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古文典籍 >

國務作文

國務作文

【提示】

國務

國務,就是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本篇闡明瞭治國的大政方針就是愛民,具體內容就是“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接着分別論述了利、成、生、與、樂、喜和害、敗、殺、奪、苦、怒,最後指出愛民之道應該“有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國的根本道理。要使君主受到尊崇,民衆得到安寧,應該怎麼辦呢?”

太答道:“只要愛民就行了。”

文王問道:“應當怎樣愛民呢?”

太公回答說:“要給予民衆利益而不損害他們的利益,使民衆取得成功而不敗壞他們的事情,保護民衆生存而不無辜殺害,給予民衆實惠而不掠奪侵佔,使民衆安樂而不要讓他們蒙受痛苦,讓民衆喜悅而不要激起他們憤怒。”

文王說:“請您解釋一下其中的道理。”

太公說:“民衆不失去職業,就是得到利益;不耽誤農時,就是促成了民衆的事情;減省刑罰,就是保護了民衆生存;少徵收賦稅,就是給予民衆實惠;少修建官室臺榭,就是使民衆安樂;官吏清廉不苛擾盤剝,就是讓民衆喜悅。反之,使民衆失去職業,就是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耽誤農時,就是敗壞民衆的事情;民衆無罪而妄加懲罰,就是殺害他們;橫徵暴斂,就是對民衆的掠奪;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臺榭而疲勞民力,就會增加民衆的痛苦;官吏貪污苛擾,就會激起民衆的憤怒。所以,善於治國的君主,統馭民衆像父母愛護子女,兄長愛護弟妹那樣,看到他們飢寒就爲他們憂慮,看到他們勞苦就爲他們悲痛,對他們施行賞罰就象自己身受賞罰,向他們徵收賦稅如同奪取自己的財物。這些就是愛民的道理。”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願聞爲國之大務①,欲使主尊人安,爲之奈何?”

太公曰:“愛民而已。”

文王曰:“愛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無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請釋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② 則與之,儉宮室臺榭③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臺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爲國者,馭④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飢寒則爲之憂,見其勞苦則爲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已物。此愛民之道也。”

【註釋】

①務:要務。

②斂:徵收賦稅。

③臺榭:臺,高而平的建築物。榭,在臺上蓋的高屋。本爲存放武器之所,後成爲遊觀之地。

④馭:駕馭,治理。

【例證】

唐朝貞觀年間,“遠夷率服,百穀豐稔,盜賊不作,內外安靜。這一和平繁榮的大治景象的出現,同唐太宗李世民的愛民政策密切相關。

唐朝是在隋朝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隋末農民起義推翻隋王朝的事實,給李世民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他作皇帝後,經常和臣下總結隋亡的歷史教訓,注意以隋亡爲戒。他把君主比作舟,把民衆比作水,認爲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滿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治國必先安民,“爲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因此,把“存百姓”作爲治國的大政方針。“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爲本,人以衣食爲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爲本。”存百姓的關鍵是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所謂“國以民爲本,人以食爲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既屬豐稔若斯,朕爲億兆人父母。”從這一思想出發,唐太宗採取了許多重農措施。如推行均田法,獎勵墾荒,實行租庸調法,輕徭薄賦,防止濫徵民力,反對勞役無時,去奢省費,躬行節儉。當時羣臣再三建議營造一座高燥的臺閣,以改善“宮中卑溼”的狀況,但唐太宗堅決不答應。因爲“崇飾宮字,遊賞池臺,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勞弊之事,誠不可施於百姓”。勸課農桑,不奪農時,設置義倉,救災備荒,增殖人口,發展生產,興修水利等等。

由於上述政策的推行,經濟迅速恢復,社會趨向穩定,幾年之後,便出現了“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里,鬥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焉”的太平盛世景象。

標籤: 國務 家務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yuanchuang/guwendianji/6z6461.html