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故事 >

草龍傳奇作文

草龍傳奇作文

元宵舞龍會是贛東北湖口縣一年一度的盛會,旨在祈求上蒼憐憫,保佑來年風調順,五穀豐登。這一風俗至明清進入盛期。

草龍傳奇

正月十五月圓之夜,鄱陽湖畔石鐘山到處張燈結綵,臨時搭建的觀龍臺上衙門官員、鄉紳名士邊品茶賞月邊看舞龍表演,城中百姓也是雲集山中,一時熱鬧非凡。從各鄉調集來的舞龍隊魚貫上山,龍的形態各異,有紙龍、布龍、板龍等,隨着“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敲起,只見龍走之字,變化着遊弋、起伏、翻滾、騰躍、纏繞,更有五穀燈在龍身邊穿花、扭步、逗龍、搔癢、逐龍,穿插助興,妙趣橫生,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天上朗月清輝,山中燈火通明,伴着鄱陽湖上吹來的微涼湖風,舞龍會不知不覺便進入了高潮。當晚表現最佳的龍知縣會親手在龍頭上紮上紅綢,定爲頭龍。隨後,參加舞龍會的龍會在城區大街小巷遊走三天三夜,叫做串街,意在迎春送福。串街時每條龍配有八名少女舉“祥雲”隨行,表現龍在雲中穿行。龍前有龍鳳旗開道,一前一後各有一班鑼鼓,龍行進時要打五番鼓,龍翻身時要打震天鼓。誰家迎的龍多、龍在家門前舞動的時間長,預示着誰家來年喜運連連,好事多多。達官貴族會擺香案、備點心、鳴火銃迎送,並不忘送上一份厚厚的禮包。就是普通百姓家,也會放上一鞭二踢腳,給每位舞龍者敬上一杯香茶。

光緒二十四年始,湖口連年大旱,田地無收,民不聊生。百姓怨言,這龍王怎不開眼,我們每年祭拜它、供奉它,卻不保佑這一方生靈。因此連續兩年的舞龍會,各地舞龍隊雖都聽令前來,但龍形皆草草扎就,舞者精神萎靡,觀者更是連連搖頭。第三年,舞龍會正待草草收場時,山下突然衝上一條遍體金黃的龍,此龍長約二十米,十節,龍眼巧妙地編成圓錐體,龍角層層編出角鱗來,龍嘴裏懸空吊一盞撞花燈,龍頭一擺,滴溜溜地轉動,栩栩如生,舞龍者共十人,一律赤裸上身,頭扎紅巾,耍龍珠的卻是一位年輕女子,年約十八九,紅衣紅褲。到了觀龍臺前,女子前後左右搖擺龍珠,引起龍遊走飛動。隨着緊密的熱鬧鑼鼓聲,只見這條金龍變幻出玩鯉戲水、翻江逐浪、海里戲珠、沖霄飛舞等多種套路,就在衆人看得目不暇接時,女子突然舞動龍珠躍上龍背,衆舞者迅速圍聚,成蟠龍纏繞狀定格在懷蘇亭前,那龍頭卻還在左右搖擺。“好!”觀看的人羣不由發出一陣喝彩聲。知縣走下臺來上前細觀,只見整條龍系稻草所扎,沒有一根連線,正是失傳多年的鄱湖草龍。知縣仰面朝天,激動地叫道,民以食爲天、萬物谷爲首,草龍現世,來年湖口必定五穀豐登!

草龍編制者正是那耍龍珠的女子,名叫隱香,縣城流泗鄉人氏。隱香從小跟着爺爺學習扎龍、舞龍,成年後,她根據祖傳家譜記載,在爺爺的指點下,細心鑽研,終於再現了草龍這一古老絕技,並於元宵舞龍會上,率鄉里一幫小夥子在石鐘山上一舉奪魁。

第二年,鄱陽湖沿線果然風調雨順穀物豐收,湖口終於度過荒年。一時,關於草龍的傳說不脛而走,人們對草龍幾乎頂禮膜拜,稱它爲真龍、老龍。此後每年舞龍會,草龍均作爲羣龍之首壓軸,就是串街時,其他諸龍途中若是遇到草龍都要側身相讓。串街三天後,隱香會親手點燃草龍,將它放入鄱陽湖中順水漂走,意在送龍歸海,祈福求安,她來年又會重扎一條草龍迎新。隱香編扎草龍十分嚴謹,要精選乾鮮、杆黃、無斷須的稻草,以竹木材料“放龍架子”,採用編、插、織、嵌、鑲、繞、纏、懸、掛、空、別、剔等十多種手工技巧,用不同規格的稻草編織成龍頭、龍身、龍節、龍尾和鱗須,整條草龍渾然天成、伸縮自如、惟妙惟肖。一條草龍隱香要紮上一整年,每年扎出的草龍總有新的變化,成爲正月十五人們的一個期盼。這草龍材料雖然是柔軟的草,卻能纏、能滾、經舞,游上幾天下來,不見一絲鬆懈,隱香因此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爲“小龍女”。湖口舞龍會也因草龍的出現更顯神奇,愈辦愈熱鬧。

