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追尋什麼的足跡作文

追尋什麼的足跡作文

篇一:追尋成功的足跡

追尋什麼的足跡作文

曹焯亮

許多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是因爲人門會在失敗中吸取教訓,走向成功。

而我認爲,人們沒有失敗之時,任何的一次失敗,其實都是成功。

當我剛基礎到失敗和成功時,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成功,也沒有絕對的失敗。”

當平原君商鞅變法之時,他就已經實現自己的目標了,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可以說是成功之人。可是當太子繼位時,他卻被處以了一個非常殘酷的刑罰——車裂之刑,而且太子卻又把法律恢復成過去的法律,那商鞅的所做所爲就都白費了,可是他真的失敗了嗎?

當戰國范雎合縱其他諸侯國去對抗秦國之前,他無疑是失敗的。他被家人看不起,被做官的人辱罵,求學的時候被其他人毆打。可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使用各種方法去求見各國的管理者最後合縱各國對抗秦國。回家時,他的家人們都不敢擡眼看他。直到張儀使用策反之計,離間了他和其他國家的關係時,他才被殺死。最後他的結局是悲慘的,可是他失敗了嗎?

平原君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堅持變法改革,最後才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是成功的,因爲他的制度已經在人們心裏留下了新法的種子,並對後世殘生了深遠影響,怎麼能不是成功的呢?

范雎他的命運是悲慘的,他用盡百般方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到最後也沒有成功。可如果沒有他,張儀也就不會被秦王看上,也就沒有後時的秦朝大一統了。在歷史意義上來說,他何嘗沒有成功呢?

沒有任何一個成功是必然的,任何的成功都是通過不斷地努力得到的。而失敗不也是努力的一種體現,是成功的一種體現嗎?

篇二:追尋青春的足跡

盧丁寧

一襲微雨,劃過靜好的夏日,洗滌歲月的塵埃,潤了一份心境,給季節留下一抹清涼。風捻着心事,在歲月素白的箋上暗香盈袖,清淺的時光,發現只可追尋着青春的足跡,回望曾經。

踏着青春的腳步,即將度過了我們緊張又愉快的三年,距離我們畢業的時間屈指可數。曾經,我們認爲畢業遙遙無期,沉浸在自己所認爲的快樂中無法自拔。如今,我們即將踏出校園,同學們歡樂的笑臉最終會化爲每人手中的一張畢業照,但無論如何,我都會記得和同學們共同走過的青蔥歲月!

國中三年,我們溫暖過。年年大家都經歷過許多次的考試,每次考試後同學們有的開懷大笑,有的強顏歡笑。爲贏的一方喝彩,爲輸的一方鼓勵。那一次的考試,我慘不忍睹,成績敗北,失落在沮喪中。這時我的競爭對手跑來安慰我,看到我臉頰微微泛紅,眼含着淚珠不停打轉,握着我的手連聲勸慰,眼光交匯的那一刻,便是開在內心柔媚的花朵,散發出淡淡的芬芳。一聲,我懂你,勝過千言萬語,潤了心,潤了情,潤了眼,讓我久久戀着那份暖。我們共同在心靈深處留下青春的足跡。

國中三年,我們出彩過。激情昂揚的運動會,絢麗多彩的藝術節是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每逢這兩次活動,同學們都會精神煥發,積極參與,盡心準備。校運會同學們爭先恐後去報名參賽,奮力在賽道上馳騁;藝術節時大家鍥而不捨的練習,排演出最滿意的的舞蹈作品去展示。我們願爲自己爭光,爲班級爭彩,在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或藝術節中大展班級風采。我們共同在賽場上、在舞臺上留下青春的足跡。

國中三年,我們努力過。同學們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挫折。從七年級的領先到八年級的一落千丈。尋根問底,就是大家還不夠專注,還不夠付出。九年級大家醒悟並不晚,每個人都付出更多的努力,起早貪黑,互幫互助,把握學習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保證作業質量,爲自己的衝刺揮灑汗滴,醞釀奇蹟。我們共同在課堂上留下青春的足跡。

面對幾個月後便要到來的會考,大家正在做着充分的準備,爲三年的拼搏畫個完美的句號。青春的花瓣悄然綻放,芬芳了素指流年;如水的情懷,氤氳了一簾幽夢,輕盈一段指間的光陰。我們來不及回首,只可繼續追尋着青春的足跡,踏上屬於自己的更美好的未來之旅。

