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競賽 >

[超新星國小組]不一樣的聲音3000字作文

[超新星國小組]不一樣的聲音3000字作文

(一)

[超新星國小組]不一樣的聲音3000字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同樣地,世界上也沒有兩個人的心聲會是一模一樣的。差異和矛盾總是存在,但若能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要求,不同的心聲亦能交織出和諧動聽的音樂。

余光中在一次電視臺的節目訪談中,被安排與一位分別幾十年的昔日同學見面。兩人一見面就聊得十分火熱,似乎這麼多年的時光完全不能沖淡他們的友誼。但是當主持人問道“你讀過多少余光中先生寫的書?”時,他卻出乎主持人和所有觀衆意料之外地回答說:“一本也沒有讀過,他以前寫的東西我就不太能看懂”。可見,志同道合,興趣相投都不是建立友誼的必須條件,兩個人如果思考問題的習慣,方式相似,固然少了許多爭吵的可能,能和和氣氣地相處,但不同的思想卻更是對雙方疏漏之處的彌補。即使想法完全是背道而馳的,要是能認真傾聽對方的看法,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兩個人同樣能成爲很好的朋友.就像是一支樂隊要演奏出各種風格的樂曲,就要有激昂流暢的高音,也需要低沉悠揚的低音,合理分工,彼此配合。

在不同的樂器共同演奏時,必須要配合,而不是各自發聲,然後被強加在一起。一個人與別人想法相左時,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但對於別人的,也不妨一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一下,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也許能發現一片新天地,避免成爲井底之蛙。諾貝爾獎得主超過一半是靠多人合作纔有所突破;政府聽取民衆的意見能更落實到位地執政;同學之間互相詢問題目可以加深印象,學會一題多解。他們都是因爲聽進了不一樣的聲音,巧妙地取長補短,才使得事物發展更加順利,每個人都變得更加優秀。

當然,不是所有的聲音之間都能相互配合,交響樂團不需要吉他,搖滾樂舞臺也不會放一架鋼琴,雖然這些放在一起並不相稱的樂器本身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同樣被人們喜愛,但是它們的音色,節奏,韻律不能互補,只能讓歌曲顯得彆扭,對於這種不能配合的組合,有時人們喜歡加以指責,但這也沒必要,拆開重新分配就是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也不能強加給他人。世界很大,舞臺很多,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舞臺上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演奏好自己負責的部分就可以了。別人的選擇我們可以不贊同,但至少應該尊重。巴爾扎克走上文學之路,法拉第研究電和磁最初都沒有人支持,後來他們的貢獻卻讓許多人受益。因爲很多東西我們並不像自己所認爲地那樣瞭解,所以不能輕易否認。

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作用,讓每個人的聲音都在合適的位置響起,爲世界獻上一曲獨特的音樂。

(二)

風鈴發出清脆的聲響,是因爲風;蒲公英散播世界各地,是因爲風;枯黃的落葉被席地捲起,也是因爲風。風,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在不同的時節裏,它向我們展示了他那不一樣的聲音,我們傾聽着,感受着,併爲之着迷。

春天的風是溫柔的,如同母親與兒女間的私語。一縷又一縷微風吹過,吹綠了樹枝上幼嫩的樹葉,吹高了草地裏剛發芽的小草,她輕輕地撫摸着她的孩子們,在他們耳邊訴說着希望他們快快長大的話。一日日,孩子們長得越發繁茂,每當微風拂過時,總能聽到樹葉發出簌簌的聲響,似與母親細細地拉着家常。走在路上,微風輕撫着自己的臉龐,聽得到她對自己的低語,也想象得出她淺淺微笑的樣子。話語過後,總會感到無盡的溫暖,微笑着大步向前。

夏天的風是狂野的,如同孩子得不到滿足時任性的哭喊。在狂風暴的夜裏,風呼嘯着,夾雜着淅淅瀝瀝的雨聲拍打着門窗。聽到門被關得“砰砰”直響時,總會使人們嚇一跳。推門時,出不去;拉門時,進不來,風如同處處與你作對般,在耳邊呼號,使我們安寧不得。待我們將門窗關好,進入夢鄉時,已無人再理睬他,雖還在外面拍打,發出令人害怕的叫喊,卻又似被關在門外的孩子,在無家可歸時,發出的無助的哭泣。使人憐惜不已。

冬天的風是冷冽的,如同父親對我們嚴厲的責罵。雪花兒隨着風緩緩飄落,給大地萬物都披上了雪白的冬衣。天地一片肅靜,似做錯事般,揹着手,低着頭,等待着父親的責罵。寒風撲面而來,從耳邊呼嘯而過,耳朵在責罵中先是一陣通紅再是失去知覺,隨着縫隙灌入衣中,使人感到一陣寒冷。在寒風中行走,我們會記得拉起自己的衣襟,因爲寒風,因爲父親的責罵,我們學會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溫暖自己。

我們的人生,較風而言,更爲精彩。在不同的人生時段中,我們亦有不一樣的聲音,或歡喜,或憤怒,或悲傷,或惆悵,每一種聲音都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即使你喜愛,即使你厭惡,它依舊在那裏,不增不減。那麼,爲何不去細細聆聽,細細感受?

