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關於紙媒的作文800字

關於紙媒的作文800字

篇一:紙媒

關於紙媒的作文800字

嚴育華

依稀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熱鬧的車站旁、弄堂邊總是會有一間書報亭,地方不大,亭頂的形狀正是一本攤開的書,深紅色的格子門向外敞開着……

那時,守攤的總是些中老年的大爺,悠閒地磕着瓜子。書報亭除了賣報紙、雜誌和書,有時還賣些水和小孩子的玩具。小時候我一路過書報亭,便總是吵着想要……直到現在,許多年過去了,我幾乎忘卻了這種書報亭的名字,但它着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兒時的我身體不好,總是住院,常常百無聊賴地躺在牀上。外婆見我無聊,便從樓下的書報亭買了雜誌給我消遣,我便開始接觸起書報來,從《故事會》、《新民晚報》到孩子讀的《兒童畫報》、漫畫書,我都草草的瀏覽一遍,雖然不認識許多字,也不怎麼看得懂內容,卻培養了我對閱讀的興趣。那以後我便常常閱讀書刊,家中漸漸地買了很多書,小書架也漸漸裝得滿滿的。

可隨着時間的流逝,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走進千家萬戶,電子閱讀也成爲更多人的新寵。傳統書報亭的生意越來越少,這些在我心中童年回憶的書報亭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我不由感到難過。

好在取而代之的各種書居、書店紛紛開張,假期週末的閒暇時刻,去趟書居,買上一杯咖啡,拿起自己一直想要讀的書,找一個舒適的角落,專心地讀一個下午,咖啡的香味和書的墨香在空中醞釀着,書上的一個個文字似乎舞動了起來,形成了鮮活的畫面。我入神地看着,好像進入了書裏的場景,我仔細地讀着每一行文字,書中人物就在我眼前哭泣着告別、歡笑着相擁,一切觸手可及……不知不覺,天已經暗了下來,放下書,活動一下有些僵硬的身體,揉揉乾澀的眼睛,在回去的路上,我還思索着書中的情節,準備第二天再去……

書報亭消失了,更多的書店出現了,紙媒以新的形式繼續着載道傳薪的使命。而我,也一直堅守着紙質閱讀,與白紙黑字、紙墨清香中堅守着心靈的寧靜與閱讀的歡喜。

篇二:紙媒

陳錢揚

今天是個讓我感到激動與欣喜的日子,我即將再次來到闊別一年多的鐘書閣書店。

我從車窗往外望去,遠遠地就看見了那個用繁體字寫的招牌:鐘書閣。我心中的些許緊張終於消散了。“嗯,還好,這家書店還在。”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長舒了一口氣。

走進書店,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這裏一直是我週末放鬆的地方。小時候我會在角落讀漫畫,長大些又在那個角落讀名著,再大些在那個角落讀小說……這裏保存了我很多回憶。這家書店堅守在這裏,至今未變,黑色的牆壁映射着暖黃色的燈光,顯得平靜祥和,讓人不禁有了回家的感覺——的確,這裏是思緒的家。走廊裏柱子上四面都是鏡子,給人以時光交錯、重疊的奇妙感覺。每張書桌都對應一盞燈,坐在桌前,便會有一種整個空間就是專屬於自己與書的二人世界的體驗。連如此細微之處都考慮周全,難怪鍾書閣一直堅守至今,從未沒落。

我從書櫃中挑出一本林清玄的散文,翻開書頁,久違的墨香——紙質書獨有的氣息撲面而來,更夾雜了淡淡的咖啡的醇香。是的,鍾書閣也把書與咖啡聯繫在了一起,和其他新型書店一樣,鍾書閣也用這種方式挽救瀕臨消亡的紙質閱讀。讀書時,聞着咖啡香,如同點一炷檀香,一圈圈白氣圍繞着我,與書香交相輝印,別具一番情致。遇上心情極好,我也會點一杯咖啡,有時加奶,有時不加;有時放糖,有時不放,隨書的風格而變化。堅守,並不代表一成不變,推陳出新,緊跟時代潮流也是一種上佳的生存智慧。

