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緬懷袁隆平作文(通用8篇)

緬懷袁隆平作文(通用8篇)

篇一:緬懷袁隆平作文

緬懷袁隆平作文(通用8篇)

五年級洪誠嘉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我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的主食——水稻,也就是大米,它是袁隆平爺爺一生偉大的貢獻。

每當我拿起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我就會想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是四個“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之一。他解決了中國因人口巨大,而糧食過少的問題,他的一生都給了國家與水稻,可惜,在2021年5月某一天的晚上,他離開了人世,享年91歲。

他的一生做出了一個十分偉大的事,20世紀,四十年代初,中國因人口過多而導致了饑荒。這時,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站了出來,他看到這一切,決心必將解決此問題。他的下半生,不分早上與晚上,守在田地,爲了找出辦法,他走過山和大海,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一個天然的雜交水稻,而他也因此成名,解決了中國糧食不足的問題,他是英雄,也是一個真正的明星。可能你不懂,爲什麼人人都敬愛袁老爺爺,因爲老一輩,都懂得餓死人是什麼畫面,而袁老就是他們的救星。

在生活中,我之前總會吃剩下一些大米,十分浪費,但當我知道袁老的心血被我浪費時,我十分傷心,而決心“吃多少,點多少”絕不浪費糧食。

大米是袁隆平爺爺的心血,也是他活的意義,只要有人找到了活着的意義,並去做到,那他,就是明星!袁隆平爺爺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大明星。

篇二:緬懷袁隆平作文

五年級辛妍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大米,而米飯也是水稻。一說起米飯,我就想起了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享年91歲。他解決了我們中國的溫飽問題。就在今年年初,他還帶領團隊在海南三亞研究水稻,和團隊一起刷新水稻產量的新紀錄。他將一生貢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每次在電視上看見袁隆平爺爺,他的臉上總是佈滿了皺紋,掛着親切的笑容,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他不像其他人穿的一樣華麗,而是像和農民一樣質樸無華。

他每天從早到晚,不管嚴寒酷暑,他一直穿着那雙水鞋踩在溼漉漉的水田裏插秧、培育水稻。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袁隆平爺爺就是重於泰山。

袁隆平爺爺說過,“一粒糧食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我把目光轉向了我手上那碗熱騰騰的米飯,每一次媽媽給我剩飯,我吃剩下的總把它偷偷地倒掉,才知道,原來“一粥一飯,當之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袁隆平爺爺說過,他的夢想是想坐在禾下乘涼,他希望禾苗可以長得比高粱還要高,他希望雜交水稻覆蓋國家,他是多麼的偉大啊!

我們不能光說不做,是要付出實際行動的,從我做起,讓我們緬懷袁隆平爺爺。

篇三:緬懷袁隆平作文

李涵璐

當聽到袁隆平爺爺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因病逝世的消息時,我感到萬分悲痛,雖然與袁爺爺素不相識,但我知道袁爺爺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祖籍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現居住在湖南長沙,他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協原副主任。上世紀60年代初,袁爺爺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研究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從那時袁爺爺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

人們心中的袁爺爺,自少年時代便是智慧、執着、誠實、堅韌的典範,因爲有了這些美德,他總是以坦然、自信的微笑面對未來的漫長人生,他把人生比作一盤永遠下不完的棋,把自己當做一個過河卒子,拼命前進,永不後退。他說,凡成功者必定要有堅定而明確的理想,只有把理想作爲自己人生的航標,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纔會直達自己理想的彼岸。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愛惜糧食,養成節約的好習慣。我們都應該學習袁隆平爺爺熱愛祖國,一心爲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德;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險,執着追求的堅強意志;嚴以律己,淡泊明利的高尚情操。我們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相信我們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辜負時代的擔當。

袁爺爺,請您放心地走吧!“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的夢想就交給我們吧!今天,我們是莘莘學子,明天我們就是國家的棟樑。願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篇四:緬懷袁隆平作文

五年級郭淼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我們三餐都離不開那些金燦燦的水稻,即大米。當我捧着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不禁想起了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的獲獎者。他解決了中國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享年91歲。今年年初,他還帶領着田隊去往三亞研究,刷新水稻產量新紀錄,他把一生貢獻給國家和人民和關於水稻的研究。

