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精選10篇)作文

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精選10篇)作文

篇一: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精選10篇)作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一詞成了貶義,成了我身上一個不好的標籤。“你太年輕了,還需要歷練歷練”,“這件事你的處理還是年輕了啊”!“年輕人,多跟別人學,別老往前衝”。

正如這些話語所說,年輕成了沒經驗和莽撞的代名詞,成爲了成長路上的絆腳石,慢慢地,我開始害怕別人說我年輕,我開始變得畏手畏腳,開始故意去學着成爲別人嘴裏的穩重和踏實,慢慢地,我發現我不再是一個真實的自己。

有一天爺爺發現了我的變化,他問我:“你咋最近沒有衝勁了?不像個小夥子了麼。”我一五一十地將這些事告訴了爺爺,爺爺聽完很認真的告訴我說:“唉(二聲),你管別人幹啥呀嘛,甘羅十二爲宰相,孫權十五爲陽羨長,你正年輕,你不往前衝咋辦?”我說:“那錯了咋辦麼?”爺爺又笑又氣的回答我:“錯了改麼,反正咱年輕咱怕啥?你爺碎(陝西方言:小)時候也犯錯,誰沒犯過錯還行?”聽完爺爺的話,我恍然大悟,那一點錯誤和年輕的無限可能相比,簡直算不上什麼,與其太在乎別人的目光,不如將自己的年輕的優點最大化地發揚。

也許面對事情我們可能會出錯,但是年輕就是給了我們不斷學習改正的機會,也許處理事情我們缺少經驗,但是年輕就是讓我們積累經驗最好的載體,也許初入職場我們顯得生澀,但是年輕就是指揮我們成長最棒的燈塔。也許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跌到,但是年輕就是我們重新起航的保護傘。

年輕可以給我們創造無限的未來,年輕是時間賜予我們最寶貴的禮物,年輕不是生活打向我們的殺威棒,而是我們征服時間的繮繩。等什麼時候我們不再年輕,那說明我們已經把年輕轉化成了經驗和習慣,把青春與勇氣變成了成熟和穩重,正因爲我們年輕,所以我們有無限的可能,年輕不是一種負擔,一種累贅,年輕其實是優點,是生命贈與每個人,最優雅的優點。

篇二: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保持一顆豁達與無懼的心,就能讓人生之舟平穩地航行於歲月的大河之中。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年華流逝,歲月不改,物是人非之時,仍不改初心。

蘇東坡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後,仍能安之若素。謫居黃州期間,悽風苦雨中,蘇軾泛舟赤壁;在清風明月間,超越了“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意和“哀吾生之須臾”的悲傷,捕捉到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生命本質,又保持了一顆豁達無懼的心,“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敬非無之所有,吾一毫而莫取”跳出心靈煉獄的蘇軾開始享受清風明月……

蘇軾以平日裏讀書面對逆境的心擊垮逆境,使他能在逆境中保持一顆豁達的心。“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亦是他爲人處事的準則。

但是也並非一開始就如此,早年也犯過錯,然而錯誤是因爲驕傲自誇,自視清高。“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少年輕狂,隨意地否定大人先生的改革方略,被王安石半山先生一句且去細觀,就貶謫到衣食皆成憂患的黃州成了一有名無實的團練副使,大抵類似於蒙古海軍司令。

也就是因爲他有着這種豁達和無懼的心態,他才能和老友懷民在夜半無睏意時同他步於中庭,細觀竹柏影。

“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需一笑不需愁”。

保持一顆豁達與無懼的心,才能讓人坦蕩從容、自在逍遙、快樂無憂。

篇三: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不要喊我!不要喊我!“我坐在下面默唸着,期待着老師不要喊到我的名字,這是十三歲的我,一個內向膽小、不愛表現自己的小胖女孩。

或許是因爲身材的原因,從小到大我都是一直是一個極度內向、自卑的人,不愛表現,不愛說話,更不喜歡和他人交往,甚至於在每一次班級舉行活動的時候我都會躲着,恨不得老師看不到角落裏的我。那時候媽媽常常跟我嘮叨,讓我自信點、開朗點,週六週日的時候也會催我出去玩,不要我一天到晚呆在家裏。當時的我覺得母親說的很對,也會出去走走,但內心上總是有些不情願。