不知多了多久,我才品完了第一章,一看手錶,快到下午4點了,我趕緊合上書走向收銀臺。此時我才發現書店中讀書的人竟然這麼多,幾乎座無虛席。有人一邊讀一邊寫,書在他們桌上堆的高高一摞;有的是90後的年輕人,他們品咖啡的同時也用書滋養了自己;有的是和我同齡的學生,他們大多在摘抄,或是寫寫讀後感,把書種在心靈深處。如果沒有這一位位堅守紙質閱讀的人支持,書店可能也難逃消亡的命運。

面對電子媒體的大範圍推廣,紙質閱讀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我堅信紙質閱讀不會消亡,因爲這些書店,也因爲我,我們這些堅守紙質閱讀的人。

經典背後的溫情,是一塊冰冷的屏幕所承載不下的。只有這一張張真實世界的紙,一點點可感可觸的墨才能做到。紙質閱讀不是懷舊,而是新時代文化復興的縮影。

讓我們都堅守紙質閱讀,也願我們心中都有一家堅實的書店,裏面有書,有紙墨香,有跳動的靈魂。

篇三:紙媒

張昊晟

冬日,窗外難得的溫晴,暖陽斜斜地灑進車廂裏,落在書頁上,黑字變得朦朧了,隨着窗外的樹影一起婆娑。手指輕柔地翻着書頁,似微風輕撫着花朵一般,微微低首,細嗅着書,淡淡的墨香淌滿了心間。

沉醉間,耳邊傳來的嬉笑聲驚醒了我,循聲望去,是一個孩子,手捧着電子書,好像在讀着詩,他的手指一下一下地划着屏幕,時而搖着頭,時而晃着腦,讀得不亦樂乎。正在他入迷之時,屏幕上突然跳出來幾張譁衆取寵的低俗圖片,孩子的目光,一下被吸引過去,將美麗的詩擱置在一旁。

電子閱讀真的是閱讀嗎?

依稀記得小時,我曾讀過許多詩詞,即使並不理解,依舊會因詩詞中的美而陶醉。我曾嚮往過“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生意盎然,也曾傷感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悽美傷感,更癡迷於“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空靈。我常常握着詩詞選,一邊背,一邊笑着——我已經與古人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卻情感交融的約會。

我還愛讀小說,只讀紙質版的。只有手指觸及書頁,我才能和書中人物一起遊歷。我曾感受“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酸楚;也曾夢迴姑蘇,聽少年吹笛,許下“是非在己,譭譽在人,得失不論”的倔強;更曾嗟嘆“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都付笑談中”的英雄末路。

我也試過讀電子書,但是,電子屏幕中仿製書頁的顏色卻十分刺眼。電子屏幕更似有魔力一般,叫人心靜不下來,時而彈出的通知,更是時時攪亂着讀書的心境。信手划動着電子書,心中有萬千心緒,完全缺失了與書、與作者溝通的能力。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孩子毫無感情的背誦將我從回憶中拉出來,我到站了。下車時,我將手中的書捏的更緊了些,細細感受着它散發的溫度,心中的信念也更堅定了——堅持紙質閱讀。

紙質書中的紙墨是有香氣的,文字是有溫度的,詞句是有韻味的,思想是有交流的,而電子閱讀中,卻無法獲得這些令人陶醉的美好。我並不覺得電子閱讀會取代紙質閱讀,無論何時,人們都需要這種美好,需要真正的閱讀。所以我在堅守,堅守這最真實的美好。

篇四:紙媒

唐邱梓

記得小時候,我和奶奶一起出門,走在路上,我指着那個亭子,問奶奶是什麼,她滿臉微笑撫摸着我的頭頂:“這是東方書報亭。”

東方書報亭,自1998年年底開始出現在上海的各大街頭。一時間,東方書報亭成爲上海市民購買報紙、雜誌等紙質媒體的主要渠道。去東方書報亭買上一份報紙,再捎上一本時尚雜誌,是當時非常流行、非常時髦的做法。