(三)

現在正是春天,萬物復甦的時節。柔軟的柳枝正輕輕地隨風擺動,舞動的枝條在空氣中蕩起了聲波的漣漪,輕柔的微風正對着枝芽上的新綠輕輕地囈語,綠意盎然的生機溢滿了整個校園。

天空中偶爾有一兩隻飛燕在盤旋,細細的、依稀傳來幾聲淡淡地鳥鳴,瓦藍瓦藍的天,好似一面青銅寶鑑,褪去了白雲的遮掩,就如此這般直白的向大地訴說她的情懷。一切如往昔,平淡,和諧。

這是一間寬敞明亮的教室,綠葉與書本的氣味糅雜成一股莫名的芳香,三尺之臺上,一位中年教師正在黑板上板書着什麼,臺下的同學整齊劃一的在課本上做着筆記,教室中唯一能聽到的,是筆與紙摩擦的“刷刷”聲,黑板的上端是兩個頗有神韻的字——母親。

這是一堂公開課。

老師嚴肅的臉上抹開了一絲笑容,問道:“這篇課文寫的好不好?”

“好”整齊的迴應聲在靜謐的教室中響起。她的眼角有了一絲笑意。

“周亞男。“

一個體型稍顯臃腫的少年站了起來,臉上帶着一絲慵懶。身後的凳子摩擦着地板,令人牙酸的聲音在教室中顯得有些不諧。

“你喜不喜歡這篇文章?”老師笑着問,亞男撓了撓頭,大聲道:“不喜歡!”

她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似乎忘記了上課,像個雕像一般呆立在那裏。

“我說錯了麼···”

亞男用僅自己聽到的聲音輕輕地嘀咕。

“老師,我不喜歡!”

亞男以爲老師沒聽到,又大聲的說了一遍。

老師的嘴角抽了抽,點了點頭,急忙讓亞男坐下來,喊起了另一個孩子,繼續上課。

亞男的母親被叫到了學校,老師嚴肅的對亞男的媽媽進行轟炸式教育:”怎麼能不喜歡課本上的文章呢?那可都是專家選編的,每一篇都是精華,都是經典,再這樣下去,你孩子會吃大虧的,尤其是現在這時代,小小年紀就敢否定權威······”

從那以後,教室中的聲音更加的整齊統一。亞男靜靜地注視着窗外,那裏有風的輕訴,燕的細語,還有藍天的情懷。

(四)

令世人驚歎的,不是故園,而是異域,那裏有不一樣的風景。讓我等折服的,不是鋼琴獨奏,而是管絃齊鳴,這裏面有參差的奧祕。這世界千變萬幻,光怪陸離,讓人流連忘返,正是因爲這不同的風景,不一樣的聲音。

萬物皆有存在的道理,生靈自有它自適的風流。每處風景,每個生靈都有它的伴音,從這些不一樣的聲音中汲取的精華,將豐富我們的生命。

感悟着獨特的天籟吧,醉心於這世界的美麗。

這世上有高山的巍峨,也有草原的遼闊;有朝生夕死的螻蟻也有壽逾千載的神龜;有壯烈的人生,也有平靜的生活。西方人在羊皮上鋪開色彩,中國人在宣紙上渲染水墨。羅素的刻刀非同尋常,能借老婦人醜陋的容顏凝固藝術的思考,倫勃朗的畫筆與衆不同,能憑口工人扭曲的肌肉傾倒理性的光輝。李太白的詩,蘇東坡的詞,鄭板橋的畫,這一切皆是如此美妙。正是因爲大千世界不同,芸芸衆生各異,方能全面地展示世界之美。試想千人一面,那麼再有審美情趣的人也會審美疲勞,假如世界風景一樣,世人將再沒有旅遊的樂趣。

既然自然吻我以不一樣的美麗,我便報以不同的樂章。

春秋戰國因諸子百家而異彩紛呈,世界不同的文化,習俗,意識形態交相輝映。既然我來到這世上,便讓我做一個不同的歌者吧。執着我的執着,絕不同於流俗,品着一杯清茗,任那寫熙熙攘攘之人利來利往。慢慢咀嚼文化中的落英,讓哈日哈韓的人盡情的瘋狂吧,我必須守着我的本心。讓我做一棵看守月亮的樹吧,像莊子一樣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守望。願我的痕跡能在世界宕開一筆,爲世界添上不一樣的軌跡,奏一段不一樣的樂章。

