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精選7篇)作文

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精選7篇)作文

篇一: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

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精選7篇)作文

作爲學生家長,我們如何深入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我們如何在新的政策背景下配合學校實現真正的減負?如何更好地實現家校共建,爲國家培養更多積極向上、德才兼備的下一代?我認爲,“雙減政策”就是一份愛的粘合劑,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爲命運共同體!

下面我想通過一名家長的視角,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潞河中學附屬學校“雙減政策”下教育理念和措施的認識,同時結合自身體會談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一、堅持陪伴,送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來的,陪伴是既要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要陪伴孩子面對失敗。“雙減”政策之後,孩子的作業在學校課外延時服務時間基本都可以完成,所以回家後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明顯增多,每天晚飯後我們可以利用散步時間和孩子談心,瞭解學校裏發生的事情,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孩子也有與父母溝通的時間和意願,滔滔不絕地講起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不開心的遭遇。有效的溝通充分搭建起了學校與家庭共建的橋樑。

二、堅持親子閱讀,引導孩子思考並探索世界。閱讀對孩子的益處不言而喻,短期來看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大語文的應試能力,長期來看“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塑造氣質,增長見識,帶孩子發現更廣闊的人生。“雙減政策”實施後,通過親子閱讀我感受到了繪本里的人物帶給孩子的樂觀積極態度,帶給孩子對日常事物和內心想法流利的表達和敏銳的感知。學校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沃土,家庭是孩子棲息的港灣,學校、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兩個重要陣地,家校攜手,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長。

三、堅持體育鍛煉,磨鍊孩子堅強的意志。孩子成長的路上需要歷練,而體育能給予孩子的是意志的磨練、是精神品質的提升、是氣質的養成。體育終將是孩子成長路上一筆寶貴財富!“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體育課時的規定,開足、開齊並上好體育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在家庭教育環節中,家長角色迴歸,堅持每天帶着孩子進行半小時運動,跑步、跳繩、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孩子可以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鍛鍊。通過體育運動,孩子不僅增強了體質,而且在堅持不懈、挑戰自我的過程中鍛鍊了堅強的意志!

四、堅持積極參加勞動,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爲全面貫徹落實“雙減政策”,響應“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號召,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把加強勞動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努力培養孩子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學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大掃除、佈置美麗教室等等,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幫助孩子提升勞動技能,爲孩子全面發展助力。在家庭教育環節中,由於減負政策的實施,家長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孩子共同體會勞動的快樂,通過言傳身教,培育優良家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意識和能力,使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參與家庭事務管理,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間、擺放物品、打掃衛生等等,使孩子熟練掌握這些生活必備的勞動技能,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有時間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養養小動物,種一些綠植美化家庭環境;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學習幾樣家常菜的做法,學會使用廚房電器,增強家庭責任感,爲獨立生活打下基礎。總之,“雙減”背景下,家校共育,充分爲勞動教育做“加法”。

五、堅持興趣培養,將愛好轉化成個人特長。爲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嚴格落實教育“雙減”政策,學校在加強各學科作業統籌、嚴控書面作業總量的同時,優化課程資源,開展了以興趣爲主導的特色社團活動,促進了孩子全面發展,挖掘了更多潛能,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家庭教育環節中,家長得以停下匆忙的腳步,重新認識才藝興趣的重要意義,給孩子創設更爲安全、更爲個性化的探索空間,使興趣與藝術成爲陪伴他們一生的朋友,爲他們形成健康人格、感受生活之美、創建生命意義培育豐厚的土壤。

“雙減政策”,家校共贏!讓我們攜起手來,同心同行,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爲孩子們撐起一片寬廣而湛藍的天空!

篇二: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

01雙減的背後是加法

今年9月份,國家開始着手把雙減政策進行落地,開始真正的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落實“雙減”工作中,作爲一年級學生的家長,能看到潞河中學附屬學校真正的通過提升課後服務水平與課堂教學質量,開始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學校通過具體有效的行動落地,減少了孩子的課後作業,課外負擔小了,自主時間就多了。同時孩子們也可以在學校每週二、週四開展的課後服務當中,根據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去選擇更多豐富多彩的素質教育項目:數學思維、泥彩、手工、繪畫……

透過學校的調整,看到孩子的變化,我切身的感受是:其實雙減的背後是在做加法。

·減的是學生的負擔,加的是老師的教學質量

·減的是學生的壓力,加的是家長的自我學習與成長改變

·減的是學生被應試教育所束縛的思維侷限,加的是孩子綜合素養的提升與開心快樂的學習進步!