篇三:追尋朋友的足跡

孫嘉琪

歲月在美中流逝,四季交織春花,夏日,秋月,冬雪,歲月如水,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星河流轉,日升月沉,讓我不禁想起那株桃花樹,它曾是國小中最美的印記,還有那久違記憶與熟悉的身影,泛起了我心中的漣漪。

我再次來到那株桃花樹下,望着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我知道那又是一個桃花即將盛開的季節,空氣中早已瀰漫着淡淡清香。它似百年陳釀,埋藏着六年光陰和最美好的記憶,不可磨滅的定格在那。那個夏天,我認識了她,在操場上兩抹身影在人羣碰撞,兩道視線穿越人羣在空中交織。從那以後,我們成爲了形影不離的朋友。那是一種彼此的認同感,朋友的歸屬感,懵懂中的依存感。我們一起看盡繁花似錦,看盡烈日張狂,看盡秋風蕭瑟,看盡荷花嬌態,看盡風雨肆人,看盡冬梅傲骨,看盡許多許多。直到六年後的夏天,我們即將畢業了,爲了那所謂的前途及不可估量的未來而各奔東西。晚風送走昔日的餘暉,水波盪漾天邊的紅雲,盛夏的傍晚,沒有白天的熾熱,清風吹過一天的疲憊與煩意,我們在路口揮手道別,縱使早已淚流滿面,卻也要笑着與對方說再見,與過去說再見。也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當你擁有的那一刻,就要懂得總有一天要失去。

據說人的一生會與八百二十六萬三千五百六十三人相遇,會與三萬九千七百七十八人打招呼,會與三千八百一十九人熟悉,會與二百四十五人親近。但最終都又消散在人海,還有再見嗎?我不知道,不過人生何處不相逢。

我會追尋你的足跡,你給了我勇氣與力量,我會追尋你的足跡,是你讓我看到世間的美好與朋友的情意;我會追尋你的足跡,你讓我學會了堅定與珍惜。

樹因有了葉的疊層而蒼莽,天因有了雲的守候而潔白,我因有了你的陪伴而慶幸。在這依舊飄搖的風雨中,景觀日升,靜待日落。桃花依舊在,我追尋朋友的足跡,願時光清淺,天涯比鄰。

篇四:追尋時間的足跡

文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易逝,青春易老,而時間和人生之更迭,正與這時間的變化有關。

雪花消融,青草出頭,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孩子們也像一簇簇的小草一樣,變得越來越挺拔,大自然間無數生命正在孕育。走進屋內,陽光進來、花香進來、顏色進來;有時下雨的時候你會不禁的呼吸一大口空氣,又凜冽、又清新。

太陽逐漸從赤道向迴歸線轉移,天氣愈漸炎熱。在校園裏,孩子們嬉戲、追逐、打鬧;而有些莘莘學子他們不得不奮力苦讀,爭在人生大考會考出精彩,搏出希望。到了大暑時節,人們遊山玩水,感受自然的青蔥和豐滿之美。而孩子們卻喜歡大口的嚼一根兒冰棍兒,你不吃它要化了;而你吃了,就沒有了。這種既喜悅又糾結的心,實在讓人無法抉擇。

漸漸地,草枯樹黃,老人們喜歡在樓下曬會兒太陽,輕鬆而又恬雅。剛剛回到校園的學子又要開始爲人生構出新的藍圖。而到了白露爲霜的時候,家人們圍在壁爐周圍,交談一些生活瑣事,顯得尤爲溫馨祥和。

還沒來得及盤算,轉瞬間,已經到了冬季。當我們好奇地用舌頭去接天空上飄落的雪花兒時,父母會告訴我們什麼是大自然的美妙,什麼是時節的變換。到了春節,家家戶戶高掛起了大紅燈籠,吃上了預示着新年美滿的年夜飯……

然而回首展望時間都去哪兒了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光易逝,人生易老,作爲一箇中學生,我們要做的應是奮發的讀書,不留遺憾,我們與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只能把現在抓在眼前,享受這一刻。

願前方,永無終點,

願時間,永無止境。

篇五:追尋月光的足跡

李子唯

又是一個深夜,好不容易寫完作業,卻是翻天覆地地睡不着,索性披衣起身,遙望天上那輪明月。

一輪銀月高懸天空,它那麼清冷,那麼淡然,彷彿一個事不關己的人,旁觀着這千百年來的人間百態。已然是十一月份,月光清寒,灑在光禿禿的枝幹上,徒添幾分淒涼。心裏也覺得孤獨,不禁捧了杯熱茶,茶香嫋嫋,把我的記憶勾了起來。

