子引入其中,本應是興事,但是這個短片卻有歧視中國傳統文化嫌疑並涉及辱華。對此,我國已採取強硬手段去保護我國傳統文化不受侵犯,盡顯大國風範。保護文化,就是在繼承中不斷保護,如此文化方可傳承下來,經久不衰。此事件也提醒我們,爲了文化更好的傳承,我們不僅要在國內傳承,還要在世界傳播,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文化,喜愛中國文化,傳承中國文化!

傳中有承,承中有新,傳中有承,承中有護。這便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是中國的根。

篇五: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燃文化之薪,延傳承之炬

趙紫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如一條長長的血線,逾越千年長河,將神州兒女緊緊相牽。華夏文明浩浩湯湯越千載,在代代傳承的接力下,文明不曾偃息,此刻正亟待我輩之滋養,讓文化的血脈於茫茫長史中簇起火光。故,青年如我輩,應讓文化引領風尚,令時代豐盈經典。

身體力行,方可燃明燎原的文化之火。

《說文》有言:“傳,從人,專聲。”誠如斯言,自禹鑄九鼎,浸潤禮樂春秋,中華文化經千秋沉歲的熔鑄,已然化作日常生活的底色。古賢傾盡心志而淬鍊出的文化底蘊,更需我們以溫暖的人文溫度呵護。恰如故宮“掌門人”單霽翔,磨破了二十雙布鞋,對故宮進行了實地的勘察,百萬量級的藏品他可以精確到個位。以真情喚醒故宮的時代新活力,使古物不再塵封,令歷史不再褪色,單院長用苦行僧一般的執着與耕耘,續訴着華夏千年傳奇。文化,爲人化成。離開生命本源,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只有人真正站於傳統上,方可長延華夏文脈,傳遞延綿了千百年的人文溫度。

積極創新,方可譜寫時代的文化新章。

“文化,根本沒有固有這回事,它絕不是一副死的掛在牆上的已完成的畫——油墨已幹,不容任何增添塗抹。”恰如龍應臺所說,文化如三月陽春,鼎故革新,多元化地呈現自身的魅力。無論是《中國詩詞大會》還是《國家寶藏》,文化正以新時代的方式滲透入日常生活中。現代化科技與古典文化的碰撞,將千年時光滋潤而成的文化甘露灑向大衆,讓“舊時謝王堂前燕”也能“飛入尋常百姓家”。文化有根源,但絕不是在原地不動的古樹,它隨着歷史長河一併奔流,永遠充滿着蓬勃的活力,生生不息。走在文化創新的這條道路上,雖有艱難坎坷,但仍要越過萬丘,讓文化之火長燃不熄,在古老的文化中開出明媚的新花。

不屈不卑,方可熔鑄不倒的文化長城。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自每一個人心下對文化的尊重與熱愛中汲取向上的養分。常有人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自己的文字和歷史。中華文化,滌過五千年的長河,秉“有容乃大”之念,延綿流傳至今,但包容絕不意味軟弱與退讓。中華文化軟輸出的背後是十四億華夏兒女挺直而立的傲骨脊樑。中西方文化,或交流互融,各取其長、或各美其美,彼此欣賞,而絕不應與一踩一捧間詮釋傲慢與偏見。中華兒女應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懼歐風美雨,能讓當代中國更有底氣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文化的傳承是和諧社會的運轉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華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軟實力。望雲海蒼蒼,江水泱泱,感文化之風,山高水長!

篇六: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文化傳承,刻不容緩

張瑞涵

餘秋雨說“中華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悠悠歷史長河如一根紅線牽起中華兒女的文化長絲。《說文》中將傳的字形以“人”做形旁,“專”做聲旁,寓意我輩傳承文化要靠恆心與專一;《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以流行音樂結合發現文化的深層價值;意大利品牌不恰當表達,被質疑歧視傳統……故曰:恰當得體傳承中華文化,我輩刻不容緩。

以切身之力與專一傳承,讓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蓬勃向上。

上下五千年,黃河以南的一燧烽火燃起了文化的火苗,夏共商和,周禮洪亮,秦皇漢武,唐詩宋詞,卷卷古章典籍記錄着時代連綴時代,朝廷顛覆朝廷的悠悠文化。歷史很厚,時間很長,需要我們的切身之力和專一恆心做永恆的底色,於是有了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爲壁畫幾十年如一日的奉獻,葉嘉瑩爲傳承詩詞研究教書育人。卅載光陰彈指過,可他們的恆心卻從未被磨染,文化傳承應如“傳”字一樣,以自身個體之力結合不變的恆心,助文化傳承的列車如復興號般動力澎湃。

