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關於拓寬視野的作文

關於拓寬視野的作文

篇一:難題的視野

關於拓寬視野的作文

九年級陳遠

人生中有許多東西需要去解決,但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只有試試改變自我,努力開拓視野,才能認識新的事物,解決問題。

作爲一位標準的理科生,物理成績是肯定優異的,一般的考試都能在九十五分以上。父母爲了讓我以後有第二條路可走,給我報了一個物理競賽班。而在物理競賽班上,我還是像平常一樣去學習。

我是個比較幸運的孩子,在理科方面可能學得比較容易一些。因而在平時我就不是那麼用功了:上課就像看老師表演獨角戲,白板上的筆記想記就記,不喜歡就不記,有時還會想想課堂之外的東西,甚至還會寫一些別的作業。就算是這樣,成績依然是相當的好。我以爲到了補習班,我照樣可以學得很好。

到了補習班,老師很快就來了。我本以爲講的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結果一聽,僅僅是現在學校裏就可以學到的內容,沒有什麼意思,便去玩計算器了。

很快,下課時間到了。我回顧四周,看一看有沒有什麼認識的同學,結果卻看到了所有的人都在學習:有複習錯題的,有拿書刷題的,有預習新課的,就唯獨我在這兒東張西望,無所事事。哎,既然大家都在學習,那我乾脆也看會書吧,消遣一下……

於是,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接下來的課程如同白駒過隙,很快就到了結班測試的日子。

“這些題目還是比較簡單的。”我不屑地想着。可越是到後面,題目就越來越難,甚至連題目本身都理解不了。最終,別人考了八九十分,而我只得了七十三分。怎麼可能會這樣?以前我不認真聽講照樣拿高分,現在呢?分數只能以“七”打頭了,這是怎麼回事啊?觀望試卷,似乎也不是那麼難,其實解法一對,什麼都出來了,那爲什麼我在考試的時候就沒有想到呢?

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試卷,仔細地觀察試卷的結構和錯題的原因。題目看似出得雜亂無章,實際是循序漸進的,甚至都是老師講解過的內容,特別是難題。而我錯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難題,另外還有小計算。我再仔細看了看書,發現上面的例題,從我一屑不顧的小題,漸漸擴展,漸漸深入,最後就出現了把我一拳打倒的大題。原來那些枯燥的題目,都是爲後面做鋪墊的。而我卻因爲前面的題目過於簡單,乾脆就不聽了,於是錯過了真正重要的東西。這一切根源在於我的視野不夠開闊,只盯着眼前,卻忘了書中乾坤,題裏日月。

我以前都被好成績養嬌慣了,還認爲自己是數一數二的特長生。現在面對這樣一個高手雲集的班,我才發現我是那麼的無所適從。面對這個新的問題,我只能拋棄原來的觀念,與他們一樣,課上課下都要埋頭苦學,這樣才能讓我變得更加強大。

又是一次結班測試,這次我考了八十九分,我重新和他們站在了一起。我知道,我可以的。

改變自我,迎接的是更好的自己。

篇二:青海日出

九年級董志蓬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想真正認知新的事物,就必須不斷拓寬視野。

去年夏天,我們一家來到了甘肅省的青海。青海的日出令很多人都難以忘懷。我也想趁着這次機會好好領略一下這美不勝收的日出。

凌晨四點半被叫起,我依然迷迷糊糊,早已忘記昨天那要看日出時的雀躍狀。外面的天黑漆漆的,完全是夜晚的感覺,伸手不見五指。一陣冷風吹過,就如同一支快速風行的弓箭,從我的臉龐劃過,又冷又疼,我不禁打了個冷戰。“現在可是夏天呀,竟然這麼冷,這太陽是肯定不會出來的!”旁邊的遊客嘆息道,無奈地搖了搖頭,便有朝返回的路走過去。可是,就這幾陣冷風怎麼能泯滅我觀賞日出的熱情呢?