那天下了晚自習,已經七點多了,學了一天的我們正欲奔出校門,卻被一道聲音叫住了。“等一下,站住!”聲音異常耳熟,正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我們都剎住腳步,回過頭去,老師面帶笑,伸手指了指天,“看,天上的月亮!”我們齊齊仰頭看去,那月正散發着柔和的光芒,圓圓的,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詩“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今夜的月亮不正像一面鏡子,映着教學樓,映着操場,映着所有爲夢想拼搏的莘莘學子……

又仔細看了看那月,她彷彿一個恬靜安然的女子,正對着我們笑呢。

輕抿一口茶,茶已微涼,我又回到了現在,晃晃杯子,映出一個模糊的月影,不禁又想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獨坐在青石凳上,拎着酒壺,一杯又一杯喝着。蒼穹之下無人陪伴,只餘天上一輪白月。那天夜晚的月光,大概在詩人的酒杯裏留下一個寂寥的足跡吧。

江邊的月又該是什麼樣子?“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水天一色,與那白月遙相呼應,偶有微風輕拂,那月光便在江水中破碎,碎成一個個輕輕淺淺的夢……盪漾在江水中,月光呀,又在連綿不斷的江水中跳躍着舞步,留下了一個淡淡的足跡。

千百年來,月光不知留下多少足跡,它似一本書,不同的人讀它不知有多少感觸,又似一支歌,唱起它飽覺人間情感,更似一首詩,輕吟起它,體會到無限意境……

可今夜的月光,卻在我心裏,留下了淡然的步子,不知下次再與它相望,又該如何?

篇六:追尋窯洞深處的足跡

李月彤

窯洞裏的空氣潮溼又冰冷。

黃土斑駁突兀,綴着點點墨綠色的苔蘚。山坡上的裂紋細細密密交錯縱橫,毫無章法卻又極其自然。悶熱的陽光深深地擁着這一片山坡,帶着讓人窒息的溫度。

就在這一面坡上,嵌入了一個粗糙的門框,便挖出了大塊大塊的土。細細碎碎的塵土在陽光中飛舞,我彷彿能夠看見開鑿時飛揚的灰塵和被掩蓋的紛亂的腳印。四壁糊了厚厚的泥,到現在,那層泥巴乾透了,便也不會有塵土紛紛揚揚的落下。

土炕上鋪着蓬鬆的的乾草和柔軟的棉被,枕頭並不華麗,卻很結實——裏三層外三層的厚實土布和密密匝匝的針腳,都在細細地描繪着工匠那顆質樸的心。炕下秸稈正燃燒着,金黃流淌,化作褐色的灰塵紛紛揚揚,嗆得牀邊的老人連連直咳。

窯頂懸着一隻燈泡。最經典的款式,柔滑的曲線流暢地滑向收口。炕邊垂着根細細的白繩,輕輕一拽,便有一聲簡短清脆的咔噠聲傳來。昏黃的燈光亮起來,給房間內鍍了一層溫暖的光。反覆拉拽白繩,只爲聽那清脆的咔噠聲,燈光忽滅忽亮,攜着老人嘶啞的笑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

麥稈旁是竈臺,鍋里正燒着水。老人一邊咳,一邊向竈裏塞着柴火。我擎着根木棒,胡亂攪動着。火舌將竈臺舔得漆黑,揭開木蓋,燙手的白氣前仆後繼地涌出,順着土壁向上攀援,伏在牆頂,做一個美美的夢。

這窯洞不知是何時被建立的,也不知是何人所建的。它如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將這些簡單質樸的溫暖細細地刻畫在上面。

我的手指一寸寸地撫過牆壁,凹凸不平,承載着我所不能理解的質樸。土炕冰涼了,燈光暗淡了,火苗熄滅了,煙味散盡了,老人帶着她嘶啞的笑聲消失了。

我曾以爲這記憶中的溫暖早已隨風遠去了,而今日,我彷彿尋覓到了那些先人留下的不可磨滅的足跡。那份在高樓林立間所蕩然無存的質樸,從未消失,只是在那些被人遺忘的角落中,等待着我去尋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glz1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