在袁隆平爺爺那佈滿皺紋的臉上常常掛着笑容,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印象,讓人彷彿覺得她就在我們面前。

有句話說“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袁隆平爺爺在5月22日的時候,離開了我們。當時,幾乎全長沙的人都去送行,他的一生是重於泰山的。

袁隆平爺爺的夢想是能在禾下乘涼,麥穗能有掃帚那麼長,稻粒能有花生米那麼大。第二個夢想是水稻覆蓋全國。

看完袁隆平爺爺的一生之後,我突然覺得自己手中的這碗米飯十分珍貴,又想起了之前被我浪費的那一粒粒白花花的米飯。

從今以後,我們嘴上的“不浪費糧食”不再是嘴上說說,將要變成真正的事情,不再浪費一粒米。

“一粒糧食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我相信,袁隆平爺爺不是走了,而是去天堂種水稻了。

篇五:緬懷袁隆平作文

亓海璇

2021年5月22日,湖南長沙的天空中下起了悽迷細,聽老一輩人們講,世上每當有善良的人去世老天就會下雨。果真如此麼?今天我們敬愛的、偉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自發從全國各地趕來沉痛悼念袁爺爺,他們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年輕的學生,還有滿臉稚氣的孩子,他們帶着對袁老的無限哀思來到這裏,送袁爺爺的最後一程。

袁隆平爺爺一生只做一件事,致力於研究雜交水稻,這位橫跨舊時代和新時代的老人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這件事上,看似平凡的一件事卻讓幾億人擺脫了飢餓。在五六十年代我們的爺爺奶奶生活的那個年代裏,能吃上一頓飽飯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在大饑荒的年代裏地上的野菜,草根,樹皮都會被一掃而光,那一代鬧饑荒出門要飯的可不在少數。袁爺爺就是抱着不讓有人再捱餓的信念,努力研究雜交水稻。他帶領學生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終於成功。他每天不是在實驗室裏就是在實驗田裏,他經常告誡學生書本里長不出稻子,電腦裏更長不出稻子,只有實驗田裏才能長出稻子,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越是颳風下雨越要去田裏,去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看哪些品種經得起幾級風,他真正的成爲了稻田裏的守護者。

他曾經反覆提起過自己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他真的做過這樣一個夢——超級大的雜交水稻長的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把還大,稻米比花生米還大,他坐在底下乘涼;另一個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保障國家、世界糧食的安全,正是爲了這兩個“夢”,袁爺爺一直沒有停下來。如今您走了,您終於可以帶着“夢”的種子在天堂裏休息一下了。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您沒實現的夢想就交給我們吧!我們一定好好學習,爲實現您的夢,更爲實現中國夢而加油!

篇六:緬懷袁隆平作文

劉新源

週末作業,需要查找資料,我打開電腦,一則消息出現在屏幕:“我們敬愛的袁爺爺,於5月22日13:07在湖南長沙逝去”,頓時我的心中一股熱流涌上,鼻子不禁一酸,我驚訝了!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因爲在一個月前,袁隆平爺爺還出現在過電視屏幕上。於是我開始上百度,剛打開百度頁面就有幾段話“袁隆平的逝去是真的嗎”“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袁隆平去世……”

我隨便點開幾個,開始到處翻看,我的心頓時涼了,我們敬愛的袁爺爺真的去世了,全國人民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特別是長沙市民主動停車鳴笛默哀,主動站在馬路道旁目送袁爺爺的靈車爸爸看到了這個場景說他又想起了“十里長街送總理”畫面。

袁隆平爺爺出生在動亂年代,從小跟着家人過着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在重慶求學時,經歷了大轟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別人欺負,國家必須強大起來。於是,袁隆平爺爺就想出了讓民衆吃飽飯的想法。1953年袁隆平,爺爺立誓“作爲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捱餓。”1956年,袁隆平爺爺開始學習農學實驗,經過他的不斷學習,他的腦海裏第一次浮現出了“雜交水稻”的念頭。之後的幾年,他反覆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爲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先後獲得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等榮譽稱號。

袁隆平爺爺這一生真的是在爲國家而活、爲民族復興而活,他這一生是值得的,而我又做到了什麼?簡單的學習,就令我頭皮發麻,我羞愧的低下了頭,開始回想我這12年,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反覆思考幾遍就放棄了,一個語文作文連個題目都想不出來,英語單詞更是讓我整天頭昏腦脹。我太糟糕了。我發誓:從今往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爲國家做出貢獻,用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我們國家更富強,更美好,更和諧!