02雙減帶給家長的挑戰

雙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毋庸置疑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孩子們不再從早上7點睜開眼睛,一直到晚上9點還在應付學校的各種作業,孩子們也開始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確保了他們能在長身體的黃金時段,去健康的發育成長。放學後以及週六日的時間,孩子們也可以輕鬆快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用在父母的安排下,風風火火的去趕各種補習班的場子。

在如何育人,育好人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做出了教育政策的調整,重塑了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培市場環境,學校也根據教育部的政策做出了有效調整,保證教學水平的前提下解放了孩子。但孩子的成長不僅取決於外部教育環境和老師們高質量、科學有效的傳道授業解惑,作爲家長的我們更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爲什麼現在教育相關部門一直強調家校共育。

因此這些調整改變,給作爲家長的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們去做些什麼,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長、進步,成爲更好的自己?

面對這個問題,估計能深入去思考的家長不是很多,有時候想想真的挺可怕的。教師的職業需要持證上崗、會計的職業需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上班需要有專業的技能和經驗纔會被錄取,創業需要了解掌握企業經營的規律,懂得如何經營,如何管理才能很好的創造價值並盈利。

而父母這個職業,也從來沒有去考過什麼證書,就直接上崗,我們也很少認真的去學習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家長。甚至很多家長總是把手指向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更多的是操控,打着我是你爸媽,我爲你好的旗號,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願來。

我們用這種操控的文化去教育出來的孩子,將來他們能好到哪兒去呢?頂多是另一個自己!

所以雙減的背後帶來的不僅是對學校的調整改善,更多的是對家長的挑戰!

03手指向內,從我做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雙減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作爲父母的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指向孩子的無形的手伸回來,然後指向自己,開始從“我”做起,自己做些正確的事情,做出有效改變和調整,來去有效的陪伴、管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下面就分享幾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日常做的一些事情:

①經營好家庭,營造安全信任、幸福、責任、擔當的家庭環境。

在家裏做好老公和父親的身份角色,老公的身份角色對應的目標和行爲邊界是經營好家庭,讓家人幸福快樂,自己也享受其中;父親的身份角色對應的目標和行爲邊界是陪伴鼓勵孩子,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做人做事的底線原則。

家庭開心幸福,關係和睦,孩子自然也會開心幸福,最重要的是給了孩子一個安全的,值得信任的環境,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會看到父母經營家庭過程中的責任與擔當!

②相處過程中的平等、尊重與理解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蹲下來或者坐下來和孩子耐心的聊天,孩子的成長是我們所有事情當中最優先重要的事。

如果手頭有特別重要緊急的事,可以和孩子商量:“爸爸現在有特別着急的事要處理,忙完了一定找你。”等自己忙完了,一定要去找孩子兌現自己剛纔的承諾。

如果自己手頭沒有特別重要緊急的事情,就停下來,耐心聽孩子說他的事,在聽的過程中多一份覺察,覺察他說的內容背後的訴求和期望。很多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學校的隨堂測驗自己都做對了。這個背後的訴求是希望得到我們的肯定和鼓勵。當給到他肯定和鼓勵時,能感受到他的開心和滿足,讓他得到了平等對待,被尊重與被理解,自信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形成的。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總是咆哮指責、批評孩子,但又沒辦法脫離對我們的依賴,就會感到不被平等對待,不被理解與尊重,長此以往,慢慢的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就會越來越叛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和對待他人!

③把選擇權還給孩子,把時間還給孩子!