於是,我記住了這個地方,紅紅的房子不大,裏面的空間堆滿書報後更顯得狹小。房頂上是一本打開的大書,書的下方空白處寫着‘東方書報亭’五個行書字。我幾乎每一週都會去那,那裏的老闆是一個老人,長得不怎麼高,蒼老的手上已有了許多皺紋,但那雙明亮的眼睛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似乎從我第一次去書報亭,到書報亭被拆除,都是他與書報亭相伴,也與我的童年相伴。

“老闆,這周的《讀者》到了嗎?”我滿懷期待地問道。他見我來了,笑容瞬間佈滿臉頰:“到了到了,剛到的,特地給你留了一份。”付錢之後,我就站在書報亭不遠處的樹蔭下看起書來。有時是獨自一人默默品味喜歡的文章,有時也會和夥伴一起邊看邊討論,偶爾還會去隔壁的便利店買些零食汽水,書香伴着歡笑,察覺不到時間的流動,正是最開心的時光。

最近幾天,我突然發現,一直陪伴我童年許久的書報亭不見了。頓時,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脹滿了我的內心。我感到十分不解,去問母親。母親說:“隨着網絡的興起和新媒體、自媒體的飛速普及,以及網購、快遞的蓬勃發展,從網絡上獲取各類消息、資訊已經成爲大部分人首選的方式。沒有人買書了,書報亭自然就沒錢倒閉了。”聽了母親的話,我不禁爲它的消失感到傷心和惋惜。

書報亭不應該消失,它是我們小時候的回憶。科技發展固然日新月異,然而碎片化的電子閱讀取代不了純粹而完整的的紙質閱讀。電子屏幕也不應取代書報亭——那道位於街邊,曾經承載了一座城市的內涵與溫度的亮麗獨特的風景線。

篇五:紙媒

申晨

對他來說,書是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書伴他成長,伴他從一個幼童成長成爲一名翩翩少年。

晚上,微黃的燈光下,一個約莫四五歲的小男孩隨媽媽坐在牀邊,打開一本《愛心樹》。媽媽一個字一個字地念過去,小男孩看書中的簡筆畫看得津津有味、不亦樂乎,指着圖畫圈圈點點,發表着自己的見解:這棵大樹一定很愛這個小男孩吧,有沒有一棵大樹會愛我呢?望向窗外,樹葉在風中搖啊搖,好像在說,它們都愛他,他的臉上便滿是幸福,眯着眼睛咯咯咯地笑了起來。

時光在歲月中流淌,門前的花朵幾度綻放、凋零,小男孩成了一名國小生。好動的他喜歡在花園裏不停地奔跑,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本《魯賓遜漂流記》。從此,每個週末男孩都會讀這本書。攤開書本,便與魯賓遜一起歷險。一個字一個字看過去,他是那麼的癡迷,甚至忘記了時間。他時而坐着木筏漂流,時而蓋起房子,時而教波爾說話……這種感覺使他沉浸其中,欲罷不能。男孩兒漸漸愛上了讀書,書不離手,若是遇到喜歡的書,捧起便再也放不下了。

美麗的白鴿從天空中飛過,留下一排潔白的雲朵。男孩兒踏進了國中的校門,成長爲一名少年。他開始喜歡詩詞歌賦,喜歡讀一些蘊含道理的名家書籍。這時候,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走進了他的生活。夜晚,書桌前,少年打開灰綠色的封面,美麗的文字就開始在他眼前構建起了美麗的畫卷。第一篇《牌坊》描述了漫山遍野都是楊梅的情景,讓他想起太外婆的故鄉餘姚,而當他讀到第二篇《寺廟》時,提到了上林湖,原來真的是那裏。少年的心中第一次有了強烈的共鳴,彷彿與作者惺惺相惜,有了迴應。

少年迷上了書,書中的故事令他着迷,一個又一個有趣而又深奧的道理總讓他捉摸不透,又總是吸引着他想要揭開那層讓他看不清的面紗。而在這段與書相伴的成長時光中,他是那麼快樂且充實。