推陳出新,以文化精華結合新時代絕唱。

南京大報恩寺以玻璃代琉璃,用現代技術的力量將宋代文化,展現在世人眼中;單霽翔以科技養殿堂,推出掌上故宮與故宮文創,喚醒對文化傳承的關注;李雲鶴融合時代潮流讓只能在壁畫上起舞的飛天遨遊於電子雲海⋯⋯文化傳承,需推陳出新,鑽研傳統的新型表達,結合科技等新穎形式不斷創新,激活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才能實現對文化精華的代代傳承。

恰當得體的文化傳承,需適宜的文化交融,否則會引發質疑與抵制,甚至變成對傳統文化的歧視。

杜嘉班納不恰當的表達以及辱華的嫌疑,致使產品下架。適宜的文化交融,應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國際交流向世界傳播中華元素,東南亞元素,非洲元素等。適宜的文化交融應與“引進來,走出去”的觀點契合,以恰當文化碰撞激起文化傳承的浪潮。

傳承中華文化,我輩刻不容緩,在這條前進之路,我們應以切身的行動和恆心,推陳出新的創新,還有恰當的文化交融,發揚祖國的優秀文化,以小我之力燃起文化傳承之火。

篇七: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文化傳承,山高水長

姜雨欣

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屹立不倒的一座豐碑,以其堅硬的、深厚的基石昭示着它不可被磨染的力量,又以柔軟的、包容的態度海納百川,源遠流長。傳承中華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傳承好中華文化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雲海蒼蒼,江水泱泱,文化傳承,山高水長。

文化傳承,首先要務當了解。

縱觀古今,中華文化可謂種類繁多,若想傳承中華文化,那便要深入瞭解文化的內涵與背景,文字構造,蘊含着聲與形的智慧;書法筆鋒,用墨浸透着文人的感情;梨園春秋,幾代人的喜怒哀樂盡在其中,這些文化中的精神與美好,正是需要我們去了解去傳承。

文化傳承,錦上添花,當創新。

中華文化的精美絕倫自不必說,但又有多少能真正走進大衆視野?《經典永流傳》節目將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結合起來,使得沉睡百年的《苔》火遍全網,作爲故宮掌門人的單霽翔憑着一腔愛,大規模開放故宮,並推出故宮創新產品,拂去其歷史塵埃,使其平易近人,走向大衆。身處信息科技時代的我們,更應發掘文化與信息技術創新融合的方式,爲中華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彰顯大國風範。

文化傳承,不可缺少,當自信。

杜嘉班納公然辱華侮辱中國文化中的筷子,換來的只有解約與資產流失,這也告訴世人中華文化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我們不能沾沾自喜,只有踏實地爲傳統文化做出貢獻,面對質疑與侮辱時有力回擊,方能做到文化的真正傳播。中華文化的傳承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那麼就請揚起自信的風帆,開闢出屬於中華文化的一片新天地。

卅載光陰彈指過。文化傳承對於中國人來說是處於相對模糊的地位的,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模糊的界限,動員每一個人參加到文化傳承的任務當中,到那時,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光芒,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近在眼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化傳承之難並非一時之難,想要做到真正盤活文化,便要不斷了解、創新中華文化,使其隨着時代的律動,發揚光大。傳承中華文化,是你我肩上既美好又深重的責任。

篇八: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傳千年風雅,樹華夏新風

秦歌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文化之風,山高水長。五千年上下求索,中華文化早已根植於每一箇中國人的血脈中。站在新時代的浪潮之上,我們更應傳承並創新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中華文化因其承載的歷史的厚度而需要我們去傳承。透過遺留下的文化,我們帶着先輩的智慧與心血前行。簡單的方塊字,載情載理的橫豎撇捺是中國人獨有的瑰寶。傳,原意指用驛站傳遞文書,以“人”作形旁,“專”作聲旁,如今驛站早已消失,“傳”字卻仍被使用,時代在變化,可只要文化不變,中華民族的根就不會改變。君可見樑思成夫婦爲中國古建築輾轉奔波?君可見網紅博主李子柒一雙素手點染田園煙火?無數人爲文化傳承付出汗水,因爲這是中國人要守護的民族靈魂,在文化中我們得以窺見歷史,從而記住自己的血脈。