到了青海湖邊,已經有許多人在這等候。人們有的穿着冬裝,有的裹着毛毯,甚至有人披着旅館的棉被……周圍靜悄悄的,大家似乎都不願打破這份寧靜,生怕嚇壞了太陽不敢出來。我走到湖邊,襲來一陣寒風,令人不由自主地顫抖了幾下。擡起頭來,我的心就像一面鼓,被錘了幾下,強烈地震動。已經五點半了,我們的頭頂上,是深灰帶藍的天穹,給人一種靜謐之感。再往外延伸,變成了湛藍色和深藍色夾雜在一起,安靜之餘還多了一絲淡淡的憂傷,雲層又厚又黑,彷彿正在拼命地壓向湖面,阻礙太陽的升起。“怎麼還沒出來呀!”一些人抱怨道。

我踮起腳尖,努力拓寬自己的視野,竭力向遠處望去。太陽是不是要出來了,我心裏暗想道。可過了很長時間,依舊不見太陽出來,她可能太害羞,一出來,就要和我們合影,會不好意思的。一定是自己的視野還不開闊,於是找來一個高腳凳,我站在上面踮起了腳,這時,我的視野中不知何時,一絲魚肚白擠了出來,隨之帶來一片紅暈。此時,兩旁的山峯和湖面,不再有真實感、立體感,更多的是一種神祕感,像是一張張剪影。淡淡的紅光揉碎在湖面,映出一片令人不再寒冷的橙,而我們的面前是一個快要甦醒的新生嬰兒。

漸漸地,那絲魚肚白越來越寬,從白絲線到白絲帶,在慢慢變成了白綢帶。終於,那個新生嬰兒甦醒了,白絲不再變寬,深灰色雲彩邊緣透射出一條金光,接着這條金光越來越大,越來越耀眼,整塊深灰色的雲彩似乎被金光燃燒起來,先是變成耀眼的橘黃色,伴隨着這橘黃色,還發出更爲耀眼的光芒!

我屏住呼吸,竭盡所能地拓寬自己的視野,想將這一美景盡收眼底。終於,那金光閃閃的“嬰兒”一點點地探出頭來,大半個天空都被點燃了,太陽射出萬道霞光,被霞光衝破的雲層,就像是熊熊燃燒的“火焰”,“火焰”也蔓延到了青海湖上,青海湖的湖面也變成了火紅火紅的,像是披上了一層閃光的衣裳,“嬰兒”終於完全露出了面容,發出十分耀眼的笑聲……

這遼闊平原上的破曉,將永遠仰在我的腦海。在青春激烈的排名中,我曾一次次從前100擢升到年級前50中,獲得悲哀、怨怒、惆悵、振奮,可在這一刻中,迎來了更加寬闊坦蕩的平靜。新的問題,新的現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應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樣你眼中的那“日出”纔會“初出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那纔是強者之大。

篇三:多餘的輔助線

九年級趙明哲

那節數學課後,只有他跳出了我們的常規,沒有循規蹈矩。

那節數學課,我們學習了幾何題一種新的輔助線——作對角線平行線,並延長交於一邊。理論的部分講完之後,老師就讓我們寫講義上的題目。無意間,我似乎瞥到了數學老師“狡黠”的笑容。

寫前幾題的時候,都非常輕鬆,對我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一樣,寫的速度很快。我在最後一題前停了下來,看了看同桌焦急地抓耳撓腮的樣子,又看了看他那張幾乎是空白的講義,不禁笑了起來。同桌的數學成績不如我,這使得我打心底就有點看不起他,更別提他課堂作業的速度了,都趕不上我。聽到我的笑聲後,他把頭低得更低,好像要陷進講義裏去。

可是寫到最後一題的我,卻被它難倒了:上課時講的輔助線,無論我從哪裏做,都與條件沒有一點的關係,無論從哪方面思考,都證明不出想要的結果。“怎麼寫?怎麼寫?怎麼寫……”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圖形在不斷變幻着,我的頭上也冒出了涔涔的汗珠。教室裏面寂靜得只能聽見“沙沙”的筆聲,而我卻無動於衷,只能對着圖形空想。

過了好一會,同桌輕輕碰了一下我,小聲地說:“那個……最後一題我會寫,其實知道了輔助線的話會很簡單,要不要我跟你說說?”我的心裏“咯噔”一下,自尊心讓我惱羞成怒,心想:我就算是一直不會寫這題,把這題空着,也絕不會向你請教的。隨後我將一個尖銳的眼神甩向了他,他也只好回過頭去。