經常看到好多家長爲孩子操碎了心,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辦了,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只會培養出來一個媽寶,很多時候孩子是希望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的,人都是要通過做成事情獲得價值成就感,因此在家裏,孩子的很多事情我們都傾向於讓他自己做選擇:

比如:

孩子每天讀英語小ai,他自己選擇安排;

給他設立掙零花錢的公共家務勞動,在培養正確金錢觀意識的情況下,讓他自己選擇做哪些事情掙得零花錢,零花錢用在哪,讓他自主選擇。

週一到週五按學校課程表計劃來,週六日的時間讓他自主選擇安排;

有時候孩子的自律能力還達不到成人的標準,我們能做的就是耐心的鼓勵和輔助提醒,以及適度的嘮叨!

最後最最重要的一條是,凡事要培養孩子哪些習慣和原則,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適度的嘮叨可以讓他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這個意識,以身作則,才能讓他信服,並且在無形中模仿,逐漸把這些變成爲自己的日常習慣和標準!

篇三: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

三年級暑假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對於我們這些八零後家長來說,有些羨慕,有些困惑,也有些不知所措。羨慕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祖國媽媽”站出來爲孩子撐腰、吶喊“減壓”,比起我們小時候,真的更像祖國的花朵。困惑的是,上有政策,下面的對策到底是什麼,學校怎麼變,輔導班怎麼變,孩子的學習生活到底會有什麼改變。與此同時,最大的感受還是不知所措,作爲家長,通過各種渠道解讀政策,從文字層面到內涵外延,領會國家從長遠發展考慮,轉變人才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戰略意義,作爲小家庭,如何正確認知大基調,並配合學校、社會把祖國的花朵培養成祖國真正需要的人才,我們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斷修正,幾個月的時間,作爲家長的我有了一些收穫,下面淺談幾點感受。

一、雙減:減出鬆弛快樂的童年

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快速做出了反應,上學時間錯後了,孩子每天都可以“睡飽了”;放學時間彈性了,解決了很多家長的後顧之憂;孩子回家沒有作業了,劍拔弩張的輔導學習環節減少了,感覺家長和孩子都進入了比較鬆弛的狀態。

說心裏話,我的孩子屬於比較貪玩的小朋友,他活潑開朗,能言善辯,我對於他的教育一度比較糾結,既希望他擁有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又希望他在學習上“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這種糾結讓我的心態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失衡,時而警醒自己不要成爲雞娃的家長,時而又忍不住向大衆靠攏報各種輔導班,偶爾孩子會跟我說“媽媽,你看我多忙啊”,我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我們見過太多中規中矩的孩子,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家長眼裏的乖寶寶、朋友眼裏的“別人家的孩子”,這些孩子的成績真讓人羨慕。毫不自謙的說,我曾經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保送重點中學、考211大學、讀專業領域數一數二的研究生……但現在的我,不知道爲什麼,發自內心的不願意讓我的孩子重蹈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想讓他像我一樣長大。我的國小從一二年級開始,作業寫到九十點鐘,早早的就在中指磨出了繭子,沒有時間上唱歌跳舞畫畫這些興趣班,雖然我非常喜歡並且擅長。我覺得自己的童年是在媽媽嚴厲的管教下,“刻板”的化繭成蝶,雖然結果很好,但過程真的很乏味、很痛苦。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擁有快樂、豐富多彩的童年,我希望獨生子女的我和獨生子女的他成爲最好的、無話不談、最交心的朋友,我希望和他一起走名山大川、看海闊天空,獵宇宙之奇妙,品舌尖之美味。

雙減政策的出臺終於給了我不再糾結的信心,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必要的學科學習的同時,讓孩子增加“長見識”的機會,無論通過讀萬卷書,還是走萬里路,我們的孩子太需要一個充滿想象、可以發散思維的大腦,甚至可以無厘頭,可以天馬行空,畢竟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對於未來的人生都是最大的財富。

二、雙減:需要配套的評價體系確保“減出實效”

落實雙減政策不是一刀切的減少孩子學習時間,減少課外班數量,減少家長課業輔導負擔這幾個表象問題,我個人認爲這是對整個教育體系的一次深刻變革,是重塑育人理念的一個絕佳機會。所以,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是確保雙減政策減出實效的根本保障。