文化不是一幅掛在牆上的畫,油墨已幹,不容任何塗改。不僅傳承,我們更應積極創新傳統文化,讓文化如同三月陽春,革故革新。《經典詠流傳》中,當詩詞歌賦與現代化的光影技術,流行音樂相結合,不僅唱出了古人的婉轉情思更適應了互聯網趨勢。我們要讓傳統文化被看到,就不應僅僅責備大衆漠視傳統,而應融合現代媒體爲傳統文化換“新裝”。《國家寶藏》中,一件件不知名的文物經專家介紹後變得生動而鮮活,讓觀衆瞭解文化的同時感到華夏大國深厚文化底蘊的自豪。這些結合了文化氣息與時代新風的節目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瞭解傳統文化的新窗口,我們將與中華文化同行,薪火相傳。

21世紀的中國早已是傲立於東方的雄獅,我們也應當樹立文化自信,不容任何人歧視中國文化,讓傳統文化贏得世界的尊重。杜嘉班納宣傳短片《起筷吃飯》中模特的誇張表情和不恰當的文字被指歧視傳統文化,隨即質疑和抵制使時裝秀取消。中華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更加多元,我們應與其他文化平等地展示自我,走向世界。國潮品牌“中國李寧”將中國元素融入服飾,印有“中國”字樣的時裝在巴黎時裝週大放異彩。”悟道”,“少不入川”,這是我們中國的元素,中國李寧讓世界看到了東方之美。我們不應再讓傳統文化任何侮辱,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我們更應帶着對華夏文明的自信,堅決譴責惡意歧視行爲。

周國平曾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離開生命的本源,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讓我們銘記使命,傳承千年風雅,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篇九: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傳華夏文明,承時代燈火

劉雨彤

在《說文》中,學者們研究了“傳”這個方塊字的由來,它大致代表專由一人以驛站形式傳遞文書,在古時,“傳”字,大抵意在表達“傳遞”一義。如今,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要賦予他另一個含義——“傳承”。

何爲傳承?顧名思義傳遞承接。傳承什麼?唯華夏原生文明之光榮及理想值得傳承。

從古至今,唐詩宋詞元曲從未淡出我們的視野,他們象徵着古代人民的風雅與智慧,如今被文化傳承者賦予了嶄新的靈魂。在《經典詠流傳》一節目中,他們將文雅詩詞同現代流行樂搭配在一起,碰撞出了別樣的火花。那首《苔》感動了多少屏幕前的觀衆,他們傳承了古代詩詞的文化,找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如它一樣,前些年爆火的節目《一路書香》,用他的方法傳承了古色古香的閱讀文化;《一封家書》掀起了全民書信熱潮,令多少離家在外的遊子體驗到了家的溫暖……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傳承古老的文明,這便是傳承一詞的最好詮釋。

記得那個滿鬢斑白的奶奶嗎?她是“敦煌的女兒”,她用一生完成一場文化苦旅,只爲傳承前輩薪火,她是那片茫茫大漠的綠洲,她是樊錦華。記得那個南開大學的棟樑嗎?她是詩詞的女兒,是風雅的先生,“卅載光陰彈指過”,她續易安燈火,她繼靜安絕學,她是遠古走來的青衫少女,她是葉嘉瑩。

她們傳承文明,從青春到白髮,毫無怨言。可總有一些人,一些國家,對我們日益強盛的中華心生嫉妒。

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納辱華事件想必您已經早有耳聞,可近期不少國外知名品牌對於中國“新疆棉”一事發表了一些令國人氣憤的言論。首當其衝的是世人熟知的品牌“耐克”。前些日,新聞報道了一件令青年爲恥的事件,哈爾濱奧特萊斯耐克店打折,竟有無數青年排長隊去購買,他們大多數是高中生和大學生,此事一出立即引發了國內輿論的強力譴責。記得梁啓超先生曾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別人,而全在我少年。”這些同我年歲相仿的青年,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淡漠和對民族尊嚴的輕視,足以引發我們的深思……

馬克思先生曾說:“一個民族,有了仰望星星的人,這個民族就有了希望。”如今,站在如此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我們青年正是這羣仰望星星的人。“靜靜聆聽,風泱泱;靜靜遠望,江水滂滂,滿是強國的氣息。”樹苗若想長成參天巨樹,須得根深,文化的傳承,就是滋養他最好的肥料。因此在這裏,我呼籲大家,“傳華夏文明,承時代燈火”,共同助力中華繁榮昌盛。