這時,老師開始評講這份卷子了,前面的題目我根本就沒有耐心去聽,恨不得老師直接講最後一題。

終於講到最後一題了,數學老師卻賣了一個關子,對同學們笑了笑說:“有哪位同學會做這一題,可以上黑板做下這題。”全班都沉默了,不知老師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這時,同桌走了上去,剛把圖畫好,輔助線補了出來,老師就說:“很好,已經夠了,下去吧。”看了黑板上的圖,我恍然大悟,想不到這本來是道簡單的題,原來是我的視野只侷限在了今天的課程,硬是要把學到的輔助線套用到這一題上,所以才解不出來。

“今天講義的最後一題,是我故意設置的,就是爲了考驗你們會不會學什麼,就偏要用什麼。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道題目不可能做得出來,學數學思路一定要開拓,要宏觀,這也是考察一個人的視野。”數學老師聽了聽,繼續說:“全班都須要改掉這個毛病。數學不是單純的練題,不用腦筋的寫題。別說是數學了,所有的學科,儘管都需要你用已有的知識去類比,但是有時也要跳出這種思維定式,跳出常規,豐富經驗!”我沉默了,內心也怔住了。是呀,這是我的毛病:循規蹈矩,思維狹隘。

從那以後,我們班的的均分有明顯上漲。

跳出常規,意味着不循規蹈矩,意味着不受制於已有的經驗,一切得以拓寬。

篇四:驕傲的假象

九年級邢曉雪

有人說:“第一印象是最深刻、最正確的。”其實不然,有時候第一眼往往是假象。

初見她時,她留着長長的大波浪頭,身着我們學校的春季校服,腳上穿着一雙黑色的小皮鞋。她非常苗條,校服穿在她身上比我們好看多了。她像個閃閃發光的“明星”。走到哪裏,都是焦點。當她站在班門口時,看着我們奇異的眼光,白了一眼,一臉不屑地走到一張空位上坐了下來,開始收拾東西。我們女生都湊到一起,小聲議論:“她是誰呀?怎麼到我們班上來了。”“還真不把自己當外人。”突然,她一個眼神飛過來,把我們都“打”散了。我坐在位置上,小心打量着她——這人真討厭。

後來,才知道,她是轉校生。

再次與她有了交集,是在成績名單前。她來的那段時間,剛巧快期會考試了。因爲第一次有了很不好的印象,所以我們都不太喜歡她,也都想借着期末考試的成績,來挫挫她的“銳氣”。往日裏,成羣結隊討論男明星的女生們,都開始在位置上刷練習題了,連以前上廁所都要兩兩相伴的她們,竟能一人“快去快回”。班上的學習氛圍一下子就變得濃厚了,男生們看着“異常”刻苦的女生,一個個竟也放下了手中的籃球來學習了。很快,期會考試成績就出來了,其他女生個個都非常得意,心想:這次,那麼努力,定能給你個下馬威。連我也跟着激動了一下。

當班主任將成績單貼在“公告欄”上後,大家都滿懷期待地跑過去看,卻只有她,依然不屑地在位置上看書。我們先是激動地找到自己成績的排名,然後順着往下,發現沒有,再帶着不敢相信的目光往上看——她的成績居然排在了第一!女生們一下子傻了眼,看着她的眼神裏,又多了幾分嫉妒。我倒是沒有那麼在乎排名,看着她讀書時的認真,心中倒多了幾分對她的好奇——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三次認識她,是在一家新開的水果店裏。小區的旁邊新開了一家水果店,老闆是一位老奶奶,看上去非常慈祥,總是笑嘻嘻的。之前去過幾次,跟奶奶熟了以後,她經常多送我幾個果子吃。那天傍晚,我依舊如往常一樣,吃完飯後去買水果,正好遇上奶奶的水果店卸貨,我就想着幫幫她。奶奶又笑呵呵地摸了摸我的手:“好孩子,不用你幫助,你去看水果吧,我有個孫女,她能行。”

我轉過身,看着一個女生熟練地從車上搬下一箱箱水果,又熱心地幫助一位老爺爺挑水果。那女生臉上的汗珠輕輕滾落下來。我才發現竟是她。我走過去,用紙給她擦了擦汗:“我來幫你吧。”她愣了一下,又恢復了往日的冷漠,準備搖頭。我先一步用手堵住她的嘴:“不許拒絕我。”

原來,認識一個人不是看她的第一印象有多好,也不是看她的性情,而是通過一件件小事不斷地將內心對她的認識刷新,不斷地將“假象”撕破,不斷地用自己的心去打開她的心。這纔是真正地瞭解一個人,真正地建立牢靠的友誼。

也許,通過表面現象看到的,不一定是本質,有可能是另一層假象。

篇五:記一次機器人大賽

九年級吳子龍

一天上課,班主任十分神祕地把我叫了出來,然後帶我來到辦公室。他眯着眼睛對我說:“吳子龍,你數學、物理也不錯,有沒有興趣參加一個機器人大賽?”