上高中後,或許是到了新環境之中,很多人都是之前不認識的同學,所以一切也都從零開始,我也開始決定改變自己,開始逐漸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交了很多的朋友,下課時也總是大家一起約着上廁所、去小店,每天回家母親都說我變得更加開朗。可很多事情總不會如意的發展下去,隨着高中的分科,我去了理科班,不再和曾經的好友在一起,班裏男生多女生少,像我這樣胖乎乎、成績一般的女生本就並不受到注意,很多男生也開始用語言暴力我,導致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陰鬱,我也愈加的討厭和人交流和接觸。

我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像一隻小蝸牛一般縮在自己的小窩裏,討厭自己的外貌,討厭自己的性格,甚至於很多時候會對於自己的生活升起深深的厭惡之情。這樣的心態一直持續到了我上大學的時候。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又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又可以開始認識一些新的朋友,我也變得更加的自信和開朗,每天都和舍友們一起出去玩。可漸漸的,我對這樣的生活感覺到了疲憊,玩完回去之後也總覺得不開心。

我開始反思自己,然後漸漸地明白,其實我沒必要去改變現在的自己。內向的性格其實沒有什麼不好的,不願和人交往的時候我可以看書,在書中的世界和那些故事裏的他們交朋友;我可以聽歌,在旋律中感受人生百態;我也可以學習,在學海中暢遊。當我明白了這些事情之後,我也不在去強求自己,我在自己的世界裏還是得到了內心的愉悅。後來的我,不再選擇一味的迎合舍友們,而是一個人躲進了圖書館,那一年裏,我讀了許多的書,學了很多知識,也讓我的性格變得更加的安靜,我也在書裏得到了內心的寧靜。

走入工作崗位後,我愈加的發現其實內向從來都不是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們可以選擇外出與人交往,也可選擇自己坐在家裏看書。內向的性格也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真實的自己,纔是最棒的自己。

篇四: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不知在古代何時,有一位富有想象力的文人,虛構了一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龜兔賽跑》。這個故事講述了兔子的優點是跑得非常快,而烏龜幾乎是爬行,行動非常慢,但因爲兔子非常驕傲,覺得烏龜追不上自己,在比賽途中睡了一覺,烏龜率先爬過了終點,戰勝了兔子。這個故事爲了告誡那些驕傲的人要戒驕戒躁,否則定會失敗。

兔子跑得快看似是優點,但在某一角度看並不是優點。正如成語故事“守株待兔”所講,兔子因爲跑得太快,結果導致彎道超車,發生肇事,撞倒了樹上而命喪黃泉,被一位農夫撿到了,他非常高興地得到了一隻兔子,第二天,農夫仍到同一地點等待其他的兔子命喪黃泉。所以說,兔子跑得快並不是優點,其實是特點。

烏龜爬的慢看似是缺點,但從某一角度看並不是缺點。由於烏龜行動慢,所以烏龜的新陳代謝比較慢,它就會長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烏龜便是長壽的象徵。如此說來,烏龜爬的慢並不是缺點,其實也是特點。

其實我也和烏龜一樣慢,母親總是責怪我就餐的時候特別慢,總是耽誤時間,其他人僅需十多分鐘就可以吃完的一頓飯,我最少需要半個小時,她責怪我浪費時間,不抓緊時間學習,磨磨蹭蹭,她認爲這是我的缺點。每當此時,奶奶就會反駁媽媽,細嚼慢嚥有助於對食物的吸收,對身體好,奶奶反而認爲這是我的優點。其實這只是特點,既不是缺點,也不是優點。

在考試的時候,我答題也慢,別人都會輕輕鬆鬆地答完試題,提前交卷,走出考場,而我卻總是踩着鈴聲交卷,母親看着一位位考生走出考場,卻終不見我的身影,感到非常緊張,豆大的汗珠從額頭落下,眉頭緊蹙,心情無比焦急,時而向前走幾步,時而翹腳尋找我的身影。終在考試結束後的幾分鐘,我緩步走出了考場,母親臉色蒼白,懸着的心就此落下。我認爲,我答卷慢並不是缺點,它可以讓我認真審題,不會馬馬虎虎,一步一個腳印,得到該得的每一分,但這也不可說是一個優點,這可以說其實是特點。

生活中每個人獨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這既不是缺點,也不是優點,其實只是特點。如果有人把自己或他人的特點認成是優點或缺點,那就是極爲荒唐的了。