孩子的教育長遠來看是掌握安身立命之本領,智商、情商、逆商、財商等等,越全面,生命大概率會越精彩。所以該讓孩子學些什麼,在哪個階段來學,其實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但有時恰恰是帶有壟斷性質的評價體系扭曲了教育初衷,限制了孩子們多學科學習、多學科探索的機會。譬如我家小朋友對計算機編程、機器人這些腦洞大開的學科很有興趣,我們也在校外報了輔導班,但一度我會因爲他語數外這些學科的成績不理想而質疑課外課學習的必要性,曾經猶豫要不要停了這些興趣班,讓孩子專注學習校內學科。雙減政策再度給了我信心,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於教育改革的決心,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引導教育迴歸本源,弱化考試成績、弱化排名、弱化貼標籤,鼓勵孩子們更多元化的學習,學校多種興趣班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選擇,課餘時間孩子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方面學有所長。

曾經的考試、排名、升學讓家長無比焦慮,恨不得自己上輔導班、自己刷題,替孩子考試,去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作爲家長,我特別希望真正客觀、全面的評價體系、評價應用盡快出臺,敦促我們的家、校共同培養出擁有健全人格、懂得感恩、真愛生命、有愛心、有責任心、有進取心的國之棟樑。

三、雙減:不減學的“本能”,要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雙減政策出臺,很多家長和小朋友都歡天喜地,學習時間少了,作業少了,考試少了,學習顯得“不應該”那麼重要了。我家小朋友就是這歡天喜地的一員,他平時自律性比較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雙減”之後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覺得沒有作業就可以肆意而爲。他非常喜歡電子遊戲,或者在網上刷一些感興趣的小視頻,我知道在當今這個娛樂快消、信息快消的年代,電子遊戲、熱搜新聞都會成爲同學圈子的談資,也是他們獲得知識不可或缺的渠道,小朋友們聚在一起也會聊到這些。但我對孩子這方面的要求還是很有底線的,從保護視力、精神鴉片等多個維度教育孩子,要求他最小限度的通過這些電子產品達到娛樂效果。

“雙減”減出來的時間,我希望孩子能更多的用來運動、閱讀、走出去增長閱歷。我們定了家庭日,戶外採風,孩子學習攝影,留下童年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我們定了體能提升計劃,跑步、游泳、跳繩、打球,希望孩子能有個健康的體魄;我們定了親子閱讀時間,每天睡前、每個週末,我都會陪着孩子沉醉在我們各自喜歡的書籍裏,孩子學的“本能”不該削弱,而是要延展外延、縱深內涵。

能量守恆定律告訴我們,能量不會自生自滅,它只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且能量總量保持不變。在我看來,雙減政策前後對於孩子“學本領”也應該遵循能量守恆定律,不是不學了,也不是少學了,而是要更全面的學,更多元化的學,讓每個小朋友都順應自己的花期,綻放出最嬌豔的自己。

以上是我對雙減政策實施後的幾點感受,不到之處還請斧正。

篇四: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

“媽媽,我特別喜歡上學,學校有好多好朋友,在學校特別開心……”,“媽媽,今天課上寫字我寫的不對,我要多練習一下……”,“媽媽,我的同學認識好多字,看過好多書,我也要多認字,我已經背下來很多詩了……”2021年9月1日,我的女兒正式成爲潞河中學附屬學校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這樣的話,她每天都會說很多很多,我很欣慰她順利地完成了作爲一名“國小生”的角色轉變,這一切無不得益於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默默付出和精心教導,老師們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通過潤物無聲的“減和增”,讓我們收穫了一枚“快樂、進取”的“小豆包”。