聆聽着不一樣的聲音吧,這裏面藏着人生的真諦。

春花落時,龔自珍可以欣然地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李煜卻只能獨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便是智者與仁者的隱現,不一樣的輕唱唱出了不一樣的人生。我輩受挫,必當怨天尤人,可蘇子貶謫卻寫下了‘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楊滇遷離,卻譜出了‘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春月秋風。’看到這不一樣的人物,聽到這不一樣的聲音,你是否有些許感觸?是否明白了和而不同?這些不一樣的聲音,貫穿了千古,向我們展示了先賢的神韻,如有所悟,當有所得。

我們也是這世上的歌者,便清一清嗓子,唱出不一樣的聲音吧。

(五)

大學聯考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議論紛紛的話題,大多數人指責它的不好,衆多學子之間怨聲載道,而我卻有不一樣的聲音——大學聯考與人生之間有着諸多聯繫

大學聯考的條條框框籠罩了萬千學子,在他人設計的遊戲中,你必然會有所束縛,我們的手腳不能伸展自如,思想不能天馬行空,只得被這些規則壓抑着。我們喜歡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的豪放,欣賞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時時都那麼自由,許多地方都會抑制你的行動,壓抑你的心情。古之聖人又何嘗不是許多地方被束縛着,在發出爽朗豪邁的笑聲之後,還不是留下不滿、憂鬱的神情來面對社會。既然如此,爲何不以自己的方式,去迎合這些規則,以快樂的心態,去享受這些過程?借古人的中庸之道,以獨特的舞步,踏出自己的旋律,而又不違反規則,盡顯個人才華,綻放自己的光彩,這或許正是大學聯考所教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大學聯考也要求我們市場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讀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老師問我們對該詩句的理解,我答:“需跳進去和站出來看待問題。”而他人一句“入境與出境”,直接讓我感到了思想的膚淺與自身的渺小。有時候做一道題,以通常的思維解之,會覺得深奧難懂,且過程麻煩至極,這時應該“出境”,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通過嚴密的推理,曲徑通幽,直擊要害,將其一舉拿下,看着那精妙的解題過程,你定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釋然,信心也會成倍增長。因此,想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無疑得轉換視角,而如何轉換到風景最美之處,或許這也是大學聯考所教你的,然後將這過程中所領悟到的普遍規律應用到人生之中,你也會獲得人生旅途上最亮麗的風景線。

大學聯考更要求我們的是一種收放自如的運籌帷幄,何一股無往不勝的王者之風。題海萬千,有難有易,有時你會被簡單卻易錯之題深陷其中,有時你會與深奧難懂的題目糾纏半天,收放自如,就是要以橫掃千軍之勢戰勝容易的題目,以步步爲營、化整爲零之法將難題各個點逐一擊破,並最終以風捲殘雲的氣魄克敵制勝。王者之風,是要我們一直以霸王的氣概去看待每一道題,容易的題目,絕對不錯,因爲它們已被你完全征服,對深奧的題目,要懷有一顆崇敬之心,但毫不畏懼,展畢生之所學一心向前,只有勝利。人生豈不如此?收放自如,玩轉出人生更多的愜意與精彩,懷王者之風,戰勝所有艱難險阻,鑄就人生的輝煌。

大學聯考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學生生涯的重要一步,但人生中重要的一步何止大學聯考。大學聯考是戴着鐐銬跳舞,人生又何嘗有過絕對自由。一次逃避,難道還能次次逃避?無謂的怨恨、恐懼,只會輸了大學聯考,失了人生。所以只有奮力向前,才能將大學聯考踩在腳下,插上翅膀,帶夢飛翔,讓人生燦爛奪目。

(六)

四季更迭,鳥鳴之於春,雷鳴之於夏,蟲鳴之於秋,風鳴之於冬。世間萬物總以聲音的形式傳遞着不同的信息,以聲音的形式體現其存在的痕跡。“亂花漸欲迷人眼”,顏色是花兒的聲音,迷倒衆生﹔“名‘起’文章着”,文章是文人的聲音,流傳千古。不一樣的事物,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形式,不一樣的聲音。

不一樣的聲音,因爲人們不一樣的心境。事物本來相同的特點,在不同的環境下,隨人們不同的心境而變化。不是事物本身發生了變化,而是物皆着人之色彩,物此刻的聲音就是人心境的載體。因此,有了春日細雨潤萬物的喜悅之聲與秋日細雨溼衣的落寞之聲的區別﹔“有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飄渺之聲與“北風捲地白草折”的狂放之聲的差別。喜悅之時聽鳥鳴,婉轉動聽,人心神往之﹔煩躁之時聽鳥鳴,嘈雜擾耳,人煩上加煩。高興之時聽別人的挑剔之言,覺字字珠璣,欣然接受﹔生氣之時聽他人的好心勸告,覺不堪入耳,不願從之。由此看來,人不同的心境造就了不一樣的聲音。

