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素材 >

歷史典故素材:言宜慢,心宜善1200字作文

歷史典故素材:言宜慢,心宜善1200字作文

事例內容

歷史典故素材:言宜慢,心宜善1200字

琅琊王氏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等人爲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以及數以百計的文人名仕。

但是大家可能不相信,如此顯赫的“中華第一望族”,其家規僅有簡單的6個字——“言宜慢,心宜善”。

公元前77年,正逢西漢王朝鼎盛之時。出生於琅琊的年輕官員王吉從七品知縣調任五品中尉,可謂“平步青雲”,但他卻愁眉不展。原來他雖然高升,卻到了喜怒無常且荒淫無度的昌邑王劉賀手下做事,攤上這樣的主子不說,還要和一幫溜鬚拍馬屁,擅長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小人做同僚,真是禍福難預料啊!

幸運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因爲一次機緣巧合,他遇到了一位指點迷津的老人,王吉將自己的處境和煩惱一一傾訴,老人送了王吉三個字,“言—宜—慢!”

從此,王吉謹記老人的教誨,凡事謹言慎行,竟然平安地在暗流涌動的昌邑王府中處身數載,數次都化險爲夷。

低調勤政的王吉於公元前73年被漢宣帝劉詢任命爲諫議大夫,專門評議政事、彈劾失職官員。王吉從此成了朝中重臣,位高權重,門庭若市。

有一次王吉回鄉省親時,再遇這位老人,老人再次面授機宜,又贈他三個字——“心宜善!”

王吉聽後心中很是慚愧。原來隨着官位的升高,王吉漸漸有了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政敵的習慣。比如說,長史趙珞,就因爲與他政見不和,被他惡意彈劾,最後罷官歸鄉,不久就鬱鬱而終。

在老人的勸諫下,王吉痛改前非,從此嚴格要求自己,寬厚待人,心懷仁慈,終成一代名臣。

據說,那位指點迷津的老人是漢武帝時著名宰相公孫弘。

後來,王吉把“言宜慢,心宜善”這六個字定爲家規代代相傳,所有子孫都要謹聽之、篤行之。王氏後人從中受益非淺,人才輩出,逐步成爲了顯赫的“中華第一望族”。

小編解讀

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宜慢”就是告訴我們,說話要經過認真思考再出口,這樣可以避免招致不必要的禍端。

還有一句古語,“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經過深思熟慮的話語,往往更有份量,更具說服力,說話的人也更容易贏得別人的敬重。

而“心宜善”的意思是要與人爲善。孟子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心善的人,樂於助人,救人危難,周圍的人都願意與他交往,也願意幫助他,所以會越走越寬,成功的機率會大許多。

所謂“行善最樂”。常懷善念的人心境往往溫暖平和,內心積聚的多是正能量;而好與人交惡者,內心容易焦慮,甚至經常處於陰暗的狀態。心態陽光者自然能成就積極向上的人生,而心理陰暗者,往往易生禍患,最終損人害己。

“言宜慢,心宜善。”這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飽含着做人做事的諸多哲理。看來琅琊王氏能成爲“中華第一望族”絕非僥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sucai/dv8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