一、“雙減”,減的是課業負擔,增的是責任擔當

身邊的同事都很羨慕我,沒有經歷過孩子剛進入國小時雞飛狗跳寫作業的可怕場景,相較以往,“換一種學習方式”,是我最大的感觸。沒有了機械重複作業,如何讓孩子掌握應知應會的知識點呢?我想,這不光光是每個家長擔心的問題,也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就像孫校長之前在一次講話中談到,學校通過“高站位”、“提質量”、“減負擔”、“保服務”等一系列統籌規劃和具體措施,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學得會、學得好、學得足。通過與孩子的溝通和觀察,我感覺到,老師們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將學習、練習、複習融匯到課堂中,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牢固掌握知識;課後,更多的是一些類似“成果展示”的視頻錄製,讓孩子們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班主任王蕾老師,還特別關注到家長們對於孩子學習方面的困惑,利用休息時間召開“即時家長會”,及時解答家長們的關切問題,注重構建家校合作的和諧關係。特別是“雙減”政策以來學校推出的早晚延時託管服務,切實解決了家長們的現實困難,但老師們卻在課內課外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老師們這份無私奉獻和責任擔當,讓每一位家長深深感動。

二、“雙減”,減的是應試枷鎖,增的是素質搖籃

雖然按照“雙減”政策,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沒有卷面考試。但是,孩子所在班級的各科老師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和安排,充分運用兒童心理不斷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深刻的體會到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漸入佳境。課堂上通過課外書分享,孩子發現和別的同學的閱讀差距,從而孩子從內心希望自己多讀書;通過當小老師,訓練孩子的答題邏輯和表達,鞏固孩子們掌握的一個個知識點;通過小禮物獎勵,激發孩子們你追我趕的學習熱情……孩子們何其幸運,在初入學海時,遇到好的老師和積極向上的集體,埋下一顆熱愛學習的種子,養成一個有利學習的習慣。同時,一年級2班還開展了班級文化主題活動,通過“勤奮學習我能行”、“安全環保小達人”等活動,讓孩子們養成勤奮學習,熱愛公益的良好習慣,潛移默化中弘揚正能量,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促進孩子整體素質的提升。

三、“雙減”,減的是焦慮內卷,增的是快樂夢想

“一個對孩子真正負責任的家長,必須真正參與到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事業中”,培養孩子,絕不僅僅是報幾個補習班,把孩子扔給學校和培訓機構那麼簡單。“雙減”大背景下,該如何成爲一名負責任家長,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孩子健康發展?學校的“家校共育未來線上主題溝通會”爲學校和家長架起了溝通、學習的橋樑,專家老師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分析這個階段孩子心理狀態和認知能力,向家長講授實用的指導方法和技巧,讓我很受感觸、很有收穫。通過學習,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有新的思考。沒有了參加各類輔導班的“盲目搶跑”,我們應該更加側重孩子“心智”的培養,搞清楚孩子的“成長法則”,讓孩子發現獨特的自我,並且鼓勵、培養他們的特長、興趣,讓他們走上一條自我發展的道路。對於充裕的課後時間,我的孩子非常高興,因爲她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比如參加彈琴、唱歌、跑步等文體活動,或是幫媽媽幹一些洗碗、擦地等家務勞動,亦或是與兄弟姐妹、朋友鄰居追逐嬉戲進行一些社交往來……總之,她的童年註定是五彩斑斕,她的夢想也註定是多彩多姿!

輕裝上陣學本領,天高海闊任翱翔。讓我們在“雙減”政策的東風下,架起“家校共育”的船帆,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篇五: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

“雙減”是今年的十大網絡熱詞,相信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關注着教育的變革,家長們更是隨時關注着各類的新聞和改革的措施,經歷了一個學期的適應和體會,我也和其他家長一樣,逐漸從焦慮不安中走出,切實的體會到了“雙減”的益處。

“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這是雙減之前的生動寫照。面對着衆多的社會輔導機構,聽着“高、大、尚”招生宣傳,以及這些機構引以爲傲的提分方法,家長們毫無抵抗力,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大多數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奔波在各大培訓機構的路上,從國小一直到高中,培訓班已經成爲學生們的必需品。面對着越來越高的錄取分數線,看着周圍的孩子都在努力的學習,家長們也不得不跟上大部隊,讓自己的孩子也參加各種輔導機構,以達到平衡,但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好麼?