篇七:緬懷袁隆平作文

袁隆平——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造福了全世界。袁老於2021年5月22日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在我的心裏,袁老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就像我們村頭坐在石板上搖着蒲扇的老爺爺一樣。實際上,袁老出生書香門第,本就衣食無憂。可他卻爲了解決中國幾十億人的糧食問題而孜孜不倦,埋頭田地間,六十多載的風吹日曬從未動搖分毫。袁老曾說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覆蓋全球夢。他說:“有一會我夢到自己在像瀑布一樣的水稻下乘涼,那些禾苗像高粱一樣高,裏面的米粒很大很飽滿!”袁老日裏撫摸着禾稻,夜裏牽掛着禾稻,他對禾稻的熱愛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同時,他也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了世界。袁老的一生是探索與奉獻的一生,“國士無雙”——袁老當之無愧。

還記得當記者問到袁老爲何要幹這一行時,他說道:“我生活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看見了因饑荒而餓死的人,打這起我就決定了要讓中國人民吃飽飯!”

培育雜交水稻困難重多。但袁老還是用自己的力量一一克服了。他親自下實驗田檢驗稻苗,一雙雨靴,一件陳舊的短袖襯衫,一抹孩子般的燦爛笑容定格在我心上。我可以肯定說:“如果沒有袁老研究的成功,我們現在還在餓肚子哩!”

這樣一位奮進的科學家,在生活方面卻很儉樸。炎炎夏日,當我們身着亮麗衣衫時,袁老的腳步卻停在了那件34元的襯衫前,賣衣服的大娘笑着說:“袁老好!從來不擺架子。”

袁老還是一位精神富足的老人,他很有生活情趣。曾當着張亮和牛羣的面拉起自己心愛的小提琴。空閒時,他也愛游泳、下棋和看書。他說:“運動和閱讀,可以讓腦子靈活,讓我能夠下田。”

91歲的袁老,大半生與稻田爲伴,他以自己的方式告知世人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想起他,我總會感到心安和敬佩,他一生奉獻爲民,讓中國乃至世界逐漸遠離饑荒。袁老的離世,讓國人哀痛,世人悲慟!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我們對袁老最好的紀念就是珍惜一食一飯,學習其高貴的品質,傳承其高尚的事業,願袁老在天之靈,永安!

篇八:緬懷袁隆平作文

呂浩宇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聽到這個消息我悲痛萬分,不能自已。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袁爺爺曾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中國人的飯碗要拿在自己手裏。”爲表彰他爲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世界許多國家都爲他頒發獎項。聯合國糧農組織聘他爲國際上發展雜交水稻的首席顧問,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還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爲“袁隆平星”。

2004年,袁隆平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這樣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對於袁爺爺來說,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夠了。這件事足夠偉大,也足夠艱難。它需要的,是一生堅守,一生鑽研。

袁爺爺一直有兩個夢。第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超級稻從700公斤,到1000公斤,再到眼下的1200公斤,他永遠在追求更高產。這一夢想隨着不斷高產的超級稻逐漸成爲現實。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希望不只是中國人,全世界都可以吃飽飯。現在他做到了。袁爺爺生前常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他用一生爲這句話寫下注腳。

袁爺爺帶着14億人的懷念,去往另一個世界鑽研。但他留給我們的財富,我們生生世世,享用不盡。他是雜交水稻之父。是俠之大者,國之仁士,是“90後”,是“魔稻祖師”,也是一個可愛的老人。現在,袁隆平爺爺走了!但我想說,袁院士,請放心,您走過的路上,依然有人在走。您未完成的夢,終將會實現。而我們會永遠記得,這世間,曾有一位偉大又可愛的科學家來過。他叫袁隆平。

從今天開始我會好好吃飯,不浪費每一粒米。要學習袁爺爺的精神,終身學習,終身奉獻。一路走好,袁爺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ojn8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