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素材 >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高秉涵1500字作文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高秉涵1500字作文

高秉涵:執着歸鄉的臺灣老兵

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高秉涵1500字

【頒獎詞】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罈又一罈,都是滿滿的鄉愁。

【事蹟】人物介紹:臺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東菏澤。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臺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了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初登央視演播廳,74歲的高秉涵顫顫巍巍。他說,腿腳還挺利落,只是實在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從後臺走到舞臺中央,是一段起伏彎曲的佈景橋,高秉涵卻把這看作黃河、長江,是任何一切能勾連起他對故鄉強烈思念的圖景。

家是什麼?高秉涵說:“家就是這個曾經再怎麼努力都回不來的地方,但我從沒有放棄過努力!”60多年生活在臺灣,鐫刻在高秉涵腦海中的卻是另一個地名:山東菏澤。他出生在菏澤,在那兒度過了年少時光,菏澤纔是他的家鄉。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對他這樣一個大半生住在海島上的“外省人”來說,通往家鄉的路意味着什麼。

高秉涵不願去回憶離開母親、離開老家村莊的清晨,可那個清晨總會從記憶中清晰地跳出來。1948年,山東菏澤處於國共兩黨“拉鋸區”,高秉涵的父親高金錫被槍斃,母親宋書玉告訴他,“因爲你父親是國民黨”。

當國民政府所屬軍隊及地方各級政府開始陸續向長江以南撤退時,宋書玉將曾經參加過“三青團”的兒子送到國民政府在南京設立的“流亡學校”。在兒子高秉涵的印象裏,一輩子都在國小教書的母親幾乎沒經歷過團圓:兩個女兒在抗戰初期外出求學沒了音信,而後丈夫死了,又決定讓兒子離開。少年高秉涵用了6個月,穿越6個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裏地,擠上了由廈門開往金門的班船。數十年後,他在圖書館翻查史料,發現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廈門駛往臺灣的最後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個月前,在遙遠的北京,新中國宣佈成立。

對所有從各個港口逃至臺灣的人來說,回家是最迫切的夢想,可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與親人團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從臺灣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畢業後,被派往金門任審判員,“金門逃兵”是他審理的第一個案子。

那個“金門逃兵”的家就在對岸廈門,他本是漁民,與偏癱的母親相依爲命,在一次給母親抓藥的路上被強拉入伍到了臺灣。碰上天氣晴朗時,隔着並不寬闊的海峽,一眼就能看到家鄉,他決定利用自己的漁夫本領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個汽車輪胎,趁人不注意時坐輪胎下海,遊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時,他到岸了。海水衝澀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舉手大喊:“我是從小金門逃來的,沒帶武器!”可沒想到,他遊了一整夜,最終卻游回了金門海岸。一星期後,這個因“回家”獲罪的“金門逃兵”被處以極刑。高秉涵哭得難以自已,他對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過各種辦法聯繫母親。1979年,大陸與臺灣尚無法通信,他委託美國的同學幫忙寄出第一封家書。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寫了“山東菏澤市西北35裏地處高莊”,收信人是母親“宋書玉”。不長的信中,他寫道:“我之所以要艱苦奮鬥地活下去,就是爲有朝一日能再見到我娘一面,絕不會像兩個姐姐一樣,在抗日戰爭爆發時,就生死不明……娘,我會活着回來!”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峽這頭,杳無音信的兩個姐姐實際上去了延安,當上了共產黨幹部,在他踏上逃難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邁的母親找回了女兒們,卻失去了兒子的音訊。等待終於耗盡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這封信輾轉寄達的一年前,宋書玉逝世于吉林遼源……

如今,兩岸已經開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艱辛。200多個從菏澤一路歷經戰火和逃難來到臺灣的同鄉,組成了“菏澤旅臺同鄉會”,高秉涵來臺時年齡最小,在同鄉會裏最年輕,被推選爲會長。他視每一個同鄉爲親人,雖已無法再見母親,他卻盡力幫每一個同鄉與親人團聚。74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鄉一起返鄉。

“我答應過他們,只要還有一個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們一起回來。”對每一個希望魂歸故里的鄉親,他都會親手帶上骨灰罈,站到菏澤老家的村頭,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願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sucai/z9j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