當下的教育提倡核心素養的教育,什麼是核心素養?我認爲是拋開知識層面的內容,最後給學生留下了些什麼。做爲畢業多年的“老學生”,現在回想起來,高中的知識還能記得多少?大學的回憶裏又有多少知識層面的內容?但是真正讓我們受益匪淺的其實是正確的價值觀,是每個學科影響我們處理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累積和提升的能力,是我們成長中建立的正確是非觀念和對事物的真知灼見。而盲目的內卷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一年級讀了三年級的課,六年級國中課都上完了,家長通過讓孩子提前學習從而提高競爭力,還有一些機構直接教給孩子們答題的技巧,傳授得分的方法,這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教育麼?繁重的補習負擔,讓孩子們沒有了娛樂的時間,沒有了鍛鍊身體的時間,沒有提升生活能力的鍛鍊機會,也沒有了跟家長溝通的空閒,只有會得分的“機器”。

“雙減”政策是通過優化作業的佈置,減輕孩子們的課餘負擔,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及時的緩解學習壓力,讓孩子們真正的全面發展。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陣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教育,優秀的父母,不在於給孩子報了多少補習班,而在於是否真正的參與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在這半年中,沒有了補習班的打擾,沒有繁重的課業負擔,看似孩子學習的時間少了,可是站在家長的視角,卻發現孩子的成長帶給我了驚喜,這些成長是補習班培養不了的,是作業解決不了的成長。

在衆多“雞娃”家長的推動下,我曾經盲目的跟從,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也沒有仔細想過每個孩子之間的差異性,也沒有尊重過孩子的意願,只是家長覺得有必要學習一些知識,就盲目的逼着自己的孩子接受。但是我忽略了,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思想的寶貝,都存在着他們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略顯弱勢的不足之處,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異,而灌輸式的教育或者是要求過高,不是每一名孩子都能接受,這樣就讓本來對世界有很強探索慾望的孩子們覺得學習索然無味,沒有興趣,扼殺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本應該是積累認知的階段,卻被無情的繁重學習打亂。現在的我,及時的調整了心態,適當的放慢腳步,帶領孩子欣賞學習路上的風景,因爲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每一名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我們在靜待花開的過程中,需要給這粒小種子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潤,肥沃的土壤,只有這樣,小種子纔會慢慢生長,綻放出美好的未來!

“雙減”下孩子的學習,更多的是靠孩子的自驅力,但是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首先得在家庭教育環境中學會親子教育,給孩子一種良性教育,在生活中應該是付出時間和愛心的教育。孩子的學科學習的事情,我放心的交給了學校,現在我更多關注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品德行爲,身體素質,以及辨別是非等方面。

在學習習慣方面,現在已經過了單純的用考試成績評價一個孩子的時代,作爲家長我更加關注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讓孩子真正成長、真正的優秀,真正的實現減負,就需要讓孩子自發學習,而不是一直被趕着學習。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張每週的時間表,因爲孩子還小,對時間沒有什麼觀念,而時間又是做事情的基礎保障,所以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時間都合理安排好,能夠規劃和統籌好自己的學習時間,又能夠剋制自由散漫,幫助她形成習慣。其次作爲家長我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生活中觀察事物和現象,引導孩子在頭腦中質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在疑惑中去發現問題,去學習,去解決問題,在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提高技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家長強迫孩子學習變成孩子自覺地學習,可能這個過程的效率不會很高,孩子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會走彎路,但是這種過程中的收穫,是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我在此過程中扮演引路人、傾聽者和加油打氣的朋友,學習的路上適當放慢腳步,會發現在過程中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最後,爲了拓展孩子的知識面,提高她認知的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思考,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我給孩子準備了很多不同類型、不同方面的書籍,雖然現階段沒有很高深的理論,但是也能引發孩子的思考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每天我的孩子會有40分鐘的閱讀時間,之後利用碎片時間我會和她溝通書中的一些內容,會跟她討論我的一些觀點,積少成多,時間長了孩子會自己形成閱讀的習慣。

在品行方面,我比較用心。在學習知識之前,必須讓孩子學會做人。“雙減”下,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家庭的勞動、與家長溝通和交流,與小朋友共同玩耍,在過程中體會與他人的相處之道,增長生活的能力,不做只會學習的機器。