我思索了一會兒,點了點頭,班主任說:“那就好,在比賽前幾個星期,學校會對你進行培訓。”

不知過了多久,我漸漸地將這件事淡忘,突然,有天晚自習的時候,班主任將我帶到了學校的機器人室,我打量着這個房間,看到了許多成型的機器人:有機器貓、機器狗、機器臂……看得我兩眼冒金光,未來世界將是人工智能的世界,而現在有幸觸碰到這個領域,確是不小的心靈撞擊。

就在我感嘆之餘,看見了我認識的人也來了,原來這次比賽是有兩個人組成一組,代表學校去參加比賽。老師走了進來,開始對我們講解一般的電路,隨後幾天教我們組裝和拼接。漸漸地,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我也大致的領悟了機器人的組裝、檢查電路及維修電路。

終於,迎來了機器人比賽。我們來到奧體中心,看到許多學校參加比賽的人。

比賽成績不重要,我來主要視爲了拓寬自己的視野。我和搭檔來到自己的區域,這次比賽的題目是:在50分鐘內組裝一個機器人,看誰的機器人新穎,“比賽開始”我和搭檔在討論組裝什麼,不知怎麼想到了“蛇發女怪”,我就說組裝一個狗頭車身怪,我倆一拍即合,說幹就幹。我負責車身及電路,他負責狗頭及其脖子能左右轉的電路及開關。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倆的作品借臨近完成,雖然那裏開了冷氣,但是汗水還是浸溼了我的衣服。完成以後,少不了檢查是否能正常運轉,開關是否有用……當我們高興的時候,卻發現開關沒用,可我們打算拆開重新裝開關的時候,一陣刺耳的響聲,在碩大的大廳蔓延開去。我倆十分沮喪,評委將我們的作品拿走去評比,雖然我倆的機器人比較吸引眼球,但是卻有一個敗筆。當我們得知比賽成績時,在10組我們竟然排在第3名,我倆十分開心,也爲校爭了光,這次比賽讓我意識到,未來的許多職業和工種必然會被機器人取代。順應時代的命脈,掌握科技知識,纔不會被未來吞沒。

這次比賽,不僅讓我發揮了自己選材新穎的優勢,更讓我嗅到了敏感的時代信息。走出狹隘的領域,人應該立足於未來。

篇六:淺色的陶罐

九年級蔡雲蓬

週末的下午,溫暖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大地上,而我又像往常一樣,來到畫室準備開始今天的寫生。

進入教室後,只見今天要畫的幾個物體已經規規矩矩的擺放在臺子上:兩個蘋果,一個白盤子,一條藍布,一個淺色的酒瓶,還有一個比酒瓶深很多的陶罐。奇怪,這不是和昨天畫的差不多嗎?我在心裏小聲嘀咕道。老師看出了我的不解,卻微微一笑道:“好了,雖然今天我們畫的和昨天差不多,但今天我們畫的主體是右邊的那個酒瓶,而不是陶罐,接下來請各位同學認真作畫。”

我用夾子夾住紙和畫板,然後從筆袋拿出了鉛筆和擦皮,便開始繪畫了。剛開始,我覺得自己畫的非常順利,鉛筆在我的手中運用自如,很快,才半個小時過去,當別人還在慢吞吞地構圖時,我便已經開始上明暗了。此時,心中的得意之情不言而喻,更使我想要更快完成自己的畫作。

又過了一段時間,整張畫終於大功告成了,但此時離老師規定的時間還差不少,於是我便開始端詳起自己的畫作,但看着看着,我感覺有些不太對勁:雖然這張畫的主體是酒瓶,但是在我的畫上,那個深色的陶罐卻成了主體。怎麼辦!我問到自己。把陶罐擦淺一點?我擡頭望了望,不行,這是一個深色的罐子,怎麼能擦淺呢?於是,我陷入了長久的沉思,耳邊其他的鉛筆在紙上的沙沙聲,彷彿也成了噪音,使我感到煩躁。