又有一次就餐時,我依舊細嚼慢嚥,每一個米粒都要咀嚼好幾次,母親見狀,對我說,如果你還以這個速度吃的話,沒等你吃完,其他人就吃下一頓飯了。隨即,她塞給我了一本《古詩詞集》,也許是讓我在古詩詞中有所感悟,我翻開了書,有目的給母親朗誦了一首李清照的詞。

那詞牌子便叫做《聲聲慢》……

篇五: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當展翅的火鳳凰飛躍頭頂,天邊的最後一縷青色也被燒紅,滾滾青煙從煙囪裏涌出,霎時間衝到雲霄上,盪開了大片的火燒雲。

走進廚房,你正在大展身手,白粉的圍裙在空中舞蹈。眼見你倒盡瓶中最後一絲醬油,下一秒卻未將瓶子丟入垃圾桶,而是清洗乾淨,精心地放起來準備裝些其他的東西。我想:哎,又是這樣!就不能買一個瓶嗎?到時候吃的東西都是醬油味!

你總是這樣,常常與媽媽爲了那發芽的土豆和空心的蘿蔔而爭執,媽媽說它們已經不能吃了,讓你扔掉,你卻總說它們還有用,不能扔。你總是把塑料袋一個個疊成小塊,放在抽屜裏,家裏的抽屜都已裝滿了你收集來的塑料袋。可是到頭來它們都未曾派上用處!

我們全家人都覺得這是一個缺點,沒用的東西總擺在家裏,除了堆在那裏,顯得家裏亂七八糟的,沒有絲毫用處,最後還是荒廢!

四月的春風拂過眉間,惹得人好生無趣。我打算去放風箏,趁着春風,放上天。等我好不容易將風箏放上了天空,可是討人厭的麻雀劃破了風箏,它又落了下來……

我拿着破損的風箏失落的回到了家裏,你看我的樣子,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拿出了破損的風箏,跟你抱怨。你卻突然從我手中拿過了風箏說要幫我修補。我本來也沒指望你能真的幫上忙,你卻突然從抽屜中拿出一摞宣紙,雖已泛着歲月的色彩,卻也還能使用。又從那裝滿了東西的抽屜裏拿出了剪子,竹條,漿糊……我的臉上盪開了笑顏。

你輕輕鋪開宣紙,用漿糊暈溼紙邊,又用竹條當作骨架,扣在了風箏上,你的動作格外的爽利,每一下都沒有猶豫,漸漸地,風箏癒合了傷口。

接着你從身後的一個櫃子裏拿出毛筆,說這是你結婚時買的。我不禁感嘆,你真是厲害,像有個寶藏盒子一樣!毛筆在墨硯中滾動,忽吸飽了墨汁,挺着個肚子,好生可愛。你在宣紙上勾勒着,筆尖剛觸及紙面,便盪開了,墨絲在纖維中游蕩,暈開了四月的海棠花,小巧的花瓣中,簇着根根花蕊;還有那含苞欲放的,壓彎了枝頭,小家碧玉般羞澀。

你幫我補好了風箏,應該說是一架新風箏,我放上了天,海棠在雲間綻放。

屋裏又發出了爭吵,我在一旁笑着,我知道,這,其實是優點!你,我,爸爸,媽媽,親情,幸福,交織着……

篇六: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又是一年清明節,按照慣例,今天得和父母一起回鄉下祭祖,順便爺孫三代人一起吃個飯。

一下車,我便衝進廚房,“奶奶!我們回來啦!”果不出我所料,奶奶坐在土竈邊,看見我,滿是褶皺的前額下一雙混濁的眼睛慢慢放出光來,溫潤祥和。“回來啦!正好,我燉好的紅燒肉還溫在竈裏呢,你來添把柴,熱一熱。”我乖乖應着,鑽進了柴草堆。這時,母親也進了廚房。“媽,我來燒吧。用土竈燒多慢,火候也不好把握,等會兒都要到飯點了,我用煤氣竈燒。”