不一樣的聲音,因爲人們不一樣的人生態度.無數文人墨客於他們的時代,發出了無數不同的聲音,那是他們對於自己人生的吶喊抑或其人生的追求。屈原放逐,披髮吟行,高呼“舉世皆渾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李白不然,仕途不順,仍高唱“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是他的自信,成就了欲攬明月上青天的詩仙﹔阮籍猖狂,哭於窮途末路。蘇軾不然,謫居黃州,仍吟唱“一蓑煙雨任平生”,那是他的淡定,造就了永屹立於文壇的蘇子﹔陶潛清高,隱居田園。杜甫不然,窮困潦倒,仍高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那是他的兼濟天下的情懷,鑄造了無數人追隨的一代詩聖。聲音於他們,就是表達自己人生態度的方法。人生態度無形中寓於聲音之中,聞其聲則知其人,明其志。不同的人生態度,不一樣的聲音。

“草木無聲,風撓之鳴﹔流水無聲,風蕩之鳴﹔金石無聲,或擊之鳴。”也許你也如此,本自無聲,想發聲於世,需假於外物,等待時機。如果你尚還是一匹中馬,無需妄自菲薄,努力磨礪自我,提升自我,於衆馬中超然脫俗,耐心地等待你的伯樂,終有一天他將駕馭你,馳騁千里,仰天長嘯,振耳發聵。如果你還是一顆金粒,無需灰心喪氣,執着一念,於萬沙中淘成金塊,靜靜地等待你的主人,終有一天他將發現你,閃閃發光,令人矚目。無論是往日的中馬,還是昔日的金粒,只要你有磨礪自我之毅力,藉助外物之意識,等待機遇之耐心,終將發出那最悅耳之聲。

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心境,不一樣的人生態度。不同的我們要用我們的努力發出不同於他人的響徹寰宇之聲!

(七)

當一個不一樣的聲音出現在美妙的樂章中時,那麼這篇樂章的演奏就失敗了。但一個不一樣的聲音出現在一場會議,一個國家或是這地球上時,儘管它微小,或被視爲叛逆,卻可能意味着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誕生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不一樣的聲音,絕不是爲了出風頭,不是一時魯莽而發出的憤慨之言,它必是經過理性的思考後發出的,理性是其根本。在任何環境,任何時刻都保持理性是很重要的。回首共和國曾度過的那十年的艱苦歲月,有多少知識分子,多少進步人士遭到迫害?又有多少曾經爲共和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功臣,沒有倒在敵人的槍炮下,卻倒在了自己人的批鬥中?這無疑是種莫大的諷刺。許多人痛恨甚至唾罵四人幫,惋惜文革對中國造成的損失。但爲什麼,曾經打敗了法西斯的中國,卻無人阻止這場災難呢?因爲當時的中國人都已陷入或盲目崇拜,或盲目喜悅的境地,僅剩的清醒之人也都明哲保身,不敢反對。正因爲理性的矇蔽,才無人反對這明顯錯誤的決定。所謂清醒,所謂明哲保身,不過是理性未被完全矇蔽罷了。若有真正的理性之人站出來反對,就算不能完全阻止其發生,也必能將損失降到最低。所以,保持理性,無論對於個人利益,抑或國家利益乃至人類利益而言,都是極有益的。倘使這世上每一個人都能保持其理性,則人類和平之大業便可計日程功了。

但僅有理性顯然是不夠的。若世上每個人都只有理性,那這社會便會冰冷無情,人便會漠視他人生死,便會膽怯捨生取義。因此,在保持理性的同時保有感性也是很重要的。要在萬千贊同的聲音中,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需要的不僅僅是理性的思考,還應有些爲理想,爲大義而忘乎生命的感性。理性的作用更多的體現在思考的階段,而真正付諸行動時,理性固能保證人不因糊塗而走錯方向,感性卻決定了這件事能否被執行,捨生取義向來是保有感性之人的專利。純理性之人,多冷靜而膽怯,這類人多變得陰險,狡詐。較之無理性的魯莽者,這些不顧他人的“陰謀家”們對社會的危害更大。唯有兩者兼備之人,才能在正確的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動。唯有這樣的人才能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創造不一樣的世界。所以保有感性與保持理性同樣重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制度仍需不斷完善的國家的我們,必須學會保持理性,保有感性。一個國家的崛起,正是因爲有勇於改革之人的推動,而改革之人,舍我輩其誰!只有當中國真正的以一個巨人的身份,以無懼他國的氣概屹立於地球時,我輩之人,方可無愧於子孫後世。

六年級:林智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sai/gkxd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