篇十一: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繼九洲風韻,揚華夏泱泱

賀嘉旭

長江浪,盪漾着中華文化的風韻與價值;黃河水,孕育着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氣概。文化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而在如今的文化環境下,我們更應該繼承併發揚傳統文化。

取其精華,繼承傳統文化。夏商共和,周禮典章,春秋因百家而爭鳴,戰國有波濤而起涌。唐詩經典,瑩瑩如月;宋元詞令,燦若繁星。中國漢字演變至今,源遠流長,從未出現過歷史斷層與空白。傳統文化一脈相傳,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爲了守住中國傳統文化那一塊寶地,甘願爲之傾注一生心血。侯耀文繼承相聲評書藝術,樊錦詩紮根敦煌,樑衡沉醉典章,葉嘉瑩華髮白雪,用詩歌來喚醒沉睡的心靈。只有繼承傳統文化,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推陳出新,創新傳統文化。《經典詠流傳》節目“和詩以歌”,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衆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深層價值。如今,傳播傳統文化的媒介有很多,美食博主李子柒藉助短視頻平臺宣傳中國傳統美食文化;歷史悠久的文物,科技感十足的多媒體互動,時尚的論語鏡廊設計,再度呈現的故宮光影,無一不讓觀衆們感到驚喜。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創造文化財富的源泉。讓創新滲透在傳統文化中,可以激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也可以深度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

聚焦中外,維護傳統文化。身爲中國人,我們始終爲能擁有如此浩瀚博大的傳統文化而自豪。可總有些人,他們剽竊我們的傳統文化,偷盜我們的傳統文化,甚至踐踏傳統文化,這樣的情況絕對不容許出現。意大利杜嘉班納廣告中有歧視中國文化的嫌疑,其設計師曝有辱華言論,隨之受到了中國人的集體抵制。而中國結、榫卯技術等被韓國申遺,韓國舉國上下都在外網剽竊中國文化,試圖把中國文化“公有化”甚至成爲“韓國私有物”。對此中國人的態度也十分明確,希望韓國能停止竊取中國文化的行爲。中國文化會永遠屬於中國,我們更應維護好自己國家的文化,只有將自己國家文化發揚光大,纔不會因外界的風雨而感到飄搖。

習近平主席說:“沒有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沒有中國文化的弘揚與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作爲華夏青年,我們肩負重任,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重視傳統文化,努力挖掘其中價值,讓文化之花開遍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骨髓,失去它,一切將變得空洞無物。我們應繼承並創新傳統文化,尊重並維護傳統文化,繼九洲風韻,揚華夏泱泱!

篇十二: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

於承鈞

傳,遽也,“以人爲本,傳承不息”,用新形式爲傳統文化做點染,豐盈時代經典,從心底捧出虔誠的熱愛與敬畏,保護華夏文化,方可使華夏文明的古樹愈加枝繁葉茂,佳木繁蔭,讓炎黃子孫的文化脈搏引起共鳴。

一脈相傳,以人爲本,讓華夏文明,秦關漢月、筆墨紙硯,熠熠生輝。

餘秋雨說過:“中華文化具有特殊的生命力,無論到哪一代,總在。”從古巴比倫到古埃及,從古印度到古羅馬,卻只有中國的文化在衆多浩劫中依舊保持文明的韌性。很榮幸,我走過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經留宿過的,我一覽無餘的大漠是六國巡逡而不敢前的,我馳騁由繮的草原是霍去病爲之而奮鬥過的,我駐足遠眺的城樓,是于謙曾經堅定守衛過的。我還可以飲到當年太白舉杯邀月的花間美酒,吃到當年蘇軾舉箸不停的東坡肉,在詩詞歌賦中讀到前人的筋骨血肉,在一方戲臺前看遍人生的愛恨離愁。文化的印跡觸手可及,前人的風骨今天依舊,自幼學詩,民族服飾,歷史文化,無一不是這片土地給予我們的禮物,潤心鑑世。

活力煥發,科技創新,讓傳統文化,百年奇巧,前人音容,在展風貌。

«百年思索»中提到:“文化不應該是一副已死的掛在牆上的油畫”文化加以新科技,在美美與共中滋養後代,紮根未來。從«機智過人»中的黑科技復原,到«國家寶藏»中文物的故事呈現,從新晉網紅故宮文創“康熙擺pose”到漢服的復興,5G時代大數據不應該只是一味向前奔跑,應轉身拾起角落裏的文化,裝入行囊整裝待發,再赴芳華。讓“舊時王謝堂前燕,”突破時空屏障“飛入尋常百姓家”。文化與科技,時代之進步。