奶奶向來用土竈做飯。我偷偷用餘光打量她,就發現她嘴脣囁嚅着,卻還是沉默了。我知道她想說什麼,父親一向愛吃土竈悶出來的菜。

打我有印象起,奶奶家的土竈最外層的石膏便已被薰出了些微的焦黃色。仰頭看,最上頭的竈牆上貼了張慈眉善目的竈王爺像,莊嚴得很。奶奶的廚藝其實不錯,只是每到春夏季節,奶奶在竈臺上煮的面燒的湯都會變成一道奇特的菜式——“螞蟻湯”。起初在碗中發現螞蟻時,我還大驚失色:“奶奶!這碗裏怎麼好多螞蟻?”奶奶卻若無其事地擺擺手:“不是螞蟻,這可是好東西,都是蛋白質,吃了長身體的。”就這樣,我將信將疑,也真喝了好一陣子的“螞蟻湯”,也沒咂摸出什麼美味來。

不僅如此,在我的整個童年時光,土竈還肩負着一個堪比鬧鐘的職責——“喊”我回家吃飯。作爲一個鬧騰的孩子,每到放學,我到家就把書包一扔,“嗖”的就往門外溜,常常能從村子的最西邊跑到最東邊。這可苦了奶奶,到了飯點,一大把年紀,還得滿村子找我。後來,奶奶也追累了,那天我正要溜,身後悠悠傳來一句:“以後你看到家裏煙囪起煙就給我回來,否則晚飯不給你留。”

就這樣,往後瘋鬧的日子裏,不管我在村中的哪個角落,只要樹影漸漸被拉長,天色暗了下來,我就會不自覺向家的方向望去,一旦看到徐徐升起的淡煙,也只得按捺住玩樂的心思,和小夥伴們不捨分別,往炊煙升起的方向趕去。

嗶啵作響的火堆打斷了我的思緒。回過神來,我朝着在土竈上翻炒紅燒肉的媽媽堅定地說:“媽,用土竈燒飯其實也挺好吃,土竈菜其實是特點。”母親一愣。我接着往下說:“炒菜容易把不住火候,但燉肉燉湯可香了,所以老爸才念念不忘。何況,土竈還可以烤紅薯。”母親聽到這裏,不由得笑開了:“你這孩子,這我能不知道嗎?我也清楚你奶奶的心思,她捨不得那點煤氣費。所以你奶奶在土竈上燉肉,我用煤氣竈炒蔬菜。兩邊同時開工,又能讓你爸吃上紅燒肉,又能吃上火候剛好的蔬菜,不是兩全其美嗎?”

或許土竈有着費力的使用方式,但熊熊火焰、裊裊炊煙,氤氳而出的奶奶慈祥的笑,母親理解的眼,其實就是它的特點。也正是因爲這點,那慈眉善目的竈王爺,口感奇特的螞蟻湯,乃至童年看來追魂奪命的炊煙,都鮮活可愛了起來。而那一方煙熏火燎的土竈臺,也成爲我童年回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篇七: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我這是爲你好!”

孩子,看着你重重關上房門,恍惚間,我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

那年,那月那日。

“我這都是爲你好!”

我也是這樣重重地關上房門,而母親那高八度的嗓音還是穿透房門直抵我的耳膜。

還是那句話!那句我的父母從我兒時起就反覆唸叨的話,那句在我的耳膜上磨出了厚厚的一層趼子的話語,竟然奇蹟般的原音重現了……

那句話是有多熟悉,熟悉到我在不同的場合、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會聽到:

也許是三歲時,在媽媽犀利的目光注視下,我極不情願吃下難嚥的雞蛋黃時,讓我幼小的心靈烙下了對食物的陰影,而媽媽還在我耳邊嘮叨“雞蛋”的N種好處;

也許是那個冬天,媽媽硬要我多穿衣服,使得我與小朋友玩耍時出汗受涼反而感冒了,我第一次聽說了“有一種冷,叫做你媽媽覺得你冷”;

也許是在那個火熱的夏季,父親改了我的志願,讓我留在了這個小城唸書、畢業、工作……

而如今,我亦爲人母,曾經熟悉的一幕幕又回來了:

每一天早晨,我要求你必須將雞蛋、蔬菜、粗糧全部吃完,而你卻從沒有一次能吃完,並且總是問:爲什麼每天非要吃這麼多呢?

每一個週末,我帶着你穿行於各個“興趣”班,糾結於怎麼更好地排好作息時間表,而你總是質疑:爲什麼上興趣班,我卻提不起興趣呢?

……

每一次,你提出質疑時,我都聽見那個自己在說:“我這是爲你好!”