孩子的空閒時間多了,我經常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參觀各種場館、展覽、觀看演出,親近自然等,參觀遊歷,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是戶外運動,提高身體的素質,做到身心健康。這都是以前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審美能力提升了,也對民樂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主動提出去學習古箏,沒有家長的逼迫,沒有雞飛狗跳的戰場,有的是孩子的主動和興趣。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忙碌,習慣了做事情的目標性,可是在忙碌的同時,我們也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淡化了生命的意義。但是孩子們不應該重蹈覆轍,應該提升自己的內驅力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適當的放慢自己腳步,感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體會學習的真正含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篇六: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

2021年7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做到真正保證學習效率,爲學生減負。“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全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行爲,提升校內教學教育質量。

我是一名八零後家長,在我的童年時代,校外培訓機構還未完全興起。我家是平房大院子,放學回到家,看書寫作業,有時會聽到大門口鄰居家的小夥伴叫喊着一起出去玩,父母也不會管着幾點回來,等到天黑了,各回各家。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聽家長的閒聊,吃完飯幫父母收拾飯桌,掃掃地。暑假的夜晚坐在院子裏,擡頭還能看見星星,拿着蒲扇揮打着蚊子,沒有手機,沒有iPad,沒有這麼發達的互聯網,沒有每天父母耳提面命的督促學習,父母不會問今天留了什麼作業,更沒有各種各樣跑不完的培訓班。

時代在變化和進步,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們已經爲人父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身邊人加入到了對孩子的提前教育大軍隊伍中,學前教育低齡化這陣風越刮越大,許多幼兒都在爲“贏在起跑線”而努力。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起跑線在哪,儘管很少有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可是在現實壓力及口號的鼓舞下,也爲了能讓孩子在才藝、學習上更具有競爭力,父母還是狠下心,讓年幼的孩子放棄了本該擁有的玩樂,提前開啓了學習生涯。我們逐漸寄希望於我們的下一代,永遠上不完的培訓班和寫不完的作業是孩子週末和寒暑假生活的全部。漸漸的,一類稱爲“雞娃”的孩子,存在於我們身邊,每天奔波於各種培訓機構,已經成爲普遍現象,把“贏在起跑線”體現的淋漓盡致。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家長依舊焦慮,雙雙疲憊不堪,晴朗的天空下無人爲美麗的風景駐足,只有匆匆的腳步劃過。

近幾年,一直聽到關於國家對於減負工作大力推進的相關新聞,但是由於社會現象和培訓機構良莠不齊,教育焦慮讓家長內心焦慮和經濟負擔越來越重,學生的學業和心理負擔越來越重。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於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

我認爲一名學生,學習是多方面獲取的,既是來源於學校,也是來源於家庭,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家校共育,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

雖然新冠疫情依舊嚴峻,但是學校積極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學習更好地迴歸校園,減少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從開學伊始,不僅有豐富的課後社團活動,也加強了課後輔導服務。除此之外,爲實現家校共育的力量,學校逐步開展了一系列的線上主題溝通會活動,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雙減以後,隨着校內不斷減負,校外培訓機構逐步減少至退出,家庭教育更加凸顯了重要性。而在孩子成長道路上,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首先,父母要承擔並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責任。

教育不僅僅是經濟投入,有些家長給孩子報很多培訓班、補習班就不管了,然後等着孩子成績提高,而往往得到的結果不是美好的。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多一些支持和鼓勵,也給孩子多一些理解,讓孩子更自信的向前走,取得更好的成績。

其次,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

在學校舉辦的線上主題活動中,關於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受到啓發,深有感受。雙減之後,孩子增多了自主時間。利用這個時間,培養孩子好習慣,孩子也能不斷進步。學習上,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生活上,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按時吃飯、不挑食、愛惜糧食,每天自己準備第二天的學習用品,自己穿衣、洗漱。還有關於勞動,行爲,健康等多方面的習慣。總之,養成好的習慣,成爲一個自律的人,遲早會成功。

最後,我想說,教育孩子,老師離不開家長,家長也離不來老師。“雙減”之下,家長要盡力配合好老師的工作,主動和老師溝通,支持學校的工作。所謂“嚴師出高徒”,一個嚴格的老師,不辭辛苦,勤勤懇懇的工作,管教學生,每天付出的時間和心血是難以估量的,值得我們的理解和尊重。