草龍傳奇(2)

民國二十七年,日寇侵佔湖口,舞龍會因此停止。次年,駐紮在石鐘山上的日軍指揮官小野一郎爲了粉飾太平,宣揚大東亞共榮圈的勝利成果,決定於當年正月十五恢復舉辦舞龍會,屆時還將邀請鄱陽湖沿線的日軍將領組成軍官團前來觀賞,並準備拍照登報宣傳。迫於日軍淫威,各鄉不得不派舞龍隊前往,只是一個個舞得無精打采,小野一郎氣得拔槍“哇哇”直叫,翻譯說道,大家再不打起精神,將統統槍斃。說話間,日軍機槍已經架上。

就在這時,十三位壯實的小夥子舞動一條長二十五米、十三節金黃的草龍衝上山來。舞龍頭的小夥子濃眉大眼,面容剛毅,那十多斤重的龍頭在他手中彷彿變成了毫筆,走八字、斜揮、轉圈,給人的感覺是那麼靈巧而輕盈。隨着緩和的鑼鼓聲,草龍開始繞場小跑,三圈之後,就猛聽得“龍頭”大喝一聲,頓時全隊爲之一震,那鑼鼓也彷彿得到了指令,立即由舒緩變得急驟了,草龍便隨着鼓點上下翻飛,時而狂奔沖天,時而卷地盤旋,時而淺遊低吟,時而搖擺飛轉,草龍彷彿不是在地上舞動,而是真真切切地騰起了雲,駕起了,龍的動感之美和雄壯之美呈現得淋漓盡致。圍觀百姓的心隨着草龍的起伏翻騰激盪着,民族的振奮感一下子激發了,大家伴着舞龍的鑼鼓,齊聲吶喊起來。日軍軍官們都看呆了,那照相的日本兵興奮得連連搶拍,連警戒的日本兵都翹首張望。趁日軍鬆懈之際,領頭的小夥子突然點燃龍頭,火焰倏地漫延龍身,整條草龍頓時成爲一條火龍。日軍還沒有明白過來,那火龍就在年輕人的引領下朝看臺衝去,到了臺下,衆人怒吼一聲將火龍向上拋扔,火龍旋轉着衝向看臺,隨即“轟隆隆”炸開了,臺上小野一郎等日軍軍官全被炸死。混亂之中,舞龍的小夥子們跑向臨江塔前,紛紛縱身躍入湖中。領頭小夥子爲了掩護衆人,腿部中彈,不幸被俘。

那舞龍頭的小夥子是隱香的孫子,草龍第三代傳人云林。抗日戰爭爆發後,雲林加入了鄱陽湖抗日遊擊隊,並擔任湖口分隊副隊長。根據上級指示,爲了粉碎敵人的陰謀,游擊隊決定借敵人舉辦舞龍會之機,游擊隊員喬扮成舞龍隊員,在草龍上遍灑柴油,內裝土製炸彈,利用舞龍的機會引燃草龍,一舉消滅日軍軍官團。民間傳言,那晚,城裏的百姓看到一條火紅的巨龍從石鐘山上升起,越飛越高,映得鄱陽湖亮如白晝。舞龍會後,游擊隊曾多方組織營救雲林,無奈他已被日軍押解去省城,從此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此後數年,草龍在湖口銷聲匿跡,成爲一個傳說和記憶。直到解放後,鄱陽湖畔荒僻的大窪口,一位獨居的雙目幾乎失明、又聾又啞的老漁民用稻草扎出一隻神形俱備的草龍龍頭,引起人們的關注。關於這位老人的傳說很多,卻沒有人知道他是從何處來,何時在此地落戶的。過往的漁民只看到,老人常常端坐在湖邊,摸索着將一根根稻草準確插入龍架中,老人滄桑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喜怒哀樂似乎早已與他無關,神情如身邊的鄱陽湖一般風平浪靜。

公元2008年,鄱陽湖口的草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盛世草龍融入了許多新的元素,更具龍的神韻,更趨美麗、神奇。更爲神奇的是,當代草龍傳人又是一位叫阿莉的年輕“小龍女”,她放棄深圳的生意回鄉專攻草龍編扎技藝。至於草龍絕技如何傳入她手,更是衆說紛紜,充滿傳奇色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gushi/qod5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