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範文 >

土壤學實習報告範文總結(一)作文

土壤學實習報告範文總結(一)作文

一、實習目的意義
  實習目的:認識主要的土壤類型,瞭解土壤類型分化與環境條件的關係,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術,掌握土壤各項指標的測定方法和計算分析。
  實習意義:實習是課程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環節,通過教學實習,鞏固和加深對課堂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二、實習任務和計劃
  (1)熟悉土壤調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驟,掌握野外調查的技能。
  (2)學會使用幾種野外工作需要的儀器、調查觀測土壤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屬性。
  (3)土壤肥力綜合評價指標。
  (4)簡單瞭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關沂源溶洞的簡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觀測技術。
  三、實習內容
  3.1實習概況:
  實習時間:20**年11月9日—10日
  指導老師:資源與環境學院陳寶成
  實習工具:揹包、地質錘、大小鐵鍬、剖面刀、軟尺、鹽酸瓶、比樣標準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劑、點滴板、滴管、記載表等
  我們的行程爲兩天,路線是: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資環實驗基地—沂源“九天洞”—魯山風景區。
  對兩處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點的選擇土壤剖面:應根據植被、小氣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質類型,選擇有代表性的地點;一般不要以路邊的斷面做觀察剖面,也不要在人爲影響較大的地方(如肥堆、溝邊、陷井邊、路旁等)設置觀察剖面或採集土樣、水田不能設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與修整:當剖面地點選定以後,即進行挖掘土壤剖面,爲了便於觀察,必須挖掘形狀基本爲長方形的剖面,其規格是:長2米,寬1米,深1.5米。首先將表層3-5CM土壤及雜草、碎石去除,要求觀察面要面向太陽。一端應成垂直壁,另一端應成階梯形,便於人下去觀察記載。用米尺測定深度,根據你所採集的深度分佈做好標記,然後從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時要鏟去垂直面上被風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來的土塊應將表層土和底層土分開放在剖面的兩旁,以便觀察完畢後填土,先放底土後放表土。
  C.剖面觀察與土層劃分:觀察土壤剖面形態是研究土壤性質、區分土壤類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態觀察主要包括土壤顏色、質地、結構、新生體、pH和石灰反應等。根據土壤形態及性質,對土壤層次進行劃分。
  D.土壤性狀的觀察和記載:土壤剖面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過程以及土壤內部的物質運動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據形態特徵觀察,結合化學分析,記載土壤剖面的觀察內容和土壤基本性質。
  E.土壤樣品的採集:採集土壤,爲以後實驗數據分析提供依據。
  多種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不在意。知道20世紀中期以來,隨着全球人口的增長和耕地銳減,資源耗竭,人類活動對自然系統的影響迅速擴大,人們對土壤的認識才不斷加深,土壤和水空氣一樣,既是生產食物、纖維及林產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資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統的生命活動,維護整個人類社會和生物圈共同繁榮的基礎。
  3.2農業土壤
  3.2.1實習地點自然社會簡介:
  3.2.2土壤情況詳述:
  土壤是固態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於生物與環境間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疏鬆表層。它既是獨立的歷史自然體,也是最易受人類活動影響、爲人類提供食物的自然資料。土壤和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因爲人類生存必須發展農業,以取得食物。農業生產,首先是綠色植物的生產,是以土壤爲物質基礎的。各種作物都是在土壤裏紮根立足,並通過根部從土壤裏取得養分和水分,才能生長繁茂。其次,人們飼養動物,也必須以植物爲飼料。很明顯,沒有土壤,也就沒有農業。爲了發展農業生產,人們必須重視土壤資源的開發、利用改良。科學地開發和利用土壤在國民經濟建設,特別是在農業生產和改善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稱棕色森林士;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佈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在褐土地帶的垂直帶上亦有分佈。棕壤地區氣候條件的特點是,夏季暖熱多,冬季寒冷乾旱,年平均氣溫爲5~14℃,10℃以上的積溫爲3400~4500℃,季節性凍層深可達50~100釐米,年降水量約爲500~1000釐米,乾燥度在0.5~1.O之間。這裏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壞,目前多爲次生針葉林和闊葉混交林。棕壤所處地形主要爲低山丘陵,成土母質多爲花崗岩、片麻岩及砂頁岩的殘積坡積物,或厚層洪積物。棕壤地區由於夏季氣溫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而且還產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鹽分和遊離碳酸鈣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動,併發生澱積。由於落葉闊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從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發展,但白漿化作用卻常有發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見到。
  上述性態特徵係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還有酸性棕壤、白漿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從土壤利用情況來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農業土壤,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潮棕壤分佈於山前洪積平原,用於農業,大都旱澇保收,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普通棕壤分佈於山麓和丘陵緩坡,也多用於農業,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較重,水肥條件較差,需要採取水土保持措施和進一步發展灌溉,並加強培肥。白漿化棕壤有的分佈於剝蝕堆積丘陵,多用於農業,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佈於山地,多用於林業。酸性棕壤分佈於山地,多用於林業,有的還是荒山,需要種樹造林。粗骨棕壤分佈於低丘陵的,多用於種植花生和柞嵐(養柞蠶用);分佈於高丘陵和山地的,多爲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嚴重,亟應採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過程
  (1)、乾旱的殘落物腐殖質積累過程:乾旱森林與灌木草原的殘落物在其腐解與腐殖質積聚過程中有兩個突出特點。
  (2)、碳酸鈣的淋溶與澱積:在半乾潤條件下,原生礦物的風化首先開始大量的脫鈣階段,其氧化鈣隨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層滲到下層,以至於形成地下水流。
  (3)、殘積粘化,也稱之爲殘積風化或地中海風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體內的礦物進行原地的土內風化而成,很少產生粘粒的機械移動,因而粘粒沒有光學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氣候條件下,粘土礦物繼續脫鈣,形成另外一種顆粒最細的新生粘土礦物——如蒙脫石等,並開始於雨季期間隨重力水在主體結構間向下懸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澱積層,這種粘粘往往有光學向性,一般土體水分的乾溼交替有利於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過程中一般以殘積粘化爲主,而夾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們在不同的亞類中,其比重並不一樣。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爲主,淋溶褐土以後者爲主。
  2、亞類
  由於褐土爲半淋溶土綱,根據土體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徵相結合等而劃分爲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則根據其主導成土過程及附加成土過程所表現的土壤剖面特徵而劃分出樓土、潮褐土、燥褐土與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與改良
  (六)總結
  通過這次的實習,讓我收益頗多。從原先了解的關於土壤單方面的理論知識到實踐,清楚直觀地重新認識土壤是一個突破。在實習過程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加我們對土壤學新的認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所學課程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該課程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識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土壤學對實際農林生產的重要性。初步瞭解了沂源主要地質地貌和所發育而成的土壤類型。在這裏深深的感謝老師們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初步掌握了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觀測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地貌和土壤的興趣。在自己動手實踐了一番之後,我們對挖剖面有了深刻的體會,找好挖剖面的適合位置,大致的範圍,挖的深度,是否垂直這些關係着能否挖好一個剖面。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技巧,靈活運用,是實踐方法,也鍛鍊學習的能力,更是對可課本知識的良好鞏固。同時,懂得和小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2018年土壤學實習報告範文總結(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fanwen/d961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