對啊!把其他物體加深一下不就好了!我忽然想到,心中的焦躁也全都散去,於是我又開始畫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老師開始改畫了,在看了一會後,老師拿着擦皮,一邊改一邊說道:“哎,你看看,本來淺色的水果和瓶子都被你畫的像烤過了一樣……”“可是罐子是深色的物體,旁邊的物體不畫深點……”“那你怎麼沒想到把罐子畫淺點呢?”老師打斷了我的話語。畫淺點?爲什麼,這明明是個深色的物體。我剛想開口,老師又補充道:“雖然這是個深色的物體,但其他卻都是淺色的物體,如果只是一味地加深,不就扭曲了原來的關係嗎?你看,這樣效果是不是好多了。”

我低頭一看,果然,所有物體被擦淺過後效果的確更好,與原物也多了幾份神似。我望着自己的畫,陷入了沉思:在生活中,不是也有很多這樣的是嗎?被眼前的一些東西約束住思想,離得越近,相反卻越不容易看清,越容易走向誤區。這時,我們便應該往後退一步,這樣自己的視野便會變得開拓……

“喂!別發呆了,繼續畫了。”老師打斷了我的沉思,我回到座位上。

那個下午,陽光依舊明媚。

篇七:公益新形式

九年級張佳儀

國小時,我們都曾積極參加雛鷹假日小隊活動,比如愛心義賣、小記者義賣報紙、用壓歲錢資助生活困難的兒童等。在同學中,我算得上是最積極的一位小雛鷹了,經常“脫穎而出”,因此我從小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公益就是捐錢捐物,幫助別人。

這一段自以爲是的“輝煌”認知,終於在國中二年級得以終結。

八年級時,我受邀參加“中國青少年公益發展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優秀志願者們,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事蹟和經驗。起初,我並沒有在意這件事,因爲我還是抱定已有的看法,參加志願者活動就是做公益,而那些來自各地的志願者們,無非也做着與我相同的事情——賣報紙、愛心義賣、資助有困難的人……

當我應邀來到會場,各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們早已團團圍坐在會場中央。會場裏出奇的靜,彷彿連一根細針落地的聲音都可以聽到,大家心中都充滿着好奇而期待。我悄悄地找了個空位坐下,環顧四周,身旁一位身着白襯衫、牛仔褲,扎着馬尾辮的大姐姐向我微微一笑,出於禮貌,我也朝她笑了笑。漸漸地,周圍的人開始輕聲交流起來,這時,我身旁的大姐姐突然起身,大步地走向會場中央,全場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站定後,她望了一下四周,深吸了一口氣,露出自信的笑容:“我先來暖個場吧!大家好,我是高二的學生。我成立了助盲社團,開發了助盲APP,去幫助盲人去更好的感知這個世界,生而爲人,我們本應擁有同樣的感知生活的方式和追求夢想的權力。”

隨着大姐姐的介紹,大家也紛紛開始生動的描述自己的事蹟:“我拍攝了微電影,向更多的人傳遞屬於濟南的歷史和故事。老建築、老街巷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精髓所在,隨着城市的發展,很多老街巷已經消失,但至少我們可以努力讓它們的故事留下來。”

“我們是黑土麥公益組織,作爲一個由衆多世界名校畢業生組成的公益組織,黑土麥田致力於以“授人以漁”的方式,在鄉村進行產業扶貧,創造可持續的影響。”……

聽到他們的侃侃而談,同學們的臉上有探詢,也有嚮往。

我突然意識到,做公益有不同的方式,而不是籠統的“助人爲樂”,我原本以爲的公益,它來自我即有的經驗認知,但這次經歷告訴我:公益有多種形式,需要大家不同的想法聚集在一起,互相碰撞出全新的思想火花。正是這樣的願景讓我們聚合在了一起,就像燈塔可以驅散黑暗、播灑光明。

從此以後,我不僅改變了自己對公益的認知,更明白了:我們對新事物的認識,離不開已有的經驗,又常受制於已有的經驗。所以,要想真正識知新事物,就必須不斷拓寬視野、豐富經驗,並勇敢的去接受新事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5g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