直到那一天,你重重地摔上了門,隔着門吼道:老師告訴我們,“雙減”是爲了減輕我們過重的學業負擔,連國家都知道了解、呼應孩子的心聲,你爲什麼不願意俯下身子來聽聽我們的心聲:你知道我到底需要什麼嗎?

我愕然!

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恍然間看到了那個漸漸長大的、越來越壓抑的我,學習上缺乏動力,生活中畏首畏尾,我還是那個我想成爲的我嗎?

我疑惑!

父母、老師、長輩口中的“我這是爲了你好”也許只是他們愛我的方式,也許在他們看來,這就和“愛嘮叨”一樣,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優點。

我反思!

“這是爲你好”,就像唐僧對悟空唸的緊箍咒,雖說都是出自一番善意,但又有誰願意一輩子被它箍住而失去自我呢?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我嘆息!

所以,這一句“我這是爲了你好”,其實,是一道僞命題,是教育的缺失,其實是父母乃至大多數成人的缺點。

多少年以來,我們卻固執地一直以爲“本該如此”。

紀伯倫在轟動全球的一首短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中這樣寫道: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爲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孩子不能、也不應該僅僅是大人的複製品。

“以前你們是父母的羽翼下被動學,現在你們要學會管理好自己,主動學,‘減負不減質’,這纔是雙減的真正目的。”專家的話擲地有聲。

孩子,我明白了!其實,真正的“爲你好”,是尊重、是理解,是適度的放手,這纔是愛的最佳表達方式。

孩子,從今天起,請允許媽媽改正這個缺點,讓我們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可好?

篇八: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她讓徐志摩暗戀了一生;讓金嶽霖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溺了一生。

她,即徽因。

一個彷如隔世,卻又時常跳入眼眸的女子,她的身上充滿了太多的傳奇,無光直射,亦能熠熠生輝,而這些又何嘗不是其獨特之所在。

她從畫中走來,是望舒筆下撐着油紙傘的姑娘;是烏衣巷口搖曳竹筏的倩影;更是西子湖畔霓裳羽衣舞的婀娜嬌姿。她來時輕柔,不惹塵埃;去時無聲,瞭如輕煙薄紗,抖落繁華。

對她的存在,舊時褒抑聲不一。樑思成母親嗔怪她生的一副媚態,與世俗扯染不清,害兒子終身殘疾。殊不知,同對建築傾注心血的兩人早已心意相通,不爲世俗鄙夷。劍橋求學的經歷,讓她從少女成長爲豐腴驕子,同時習得對建築的一身武藝,爲後來中國的建築方面打下了根基,這難道不足謂之優點所在?

舊時的中國根基不穩,各路軍閥混戰,百姓生活難以聊生。她曾毀家紓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也曾暗自援共產事業之需,她的一生都在盡其所學、傾其所有,爲國、爲家!奈何,天妒英才,這樣的奇女子卻命比紙薄,終日與藥爲伍,終於被妒忌她的天神帶了回去,久歸故里不與世俗同框。

我放下那本《林徽因傳記》,望向遠處,滿目蒼翠,綠意蔥蘢。倏忽間,夕陽被翌日的高樓打碎,化作一道霞光佈滿蒼穹,那顏色似鵝黃又夾雜着些淺紫,不知不覺間,我又看見了她的笑眸,那樣清新淺淡,也終於明白志摩的詩中爲什麼會把她比作人間的四月天。的確,這樣淺淡脫俗的奇美女子,誰看了都難以釋懷。雖攜滿天星辰,但在其面前都暗淡了光彩。

她就是這樣一個從風裏走來的女子,奇!秀!美!終其一生,這是她最大的優點,又何嘗不是她最獨特的特點。“腹有詩書氣自華,吾生奇秀美如畫。”似李清照柔腸俠骨,更勝似其化骨爲殤,敢做敢行。

不覺間,一滴調皮的雨寶寶掉落鼻尖,打斷了我的思緒,讓我將其久埋心間,細細嚼味其奇、秀、美的特點。

篇九: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自打記事起,就覺得老媽特“摳門兒”

“媽,給我一塊錢?”

