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季羨林傳統文化之美讀後感作文

季羨林傳統文化之美讀後感作文

經常想起,那嘴裏哼唱着的京曲腔調,那小巷裏賣着的紅色剪紙,那逢年過節身着的華冠麗服,那令人溫馨的傳統禮節,這些記憶中的碎片使空氣裏充滿生活的氣息,縈繞在我們身旁,我們也習以爲常。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的氣息開始離我們遠去,看不見,也摸不着。更可悲的是,我們毫不知情、毫無感覺,甚至毫不在意、毫不可惜。

季羨林傳統文化之美讀後感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近代以來,伴隨着中國政治、經濟的近代化,西方文化來勢洶洶,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中國的傳統文化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在西方文化的侵蝕下,傳統文化日益淡化,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思考。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是根深蒂固的,它受到衝擊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近代史發展過程,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搏鬥的歷程。

有人說,是時代改變了它們。我認爲,非也非也。21世紀是一個新時代,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是一個要求創新的時代。隨着經濟高速增長和科技日益強大,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升,隨之而來的還有中華傳統文化因時代的變遷而遭受衝擊和傳統道德被遺棄的問題。傳統文化是前人在封建背景之下,依據儒家思想文化的仁義禮智信而形成的,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有其精髓之處,也有糟粕之處。隨着時代的發展,一些跟不上時代的落後之處無疑是會逐漸消亡的。因此,時代的發展和時代要求創新是推動中華文化改革創新的動力。

也有人認爲,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也隨之沒落。新年時,人們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樣熱熱鬧鬧地走街串巷去串門拜年,不再像以前一樣真摯地表達對傳統節日的熱愛和祝福,不再像以前一樣視自身文化爲傲;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洋節,洋禮節,洋文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留學;越來越多的人決定改成外國國籍……人們崇洋媚外的想法隨着時代發展越來越多,可是中國難道不是隨時代發展也在快速、高質量的發展嗎?其實,如果說一個人的思想決定這個人的成長的話,那麼中國人的思想也決定着中國未來的走向和發展。

通過品讀季羨林的《傳統文化之美》,我不僅體會到了傳統文化有多美以及它的美體現在哪裏,而且概括出了傳統文化有衰落跡象的原因。首先是國人的觀念改變了,以實用主義爲核心,金錢成爲了人們心中的第一位,以及國家和國人對中華文化的保護力不足。比如敦煌在甘肅,而敦煌學研究卻不在中國;韓國人比中國人更像中國人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被韓國人申請了版權;書法在日本被重視,茶文化起源於中國,卻出名在日本,中國人卻一味地找咖啡代替;中國文化,前所未有地“不屬於”我們自己了。七夕節火不過情人節;還能有多少國人能定下心來學習、臨摹古人的優秀作品;被譽爲中國"戲曲活化石"秦腔,崑曲等優秀劇種,還有多少人在聽?其次是輿論嚮導、教育等不同的領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對國人進行了錯誤的引導。還有,教育內容西方化是造成傳統文化丟失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國人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大多爲西方化教育,那麼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教育領域是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最後是一些崇洋媚外的僞專家僞學者的推波助瀾,不經意間成爲了西方文化侵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工具,甚至這些人還被電視、媒體捧爲座上賓。輿論的導向需要有人先站出來指明方向,然後會有烏合之衆出來迎合,隨後影響力就被擴大了。因此,造成傳統文化發生千年一遇的變化時,其中的原因是涉及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

賞傳統文化之精,析傳統文化之美。這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應該落實到行動上。保護傳統文化,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應該是我們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首先要區別優劣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革新和摒棄傳統文化的糟粕,這樣纔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其次,中國人不應成爲復興傳統文化的旁觀者,應該成爲復興傳統文化的參與者。有利於增加對歷史的瞭解、對文化的瞭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有利於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然後,我們不僅要學習儒家文化的精華,積極關注國家的大事,還應該有范仲淹等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品質。最後,中國之所以能成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的幾十年走完了美英等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程,不僅是因爲中國人勤勞努力、愛崗敬業的美好品質,還因爲中國人愛國愛家的精神。

文明興則民族興,文明亡則何以爲族?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更是中國的軟實力象徵。所以復興傳統文化運動迫在眉睫。今日不復興,更待何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vq4l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