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競賽 >

[超新星中學組]《鄉土中國》書評1500字作文

[超新星中學組]《鄉土中國》書評1500字作文

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可以說是在一個時代變化的轉折點比較客觀的寫出了中國社會的特性。很細緻又很獨到的闡明瞭自己的觀點。

[超新星中學組]《鄉土中國》書評1500字

從此書寫成的年代來看,1947是一個表面上翻天覆地,好似與西方國家並行的發展時代,但其實社會依舊是“鄉土”的。爲什麼這麼說,我認爲和當時發展觀念和對於“鄉下人”的理解是本質不變的,也就是說當時的傳統形式並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而到現在一直如此。所以一言蔽之的話,現在的中國現代社會依舊是“鄉土”的。

就像費先生說的“行爲者對於這些規則從小就熟習,不問理由而認爲是當然的。長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規則化成了內在的習慣。”我認爲其實不止教育,包括我們所見到的,聽到的,身邊人做的,都會讓我們對於社會的“規則”有所瞭解,但這又不失爲一種特殊的教育,那麼以此類推,不止中國社會包括其他的國內系統都會有一定的“滯後性”,而這種性質會極大部分保留了適應社會格局新變化的能力和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讓各個社會和國傢俱有了獨立性和差異性。那麼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就有了一定的侷限性。如果像費先生如此定義的話,西方不是沒有差序格局,而是差序格局的間隔比鄉土社會的大,導致了表面上和諧的西方社會實際上只是“私”的範圍大於我們。“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但是我想推出去的波紋不僅會延伸擴散,其實當兩個波紋相遇的時候的相交點纔是差序格局最核心的理念,一條波紋相當於一條社會關係的話,那相遇更能體現社會關係的延展性和人倫的關係。

不管現代所謂向下社會和城市社會都具有“鄉土性”,那麼我想費孝通先生討論鄉下人是“愚”是“智”的問題就好像顯得不那麼有必要了。老子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那麼如果鄉下人“智”,那必定有“愚”人,如果像費先生說鄉下孩子捉螞蚱特別厲害而稱之爲智的話,那不會捉螞蚱的小孩會稱之爲不智麼?我想不是,如果把智或不智放在不同的平面思考問題,就不會有區分度了,如果費先生如此比較智愚的話,我認爲把他們放在橫向比較會更說明問題吧。

再說說無爲統治,只看題目讀者還以爲是對老子思想的推崇,而細讀費先生文章,其實會或多或少體會出一種無奈,“一派是偏重在社會衝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會合作的一方面;兩者各有偏重,所看到的不免各有不同的地方”我不否認權力是衝突的過程,但我認爲和平就是衝突的結果,雖然看起來正言若反,但事實好像就是這樣。衝突的起因就是不平衡,那麼衝突的過程便是調節這種不平衡,而權力,就好像是一種法則一樣,控制着衝突的程度。因爲永遠不可能達到這種平衡,那麼所有的和平都是表象的,所以權力便會一直傳遞下去,好像在兩個相鄰事務中間牽一根線,沿着各個層級發展,權力便有了大小之分。上述解釋是基於偏重社會衝突方面的說法,而基於社會合作方面我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社會分工結果使得每個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這句話好像又把社會關係拉回到公平與否的問題上來,“求人”便是別人擁有自己需要的能力或事物而自己沒有,如果真的能達到分工公平的結果,那麼“求人”生活就是不成立的,所以“求人”這個動作便是“衝突”的過程,也就是說社會合作中的權力和社會衝突中的權力本質相同,只不過進行衝突的“表面效果不同”。那麼什麼是“無爲統治”,我上文說兩相鄰事物之間連線而不是一根線穿起來,便是體現了處於最高層的連線是對靠底層的鄉土社會的影響是鬆弛微弱的。

通讀《鄉土中國》之後,我也會自省,中國社會的“鄉土性”到底會不會制約着中國現代社會的發展?我想不會。因爲社會都有一定的“滯後性”,那麼也因如此,中國曾經的繁盛是很說明道理的。雖然我們不能因爲過去而自傲甚至自滿,但這足以讓我們對祖國未來有充分的信心!

高一:劉煥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jingsai/3nwz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