靈魂熱愛,心底敬畏,讓傳統文化,得以保護,承載國魂,升騰華彩。

“文化是國家生命力的源泉”,是心與心之間最緊密的紐帶,是國家生命力的靈魂所在。耐克拒用新疆棉,韓國以端午節去申遺,無一不令國人爲之憤怒。唯文化知榮辱,唯歷史知興衰,懷着一顆敬畏的心,去保護去傳承這片土地留給我們的兩件禮物。捍衛國魂,挺直脊樑,捍衛我們的文化命脈,心靈傳承。

在今日,讀書品茗,詩詞歌賦各成一家,琴棋書畫古色古香,曆法節氣科學縝密,建築典法各有所章。凝視文物,感受來自先祖無數春秋裏依舊存在的拳拳初心。傳承華夏文化,通曉古今未來,傳先人之智慧。成今日之賢才!

篇十三: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於齊婧涵

張國立老師曾經說過:“一個偉大的民族,必定有一個輝煌的文化。”是了,汲取天地精華而生的中華文化,如綴在華夏大地上的一塊璞玉,在千年歲月的洗練下閃爍着溫潤而充滿靈氣的光澤。這流傳千年的文化,同萬里江山一樣,都是祖輩留給我們的瑰寶。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而我們,又該如何讓這塊美玉在我們手中打磨出不一樣的光彩呢?

中華文化,當如薪火般代代相傳,薪不盡,火不滅。火光在無數後輩心中跳躍,叩動着民族的靈魂。

傳承的“傳”字,以“人”作形旁,以“專”作爲聲旁。文化的傳承,同樣以人爲媒介。兩千五百年前,孔子爲了心中的理想,於洙泗之間埋下一棵檜樹種子,自此以後,木鐸金聲,三代遺風,檜木的樹蔭庇護了多少學子的信仰;兩千五百年後,一位美國富商的男僕,丁龍,爲給哥倫比亞大學開設東南亞系,捐出了自己幾乎所有的財產,自此以後,世界終於開始嘗試推開那扇偏見的窗去了解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也因此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傳,遽也。而對一個文化來說,“傳”,是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一個民族最厚重的回憶,是文化不滅的根本。

中華文化,當在大數據與黑科技的潮流下推陳出新,使文化更“親民接地氣”,讓羣衆願意去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

“文化絕不是一幅油畫——油墨已幹,不容任何添加。”是了,要使文化傳承的腳步追得上時代日新月異發展的進度條,就一定要藉助新時代的科技力量。從華陰老腔與流行歌曲“合體”登上春晚舞臺,到故宮文創用品中乾隆爺笑眯眯地擺“pose”,再到《國家寶藏》邀請明星演繹文物的前世今生,無數大獲成功的文化科技產物讓人們開始認真地審視自己國家的文化——這紅磚碧瓦,朗朗書聲,十里茶香,竹塢聽琴,當真比不上一棵聖誕樹麼?

中華文化,有黃河般包容的胸襟,願意握住外來文化友善的雙手,於求同存異中實現美美與共。但是,中華文化,不接受任何惡意詆譭。

中華文化接受外來文化,我們使精緻的唐卡,精湛的藏醫術變成了漢藏共同的瑰寶;我們把絲綢之路上的聲聲駝鈴紡入互利共贏之線,又編成將絲路各國點綴在其間的同心結。中華民族的文化支持質疑與進步,支持融合與發展,但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惡意詆譭與歧視。若有狂妄之徒妄想抹黑中華文化,必將受衆人羣起而攻之。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只是,我們要想好如何傳承這片“文化江山”。不能毫無原則的摒棄過去轉而去追求外來文化,也不能偏激地不接受任何質疑與改進。有堅守,有發展,有流傳,這,纔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之道。

篇十四: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傳承文化,百代流芳

張馨心

《說文》中言,“傳”,採用“人”做形旁,“專”做聲旁。《經典詠流傳》中,一首清代小詩被鄉村教師和孩子們動情的演繹引發關注。而意大利品牌因侮辱中華文化而受到抵制,時裝週也被取消。正所謂承文化以屹立,傳文化以流芳,傳承中華文化,是每一個國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於文化傳承之時,找尋桃李滿天下的傳承之師。