“雙減”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實現的,家校共育,迴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我們一起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爲學生營造一個身心和諧的成長空間,讓學生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篇七:雙減政策之下家長心得體會及感悟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國家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民的統一行動。具體來講主要是包含以下幾個內容,減輕考試壓力,減輕作業壓力,增加課後服務,教學進度不超標,取消重點班,減輕課外培訓壓力。由此可見,“雙減”政策的底層邏輯是針對學科教育,要把學科教育的主陣地迴歸學校教育,減輕家庭負擔,不僅從經濟上減輕家庭的負擔,更要從精神上減輕家長的壓力。從而達到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迴歸各自的角色的重要目標。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薰陶,雙減政策,減輕學業負擔,但不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是在於是否有責任意識,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也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雙減”後,家長要及時調整自我定位,不當“保姆”,學當“成長夥伴”,不當“法官”,學當“律師”,不當“裁判”,學當“拉拉隊員”,不當“馴獸員”,學做“鏡子“

爲了讓孩子更好的全面發展,國家實行了雙減政策,在作業量減少的情況下,怎麼保證教育質量不下滑,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這也是我們每個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學生回家後剩餘時間怎麼過。作爲家長,我覺得應該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監督管理。

1、電子設備管理

與孩子一起制定電子設備的使用規則,嚴控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並對內容進行監督,預防孩子沉迷於與學習無關的內容。要科學合理的使用電子設備,輔助學習,更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爲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睡眠管理

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時間表,提升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合理有效的安排時間,督促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確保孩子身心放鬆,提高睡眠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可以以一個精神飽滿的狀態迎接新一天的校園生活。

3、閱讀管理

給孩子選擇具有正確政治觀和價值觀的書籍,培養孩子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勤讀書的習慣。在家裏,需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是從“親子共讀”開始的。“親子共讀”,不僅是一種閱讀方式,也是家長和孩子親密相處的方式。在親子共讀中,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在親子共讀中,讓同一個家長與孩子有着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靈密碼;在親子共讀中,讓孩子體驗“歲月靜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親子共讀中,讓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學習,互爲促進,共同成長。

4、作業管理

瞭解孩子的心裏特徵,引導孩子合理高效的安排時間,自主制定學習計劃,提升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不盲目的給孩子增加額外的學習任務,保障孩子自主學習的時間,尊重孩子的成長需求。

5、健康管理

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家督促,保障孩子每天進行體育鍛煉,養成勤於鍛鍊,健康飲食的好習慣。多參加一些體育類的社團活動,例如跆拳道,球類,跳繩等。生命在於運動,同時有助於身體健康。孩子的成人永遠比成才重要;孩子的成長永遠比成功重要;孩子的健康永遠比分數和排名重要。

除此之外,家長還需要緊密的與學校進行聯繫,積極參加家長會,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與交流,瞭解孩子的學習和身心情況,制定有效的家校聯動教育方案,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家長自身要不斷地學習瞭解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提升自身育人的素質和能力,理性的規劃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盲目的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細心關注孩子的思鄉情緒變化。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助模式,幫助孩子排憂解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更重要的是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外力的推動,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於此同時,還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專注力,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孩子才能在學習上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努力。即使沒有作業,沒有補習班,孩子自己也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作爲家長,對孩子要少批評,多鼓勵,多讚揚,肯定孩子的每一次進步,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滿足感。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伴”出來的。父母的愛心、耐心、理智、寬容的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慰籍。我們可以陪孩子逛書店、參觀博物館、走進大自然。陪孩子欣賞自然之趣,感悟生活之美。

家校共育是一門學問,需要在教育的進程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的同時,更應該儘量讀懂學校老師的不容易,理解老師的艱辛,對老師的工作儘可能地給予支持。家長對老師的理解與善待,既反映出自身的素質修養,又體現出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更是爲了孩子的茁壯成長。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家校雙方坦誠以待,勁往一處使,孩子永遠是最優秀的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jrgl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