那個少年,就是喜歡與書相伴的我。

篇六:紙媒

鬱澤禕

近幾年,因智能手機的流行,各種電視劇、綜藝節目變得十分紅火。在地鐵上,記憶中翻閱報紙的聲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各種電視劇、綜藝節目、短視頻中的聲音,聽得稍久便令人心煩意亂。

閒暇中,我隨手打開電視機,電視劇正放映着,畫面雖有些模糊,我的眼球卻瞬間便被吸引住了,原來這是一部老電視劇,是根據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拍攝而成。最近學校正好有名著導讀的任務,不正是《西遊記》嗎?電視劇不也可以能讓我更好地理解原著嗎?於是,我坐了下來,靜靜觀看。

書中那精彩絕倫的的打鬥,那振奮人心的配樂,那幾乎和那與書中描寫幾乎一模一樣的人物造型,真讓我無比激動。難怪有那麼多人迷上了電視劇,更迷上了電子媒體。

一集、兩集……彩色畫面對我的吸引力漸漸消失,雖然電視劇比書本文字更活靈活現,更精彩,更真實,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關掉電視,耳邊的響聲戛然而止,只有微風拂過我的臉頰。我拿起手邊的《西遊記》,翻開書,淡淡的書香便瀰漫開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有些急躁的內心瞬間平靜下心來。夕陽撒落在書頁上,那黑色的文字彷彿一個個故事所留下的痕跡深深刻印。翻動書頁,耳邊便傳來輕微的沙沙聲。這時,時間彷彿已經靜止,我彷彿也成爲了書中的一個人物,加入了故事之中。

忽而,我成爲了孫悟空,想要追求自由,想要無拘無束的生活,卻總是受到了種種壓制,我感受到了那種無奈,也感受到了被壓在五行山下的痛楚,在陪伴唐僧取經的路上遇到了種種磨難,但從未放棄;忽而,我又變成了八戒,天天好吃懶做,呆頭呆腦,在經歷了八戒的遭遇後,也漸漸理解了八戒常常主張放棄的原因;忽而,我又變成了唐僧,舉止文雅,迂腐執着,看到他念動緊箍咒冤枉、驅逐孫悟空,一腔怒火熊熊燃燒……

不知多久,我輕輕合上書本,閉上眼睛,仍沉醉於故事情節之中,沉醉於天馬行空的想象裏,沒有絲毫束縛。我終於明白,即使現代的科技發展使電子閱讀更加有趣、快捷,但只有紙媒,才能給予人們更多心靈深處的寧靜、更多無拘無束的想象、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

多少次,在地鐵的車廂裏,只有我捧着一本書,守在一個角落裏,獨享一分安靜,收穫一分精神的解放、靈魂的自由。

篇七:紙媒

司馬子騫

“啾……啾……”屋外傳來幾聲鳥叫,冬日裏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戶落在了地面上,投射出一片斑駁的光影。

每天這時,爸爸總是一邊吃着早飯一邊入神地讀着《晨報》,報紙上的字雖然小,卻能讓人靜下心來慢慢地閱讀。報紙旁邊是一個筆記本,爸爸不時還要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明明是早餐時間,早餐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了。至於手機,則被爸爸扔得遠遠的。從我有記憶以來,爸爸一直堅持看報,堅持通過傳統的紙媒獲取信息。

在我家除了爸爸,爺爺也同樣喜歡看報紙,爺爺最喜歡的是《新民晚報》。每天吃晚飯之前,爺爺總是要先埋頭把今天的報紙看完才吃飯。只見正襟危坐在沙發中央,雙手捧着報紙,時而將報紙貼到眼前細細端詳,時而伸出手指在報紙上“指指點點”,時而又對着報紙唉聲嘆氣、喜笑顏開,儼然是一個投入學習的學生。吃晚飯時,爺爺還會把他剛纔看到的大事小事一個不落給全家人講一遍,不僅如此,爺爺還會附上對每一件實事的評論。就這樣,全家人都能通過爺爺瞭解到國內外最新發生的事。至於新媒體,爺爺不會用,也不願意學,“紙媒”帶給他的已經足夠了。