大學教授葉嘉瑩先生,先後在多所大學兼職教授詩詞曲,幾經輾轉,毅然回到祖國,畢生致力於傳授詩詞文化。七十年來,她培養了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在她的薰陶感染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傳承中華文化的行列。同時,過去幾年她陸續將自己的全部財產,三千五百多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用於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這份愛,源自對文化的傳承。

我於文化傳承之間,找尋詩詞的絕學。

《經典詠流傳》中,一首《苔》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意味雋永,動情的演繹,帶領觀衆領略詩詞之美,傳承古典文化。同樣地,《中國詩詞大會》也以此爲目的,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詩詞大會的冠軍陳更,是來自北大力學系的博士生,正致力於智能機器人的研究。“我愛我的機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現實的左岸;我也愛我詩情畫意的詩詞世界,它是我柔軟感性的右岸。”她樂於做一個傳播者,傳遞古詩詞乃至傳統文化的魅力。文化傳承,事關每一個人,不論處境,不論時空,我們義不容辭。

我於文化傳承之際,找尋絕不動搖的文化自信。

意大利服裝品牌宣傳片把中國傳統筷子文化於披薩相結合,內容卻誇張不切實際,其設計師又爆出辱華言論,這種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不尊重,導致品牌被質疑,被抵制,時裝秀也被取消,可見中華文化不容置疑的地位和底蘊。反觀“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將國外的文化運用到華夏,守護着莫高窟,傳承着那裏的文化。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闢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而她堅持對莫高窟文化的傳承。

承文化以屹立,傳文化以流芳,我於文化傳承之中,找尋可能的果實。千載華夏,一場跋山涉水的文化苦旅,一場歷盡千辛的傳承接力。傳承文化,你我義不容辭。

篇十五:關於文化傳承公衆號徵文的作文800字

傳承優秀文化,共創華夏未來

冀美含

面對當下方興未艾之大數據所帶來的“信息爆炸”,形形色色的“異文化”紛至沓來,對於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我們應當有新的思考。我想,中華傳統文化是幸運的,它幾經變遷,仍得華夏兒女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又一個關口,我們在體會其深廣內涵的同時,也應創新傳承方式,讓它鐫刻於恢恢青史,成爲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財富。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容得下奇峯詭譎,也容得下平平無奇,它包容着或俗或雅的表達,我們所要傳承的不僅是其文字形式,更是這種形式下的精神內核。

在古羅馬,古埃及等古老文明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時,華夏文明蹁躚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從甲骨文到小篆,到隸書,這不是一段無言又空洞的歷史,它在獨自訴說着燦爛的中華文化;傳承千年,一直居於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學所強調的“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爲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所奉行的道德準繩;唐末一掃駢四儷六之風的古文運動所倡導的“先憂後樂”的情懷亦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需要代代傳承。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一個屬於創新者的時代,傳承與弘揚中國文化也應堅持創新理念。

古人以言載道,以言詠志,將理念與信仰揉進筆墨之中。但如今,媒體業蓬勃發展,傳承中華文化的方式應跟隨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我們可以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進青年人更爲喜愛的綜藝節目中。例如,«經典詠流傳»將古詩詞與現代音樂結合,更具趣味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再如,通過數字化的技術將敦煌文化所蘊含的慈悲,智慧與美的精神內涵傳遞下去,傳承開來。

對於所有的文化,雖然他們通過不同的語言形式呈現出來,表達各異,但是,都足以打動人心。我們要給予每一種文化應有的尊重與包容,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了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與碰撞,但生活在這樣一個“和而不同”的時代,我們應當有更高的鑑賞力去欣賞每一種文化。歧視嘲笑他國文化的思想終將被淘汰,其價值觀所引導的行爲必將受到抵制甚至是懲罰。杜嘉班納用其極具低俗趣味的“作秀”來侮辱中華文化,在一片抵制的呼聲之中不得已退出中國市場,名利盡失;美國喜劇人沙恩·吉利斯在脫口秀節目中大肆挖苦中國文化,不但中國人難以接受,就連美國輿也論紛紛予以譴責。正所謂修己而不責人,不同文化之間應當相得益彰,共同繁榮。

浮舟滄海,立馬崑崙。民族的魂魄,文化的內核被刻進我們的脊背裏。用一字一句流傳,我們青年一輩應有承擔起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魄力,與世界共舞而奔放,與時代和歌而嘹亮!

標籤: 徵文 傳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zhengwen/86k2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