“幹嘛?”每次問媽要錢,必要問這句話。

“我要買文具盒!你看文具盒都生鏽了。”

媽,拿過去,瞅瞅。“不行,舊的先用着。家裏現在沒錢。”

知道媽又在騙我,前天,我還看見她賣雞蛋,換了五元錢。媽就是小氣,可我又拗不過她,只好作罷。

“媽,我要買一件襯衫。”進入八年級後,我身體長得很快,衣服一下短了很多。

媽聽完,隨手從櫃子裏拿出一件我姐穿剩的衣服扔給我。“先穿着,等有錢了,再給你做一件。”

媽肯定又在騙我,因爲,那天我還看見,爸剛剛把三百多的工資給她。分明就是小氣,捨不得。我委屈地噘着嘴走開。

驕陽似火,天兒熱得人喘不過氣兒。

“賣棒冰嘍!”

屋外傳來賣棒冰的熟悉的叫賣聲。

“媽,給我買一根棒冰吧,我口渴死了。”

“渴了,喝水,喝水更解渴。再說,家裏也沒錢。”

“前天,嬸嬸不是剛還給你十塊錢?”我不死心,盯着媽要。媽不理我,繼續剝她的玉米棒子。

……

媽總說沒錢。沒多久,大舅的拖拉機車隊,給我家拉來了幾車青磚頭。媽,不時關照大家,輕點放,別把磚摔斷了。

又過了好幾個月,大舅的拖拉機又拉來了幾根橫樑。

年底,還是大舅用拖開機拉來了瓦片。

……

每過一段時間,媽就讓大舅拉來建房的材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全家終於住進了新房,再也不用過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有雨的日子。

這時候,我似乎有些明白媽的小氣不都是缺點。

媽,總是說錢要用在刀刃上,當用則用,絕不要亂用。

這樣的持家方式,媽前後一共建了三次房。一次比一次建得好。同時培養我們姐弟上了大學。

後來我們姐弟三個陸續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按理媽再也不用過着緊衣縮食的生活。媽似乎窮日子過怕了,還是保留着以前的生活習慣,這也不捨得,那也不捨得。給她買的新衣總捨不得穿,還說我們亂花錢。給媽買穿的,把標剪了,說是別人送的,媽收着,嘴裏還說這麼好的衣服扔了多可惜。

八十歲的媽,現在一個人過着簡單的生活,依然田間勞作,依然粗茶淡飯,媽卻說她很知足。

媽老喜歡和我們說這句古話:糠籮裏跳到米籮裏易,米籮裏跳到糠籮裏難。以前覺得媽是真摳,現在自己成了家,學習媽的持家之道,雖然不曾大富大貴,至少日子過得還比較有滋有味。

媽的“摳”,其實也是有優點呀,值得我們的子孫後代學習的優點。

篇十:其實是優點,其實是缺點,其實是特點

小時候,總被父母催,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快點吃,要遲到了”、“看你吃個飯磨磨蹭蹭的”,是不是很熟悉,想必大家也都有被父母在吃飯問題上被“罵”的經歷吧。家長有時候覺得孩子吃飯慢,是怕孩子養成拖延的習慣,擔心孩子遇到事情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沒有時間觀念。

我喜歡慢點吃,喜歡享受流淌在脣齒間食物的美味,喜歡美好的感覺在眉宇間舒展,喜歡體會一家人坐在一起溫情滿滿的時刻,喜歡看見媽媽見我將盤碗掃蕩個精光的喜悅。我覺得,慢點吃其實是優點。

然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已經讓很多人忘記了本心,吃飯僅僅是爲了果腹,甚至吃完也不知道飯的滋味。因此,飯就成了快遞員手中的狼吞虎嚥,辦公室白領的湊合,孤寡老人眼裏的隨便。殊不知,每個人都渴望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前,細嚼慢嚥地享受一頓美好的晚餐。尤其是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裏,慢慢吃是一種智慧。

之於身體,吃飯慢,能夠使食物得到充分地咀嚼。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可以減輕腸胃的負擔,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古文中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這個道理。慢慢吃,還可以將魚刺、骨頭等危險物仔細地挑出,以免損傷身體。

之於精神,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細細的咀嚼時,大腦皮層的運動會增加,可以預防大腦的老化,同時各種食材味道的刺激,能愉悅人們的身心,使人心緒變得平穩。加上和親近的人一起圍坐,在一個祥和的氛圍中享受着人間煙火,也是一件幸事。

可見,吃飯慢並不是缺點,而是優點。但是物極必反,吃飯也不能過於慢,不能邊玩手機邊吃,也不能過於挑挑揀揀。總之,凡事要有度,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xuan/164d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