而我,閒暇時光不及他們,只有睡前的那一小會兒。隨手取一本《唐詩三百首》,柔和月光落在了書本上,連通了古今千年的時空。我似乎是李白手把金樽,対月而歌,邀月共飲,與月同眠;我似乎是杜甫極目山河,戰亂頻仍,民生多艱,血淚成詩;我似乎是王維棲居輞川,登林涉水,躬耕南野,愜意安閒;我似乎是李賀英年早亡,高才不遇,嘔心瀝血,無力迴天。我似乎是……夜,寧靜極了;我的心,寧靜極了。拋開電子產品吸引眼球的彈窗與標題,我枕着書香入眠。

紙媒,已經是我家不可缺少的一員,與每一代人深深聯結,更不可能被“新媒”所代替。它獨特的質感,獨特的書香,獨特的魅力以及它那從古到今傳承而來的文化氣質,絕不會消亡。

篇八:紙媒

楊心悅

遊牧精神,正在被淡忘

窗外的樹抽出了新芽,是嫩綠的,如同草原牧場上多汁的青草。“狼圖騰”這三個大字跳入了我的眼簾。生物鏈的關係,不被草原外來戶們重視,他們大量開墾荒地,最終導致蒙古草原狼逃到外蒙古,內蒙古的野兔﹑草原鼠氾濫成災……這就是《狼圖騰》所講述的故事。我彷彿就在那個黑夜,在畢利格老人的指導下,進行一次驚心動魄的打圍。狼被大量捕殺,農耕與遊牧兩種觀念的爭吵在文革時期拉開帷幕。但仔細想來,古老的養殖牛馬羊的方法之所以保留下來,必定是有效的。農耕民族和先進技術的加入反而破壞了草原的生態環境,趕走了狼,馬的質量大不如以前,不再是從前那馳騁於世界和疆場的蒙古馬了。

歷史的結局,總是出乎意料

窗外的桂花飄香,沁人心脾。一雙小小的手翻開那本厚厚的名著《三國演義》,嘗試着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糾葛。看書前不解,三個國家,爲何不能分別過着安逸的生活,卻偏偏要互相侵略,使百姓民不聊生呢?翻開書後方知,幾位君主的恩恩怨怨非一言能盡,羅貫中惟妙惟肖的語言讓我沉浸於這些故事之中。草船借箭那霧濛濛,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赤壁之戰那火光沖天,江上狼藉一片的駭人場面;姜維爲報仇迫不得已投降給魏國的期待良機的心理,都令人身臨其境。久經沙場的戰將彷彿就在眼前,天空陰沉,彷彿能聽見獲勝方主帥的笑聲。但笑到最後的,不是曹,不是劉,不是孫,而是司馬。末代皇帝昏庸無能,不聽忠良賢臣的金玉良言,朝中奸臣當道,最終導致的悲劇,就是管仲樂毅在世,也挽回不來的。

只有奮鬥,纔有結果

窗外的桂花開謝了兩次,手在書架上輕輕撫摸着,碰到了那三本《平凡的世界》。書的封面已不再嶄新,像垂暮的老人一樣。但是我知道,它的精神依舊在。這個世界註定是不平凡的,書中寫到。而書中的孫少安,就是作者自身的寫照。有的時候,出身的家庭彷彿註定了你的人生,但是如果你試圖改變,那可能會改變,但是如果你認命,那就永遠不可能改變。正是孫少平如飢似渴地閱讀,才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正是孫少安沒日沒夜地辛苦工作,後來家庭才能夠從破產中恢復過來;正是孫蘭香不放棄自我的意志,才能夠考進北方工業大學學習天體物理。孫家的努力,正是戰勝逆境的的最好證明。

手指捻起書頁的一角,淡淡的墨香飄散而出,沁人心脾。這些關於紙質書籍的記憶讓人難以釋懷。大到對於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興亡,小到一個家庭的變故,個人的命運。雖然時代的命運自己不能掌握,但是個人的命運,可能就在一瞬間,就能改變。你可以奮鬥,達到一個遠大的目標,但是不能沒有目標,不奮鬥。就像那句話:一分耕耘未必一分收穫,不耕耘就不可能有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16or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